节能环保产业10篇

节能环保产业篇1

关键词:节能环保 发展现状 前景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课题组通过近半年的市场调研,从世界、中国和湖南省三个层面总结分析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1.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球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的3%。近几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根据《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环保投资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将达5.586万亿美元。

2.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9月,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2011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首。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大增121%。另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节能环保产业将步入“黄金时代”。

3.湖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湖南省拥有近7000万人口,历来是农业大省、工业弱省和财***穷省。从“十一五”开始省***府全面推行新型工业化改革,使经济总体实力跻身全国十强。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产业初具规模。2008年湖南省环保产业从业单位760余个,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07亿元(仅统计产值超过200万元企业);2011年,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已达1120个,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666亿元(仅统计产值超过200万元企业)。近几年省***府连续出台多项***策强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如下发《关于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通知》,切实保障环保发展的用地需求;印发《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编制《湖南省环境服务业发展试点方案》,促进环境服务业大发发展。

二是发展区域相对集中。湖南省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沙、岳阳、郴州、衡阳、株洲5市,总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大型环保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和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园区。从行业的区域分布来看,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和环保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沙,其产值分别占全省环保设备产品和环保服务业产值的70%和3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主要分布在郴州、岳阳和衡阳,其产值占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的60%以上。

三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近几年,湖南省相继出台《湖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文件。长、株、潭三市正式成立排污权交易机构。排污权抵押贷款、社会资金参与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指标短期租赁和调剂机制等试点研究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011年底,已有1139家企业申购初始排污权,缴纳有偿使用费1798万元。同时省***府还积极引导保险公司有序竞争,探索环境污染责任险新机制,仅2011年参加环境责任保险企业566家,比2010年增加近一倍。

四是发展前景看好。湖南省***府已将“环保产业千亿工程”列为全省“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十大环保工程,力争到2013年全省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产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超25%。在未来几年里,湖南省***府将突出抓好建设一批环保产业园区(基地)、扶持一批环保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环保名牌产品、启动一批环保科研项目,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未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只要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赢得主动地位,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课题成果: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教育教学课题(JY1108)。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

[2]2010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环保产业,2011,(1):4.

[3]刘京,仲伟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0):157-160.

[4]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J/OL].'中国环保产业,2010,(12).

节能环保产业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策略

中***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805

1引言

2005年以来,在***府强力行***推进和***策引导下,经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获得了很大地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 2010年达到2万亿元。进入“十二五”,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逐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仍保持强劲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14年达到3.7万亿元,2015年达到4.5万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85%和125%。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产业组织分析常用指标

2.1市场结构指标

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增长率和短期成本结构等。

2.1.1市场集中度

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和买者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研究选择了产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进行市场集中度的计算与分析。

(1)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记为CRn)。指一个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有关数值X(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它是衡量产业市场结构类型最常用、最简单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CRn=∑ni=1xi∑Ni=1xi

其中,CRn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N为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数;n为规模位于前n位的企业数(n≤N)。

CRn是使用广泛的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指标。具体分析时,通常取n=4或n=8,即计算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Rn越大,说明前n个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多,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贝恩依据CRn数值大小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

其中,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T为产业某指标的总值,N为产业中的企业数量。

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根据HHI指数了一个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如表2所示。

2.1.2产品差异化

企业在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消费者个人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够把它与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以达到占据有利市场竞争地位的目的。

丁新旗,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经济与管理

3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它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根据市场竞争程度可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种基本类型。

3.1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分析

3.1.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尚处于建立健全过程之中,不失一般性,笔者的研究样本取自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系列数据。样本中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的遴选,参照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12)和中信证券交易系统中节能环保产业相应板块的公司分布,按照以下准则确定:①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非ST、历史未出现过ST或PT的A股公司;②上市时间6个月以上;③公司经营正常,无重大亏损,无重大违规现象、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根据上述准则选择的2010~2015年历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系列数据,各年上市公司数量如表3所示。

3.1.2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计算

以季度为样本计算期,以营业收入为市场份额计算指标,分别计算了2010~2015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CR4、CR8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下简称HHI指数)如表4、***1、***2所示。

从***1和***2可看出,产业集中度CR4、CR8和HH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数量逐年明显增加,企业数量增加导致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下降。尽管研究期内出现部分上市公司重组、兼并,导致集中度出现起伏,但并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4家和前8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

3.1.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特征

研究期内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产业集中度指标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这个结论与我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事实上,若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例,据有关统计,“十二五”末,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有5426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近6倍。至2015年底,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127.34亿元,而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仅有25家,产业集中度低于10%。从企业规模看,通过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有3210家,但注册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30家。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缺少业务范围广泛、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过硬的综合性公司,与国际大公司能够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3.2产品差别化分析

按照产品的服务对象,节能环保产品可分为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服务于企业生产的产品3类。

3.2.1服务于公共部门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包括公共设施的节能、大气治理、“三废”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等。这一市场的终极需求来源于公众对环境质量提高的期盼,公众通过支付税金的方式委托***府购买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所以对实际提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其直接面对的客户是***府,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

公共服务领域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差别不大,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府的管理目标亦随之提高。客观上要求那些为公共部门服务的节能环保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

3.2.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提供节能环保服务的企业包括: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节能家用电器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提供饮用水净化、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防止辐射和噪声的服务性企业等,这是直接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的一类市场。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个人和家庭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是这类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关企业应通过产品功能设计、质量水平、能耗等级、产品价格的不同定位和文化概念方面的差别,形成同类节能环保产品的功能差异、质量差异、能耗差异、价格差异、文化差异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3.2.3服务于企业生产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企业生产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节能改造、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对节能环保企业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其他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达标生产、合规生产提供服务。由于节能环保几乎涉及所有产业领域,不同生产部门所处的产业领域、产品对象、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其需求难以通过提供统一标准的产品得到满足,这就促使节能环保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实践中,那些专注于某项节能环保技术或污染治理环节进行研发、生产,能够根据目标企业特殊要求制定并实施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企业,往往深受社会欢迎,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例如,关于废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两种技术:一是回收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二是销毁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

吸附回收技术根据行业不同有不同的应用,溶剂吸附回收技术主要用于油气回收、集装箱喷涂、石油化工、化学化工、原料药制造等行业;活性炭吸附技术适用于VOCs的排放量小、排放浓度低、分散小型企业,像喷涂(如4S店喷涂)、印刷(包装印刷和书刊印刷)等行业。

当不需要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时,通常采用燃烧法进行治理。如果废气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可以采用催化燃烧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当废气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时,为了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可以采用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RTO)和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RCO)。

3.3市场进出壁垒分析

3.3.1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进入节能环保产业的障碍。它既有保护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企业进入时必须克服的困难。主要的市场进入壁垒包括:必要的资本量、节能环保产品差别、节能技术、国家***策法规形成的制度等。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进入壁垒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一是由于涉及公共服务,特别是出于环境安全的考虑,我国法律法规、***策对进入者提出较高的资质要求,例如,我国不定期公布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不定期公布***府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清单;二是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项目通常投资较大,设备专用性强,一般企业难以进入。但是,资产专用性具有两重性,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其退出成本也高,退出自然也比较困难。

(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小。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领域通常是竞争性领域,其进入障碍较小。特别是服务性领域,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但有些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如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灶具等家电生产领域,其规模经济优势比较明显,进入这样的制造业领域,其有一定的资本规模门槛。

(3)服务于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大。为生产部门服务的专业性强,要求规模大,技术、知识、人才和资本是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入壁垒。为构筑并维持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对于现有企业的要求也很高。例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具有很强的资本、技术集成和整合优势,其在市场开拓、组织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474家子公司,二级子公司28家,上市公司7家,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之一。。

3.3.2市场退出壁垒

市场退出壁垒是与市场进入壁垒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退出该产业的障碍。现有企业退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容量不足、前景欠佳,也可能是企业绩效不好。但由于各种因素阻碍,企业退出很难。构成市场退出壁垒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成本、法律***策限制等。

从经济层面讲,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低端市场竞争阶段,暂时不存在规模经济造成的进入壁垒,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不是很明显,但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必然会提高。

从***策层面讲,目前我国各级***府都在鼓励节能环保,各地鼓励开设自己的节能环保企业,并提供相应的财税、土地等激励性***策,因此,节能环保几乎不存在***策性进入壁垒,相反地,却存在一定的***策性退出壁垒。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产业转移困难。且由于企业一旦退出节能环保行业,地方***府节能环保绩效将因此受贬损,所以,***府节能环保动机也是节能环保企业退出市场的障碍之一,除非企业长期亏损,不退出难以扭转。

4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评价

通过对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市场壁垒等3个表征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多且呈倒金字塔分布

节能环保产业链包含上中下3个层次。其中,产业链上游是以装备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形成的以产品供应为主的单位,其面对的市场是一些经销商、工程实施单位和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中游是一个以项目或工程分包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其中。产业链下游是以业主和公共机构向总集成、总承包商发包项目为主的市场,这是整个产业链形成的最终目标,也是价值增值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上企业数量较多,但大多低水平运营,产业链短,综合收益低,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属于充分竞争市场结构。从企业分布看,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呈一个倒金字塔的形状(***3)。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不过数千家,中游企业两三万家,为数众多的是上游的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另外与“节能环保”概念相关的企业超过30万家,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企业多数采取混业经营方式,呈现小而散的市场布局。

4.2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虽然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旗舰式企业、产业离散程度高、缺乏集聚效应等问题仍严重存在。由于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国际知名品牌或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少,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尚未形成系统分工体系,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有待提高,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节能环保产业进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项目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很低或基本没有进入壁垒。“十二五”期间,为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力度。2011年,地方***府投入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支出为2566.79亿元,2014年为3470.9亿元,增长了35.2%,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此外,各地纷纷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孵化园、示范基地等,出台相关税收优惠***策和激励***策,鼓励节能环保型企业进驻,大大降低或根本没有***策性准入门槛,导致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自行其是,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行业内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

5加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策略市场集中度低是导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市场效益或市场绩效低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节能环保企业的市场行为,必须迅速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集中度。

5.1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集团

应积极实施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和支持一些节能环保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兼并、参股、控股和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对有条件的企业,***府应积极牵线,促成组建企业集团。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成为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市场竞争等方面综合能力均处于领头羊地位的龙头企业。

5.2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筛选、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装备先进、产品对路、管理有序、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并引导这些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内举足轻重的第二梯队,以带动配套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5.3制定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进入标准

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机制,实施市场进入管制,是控制节能环保产业内部企业数量,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避免低效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关***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充分调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规模、最少注册资本金等标准,适当提高节能环保市场进入门槛。对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项目和企业不审批、不建设。同时,加强各种各类节能环保企业资质,如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等认定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审计、环境评价等有关节能环保行为的监管制度,形成一定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壁垒。

参考文献:

[1]蒋昭侠.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理论***策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水.产业经济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博洋,李金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1(2):23~26.

[4]曾贤刚.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策[J].当代财经,2004(4):89~91.

[5]李碧浩.基于SCP模型的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2(4):34~38.

[6]聂庆璞.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吴国华.推进烟台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R\].烟台:烟台南山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组,2013.

[8]刘艳婷.我国低集中度市场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2010(9):18~22.

节能环保产业篇3

摘 要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务实举措。

关键词 节能环保 发展 策略

节能环保紧连着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涉及范围之广、牵动的产业领域之多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概述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业、环保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二)节能环保产业包括的主要内容

1.节能产业。在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2.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二、唐山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策略

目前,唐山市拥有唐山清源环保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智诚电气有限公司等各类节能环保企业150多家,2009年总产值达320亿元,增加值80亿元。唐山积极引进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科技,重点开发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资源再利用技术与工艺设备等产业,向发达国家看齐,实现产业的跨越发展。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唐山市将成为河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强市、环境科技大市、我国北方的重要节能环保机械设备与制剂生产基地、资源再生利用基地、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基地。

1.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和结构,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节能方面。继续推进和完善十大节能工程建设,重点发展具有潜力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工程、公共机构节能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二是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建设水环境保护产业链、大气环境保护产业链、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产业链、环保设备和产品生产制造与经营产业链、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经营产业链、环境保护服务产业链等六大环保产业链。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以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围绕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重,科技的预算内资金投入高于上年财***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全面落实***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财税扶持***策。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三是加快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申报国家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搭建创新合作平台。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四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努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3.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把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组织力量摸清全市碳排放底数,开展低碳经济研究,制定唐山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能等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鼓励支持低碳和无碳项目建设,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低碳生活全民行动,鼓励和倡导绿色消费。

节能环保产业篇4

关键词:节能环保;园区;服务平台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也在日益加速推进,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最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8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为更好地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各地***府也相继推出相关指导性意见,加快推进各区域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支撑,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但是,笔者研究发现,国内许多节能环保产业园在建设和招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竞争性、重复性、盲目性现象,归纳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园产业定位不清晰,与周边园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招商竞争领域过于集中;二是园区内部缺少相关组织机构对节能环保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判断,招商手段低效、招商策略苍白无力,企业看不到入园的切实吸引力和园区能提供的附加值;三是除了常规性的土地和税收优惠之外,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的服务内涵。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切实推进园区发展,服务园区企业,提升园区品质,通过智慧的前瞻性判断和产业竞争度分析,选取可行的招商领域,增强现行的产业布局,不仅仅对当前的招商引资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产业园区中长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创造和建立一整套全新的节能环保产业园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招商策略,最大限度地将招商引资的范围布局于国内外整个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园区服务平台的内涵

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服务平台是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特别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园区,构建为园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研发,中试小试、孵化、产品设计与推广、加工、检测、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等的支持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支持与服务系统,可以为园区内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府部门等园区经济社会活动参与者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相关公共服务,从而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二、园区服务平台的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服务平台是为提升和支持园区内的各相关职能主体的业务活动而提供的全方位、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服务载体,这些主体有园区生产企业、管理机构、研究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等,通过发展与园区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信息服务、技术开发与推广、新技术交易服务、资金服务、组织创新***策和专业技术培训及其他专业化服务,有效降低园区发展成本、化解发展过程过的未知风险、加快园区科技水平提升、提高园区产业整体功效。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园区各主体与市场之间的资源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三、园区服务平台的类型

由于园区的定位与性质不同,园区服务平台的分类有多种方式,而园区在进行功能划分的时候,也是根据自身园区特色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和设计,从国内各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现状分析,园区服务平台从功能上大体可划分以下几类:

(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主要是当前最新的科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应用,所以,在平台建设上,首先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要是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环境为主要目标。其功能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节能环保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节能环保情报与信息服务、科研项目申报服务等。目前,典型案例有天津泰达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宜兴环保产业园各科创载体平台等。

(二)信息化服务平台

对于节能环保产业园而言,信息化服务是提升产业服务的最基本手段,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搭建高水平复合式产业园区信息化基础技术平台和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园区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产业园区及入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园区外部,信息化服务平台负责各类信息,对园区内部,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搭建企业互通渠道,并整合资源交易功能。国内典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有上海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站网络平台。

(三)投融资服务平台

节能环保产业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要起到对最新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孵化功能,通过***府引导基金,培养产品和市场,通过投融资服务平台主导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为资金提供方和需求方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实现优质资本与优质企业的高效对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整个园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国内典型案例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融资服务平台――泰达控股等。

(四)园区综合服务平台

对于整个园区而言,综合服务平台集科技研发、信息与交流、金融创新、中介服务等多种智能为一体。其意义在于塑造园区品牌、提升园区对外形象、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优秀产业资源、聚集更高层次人才、增强科技研发能力等方面。当前盐城环保产业园区的“绿巢”公共服务平台和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四中心一办公室”都是园区综合平台的典型。

四、园区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

园区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园区的战略规划和定位,从园区自身出发,根据园区内外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向社会、创新机制,依据市场规律和任务目标确定平台建设和运行规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园区服务平台的建设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定位明确,规划到位,产业分析具体的规模性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建立一套全方位的产业服务平台,以最优组合实现平台功能最大化,通过平台开展园区建设,产业招商和后续的园区服务与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园区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苏方洋集团)

参考文献:

[1] 金亚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节能与环保,2014,(01).

节能环保产业篇5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产业创新系统;上海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正值上海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转型”成为上海的发展主题,这一转型必须依靠创新带动。因此,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上海市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研究产业创新、组织与绩效的理论体系,在许多国家的产业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自其引入国内以来,先后有学者基于对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分析,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系统体系,对我国物流产业、服装产业、大飞机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崛起,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不少成果。岳锋利从社会效用和生产效益等两方面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进行分析研究;唐静对节能环保的分类进行研究;任杰等人通过分析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众多国内学者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策研究领域,而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目前还没见到。

因此,本文力***在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该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经验构建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框架,对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利于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及“两个中心”建设。

二、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特点与内涵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紧密结合的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产业,具有科研、人才高度密集的特性和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带动和引领作用强的特点。因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内涵。从社会层面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上海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有着长远意义;从经济层面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和建设现代服务型城市、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凸显,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的投入大幅增加,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上海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一定成效。据复旦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节能环保产业总收入应达到2670亿元,占同期GDP的11%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号召下,上海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在2011年及时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并开始制订发展规划。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资金***策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其发展还是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培育,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实力需要增强,外资研发与自主创新体系的关联度不高,产学研结合不够,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第二,产业集中度较低。本市节能环保企业大多小而散,尚缺乏具备综合化运作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节能环保产品标准化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链不尽完善,产业集聚还未形成。第三,***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限制了产业需求规模。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尚未到位,财税扶持***策需进一步完善。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行业管理和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缺乏有效衔接。第四,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待建立和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产业发展缺乏科技、资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技术交易、科技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缓慢。企业融资担保困难,本市金融服务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

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上海节能环保产业也不例外。构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总目标就是要明确系统内部几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完善***策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促进外部资源创新体系和市场创新体系的发展,推动形成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反馈系统保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几大创新体系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创新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在明确总目标之后,我们在了解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构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如***所示。

(四)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分析

1.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策支持系统

该子系统是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底层系统,其主要行为主体是***府,主要功能是引导或创造一种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加强和实现产业创新效果,对于节能环保这样一种对***策依赖性强的产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依据Rothwell 和Zegveld 的创新***策分类体系,将创新***策分供给***策、环境***策和需求***策三大类,详见上***。这些***策直接影响并某种意义上决定创新外部资源保障系统、创新市场驱动系统、创新技术开发系统的发展。

2.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外部资源保障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有关的环境渠道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要素产业聚集的良好条件,保障产业创新资源的有效供给。其主要包括相关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其发展需要***策的引导、支持。

3.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市场驱动系统

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创新根本动力,从功能上说,该子系统是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系统。其主要包括以***府为主体的公共需求和以企业主体的企业需求。

4.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技术开发系统

该子系统是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起决定性作用。其主要行为主体是节能环保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一个良好的创新技术开发系统要有能力对技术、产品进行自主研发并不断培育系统吸收相关技术能力,创造条件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合作、技术交流,从而保障技术供给系统的高效运行。

5.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评价与反馈系统

创新评价与反馈系统主要运用相关的方法、通过相关的评价工具,对产业创新系统各子系统进行有效评价并给出反馈信息以保证系统的良性运作。

可以看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的5个子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保持系统的良性运行,需要各子系统内部及节点间的互动及各子系统间的配合。必须坚持创新技术开发系统的核心地位,而其他子系统要为其提供需要的市场、资源和***策支持。

三、上海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结构模型的研究与分析,结合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特征、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技术开发系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是产业创新系统核心的核心及创新的主力、动力来源。上海节能环保企业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条件进行技术合作,将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三种创新途径结合起来,逐渐提高技术自给率,掌握核心技术;重视与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建立符合自身能力的多元化创新机制。

(二)健全***策支持系统,发挥***府的导向作用

***府必须加大***策扶持力度,努力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目前,上海市对节能环保企业采取“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策,但由于节能环保产业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巨大,当前的优惠***策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财***税收和金融服务***策,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的***策扶持力度,提高节能技改的财***奖励标准,加大对节能环保领域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等。

(三)改善外部资源保障系统,疏通融资渠道

产业发展创新离不开各种资源的直接支持。因此,推动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应重视资本资源与技术人力资源。上海市***府应该完善节能环保各个领域中的资金来源渠道,重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励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发挥上海资本、技术和综合配套优势,推动组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争取在产业发展投融资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如设立节能环保投资基金、发展金融债券、对环保基础设施实行“资产证券化”等。

(四)推进市场驱动系统建设,提高公共需求

市场需求是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系统,对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最为直接。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实行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对空调、照明产品、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等实行强制采购,从而更大程度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公共需求。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民节能减排意识,激发节能环保产品的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扩大市场规模。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反馈系统

创新评价与反馈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系统。上海应积极鼓励各类有关节能环保产业中介机构、组织的挂牌成立,通过建立合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及时一些产业报告及公告,引导产业创新方向沿着合理、本地区计划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治河,胡树华,金鑫等.经济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科研管理.2006(02).

[2]胡明铭,徐姝.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07).

[3]李碧浩,郝前进.上海市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01).

节能环保产业篇6

一、引言 战后日本经济历经了快速复苏、经济崛起、产业结构升级等重大发展与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在产业发展、结构升级上取得的成功曾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学者们从各种角度探讨日本经济模式的成功之道,如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研究、日本型产业竞争力研究、日本型雇佣、日本型金融、日本型***治文化、日本的IT业及服务业等,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日本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因素,试***解析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成因。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较多,而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角度分析资源和环境要素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如何通过节能环保优化产业升级的研究却很少。对于日本战后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及其偏重型产业结构而导致的公害事件及环境污染这一人们关注的话题亦是如此。事实上,战后日本产业的发展、结构升级背后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这条主线密不可分。本文重点围绕产业结构升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日本在1970年前后,面对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以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实施环境一体化产业***策、投资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强化环境治理、科技研发等综合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环境依存度较低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通过分析日本节能环保促进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提出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是产业升级重要的外部因素,探讨如何使资源、环境变压力为动力,通过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升级。日本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特点及6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带来的困境 战后日本历经了经济复苏(1945-1955年)、经济高速成长(1956-1973年)、经济低速增长(1974-1990年)、经济全球化(90年代以来)等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变,与此同时资源利用与环境质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的特点划分,以1973年为转折点,大体可分为“重工业、轻环保,重环保、促发展”前后两个阶段。1973年前期(经济复苏期及经济高速成长期),日本以煤炭、钢铁、石化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对环境问题的漠视,为日后的产业结构过重、工业污染引发的大规模环境问题埋下了隐患。 1.“重厚长大型”产业结构的形成 战后日本为了快速回复国家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制定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策,形成了日本70年代工业化、重型化的“重厚长大型”产业结构。战后日本首先制定实施了“重点生产方式”(也称“倾斜生产方式”,1947年)的产业复兴***策,通过资金倾斜、价格倾斜、物资倾斜等手段重点扶持煤炭和钢铁等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目的在于快速利用国内资源,迅速重启工业化、拉动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出台的***策有《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的合理化***策纲要》(1950年8月)、《关于我国产业合理化的方针***策》(1951年2月)、《企业合理化促进法》(1953年3月)等,运用财***投资、海运利息补贴、外汇配额等方式确立了煤炭和钢铁产业的基础地位。50年代后半期,日本***府在《新长期经济计划》和《国民收人倍增计划》中确立了“推进重化学工业化”为60年代产业***策的中心目标。除煤炭、钢铁以外,重点支持的产业增加了石油化工、造船和现代纺织产业。产业***策成功的促进了日本工业发展,50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年增长率超过10%,工矿产业年均增长达到20%。尤其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从1955-1960年日本重化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44.6%提升到56.4%,制造业年均增长17.5%,钢铁工业19.9%、有色金属19%、机械工业28.5%,而纺织和食品加工业为9.7%和5.7%。1970年重化工所占比例已经达到62.1%。出口贸易结构发生巨变,1956年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位造船和船舶出口国,钢铁出口超出了棉纺织品,位居出口商品首位。但由于此时对环境问题的漠视,为日后的产业结构过重、工业污染引发的大规模环境问题埋下了隐患。 2.重型化产业结构导致资源环境问题凸显 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复苏到来的是环境污染。震惊世界的公害中就有四例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战后初期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40%~50%,由于没有良好的减排措施,50年代各大工业城市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但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意识不同今日,大阪曾因被誉为“烟都”而自诩,北九洲市洞海湾的“七色海”现象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人们搁置。60年代末,日本大城市河流已经受到普遍污染。以东京为例,1969年在东京21个河口取样调查,发现17处溶解氧值不到5ppm,其中8个河口断面低于2ppm。这与同一时期其它发达国家大城市河流水样调查结果(莱茵河,劳比特市,1969年5.1ppm;塞纳河,巴黎,1971年3.5ppm)相比水质差距较大。这一时期日本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也不容乐观。能源结构发生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二氧化硫以及飘尘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东京与大阪市内二氧化硫的浓度年平均值达到0.062ppm和0.08***pm(1968年)。公害事件的爆发是日本民众开始真正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的导火索。如熊本县新日本氮肥株式会社和新泻县昭和电器株式会社排放含有甲基汞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造成附近居民患病的“水俣病”事件;三井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排放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造成附近居民患病的“痛痛病”事件;四日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因排放含有二氧化硫及其它重金属微粒的工业废气造成附近居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四日气喘”事件等。 三、日本资源、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要因分析 多数学者认为直接导致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是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使日本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造成的结果,这是一条不争的事实。然而,除了能源危机之外,环境领域内长时间形成的“公害危机”同样促使日本对产业***策做出重大调整。以1973年为转折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成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产业相关***策、环境***策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日本通过实施环境一体化产业***策、提高高耗能衰退产业的精深加工度、调整投资比重、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强化环境立法、增强科技体系支撑等综合体系,来减轻以至摆脱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p#分页标题#e# 1.产业***策的“环境治理优先”主义与“前瞻性” “环境治理优先主义”是日本***策的重要特点,无论在产业***策还是环保***策中都能得以印证。70年代日本***府以石油危机为契机,主动把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获得了显著成效。在1973年版的《通商白书》中,日本***府指出,由于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以及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日本必须从自身产业结构入手,向省能源、省资源型、环境依存度低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为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的“增长的代价”和“外部不经济”问题,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策。通过制定一些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策逐步取代以产业化本身为目标的产业***策。在1974年出台的《产业结构长远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节能、低污染型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大方针:①为实现国民“真正的富足”,打好产业基础,建设福利型、生活保障型产业结构;②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建设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型产业结构;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④促进国际协调,建设适应国际经济变化的国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此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目标。 在环保***策的制定中同样体现出“环境治理优先主义”。通常环境目标的设定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相适应或相匹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目标往往从属于经济目标。日本在最初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时,因顾虑环境***策会过分限制工业发展,涵盖了所谓与经济协调的条款,而这些条款在1970年修改时被删除。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应该确保人类处于优先地位”的观点占据了上风。正是由于删除了与经济协调的条款,使得日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策层面上处于相等地位,甚至优于经济发展。因此,强有力的环境***策实施力度确保了环境优化产业升级的效果。 日本的产业***策对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这也归结于日本产业***策的前瞻性。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画上句号,随后产业结构也发生重大改变。但事实上早在石油危机爆发前日本已经开始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知识密集化转变。在实行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策期间,日本已经开始实施产业高度化***策。1956年为促进日本电子产业发展,颁布了《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并成立了日本电子工业振兴协会,目的在于研制与IBM650抗衡的电子计算机设备。1971年,日本以《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代替了《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扶持产业内容扩充了电子管、半导体等成品和半成品。这就为7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和几十年后日本电子产业排列世界前茅奠定了前期基础。1971年,日本“产业构造审议会”在答《70年代通商产业***策》中明确指出需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策,标志日本产业结构***策中心由重化工业型的产业转换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策都是***府在重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主动提出,用来积极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2.改善工艺、延长传统产业加工链、减少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较重的传统产业,对资源依附也相对较大,公害防治的推进使传统产业经营状况遭遇挑战。日本通过改善工艺、开发新技术、延伸传统产业加工链条、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来减少资源消耗,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向附加价值高、终端消费产业发展。在改善工艺、开发新技术方面,例如水泥的“新型干法窑”技术研发、提高钢铁产业连续铸造率等,减少资源浪费。在延伸传统产业加工链方面,以钢铁产业为例,1973年产量为100计算,73年前和73年后的各种产品产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73年以前各种钢铁产品的产量都保持着快速且均衡的增长趋势,涨幅大体一致。73年以后产品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在生铁、粗钢等基础性材料的产量趋于稳定并呈现缓慢下滑情况下,附加价值相对较高的镀锌板产量加速增长(如***1所示)。这表明日本在满足社会生产和建设的基本原材料的同时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向精加工、深加工发展,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生产。 3.调整投资比重、加大公害防治投资力度 调整投资比重是***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手段之一。***府通过逐步增加公害防治投资、物流投资、非制造业部门投资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在强化法规条例约束前提下,日本逐年增加公害防治投资金额,积极鼓励民间企业投资。1970年企业公害防治投资同比增长25.8%,1971年比1970年增加了87.1%,其中环保研发投资是最主要投资方向。例如,机械加工、食品等行业的环保研究相关投资在总投资中一直占领绝对优势,甚至超过了扩大生产力的投资份额,从1975-1978年一直保持25%的增速。基础建材相关行业及造船行业的环保研究投资比例在1978年达到了15.9%,成为公害防治投资项目中的首位。而环保设备投资占总体公害防治投资比重也逐年增加,1971年约为10.2%。 4.调整能源结构、从能源供给阶段强调节能环保 日本能源大部分依靠国外进口,石油便是主要进口产品之一。70年代前日本能源***策核心在于全力保障价格低廉且长期稳定的能源供给体系。从7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越来越重视能源消费造成的大规模环境污染,因此从能源供给阶段开始注重“低污染、无公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措施有以下三点:①保障“低污染、无公害”能源供给,提高无公害能源消费比重;②重点推进节能技术、能源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③促进能源本土加工、提高进口深加工能源比重。日本采取逐步增加使用含硫量较低的原油、增设直接或间接脱硫装置、推广无公害能源从而降低能源的硫氧化物排放。首先,日本针对原油产地进行筛选,能源贸易对象由能够长期稳定的提供廉价石油产地国,增加了西非、印度尼西亚等含硫浓度较低的原油产国,并逐步扩大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原油进口上降低含硫量。其次,增加国内的电厂、矿场的脱硫设备,加强脱硫设备的研制开发。最后,开发世界领先的新型无公害能源。节能技术、能源加工技术是日本重点推行***策之一。天然气作为无公害能源,列入了开发推广项目。当时天然气运输困难,成本较高,日本***府积极鼓励降低液化天然气运输成本的相关技术的研发。#p#分页标题#e# 5.调整出口贸易结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日本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日本依靠扩大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主要依赖重化工产品不断扩大出口贸易,1961年重化工产品占出口比重43.7%,至1972年上升到77%,已经超过了当时的西德和美国。日本***府意识到调整产业结构,应首先着手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出口产品由重化工产品向知识密集型产品转型,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日本主动调整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从1970-1983年,在世界贸易商品需求度上升最快的10种商品中,日本的出口增长速度高于世界需求上升速度的商品就有6种,其中电器医疗器械、办公自动化设备居于首位。尤其进入80年代,家电、通信仪器、电子仪器、电力设备、运输设备、普通机械等出口增长幅度占据领先地位,而其附加值的增速也远高于其它产品,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这些产业具有耗能少、附加价值高等特点,是摆脱能源制约、切实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说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日本通过转变贸易结构引领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6.强化环境立法,推动企业改善工艺、节能减排 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制定了大量的环境相关法律,由基本法到各项配套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立法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理重工业污染与保护自然环境。配套法律涵盖了大气、水质、噪声、振动、恶臭、土壤等多项环境介质领域。法律中不仅规定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策,也规定了责任承担制度,如企业对其排放的有毒污染物造成人体健康损害时应进行补偿。这些法律有效的推动了企业防污、治污行动,加快了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开展技术研发的步伐。对企业环境标准的严格监管,促使日本传统产业内部技术设备不断进步与更新,节能减排技术普遍运用到重化工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以钢铁产业为例,通过节能求生存,采取了节能技术、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的节能措施,在技术节能、工艺改造方面,通过工序的连续化和连续铸造等提高电炉炼钢比重,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等方式实现节能目标。80年代普及大型废热回收设备(CDQ、TRT等),此后又加强了对废热的回收和提高设备的效率;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以新日铁为例,从1979-1993年,通过四次关停并转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集约化的节能生产。这些措施的实施终于使吨钢能耗快速下降,以1973年为100计算,1975年为98,1980为89,1985年为80。根据调查,到2003年,将日本吨钢能耗作为100计算,综合钢铁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国际比较是:韩国为105,美国为120,欧盟为110,中国为150。 7.强化科技支撑体系、促进产业高端化 科技引进和技术研发是支撑日本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了由“引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策到“创造型知识密集产业”***策的转变,实现了日本产业高端化的进程。60年代开始日本重点实施“引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策,无论是引进海外技术的数量还是金额都不断上升。1960年共引进外国技术588件,到了1973年达到了顶峰共计2450件,增长了3倍;支付的金额也从9400万美元增加到了7.51亿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虽然引进技术数量略有减少,但支付金额却不断扩大。80年代开始,日本向“创造型知识密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策的重心体现在“科技、技术”方面,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口号,其中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科技立国”的重要组成。90年代后,又提出《新技术立国》(1994年)和《科学技术创造立国》(1995年)等方针***策。主要内容与技术***策紧密相关,主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从而进一步促进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新环保节能技术的研发,不仅使日本积累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同时也为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多商机,促进了日本产业高端化。例如节能型变压器的推广和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为基础的同时,把节能环保的目标充分体现在能源***策、贸易***策、投资***策、科技***策等方面,运用综合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质量改善日本以环境治理优先为主义,充分利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成功的推动了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同时使国内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自70年代中期,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开始稳步调整,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1970年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7%、47%,到1985年则为41%、56%(如***2所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960年,日本原材料产业占整体国民生产总值4.7%,比组装加工业高近一倍,是典型的重工业结构。之后原材料加工业持续壮大,但其增长速度已经明显低于组装加工业。以1973年石油危机为拐点,原材料产业开始下滑,组装加工业迅速提高,1975年原材料产业仍占制造业总额的36.7%,位居首位,到85年下降到30.2%,取而代之的是组装加工业,占制造业比例由26.6%上升到40%(如***3所示)。这表明日本的产业结构已完成由重化工业到知识密集型工业的转变,汽车、机械、家电、半导体等组装加工业已成为制造业的主导。这一时期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了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整体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产业部门能源消耗比重逐年下降,1960年产业部门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比重的66.3%,到1985年下降到52.3%,1995年则为47.3%。大气质量明显见好,硫氧化物(主要指二氧化硫)的年平均浓度显著下降,根据环境厅15个普通大气监测局监测数据表明,1965年硫氧化物年平均浓度是0.057ppm,1975年下降到0.021ppm,1985年则达到0.011ppm。日本全国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1975年全国水质达标率为59.6%,1990年则上升至73.1%(如***2所示)。 五、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在产业***策制定、能源结构调整、贸易结构调整、投资比重、科技研发等方面都以节能环保作为主要目标,统筹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日本由过重型产业结构成功过渡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这些都为我国提供了预警和借鉴作用。#p#分页标题#e# 1.环保与经济目标齐头并举、建立产业与环境***策综合决策体制 彻底摆脱“经济增长优先、环境治理在后”的局面,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制定各项产业相关***策。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的幸福,这就包括为人类创造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无论经济发展目标还是环境管理目标,都应围绕这一宗旨设定。因此,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力度,节能环保与经济发展齐头并举。在产业***策制定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推进节能环保型产业***策。强调环境部门与经济部门的会审机制制度化———从环境角度审议经济***策和从经济角度审议环境***策。利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环境保护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外力。 2.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针对传统产业,一方面压缩过剩产能,加快工艺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高附加值化。通过加强项目引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控制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积极倡导产品的深加工、精细加工,鼓励节约型、环保型企业代替过去的粗放型企业。同时,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新型产业。 3.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削减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水电、核电建设,积极有序做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智能电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提高我国清洁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比重。 4.增强科技投资、提高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创新,以环境保护为目标,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科技是创新的基础,日本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利用其后发优势,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渐进创新模式下实现本土创新,科技发展。加强产学研三方联合攻关,突出企业在应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和高科技产业,努力完成从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结构”向技术密集型的“后工业化结构”转换,最终实现技术要素代替资源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地位。目前,我国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了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府应加大科技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支持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投融资***策。

节能环保产业篇7

>>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策建议 探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简析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点及突破策略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策略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环保产业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建议 推进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当前推进我国环保产业良好发展的对策探析 浅论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制约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摘要:指出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自发到有序,伴随着环保事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门类齐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协调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其中组织制约因素影响力较明显。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制约因素细分点,以期促进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现状;组织制约因素

中***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203

1引言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每个领域都要有龙头骨干企业,以这些企业为主体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国家***策的逐步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程度存在滞后性,但是产业整体态势呈现较乐观状况。

2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1节能环保***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2.1.1***策导向明确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节能环保***策制度建设力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性文件,使得节能环保的***策导向更加明确。例如2012年6月,***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2012年11月,***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其产业支撑和技术支撑,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责任。2013年1月***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把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作为“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的首要目标。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0亿t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2013年8月,***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府引导,完善***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进入201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新的节能环保五年规划必将站在谋划全局的高度,在重大环境经济***策、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和重大节能环保项目方面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由此带来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必将更加广阔。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发展的快速阶段。

2.1.2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1)节能标准。我国节能标准体系由6个子体系、41个类别、706项标准组成,其中国家标准377项,行业标准329项。据有关统计,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124项,行业标准143项。2008年先后颁布实施的与《节能法》配套的46项(新制定37项,修订9项;36项是强制性标准,10项是推荐性标准)能效国家标准中,有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全为强制性)、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3项强制性)、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8项能源计量、能耗计算、经济运行等节能基础标准。特别是2012年国家***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启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以来,我国节能标准体系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仅2015年就完成62项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我国节能标准化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节能标准有效实施与监督的工作体系[2]。

(2)环保标准。为贯彻实施新环保法,多项新环境标准已制定或正在制定中,例如,除了组织制定《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铜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钴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镍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指导性技术文件外,***府还积极推进合成氨工业、汞等5项污染防治技术***策,以及味精工业、制药工业、纺织染整行业等7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新的更加严格的标准也必将大大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2.1.3环境监管空前严格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保法》正式实施。为确实保证这部“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有效落实,环保部又集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4个配套办法,加大了环境监管及污染处罚力度。通过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次数不受限制”、“多项法律措施可能同时适用”等细则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压缩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空间。随着配套***策的出台,加上2013年有关***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节能环保监管文件,如***办公厅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013〕2号)、***办公厅转发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2013\]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环发〔2013〕14号)、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制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发〔2013〕14号)等,配套制度与之前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环保与公安联动***等共同构筑了严厉的法网,不仅使过去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境监管不足、***力量不够等情况得到了有效扭转。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企业环境治理投入积极性,刺激了第三方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等需求,拓宽了节能环保升级改造的市场空间。

2.2节能环保服务市场迅速成长

2.2.1节能服务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增长,从节能空间较小的建筑行业向节能潜力巨大的工业制造业延伸;从为用户提供单一节能技术服务到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从投资十几万元的小项目到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节能服务公司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据《 中国能源报 》报道,尽管2014年高耗能行业低迷、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节能服务产业仍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650.37亿元,增幅22.95%;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3年的742.3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8.76亿元,增幅29.16%,形成年节能能力2996.15万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90.38万t。2010~2014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如***1所示。

2.2.2环保服务市场化进程加快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环保服务业大多以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的开发、设计等技术为主。20世纪末,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一些以工程管理为主的环境工程公司开始进入环保服务产业,推进环境服务业从单一技术服务转向决策、管理、金融“多位一体”的综合,结构性调整明显加快。在环保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里,环保服务一般占整个环保产业的60%以上,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业只是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3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发大量社会投资流入产业。近几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以每年15%~17%的速度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消息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3万亿元。

国家推出的各种节能环保行动计划是带动节能环保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主要动因。例如,2013年9月,***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大气十条”),业内人士估算,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未来五年在各级***府财***投资带动下,包括金融机构信贷及带动的社会投资等,预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总投资额将达到1.7万亿元左右;2015年4月,***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水十条”),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据环保部2015年上半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综述,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元。粗略计算,“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9.4万亿元[3]。

目前,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环保部权威人士表示,“十三五”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将出现投资潮,节能环保行业将迎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之一。

初晋华,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制约因素分析经济与管理

3影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制约因素3.1资源配置欠科学,产业发展不平衡

2012年***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2012年公布的中国环境保护企业名录中,只有17个省份有企业入选,这些省份中有许多省份入选企业数量不足4家。有些省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顺其自然态势,缺乏规划、没有特色,空间布局不合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不科学④。加上国家战略指导力度不够,行业性和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各市场行为主体自行其是,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造成新的产能结构失衡。

3.2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尽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总体而言,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技术水平及其装备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府缺少对于行业旗舰企业的扶植和引导,造成旗舰企业规模小。如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从2004年60家企业,发展到目前的4175家,尽管发展很快,但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只有6家。大多只能提供一种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与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相比处于明显劣势。企业规模偏小一方面将阻碍产业形成规模优势、降低产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会加剧市场无序竞争,导致产业发展环境恶化。

企业规模小相关的问题是龙头企业少。年销售收入超20 亿元的龙头企业寥寥无几,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屈指可数。2006年国家根据当年标准了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有152家企业入选;2012年根据新标准有123家企业入选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呈下降趋势,表明企业发展速度与***策要求不平衡。加强培育并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3.3***策依赖性过强、市场化程度不高

节能环保既是技术行为,也是经济行为。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许多企业人士认为节能可以节省开支,利润相对提高,而环保主要是花钱,没有利润可言,因而环保比节能更没有积极性。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如果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废物,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出去,就没有后续的环境治理问题,整个社会将节省大量资源,获得超额的福利。

激发节能环保产业活力必须让市场说话。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待节能环保问题采取“伸手注意”***策,他们不想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项目、采取新措施实现节能减排,而是一味地向上伸手,要求***府对其污水、废气和废物处理产生的成本买单。有些地方***府迫于国家节能减排压力,往往息事宁人,采用财***补贴等方式了事。***府必须改变过多包揽企业发展的“保姆式”做法,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例如,对当前***府仍主导的环保重点工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尝试采用一些地方***府已经对节能服务企业试行的“PPP”模式实施投资和运营。只有确实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克服企业对***府的过度依赖,才能促使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避免重蹈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参考文献:

[1]***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2015]16号)[R].北京:***办公厅,2015.

[2]周新***,黄茵.从经济学角度论节能环保的战略意义[J].中外能源,2013,18(5): 15~20.

[3]岳锋利.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5):25~28.

节能环保产业篇8

关键词:节能环保; 剖析; 对策

中***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27706

1引言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能源资料提供主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1],渗透于一切经济活动领域,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成为许多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把控手段,更是世界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领域,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增长态势,并在高端节能环保设备、先进环保技术上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府也与时俱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节能环保系列***策和决定,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优化资源、提升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是能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措施,是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2]。

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四川省会城市的成都, 具有相对的区域优势、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在这个宏伟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是毋庸置疑,尤其是2016年4月,中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都必须实现保增长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绿色发展,促进城市向节约集约型,环境生态型转变。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方法,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形成新的经济支撑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从环保产业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入手,拟以成都市目前已建成的节能环保工业园区为重点调研对象,旨在摸清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参照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为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协调发展谏言I策。

2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被认为是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3],位列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快速发展产业[4],全产业链示意***如***1。

***1节能环保产业全产业链示意

2.1国外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投资规模倍增。国际能源署的《2013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成倍增长[5]。

技术优势明显。世界发达国家在***府***策引导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业管理经验,在高端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策扶持有力。世界发达国家***府纷纷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国家支撑(支柱)产业,通过财***、税收、投融资等经济杠杆,推动、引导、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向重点、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2.2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亟待提档升级。现阶段北京、安徽、浙江、广东、山东和江苏为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四川、重庆、河南和湖北为第二梯队,其余地区均为第三梯队,作为刚刚确立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成都,必须打破旧格局,努力成为节能环保产业的第一梯队,才能实现经济绿色良性快速增长。

(1)产业发展态势差异化。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一带一轴”的总体分布特征,即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沿海发展带”和东起上海沿长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节能环保产业“沿江发展轴”。

(2)产业***策需求刚性化。为有效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补偿节能环保产业对社会效用和生产收益的额外贡献,使得节能环保产业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府“有形之手”的介入必不可少,需要***府发挥更多主动性,加大资金支持和***策引导力度来推动,使节能环保产业的制度驱动性因素显著增强,日益在***策上形成刚性需求。

(3)产业新旧业态关联化。节能环保产业是伴随节能减排等生产需要而***出来的产业形式,所以节能环保技术供给的产业领域非常广,与其他经济实体互相交叉、渗透、关联,实现产业提质升级、绿色发展的目标,呈现出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的全新产业价值和工程化应用特征。

(4)产业发展一体成套化。节能产业正逐步由单纯的产品供给逐渐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实施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环保装备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产业由终端向源流控制发展 。

3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总体情况及SWOT分析

3.1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节能环保服务业单位和企业200余户,节能环保制造规模占全省比重超过1/3,环保咨询和环保研发创新服务等领域位居西部前列。自2009年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该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曾达到4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0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增速不断放缓,2011年仍保持增长态势,但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与利税总额同比略有下降,2013年再度回升到2%左右的增速水平。从与国内节能环保产业较发达的城市比较来看,该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总体上与北京、淄博、无锡、上海等500亿元甚至1000亿元产业规模存在差距,基本保持在200~500亿元的第二梯队阵营中,但规模水平相对靠后,如***2所示。

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包括“成都―阿坝工业园区”和“四川成都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水处理、大气防治、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监测等环保企业集群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3.2SWOT分析

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英文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荩、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其中,SW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是指内部优势和劣势, OT(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是指外部机遇和威胁。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实地调研及数据资料的收集,采用SWTO技术对成都工业区也是整个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进行较为详细地剖析。

3.2.1优势( S )

成都现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技术水平的科技成果和核心产品,也有一批较强综合实力的节能环保企业,如川锅锅炉、环能德美、中节能、美富特、长虹格润、深蓝环保等,分别在擅长领域引领四川乃至全国节能环保技术方向。

3.2.2劣势(问题,W )

(1)聚集规模程度低。产业园区都远离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功能缺失,园区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滞后,聚集效应缺乏,产业园区优势不明显,***府***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产业离散度较大,专业化分工体系不明确,成型特色产业链尚未形成,大型集团化企业缺乏,产业集聚性不高。

(2)产业发展碎片化。成都市有三大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相对有明确发展方向,但相互的联系却不足。节能环保企业在市场上多为单打独斗,即使同在一个工业园,甚至不知道一墙之隔的邻企在做什么,与自己有何关联,调查发现园区内有一家搞膜材的企业在投标高浓废水处理业务中,因业主要求提供有效重金属处理和除垢防垢技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而流标,而相距不远的新津和成都均有金属、非金属回收处理企业,但企业之间却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技术及管理上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市场资源分配,技术协作创新有害而无益。所以对于企业合作甚至联盟方面,各产业协会应真正起到行业组织的作用,在我市已建的三大专业园区,实施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契合协作是当务之急。

(3)市场化程度差。回顾近年来,我市在水、气治理上的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历来都是国外商家中标为多,即便有个别国内知名企业中标的也是凤毛麟角,本市民营企业更是只能检点市场的“边角余料”艰难度日,在节能环保监测服务行业中,美国热电、哈希,日本岛津等仪器随处可见。我国多数企业并未真正建立自己的市场体系,对外出口更是只能搭、借“顺风车”,受到多层转包盘剥。

(4)科研投入低,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科研投入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低,产学研合作没有形成气候,产业互联度低,没有形成集约型产业结构,缺乏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脱轨,转化率不高,科技优势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在本次赴成都节能环保工业园现场调查的13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中,只有两家有部分核心技术,多数企业是根据“部颁标准***纸”或其它企业翻版技术,或花高价引进的国外技术在生产,比如一个以不锈钢材作烟囱的企业,由于技术门栏低,面临严重的市场恶性竞争。

3.2.3机会( O )

成都工业区作为四川省首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截止到2015年已经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支持节能环保基地的基础设施打造,并逐步推进园区商业配套区域以及新的工业承载空间打造工作。目前正在努力引进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的高端企业。随着成都市建设“宜人成都”、“国际化生态田园城市”、“低碳城市”口号的提出,成都市节能环保方面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大大地推动本地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信随着国家和成都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策的制定和落实,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链和产业竞争力都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3.2.4威胁( T )

(1)国内竞争的威胁。山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已形成的节能环保产业第一梯队在多年发展中,产业规模、产业效益、市场份额、科技含量等方面均有较明显优势,成都要想赶超,进入竞争快车道,就必须认真学***验,做好顶层设计,全方位给与产业支持和帮助。

(2)国外企业的威胁。随着我国节能环保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外环保企业将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强势进入我国市场,争抢这块大蛋糕,这必将使成都市节能环保市场面临着市场自由化的巨大压力,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已经站在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起跑线上。

3.3技术壁垒分析

技术壁垒分析是依据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影响产业目标实现的技术壁垒,核心工作是从现存的技术壁垒中筛选出优先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这些技术壁垒的攻克,带动产业的技术升级,实现产业目标 [9]。

目前成都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与国内其他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等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关键技术难点见表1。

3.4成都节能环保基地重点突破方向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以及资料收集,分析了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形成原因、市场需求,发展定位和技术优势,在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上,明确了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成都应重点发展的方向有:工业废气减排和降污、汽车尾气净化、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污水洁净化、固废处理与利用,并进一步提炼出成都节能环保产业不同技术领域的19项技术难点。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

3.5构建节能环保产业综合技术路线***

在对节能环保产业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拟制了节能环保综合技术路线***,以期能直观反映成都节能环保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和资源状况5个方面。逻辑思路为:首先从国家***策、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和行业资源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将不同时间节点内的关键技术研发需求列举出来,再根据研发需求找到其对应的技术壁垒以及这种研发需求对应的产业目标和市场需求,最后对行业未来发展技术路径中的关键线路进行预判,具体详见***3。

4推动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加强组织协调,提升服务效能

大力支持一批创新能力比较强、创新活动较活跃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对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和技术研究采取无偿补助、贷款贴息、奖励、创业投资等方式予以财***支持,充分突出区域的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建立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体系健全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园区发展。

4.2强化企业创新,组建旗舰企业

发掘“产业经验”。总结环能德美,川净、中节能等企业在投资研发核心技术的有关经验,并推广应用,培育一批本土龙头骨干企业,重奖在核心技术方面有突破的企业、团体和个人。

组建“产业联盟”。建议以川锅、中节能为龙头发展余热余压、节能照明、建材产业链;以深蓝环保、环能德美、海天水务、美富特膜为核心发展水处理技术;以中冶尾气、川净洁公司为基础,拓展工业、民用大气治理技术;以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中科院、长虹格润、先河环保、中信实业银行为依托,构建以企业技术开发为中心的“***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开发系统,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

4.3推行绿色采购,引导企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引进、***府推动、投资补贴、集中投入,引导本地企业进行技术自主研发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性、导向性作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优先将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列入***府采购清单,发挥***府率先示范作用;鼓励优先采购本地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为本地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推广使用创造市场空间。

4.4实施人才战略,强化智力支撑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兴起,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正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凝聚起新的核心竞争力,成都应着手集凤筑巢,吸引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及其团队入驻园区相关***策的制定,针对性引进成都市节能环保等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创新科研团队,实施有效战略性支柱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支持计划,给予科技人员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和安家补贴,搭建“菁蓉汇”创业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素质节能环保人才到成都投资创业。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参考文献:

[1]

牛桂敏,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探析[J].理论学刊,2014(11).

[2]米广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河北省绿色崛起[J].经济论坛,2014(6).

[3]刘勇.环保产业的特点及其前景[J].上海环境科学,1997(9):26~27

[4]王堇.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5]董小林,刘玉萍等.BOT与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6]吕永权.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5).

[7]吴舜泽,逯元堂. 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J].中国环保产业,2014(08):5~18

[8]王姝婷.天津中新生态城“十二五”发展环保产业的对策建议[J].港口经济,2012(12).

[9]段永亮.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80~80.

[10]王娟. 河南省轴承产业技术路线***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1.

[11]周亚明.广州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4):102~105

[12]吴晓青.关于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提案[J].中国科技产业,2011(3):28~28.

[13]王宁,薛维梁.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119~124.

[14]龙俊.山西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路线***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2.

[15]戴春勤,岳花.当前推进我国环保产业良好发展的对策探析[J].学理论,2015(10):105~106.

[16]刘迎.允竞公司冷热水自供系统的组合营销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17]张占民.广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6(7):40~40.

[18]黄鲁成,王龙飞,等.从专利分析看北京环保产业发展[J].环境保护,2013(2):59~62.

[19]王浩.教育信息化发展技术路线***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0]王娟,贾现召,张纪.基于关联矩阵方法的轴承产业技术壁垒分析[J].轴承,2010(9):65~67.

[21]胡光灿.我国保健酒行业技术路线***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2]段永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运营机制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6):444~446.

[23]卢桂芳.发展低碳经济是陶瓷行业的必然选择[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1(1):12~14.

[24]胡玉娣.中国光伏产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4.

节能环保产业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府引导,完善***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服务提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供给能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

需求牵引,工程带动。营造绿色消费***策环境,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释放节能环保产品、设备、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力拉动。

法规驱动,***策激励。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完善***策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市场主导,***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府规划引导、***策激励和调控作用。

(三)主要目标

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能源高效和分质梯级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处置、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点突破,装备和产品的质量、性能显著改善,形成一大批拥有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产设备和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节能环保关键材料以及重要设备和产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用能单位广泛采用“节能医生”诊断、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师制度等节能服务新机制改善能源管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脱硫、脱硝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综合环境服务得到大力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健全、发展规范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广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有效拉动消费需求;通过增强工程技术能力,拉动节能环保社会投资增长,有力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二、围绕重点领域,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当前,要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加快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增效。

推广高效锅炉。发展一批高效锅炉制造基地,培育一批高效锅炉大型骨干生产企业。重点提高锅炉自动化控制、主辅机匹配优化、燃料品种适应、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小型燃煤锅炉高效燃烧等技术水平,加大高效锅炉应用推广力度。

扩大高效电动机应用。推动高效电动机产业加快发展,建设15~20个高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三相异步电动机、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高效电机产品,提高高效电机设计、匹配和关键材料、装备,以及高压变频、无功补偿等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

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建设一批以高效燃烧、换热及冷却技术为特色的制造基地,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示范和规模化应用。重点是综合采用优化炉膛结构、利用预热、强化辐射传热等节能技术集成,提高加热炉燃烧效率;在预混和蓄热结合、蓄热体材料研发、蓄热式燃烧器小型化方面力争取得突破。

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加快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大力加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解决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轻量化问题,加强驱动电机及核心材料、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完善配套产业和充电设施,示范推广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空气动力车辆等。

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关键生产设备、重要原材料实现本地化配套。加快核心材料、装备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着力解决散热、模块化、标准化等重大技术问题。

(二)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治理突出环境问题。

示范推广大气治理技术装备。加快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脱硝催化剂制备和再生、资源化脱硫技术装备,推进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开发应用,加快发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及其装备,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等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装备,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

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装备。推动形成一批水处理技术装备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高通量、持久耐用的膜材料和组件,大型臭氧发生器,地下水高效除氟、砷、硫酸盐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装备,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技术装备。

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采取开展示范应用、推荐目录、完善工程标准等多种手段,大力推广垃圾处理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重点推广300吨/日以上生活垃圾焚烧炉及烟气净化成套装备。

攻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研发污染土壤原位稳定剂、异位固定剂,受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应用。

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提高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完善监测数据系统,提升设备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开发大气、水、重金属***监测仪器设备,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可靠、市场认可度高的骨干企业。加快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实时监测站点及网络建设,配备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三)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资源产出率。

提升再制造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再制造产业创新能力,推广纳米电刷镀、激光熔覆成形等产品再制造技术。研发无损拆解、表面预处理、零部件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技术装备。重点支持建立10~15个部级再制造产业聚集区和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大幅度提高基于表面工程技术的装备应用率。

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等技术。提高稀贵金属精细分离提纯、塑料改性和混合废塑料高效分拣、废电池全组分回收利用等装备水平。支持建设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形成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能力8000万吨以上。

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产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尾矿提取有价元素、煤矸石生产超细纤维等高值化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利用产业废物生产新型建材等大型化、精细化、成套化技术装备。加大废旧电池、荧光灯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支持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粮棉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建设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

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创新。培育一批集研发、孵化、生产、集成、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基地。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完善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四)创新发展模式,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

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落实财***奖励、税收优惠和会计制度,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积极探索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扩大环保服务产业。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加快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排污权交易、绿色认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环保服务业。

培育再制造服务产业。支持专业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等技术为工矿企业设备的高值易损部件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三、发挥***府带动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

(一)加强节能技术改造。

发挥财***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推动企业实施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等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全面推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交通运输节能、绿色照明、流通零售领域节能等节能重点工程,提高传统行业的工程技术节能能力,加快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开展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降低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冷却耗能。

(二)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

落实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开展多污染物协同防治,督促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环保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炼油行业加快工艺技术改造,提高油品标准,限期淘汰黄标车、老旧汽车。启动实施安全饮水、地表水保护、地下水保护、海洋保护等清洁水行动,加快重点流域、清水廊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推动重点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为重点,选择典型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支持企业采用源头减量、减毒、减排以及过程控制等先进成熟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汞污染削减、铅污染削减、高毒农药替代工程。

(三)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引导企业和地方***府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园区(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各类园区建设废物交换利用、能量分质梯级利用、水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打造园区的“升级版”。推动一批部级和省级开发区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基本实现“零排放”。

(四)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以地方***府和企业投入为主,中央财***适当支持,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地下工程建设,推进建筑中水利用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探索城市垃圾处理新出路,实施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示范工程。到2015年,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亿立方米/日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87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城镇绿地功能,降减热岛效应。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五)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全面实行供热按户计量;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供热管网改造2万公里;在各级机关和教科文卫系统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2000家,完成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带动绿色建筑建设改造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动建筑工业化。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扩大新能源产业国内市场需求。

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一)扩大节能产品市场消费。

继续实施并研究调整节能产品惠民***策,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推动超高效节能产品市场消费。强化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采取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照明、高效电机等产品。研究完善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策,通过合理价差引导群众改变生活模式,推动节能产品的应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出租车、物流车补贴试点。到2015年,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二)拉动环保产品及再生产品消费。

研究扩大环保产品消费的***策措施,完善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推广油烟净化器、汽车尾气净化器、室内空气净化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浓缩洗衣粉等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放开液化石油气(LPG)市场管控,扩大农村居民使用量。开展再制造“以旧换再”工作,对交回旧件并购买“以旧换再”再制造推广试点产品的消费者,给予一定比例补贴,近期重点推广再制造发动机、电动机等。落实相关支持***策,推动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应用。

(三)推进***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

完善***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提高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扩大***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府普通公务用车要优先采购1.8升(含)以下燃油经济性达到要求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择优选用纯电动汽车,研究对硒鼓、墨盒、再生纸等再生产品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府采购支持措施。鼓励***府机关、事业单位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抓紧研究制定***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实施方案。

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

(一)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建设的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骨干企业布局。发展一批由骨干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支持区域节能环保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二)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等的作用,加大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突破能源高效和分质梯级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处置、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二氧化碳热泵、低品位余热利用、供热锅炉模块化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瞄准未来技术发展制高点,提前部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装备。

(三)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

选择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建设一批产业集聚、优势突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建设,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出台扶持***策,支持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筛选一批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节能环保装备设备,扩大推广应用。

(四)推动国际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节能环保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和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快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等高端人才。

六、强化约束激励,营造有利的市场和***策环境

(一)健全法规标准。

加快制(修)订节能环保标准,逐步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按照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提高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扩大监控污染物范围,强化总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完善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动加快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法,制定节能技术推广管理办法。严格节能环保***,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好行******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依法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惩处力度。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节能环保标准、认证标识、***策措施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评估体系和技术服务平台。

(二)强化目标责任。

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健全节能减排预警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进度考核,建立健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评价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府绩效管理,落实奖惩措施,实行问责制。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发挥能评对控制能耗总量和增量的重要作用。落实万家企业节能量目标,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评价考核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形成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倒逼机制。

(三)加大财***投入。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地方各级人民***府要提高认识,加大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和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的投入力度,解决突出问题。要进一步转变***府职能,完善财***支持方式和资金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强化监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有序发展。

(四)拓展投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按照现有***策规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等纳入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支持绿色信贷和金融创新,建立绿色银行评级制度。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策、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企业的担保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选择资质条件较好的节能环保企业,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稳步发展碳汇交易。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领域。

(五)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策。

加快制定实施鼓励余热余压余能发电及背压热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上网和价格***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策,扩大应用面并逐步扩大峰谷价差。对超过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电价***策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推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深化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完善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完善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策,将污泥处理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完善对自备水源用户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制度。改进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合理确定收费载体和标准,提高收缴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国家支持的节能环保重点工程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策。

(六)推行市场化机制。

建立主要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制度,明确实施时限。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城市综合试点。研究制定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目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采取***府建网、企业建厂等方式,鼓励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策体系,研究制定排污权交易初始价格和交易价格***策。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七)支持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承揽境外各类环保工程、服务项目。结合受援国需要和我国援助能力,加大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对外援助力度,支持开展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合作。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参加各类双边或国际节能环保论坛、展览及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等,充分利用相关平台进行交流推介,开展国际合作,增强“走出去”的能力。引导外资投向节能环保产业,丰富外商投资方式,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不断完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继续支持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国家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同等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

(八)开展生态文明先行先试。

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同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在全国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稳步扩大节能减排财******策综合示范范围,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选择部分城市为平台,整合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相关财******策,围绕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挖掘内需潜力,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为跨区域、跨流域节能减排探索积累经验。通过先行先试,带动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工程投资和绿色消费,全面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形成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综合能力。

(九)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

节能环保产业篇10

在2010年10月18日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居第一。根据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将成为

“十二五”能耗目标

单位gdp能耗再降17.3%

我国于2006年3月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至2008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别为-2.74%,-5.04%,-5.20%。到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077吨标准煤/万元,比2008年降低3.61%。2010年第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导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3.2%,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离20%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差距。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将下降17.3%,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70%下降到62%左右。“十三五”期间将下降16.6%,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达到该目标除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外,节能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

2010年5月公布的《***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我国将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中央安排833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建设,

合同能源管理

直接受益于国家补贴***策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广泛应用于工商业节能领域,据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统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的116.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望解决节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2009年

板、节能幕墙等节能材料将因此受益。

二、环保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达8800亿元。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1.02%提高到2008年的1.49%。在水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7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400亿元,增长137%。大气污染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为2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6000亿元,增长114%。固废处理方面。“十五”期间投资规模仅为900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2100亿元,增长133%,年均增速为18.5%。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将在总量控制、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上着力。“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将以污染防治为主。燃煤电厂和工业炉窑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水污泥处置、土壤修复,农村环境保护,颗粒物等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等作为重点。

污水处理

提标、资源化成趋势,催生mbr等细分行业

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市***污水,农业废水等。据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厂、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城市污水处理产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统计,2009年底投运的城镇污水产能达1.06亿立方米/日,在建0.52亿立方米/日,二者之和接近2008年底污水排放总量1.57亿立方米/日(包括工业),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十二五”期间预计年均投产污水产能1000~1500万吨/日。城市产能建设增速将放缓并外扩,未来5年城市新建规模与县城相当,单厂规模减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中,预计地级市,县级市、县城污水厂,配套管网及城市,县城改建污水厂分别为260亿元、960亿元、280亿元,773亿元、168亿元和32亿元。

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资源化成趋势。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十二五”规划氨氮排放将纳入约束指标,同时规划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至10%。这将推动mbr等新技术工艺发展,催生细分行业。

大气污染治理

除尘迎来结构调整,脱硫稳定增长,脱硝市场将启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cod、二氧化硫列入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下降10%),目前均超额完成。除尘年均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十二五”除尘市场增长趋于平稳,但是烟尘排放标准有可能从150mg/m3提高至30mg/m3,超过一半需要改造或者更换、袋式除尘由于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将迎来较快增长。脱硫市场预计年均投资规模可达100亿元。我国目前火电装机6.6亿千瓦,2009年脱硫装机达4.7亿千瓦。占71%。“十二五”期间仍有2亿千瓦机组需要改造,同时每年还需新建3000万~5000万机组,而已建部分每年10%需要更新。此外,钢铁烧结机脱硫将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氮氧化物也逐步列入控制目标。2008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国,若无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巨大威胁。2010年1月,国家颁布《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策》,规定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当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时,应建设烟气脱硝设施。“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总量控制范畴,目前脱硝加价***策正在研究当中。一旦出台将催化产生脱硝子行业,但预计规模相对脱硫要小一些。

固体废弃物处理

“十二五”期间增速最快的环保一级子行业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其中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起步稍晚于污水处理,但目前发展差距较大,产能建设高峰期仍未到来,其中垃圾处理费征收不全是重要制约因素。2002年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来,到2007年底约有380多个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开征比例约60%,而收缴率不到50%,导致地方***府缺乏垃圾处理项目资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节能环保产业10篇

学习

节能服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服务10篇,内容包括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资质。口述|弥亚微电子董事长熊泉整理|严晓霖“弥亚微”创办初期,我们发现虽然还存在致使通信不稳定的技术缺陷,电力线载波通信(PLC)芯片已经在意大利被广泛应用。智能电网在中

学习

高血压讲座活动总结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高血压讲座活动总结,内容包括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活动记录表。10月8日创业园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千台社区举行了宣传义诊活动,邀请了石主任为居民讲解了关于高血压病的一些知识,以及怎样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现场提

学习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存款组织工作措施模板,内容包括如何做好对公存款组织工作,银行存款工作措施汇报。二、把握好工作策略,不断地提高经营治理水平今年四年份,在县联社领导的信任下,把我调到奎洋社主任岗位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经营治理水平,把握好工作

学习

节能设计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设计10篇,内容包括节能设计问题大全,办公楼节能设计。1节能设计重要性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背景下,实施节能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积累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相比,相对较慢。所以,煤炭、石油等能

学习

节能减排总结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减排总结10篇,内容包括节能减排工作要点范例6篇,节能减排总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资料,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资料,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1

学习

节能知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知识10篇,内容包括节能小知识100条,节能小知识大全。2.目前空调,冰箱的中国能效等级分为_____________A、3个等级B、4个等级C、5个等级3.我目的能效标识中等级表示产品节电方面达到_____________水平A、节电为国际先进水

学习

电子节能灯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节能灯10篇,内容包括电子节能灯十大品牌,电子节能灯电路详解。荧光灯电子镇流器问世于八十年代初,由荷兰飞利浦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由于它与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相比,特别在电性能上更有独特之处。所以电子镇流器是具有强大

学习

节能补贴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补贴10篇,内容包括节能补贴政策,家电节能补贴。对于节能补贴问题,《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策扶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低辐射镀膜玻璃进入国家财***补贴推广目录。引导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引导市场

学习

节能项目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项目10篇,内容包括节能产品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本,节能项目案例范文。(一)符合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且

学习

节能材料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材料10篇,内容包括节能材料汇总表,节能资料范例。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既有建筑面积已达到4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还将继续增加,建筑耗能的问题

学习

物业公司工程部工作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公司工程部工作,内容包括物业公司的工程部日常工作项目,物业工程部工作案例。2、跟进20XX年遗留的工程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3、介入一期高层和二期别墅的工程,尤其是加强一期高层隐蔽工程的排查和初验。4、做好

学习

节能产业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产业10篇,内容包括节能产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节能产业发展规划报告。透析***策愿景产业发展离不开***策支持。从2009年开始,***府就把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时值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排在战略新兴产业首

学习

节能产品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产品10篇,内容包括节能产品有哪些,节能产品清单大全。二、认真落实***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一)***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性资金进行***府采购活动时,在技术、服务等

学习

贷款基准利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贷款基准利率10篇,内容包括贷款利率的基本知识,人行贷款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还受到人民银行的管制,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由

学习

节能服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服务10篇,内容包括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资质。口述|弥亚微电子董事长熊泉整理|严晓霖“弥亚微”创办初期,我们发现虽然还存在致使通信不稳定的技术缺陷,电力线载波通信(PLC)芯片已经在意大利被广泛应用。智能电网在中

学习

节能设计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设计10篇,内容包括节能设计问题大全,办公楼节能设计。1节能设计重要性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背景下,实施节能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积累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相比,相对较慢。所以,煤炭、石油等能

学习

节能减排总结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减排总结10篇,内容包括节能减排工作要点范例6篇,节能减排总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资料,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资料,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1

学习

节能知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知识10篇,内容包括节能小知识100条,节能小知识大全。2.目前空调,冰箱的中国能效等级分为_____________A、3个等级B、4个等级C、5个等级3.我目的能效标识中等级表示产品节电方面达到_____________水平A、节电为国际先进水

学习

电子节能灯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节能灯10篇,内容包括电子节能灯十大品牌,电子节能灯电路详解。荧光灯电子镇流器问世于八十年代初,由荷兰飞利浦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由于它与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相比,特别在电性能上更有独特之处。所以电子镇流器是具有强大

学习

节能工程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工程10篇,内容包括节能工程新政策,节能工程有哪些。节能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1节能工程施工控制的准备1)对从事节能工程质量控制的有关管理人员进行节能标准与建筑节能技术专业培训;2)对节能建筑工程中的总监理工

学习

工业节能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节能10篇,内容包括工业节能解决方案,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案例。一、引言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已经引起***府的高度重视,从“十一・五”规划中即可看出。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能源紧张,***府全球全力寻求能源支撑经济

学习

锅炉节能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锅炉节能10篇,内容包括锅炉节能方法大全,锅炉节能案例分析。一、我国锅炉的基本现状1.我国目前在用燃煤工业锅炉的煤炭消耗约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几乎所有的工业锅炉都没有采用任何脱硫措施,因此无法控制SO。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