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体篇1
秦建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部队经历中高原缺氧给战友带来的痛苦和死亡,使他萌发了一生的科研梦,在科研追梦的道路上,他历经坎坷坚持科研30多年,最终他宣称发现了人体新的呼吸理论,并根据自己发现的呼吸理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了产品,投入到了社会。在秦建国看来,能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的产品,造福于人类和国家,是他一生最大的梦想。
刘合群,力网理论创造者,他把哲学理论融入到中医学当中,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医学认知。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助推了他的科研创新,业内人士评价他提出的“力网理论”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的充实和发展,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次飞跃。
科学发展的道路时常颠簸难行,因为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挑战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也常使人们产生怀疑和否定。这期杂志的选题中出现的新观点、新理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夸张学说,亦或是“旧闻翻新”,甚至是伪科学?
科技媒体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科技馆;展览;技术应用
【中***分类号】F324.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73-02
一、多媒体技术及其实现特点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业已成为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定义为:“多媒体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声音、***形、***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特殊效果等单一的媒体形式集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是全面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它能用来达成信息传播中的任何媒体资源”。
1、多媒体的硬件实现。
硬件主要由成像方式、显像设备、声效设备三部分构成;软件部分有视频、***形***片、动画、文字等部分构成。常见显像方式大体包括:1、显示器显像。包括大型显示器和拼接屏、触摸屏、非平面软液晶屏等;2、投影显像。根据幕布材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普通幕和特殊幕,普通幕根据其形状有直幕、折幕、环幕、巨幕、球幕;特殊幕,如条幕、帘幕、雾幕、水幕等;3、LED屏幕显像。亦可以做成多种形状,如展品“LED数字星球”。即是LED做成球状的显像方式4、激光三维立体显像等等。
2、多媒体展项具有一些有别于实物展项的特点。
(1)实现方式灵活――根据需要,小到在手机上的一块液晶屏幕,大到屏幕投影均可以成为很好的展示环境。(2)表现力强大――涵盖了声音、***形、***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特殊效果等,表现力极为丰富。(3)信息容量大――理论上说,只要硬件支持,多媒体的信息容量是可以无限扩展的。(4)结合力强――由于以上三点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可以和众多其他的展示方式结合。(5)成本低――多媒体展示实质上即是虚拟现实,这种实现方式除软硬件费用和电力外,没有其他物料消耗,且可反复使用,成本很低。
二、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应用的几个观点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展示方式,同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科技馆展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问题上,有如下观点:
1、多媒体展项不等于“高科技展项”。
多媒体展示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高科技”;虽然多媒体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但是不能将其直接作为“高科技”来看待,尤其是不宜将“多媒体”和“高科技”画上等号。多媒体展示手段,作为现代场馆的展示方式之一,是同实物展示方式同样重要的一种展现形式;实物方式同样可以是“高科技”,例如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的实物展示、机器人展项;如果一个展项仅仅是运用了投影、大屏幕等方式,如果展示内容单调简单传统,也无法和“高科技”挂起钩来。
2、科技馆多媒体展项不能代替其他展项。
由于多媒体展项具有展示方式新奇、内容容量大,尤其是损坏率低维护简单等诸多优势和特点,在各种场馆的运用日渐增多。尤其在科技馆,由于多媒体展项对观众较强,加之维护费用极低,基于多媒体的展项在科技馆中日渐增多。上级部门对科技馆的考核多是只要求 “完好率”,没有将实物实现方式的展品如机械类、力学等展品和多媒体实现方式的展品区别对待。在这种前提下,有向多媒体实现方式倾斜的趋势。如在儿童科学乐园,由于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多媒体展项这种虚拟现实的实现方式,按按钮/非接触式的参与方式,不如亲自动手,触摸实物对其的记忆刺激印象深刻;即使应用多媒体实现方式,也要考虑与实物展项充分融合,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否则容易造成“玩起来热热闹闹,玩完了毫无印象”的尴尬局面。适当使用多媒体在这个展区一般作为辅助手段,展示、介绍一些实物难以表达的内容,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3、多媒体如何实现“互动”。
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技术在进行融合后亦可以实现“互动”,符合了“互动性”。现在的多媒体互动方式感应技术上,如多点触摸技术,基于激光、红外和射频(RFID)等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软件部分主要是实时选择播放,其他还有全身立体感应、双轴镜、手触感应、剪影成像等多种方式。同时要区别“互动”和“动手”,两者不能简单划等号。比如展品“穿墙而过”观众只要走过即可听到玻璃的碎裂声,是互动,但不需要动手。而“动手”则是参与性活动,展品只有在参与者动手操作时才会运转、移动或变化,才真正体现此展品的表现内容。动手可以产生互动,但互动不一定要动手才能实现。
4、多媒体展示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作为展示的实现方式时,多媒体此时仅作为一种实现手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展示我们要展示的内容。例如:科技馆在选择展品时,除可以考虑显像上选择吸引观众的方式,如选择水幕、雾幕、帘幕等作为投影实现方式外,还不能忽视了展项本身的内容和互动性,只有将这两者充分结合,利用好显示方式,方可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仅仅认为有“多媒体”或者新奇的实现方式,以展示这种实现方式为主,忽视了本身展示内容,脱离了科技馆的特点,则不是一次成功的设计。
5、从世博会看多媒体展项的发展趋势。
综合看世博会展馆,多媒体是一种依托和手段,主要目的是为展示内容服务的。如国家馆“清明上河***”的展示方式很吸引人,但其展示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这种“会动的形象”。此外,世博会各馆内形形的多媒体,各馆无不是在幕布或者说表现形式上煞费苦心,内容的重要程度要甚于幕布的表现形式。在浦西的专题馆体现的尤为突出。例如,“思科馆”只设计了三件展品:一个大屏幕电视机,一个真人视频通讯系统展示,一个普通120°环幕播放电影。非常吸引观众,只因思科馆的视频的确做得精彩――2030年基于新网络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
三、结语
因此,多媒体必将成为科技馆展厅内一种常规展示手段,展示内容首先必须吸引人,但更关键问题是:一切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科技馆尤其是如此;必须考虑展品的内容如何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更充分或者详尽的展示,还要进行互动设计,以期达到比常规展示方式更佳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广泛应用必将为科技馆展示展览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引领展览技术的变化和革新。
【参考文献】
1、朱幼文,创新展品的设计思路与制度性制约因素[J]科普研究 2011(2)73~74
2、赖灿辉,关于科技馆创新展品策划与研发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2)247
科技媒体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媒体;科技传播;发展对策
1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指农民具有科技知识,理解和接受农业科技技能和熟练使用农业科技知识。农民的科技素质可以大致表明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高等教育,难以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科技知识和相关生产技能,严重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化,即使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也很难对其进行运用,新兴农业知识在生产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终会导致农业生产以及生产力的水平的发展停滞甚至会导致倒退的情况[1]。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新成果对农民科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农民的科学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很难掌握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会严重制约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媒体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
涉农报纸是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类报纸、科技类报纸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在电视、网络、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报纸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这是由报纸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报纸作为平面媒体,能够保留下来,便于携带和阅读,一张报纸可以多人、长时间、随时阅读,一时阅读不完,可以分次阅读,当时理解不了,过后还可以细细琢磨。而且报纸白底黑字,清晰、直观,一目了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媒体中,涉农报纸的权威性及可信度相对较高。电视以其传播快、覆盖面广、最易于被用户所接受,在媒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传播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可信的直观感受,很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2]。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和播出成本高。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着消失。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
3传统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发展对策
3.1为传播创造良好环境
媒体的传播时段应与农民的生活习惯相适应。例如收看电视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农民的作息、娱乐时间,调整电视台农业类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这类节目应采取纯粹的公益类节目的形式播出,时间不宜太长,中间不要穿插无关的广告,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以引起农民的关注;还要选择那些简单易懂,易操作的节目内容,这样农民才可能喜欢该节目,进而重复收看[3]。因此媒体要积极配合,从而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作用。这同样适用于广播媒体。
3.2丰富农业科技传播渠道
有必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建设全方位的立体农业科技通信系统,满足农民的需要。使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媒体资源可以很容易地被农民使用。这将需要***府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策,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相关税收,支持和鼓励农村科技型农业发展,科技制度建设传播和推广***策,充分依靠媒体高效率,覆盖面广等优势,支持农业科技媒体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传播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农业科技媒体资源整合,传播新渠道,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效率。
3.3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应用
目前,我们国家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有很多的沟通渠道,其中农业网站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大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当前的农业网站中,网站的主办方既有各级***府组织、科研院所,又有涉农企业和组织、新闻媒体等。从容上看,既有综合性网站和专业性网站,基本涵盖了农业技术、品种信息、市场信息农村生活、农业气象、***策法规、科研文献、农业概况、农村新闻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工具)这种移动网络载体,传播的方式就更加方便,为农业网站的宣传更加迅速、广泛。因为手机的随身携带性,科技信息能准确传送到用户手机上。手机媒体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栾涛,王冲.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5):30.
[2]蒋浩,许静.大众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06(4):86-88.
科技媒体篇4
一、新闻媒体服务农业科技进步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电视媒体传播科学技术的威力越来越强大。在农村,改革开放之初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始阶段,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对配方施肥、良种推广等科技成果的宣传,曾经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农业生产从未有过的飞跃性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经济一度出现发展缓慢乃至徘徊不前的局面,是以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推广种植和深加工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出徘徊困境,步入了持续发展的轨道。此间,各种媒体,特别是日益壮大的电视媒体,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人们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声像并茂的广泛传播使得生物脱毒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在农村推广应用,更为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的强大动力,而电视媒体是这种强大动力的助推器。
其次,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更把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电视相对于报纸、期刊,覆盖范围广,普及率高,受众广泛,且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少,时效性强;电视相对于广播声像并茂,生动形象,易接受;电视相对于网络,则受众群体众多的优势更是十分明显。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电视的覆盖率达到98%,而在广大农村的覆盖率已达到90%,在10年内提高了一倍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利用电视媒体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更好发挥电视新闻媒体优势,是媒体服务大局、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就是全***全国工作的大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更是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小康社会。所以,服务大局、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就要求媒体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具体说来,就要发挥电视媒体的,加大对农业科技宣传报道力度,加大对广大农民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的培养教育力度,加大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的应用力度;是要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农民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领先科技促进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新闻媒体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发展观念
创新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由最初的一两种到现在的多种媒体并存,各种媒体由最初的原始状态到目前的信息化现代化传播,其发展过程无不充满着创新;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体现着创新。电视新闻媒体要服务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在不断创新发展上做文章。过去,电视媒体在服务农业科技进步方面摸索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比如在宣传***和***府的农业科技***策、传播与“三农”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提供广大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致富基础上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麦播时节,电视媒体与农业科技部门筛选出一批适用当地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推荐一批优质的化肥农药,传播一些栽培种植、配方施肥的科技知识;作物病虫害来了,通过电视台适时地预测预报和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的传播;冬闲时节,一些农产品加工基础上和技术的推广,等等,都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产增收,发展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广大农民称赞电视媒体是他们种田的参谋助手,致富的良师益友。但是,电视新闻媒体在农业科技进步宣传报道中,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有。比如一个时期,有的地方利用塑料温棚技术,建设“白色工程”。由于技术不成熟等其他原因,给农民造成损失。而作为观众信任度比校高的电视媒体在对这一事件的宣传中出现过热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都是电视媒体应当认真吸取深刻教训。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电视媒体在服务农业科技进步中要创新,要发展,就要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从思想观念、报道内容、报道方法上的全方位创新和发展。思想观念的创新就是要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农业科技进步宣传报道的新闻记者、编辑们,自己首先要树立科技意识,学习科技知识,把握***和***府的农业科技***策,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进程,熟悉农民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一句话,就是要变外行为内行,在农业科技报道中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成为宣传报道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行家里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方法,就是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出现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会从纷纭复杂、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海洋里,撷取农民想学想用而又能学、会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用农民听得懂、看得着、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力戒农村科技宣传报道的节目、栏目、作品术语连篇,晦涩难懂。
科技媒体篇5
一、科技期刊的概念及特征
科技期刊是一种连续出版物,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和不间断性。它以传播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特别是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最新信息;如实反映客观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并经人们逻辑思维、加工简化成文字形式的,能代表事务内在本质的,不同于一般感性认识的信息;经得起实验验证和实践检验的信息;此外,还有推广和普及科技知识的任务。它单本成册,包括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等以规范版本出版发行的科技信息的载体。
二、河北省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发展的传播现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Ipad、APP推送、微信平台、播客等移动终端的出现为新媒体在科技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各平台在展现其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其劣势也逐渐凸显,因此单一的传播模式不能满足科技期刊的有效发展,这就要求科技期刊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各种媒体形态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传播者
本研究所调查的50本科技期刊多数隶属于河北省各高校,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本,其余为非核心期刊;月刊12本,双月刊25本,季刊13本;人员构成为专职和兼职两类。其人口学特征为,年龄:≥50岁者占63%,40~50岁者占19%,≤40岁者占18%;性别:男性占28%,女性占72%;学历:研究生以上38%,本科占56%,专科及以下占6%;职称:正高占14%,副高占32%,中职占43%,初职及无职称者占11%。从以上调查发现,我省科技期刊人员构成以40岁以上居多,女性居多,本科学历居多。调查发现,目前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多为从其他专业技术岗转岗而来的,科班出身的编辑技术人员较少,因此知识构成有所欠缺,应用新媒体的意识不强,不利于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的传播发展。
(二)传播模式
本次调查的刊物可能受所属体制、机制的制约,其传播模式均以传统的纸质出版印刷为主,但均出现了发行量下滑的趋势可见受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出版模式地位被撼动。多数刊物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数字化出版,但大多选择借助于知网、万方等数字出版平台,开展网上投稿、审稿、编辑加工等一系列编辑活动。因为本次调查的刊物多数隶属于事业单位,办刊费用多是上级拨款,刊物没有推向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人员引进不够灵活。少数办的比较好的刊物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传播渠道,使一些好的随笔、评论性的学术文章、实用性的科普文章甚至前沿的学术论文在微信、微博平台广泛传播,逐渐改变着学术传播的面貌,扩大了受众群体,也实现了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5]。
(三)传播受众
本次调查的科技期刊的传播受众多为专业人士和学者,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各种数据库和***书馆,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所限,很多潜在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而新媒体冲击下,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微信、手机、微博等客户端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另一主要渠道。因此科技期刊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迎合受众的需求,开展多渠道传播,在保住原有受众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受众群体。
(四)传播效果
我省科技期刊在传播效果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只局限于纸刊的传播,网刊和移动新媒体的少量传播。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将三者融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可以做到***文音像并茂;新媒体的参与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同时也可以丰富传播内容,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新媒体借助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优质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还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精准定位,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提供最新的科技资讯和发展动态,对用户的下一步需求精准化推送,延伸期刊的增值服务和品牌拓展[6]。
三、优化河北省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对策
(一)提升传播者的综合素质
要想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从源头抓起。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传播者,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治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素质,即广博的知识。一是某领域的专业知识,二是过硬的文字、外语、计算机、数字出版、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最后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追求文化的过程中要有一定得职业敏感性,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3]。根源在于我们的高校要从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开始抓起,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而目前河北省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科技期刊编辑,只有突破了这一屏障,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实现真正的融合,而非简单盲目的重复跟风。
(二)满足受众的差异化层次需求(***文视听多维度传播)
当今的新媒体融合不是就某一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传播,或放弃传统的传播渠道,而是针对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展现不同的传播内容,实现多种传播渠道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就科技期刊而言,不能仅限于用传统的渠道向固定的受众传播最新科技成果,也应该搭上新媒体的快车,用多渠道的传播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向不同的受众展示当不同的科研成果,使所有受众都能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有所了解,都能及时互动的参与到科研发展的过程中来。
科技媒体篇6
关键词:眼科教学;多媒体;运用
眼科学主要是一门以研究人体视觉疾病的预防、发生、转归、***、诊断、发展的科学,非常抽象,并且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与儿科、妇科、外科、内科等学科相比较眼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单一化,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眼科教学人员值得探索和思考的主要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眼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眼科教学的教学质量。
1 传统眼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眼科学主要以形态学为主,在传统的眼科教学中凭借挂***、模型、书本等方式进行教学,是平面、静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调,很难激发学生对眼科知识的求知欲望。眼科学与其他科学不同,一些外科学、内科学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人们对其比较有感性认识,而人们对于眼科疾病的了解却非常少。比如,教师在讲授房水的循环、前房角和青光眼的检查等相关知识时,学生们由于感觉非常的抽象,缺乏立体感,没有办法全面进行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核心,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主要是综合利用动画、视频、***像、文字等各种信息的载体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根据眼科教学的大纲要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们掌握专科技术操作、常用的专科仪器、体征、症状、临床表现、眼部解剖等知识。这些知识点尤其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比较枯燥、抽象。眼科仪器尤其昂贵,所以一些内容只能通过文字来进行描述,不仅眼科教师们讲述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们也会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检影验光"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挂***来显示检影中的影光逆动和顺序的示意,很难将其动态过程展现出来。虽然教师们尽力将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楚,但是学生们还是很难理解所学知识。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这节课的知识点中,并将Flas加入其中直观化检影中的影光逆动和顺序,同学们便可清晰的观察其中的动态变化,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气氛沉闷、方法单调,教学质量低下,同学们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趣味性强、鲜明直观、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等多种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直观性强,生动形象
作为临床学科,眼科学主要以形态学为主。眼部结构精细,范围比较小,大多数的眼病都需要借助眼底镜和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因此在眼科教学中直观式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在讲解有关眼球的具体解剖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感到过于抽象化。但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教学中,便可以利用眼球的立体结构从侧面观、后面观,由内及外进行对比观察,使得学生们从不同的视点、角度加深对解剖关系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们不用在讲课的同时忙于写板书,学生们也不用在专心听讲的时候急于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同学与教师的交流合作的时间。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记忆和思考,并且教师可以多方面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思维潜力、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应用多媒体技术要避免的误区
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1)过于夸大多媒体教学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够生动形象的表现形态学有关的知识点,在上课时过于依赖多媒体,完全忽视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教课能力减退,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语言、体态动作等都可以和学生们进行信息交流。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但是也不能忽视常规教学方式,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师的不熟练导致课件质量低下
有些教师由于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在制备课件时仅仅把一些表面上的文本资料当成课件内容。这样的制作方式不仅没有把课件的真谛表现出来,还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3)信息量过大,导致满堂灌
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提供过多的信息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动性。讲课就像流水账一样,缺乏生机。导致学生们难以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眼科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技媒体篇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形式上及内容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增强各科目教学的趣味性及全面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就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有效改善其教学的不足。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重点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的研究。小学科学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该学科涵盖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因而传统教学方法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关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非常直观地将一些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细微变化完整诠释出来。近年来,我国***府加大了对教学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大部分学校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学科学教师须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确保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客观进行分析及应用。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教学的魅力,该学科集实践性、创新性、学术性于一体,因此确保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十分关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科学教学须紧抓时代脉搏,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配合参与科学教学活动,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并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从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该技术具备的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因而教师需在实践中适时、正确地加以应用。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
1.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广,其中部分教学内容很难用语言或者简单的课程实验进行展示,此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地以***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就《人体消化系统》教学而言,从食物的咀嚼到排出都有其既定的过程,其消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器官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直观、真实演示教学下,学生会更加了解人体及器官。同样在《耳朵的科学》教学中,耳朵接收音波的过程是无形的,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清楚耳朵接收信息的全过程。
2.以兴趣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科学认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拓宽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教学的趣味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可以在浓郁的科学教学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如在《眼睛的科学》教学中,学生需非常明确地知道眼睛的构造及作用,并了解人们能够看到东西的原因,此时,教师可借助模型来帮助讲解,并通过相关的视频或者简单的小实验解决学生的困惑。这种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但是,教师不可盲目地依赖与运用,合理、适时的应用才是提升其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揭开塑料吸盘衣钩为什么能吸住墙壁这个奥秘时,教师又可利用电脑设计动画软件:衣钩一边的空气娃娃被挤了出来,神情沮丧,另一边可爱的空气娃娃就把衣钩牢牢地压在了墙上。教学时,教师边播放电脑动画软件,边向学生讲解是大气压力使它产生这个结果的科学道理,学生看了电脑动画软件,听了教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优化多媒体教学平台
经过计算机辅助科学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科技媒体篇8
【关键词】网络媒体 科技传播 传播效果 科学松鼠会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科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核心部分,在我国,***和***府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然而,当前我国的科技传播事业却不够发达,与科技在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对比。中国科协公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①,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欧盟、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因此,国内媒体应思考如何提高科技传播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在各类媒体中,网络媒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2010年,我国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比2005年上升了20.2个百分点。
2008年成立的科学松鼠会,为研究网络媒体的科技传播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这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汇聚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传播者,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②。如今,科学松鼠会博客、微博在公众中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得到了***的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例如,“科学松鼠会蹿红”入选2008年度“中国科普十大事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都报道过该组织。因此,笔者选择以科学松鼠会作为研究网络科普媒体科技传播效果的案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关注科学松鼠会的网友进行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份《科学松鼠会受众问卷》,通过在问卷星网站、新浪微博上发放电子问卷,以及在高校、公共场所发放纸质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45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
这份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由8个问题组成,涉及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职业,以及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主要选择什么网站了解科技信息。
第二部分为“传播的方式、内容和效果”,由11个问题组成,涉及受访者访问科学松鼠会的途径、频率,对科学松鼠会上哪些领域的科技信息感兴趣,关注过松鼠会博客的哪些频道,关注、参加过松鼠会的哪些活动,觉得松鼠会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在松鼠会发表过的关于热点新闻的科普文章中,受访者关注过哪些,受访者评论、转发或发帖讨论松鼠会文章的频率,以及是否向他人推荐过科学松鼠会。
三、结果分析
1、样本构成的基本情况
在238份有效问卷中,受访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为:17岁及以下的58人,18-25岁的72人,26-29岁的71人,30-39岁的27人,40岁及以上的10人。性别分布情况为:男性115人,女性123人,男女比例基本达到1:1。学历分布情况为:高中及以下学历67人,大学本科学历97人,硕士学历55人,博士学历19人。
2、问卷内容分析
对于“您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哪些”这一问题,选择“报纸”的网友有123人次,选择“杂志”的网友有76人次,选择“电视”的网友有108人次,选择“广播”的网友有59人次,选择“手机”的网友有85人次,选择“网络”的网友有191人次,选择“其他”的网友有55人次。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很多人获取科技信息的第一选择,超过了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之下,作为新媒体的手机,尚未成为公众用来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工具。
对于“您主要选择什么网站了解科技信息”这一问题,调查表明,大多数网友倾向于在大型门户网站上关注科技频道,其中,新浪科技频道与腾讯科技频道的关注量最大。科学网这样的专业科普网站,网友的关注量明显要少一些。而科学松鼠会的关注量排在第三,仅次于新浪、腾讯两大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说明其作为专业科普网站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在访问科学松鼠会的途径方面,选择“访问***网站”的网友有157人次,“访问***微博”的网友有176人次,“访问开心网主页”的网友有90人次,“访问人人网主页”的网友有101人次,“访问豆瓣网主页”的网友有88人次,选择“其他”的网友有33人。可以看出,大多数网友倾向于直接登录科学松鼠会的***网站,或是通过其***微博来访问科学松鼠会。其中,微博的访问量甚至超过了***网站,可见微博在网络科技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受众关注度很高。
分析“您对科学松鼠会上哪些领域的科技信息感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网友对心理学/脑科学、医学/健康、信息技术等话题和信息明显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这类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网友明显较少。
科技媒体篇9
眼科这门临床医学科学,目前发展比较迅速,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有限的课时中,不能涉及众多病种,而且在简短的临床实习中,由于学生比较多,不能够观察到细致的病变情况,在加上昂贵的眼科仪器有限,只能通过文字进行表述,教师在讲解中困难重重,学生也不容易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在检查眼视光学屈光中的检影验光,这部分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用挂***来展现检测过程,在静态的状态下很难理解动态的过程,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件变成动态视频,直观的表现出检影中影光顺动和逆动过程,学生从中可以很容易理解原理,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量的信息内容融入到课件中,而且用较短的时间展示更多的知识,学生也根据直观的表现,容易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既节省了时间,也能够充实课堂教学,还可以留出时间深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广。
二、较强的表现力
眼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种,它主要是以形态学为主。眼部范围小,结构精细,大部分眼病的阳性体征需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镜才能看清,所以直观式教学在眼科教学中有非重要的作用[2]。例如,解剖眼球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很抽象,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把眼球的各个解剖角度都表现出来,无论是侧面、正面,还是从里到外的位置,都能看到,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解剖结构,教师在讲解中也能把解剖的各个部分讲清楚,学生也易于理解知识。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表现眼底病彩色***片及荧光血管造影***片,用来讲解视网膜病,然后在结合教师的讲解,相比传统挂***,不仅***片清晰好看,而且能够生动的表现出病变情况,在整个动态的教学中,使眼底病变知识更深入的展现给学生,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眼科临床教学
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辅助课堂教学,它还可以构建知识互动交流平台,在这样开放的互动学习环境中,能给教和学提供很大的空间,通过这样的网络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设定教学素材,在平台上预先思考内容,提示学生预习的范围,启发学生去思考相关问题,为课上做好准备。学生可以提前对课堂病例分析题预习思考,并利用网络资源,将问题思考答案提交至网上。教师在网上进行评阅指导,课前分组预讨论。课后可于网上提供更多相关的病例及浏览资源帮助学员学习。还可以把教学的视频放在交流平台,在开放一些交流群,如QQ、微信等,师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及时交流,促进学生有效自学,同时建设网络课程题库,进行实际的模拟考试训练,同时建设评价教学问卷模块,在互相评价的机制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科技媒体篇10
关键词: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新媒体;内容融合;组织融合;平台思维
***的报告充分强调了行业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性技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1]。2019年3月16日,在《求是》上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并在多个场合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科技期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大都立足垂直行业,在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性应用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深化科技期刊体制机制改革,是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向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发展转变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围期刊《棉纺织技术》的实践,探讨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路径与启动策略,以启发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个性化媒体融合探索。
1现状与问题
目前,媒体融合已经进入Web3.0的智能场景时代,以场景、细分和个性化服务为特征[4]。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主体杂、规模小,呈现多而不强的发展态势,不仅媒体融合缺乏统一路径规划,更无可复用模式参考,由此,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体制机制、内容、渠道、技术、服务的融合缺乏系统规划,媒体融合工作启动困难。中国科技期刊大多由高校、科研机构和***府和事业单位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匮乏,发展动力不足。处于细分领域的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受众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高质量的组稿困难,传统期刊编辑很容易陷入读者思维,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多样化内容需求;多数中国科技期刊仍采取传统发行模式,单一的销售和传播渠道限制了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价值的进一步发挥。[5]受刊社体制机制及融合战略影响,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媒体技术投入有限,容易陷入“新瓶装旧酒”及“修补式融合”的误区[6]。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在专业场景应用、基础科技研究、行业科技应用等方面作用重大,然而,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服务定位不高,服务模式单一,周边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期刊的价值也无法最大化发挥。
2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融合转型路径
2.1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加强管理融合
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借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契机成长壮大[7],至今仍有不少期刊依托科研院所、专业机构信息服务部门开展编辑出版业务。随着出版及媒体传播日新月异的变革,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在管理体制机制上高度依附于上级单位,缺乏自主性,媒体融合在管理上能动性缺失。放眼长远,确立适应媒体融合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突破传统组织管理模式束缚、引入互联网行业的管理模式,将有力提升传统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棉纺织技术》由新传媒事业部推进管理机制内部创新,并参考互联网公司运作模式,引进OKR等创新管理方法,结合传统刊社的实际,形成了部门的内部管理体系、刊社融合的文化体系、高效的运营体系、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人力双选与轮岗融合制度,进而有力提升了期刊内部管理效能。
2.2三轮驱动推进组织融合
在期刊社中,不同部门的权限范围及相互关系是媒体融合的基础体制[8],传统期刊大多以编辑部门与市场业务部门为双轮驱动开展运营工作。在媒体融合探索中,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受限于组织规模,往往在原有组织架构基础上进行组织成员调整,采取转岗调剂的方式增补媒体融合岗位,这不仅未能搭建适应媒体融合战略的创新组织模型,而且难以打破传统以编辑部门为主体的组织架构。然而,“融媒体中心”及“中央厨房”模式的巨大投入,是中小型期刊社的行业技术媒体难以企及的[9]。搭建编辑、市场、新媒体为主体的三轮驱动组织模型,有利于保证传统出版编辑业务及市场业务的基础地位,同时以组织结构性变革增补专门的新媒体部门可以为媒体融合战略实施提供灵活保障[10]。2016年以来,《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大胆推进以融合为目的组织机构变革,设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以推进媒体融合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期刊社组织架构由原来的编辑部、市场部双轮驱动,进化为编辑、市场、新传媒三轮驱动。在事业部制的引领下,形成了主管社长领导、协同协作的融合机制,这不仅为期刊社媒体融合快速发展提供了组织支撑,也使媒体融合战略、人才、业务拓展得以快速展开。
2.3以新媒体产品创新驱动内容融合
内容服务是科技期刊的灵魂,在保证纸质期刊内容质量及影响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发挥内容在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融合中的作用,产出适应新媒体时代阅读习惯、适应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内容,成为众多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内容运营的难点。因此,行业技术类科技媒体应主动应用新媒体内容平台,搭建新媒体矩阵,以内容产品化、产品品牌化、品牌多样化、体验丰富化为抓手,不断丰富内容服务内涵[11]。
2.3.1利用内容平台搭建内容新媒体矩阵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受制于期刊评价及行业规模,比如,纸质期刊的内容产出、内容服务形式、新媒体预算等方面。因此,在保证原有专业内容多途径、跨平台传播的基础上,补齐纸质期刊内容在及时互动、传播渠道上的短板,充分利用热门内容与新媒体平台,组建垂直领域相关的内容新媒体矩阵,将在极大地延展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服务边界的同时,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充分利用微信、今日头条等移动互联网主流内容平台开设了“棉纺织技术新传媒”“梭子讲堂“环球纺织”等微信公众平台、“棉纺织技术”头条账号、“棉纺织技术”抖音账号,拓展新闻类、***教育与服务、短视频类内容。多平台的新媒体内容矩阵建设不仅顺应了媒体融合趋势,不仅提升了期刊的媒体影响力,也丰富了期刊的内容承载,进而促进了用户数量与阅读量的几何式增长。
2.3.2内容产品化、品牌化推进内容创新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在推进内容创新过程中,应以产品化思维搭建内容产品体系,构建行业专业技术期刊独有的融媒体产品品牌线[12],主要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期刊在读者、作者、编委、专家、机构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第二,从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出发,精细内容产品定位,差异化产品策划;第三,做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产品迭代驱动内容服务升级;第四,以精细化的产品运营,提高媒体融合的效能效果。总的来说,以产品多样化、内容品牌化,鲜明内容产品的品牌区分,提升内容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进而为综合产品服务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在做好传统纸刊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产品线,推进内容产品化和品牌化,目前推出了一些棉纺织技术类电子读物,比如,知识服务产品“知识店铺”、***教育内容服务产品“梭子讲堂”、语音类***知识服务产品“梭子电台”、刊物推荐语音产品“刊侃而谈”、技术答疑互助内容产品“纺织帮”,以及品牌研讨会等线下服务产品。实践表明,多项内容及服务产品以品牌化形式呈现,可使不同内容的融合产品得以鲜明区分和强化,同时丰富产品服务品牌体系,使行业技术知识内容得以充分融合。
2.3.3以内容产品融合催生期刊价值链价值再发挥纸质期刊作为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核心产品,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但是,纸刊的单一服务产品模式,限制了期刊价值链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基于媒体融合的内容产品设计与更新迭代,传统期刊出版中的要素单元被重新组合,这不仅可以催生期刊价值链价值再发挥,也可以提升行业期刊的活力与价值[12][13]。《棉纺织技术》在内容产品设计与运营中,充分发掘纸刊周边资源,传统期刊价值链中的作者、读者、编辑、编委,在新的产品策划、研发、生产中也随之变化,不仅成为新媒体中的播音、主持、讲师、专栏作家,也成为新产品的参与者、体验者、价值收益者,由此,产业价值链中的每个角色得到充分融合与价值发挥。
2.4多维平台建设推进行业服务有机融合
2.4.1以平台思维构建知识服务生态平台建设不仅关系到期刊的长足发展,也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其中,平台化思维是推进平台建设、构建行业专业期刊的服务新生态的核心[14][15]。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通过媒体融合探索实践,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判断,定位行业技术信息服务或者知识服务,对人、信息、平台进行再梳理,催生期刊资源的利用发挥、媒体融合生态的形成,进而使行业技术科技期刊驱动的专业知识技术服务平台趋势日渐显现[16][17]。行业专业技术知识服务机构,是《棉纺织技术》媒体融合时期的自我再定位。基于此,《棉纺织技术》首先构建内容知识服务资源平台“棉纺织技术+”知识服务平台,对行业专业技术资源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以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带动产品服务创新,用产品服务创新驱动媒体价值链体系内用户,最终促进了专业技术期刊相关资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建设。
2.4.2行业技术及趋势服务提升期刊的行业话语权行业期刊专注于行业技术研究及应用,在技术专业性上具有优势地位。同时,行业期刊应坚持高端定位,立足产业,发挥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技术大数据,以趋势引导发展,进而提升期刊的行业权威性与话语权。《棉纺织技术》通过整合资源、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趋势报告》等方式,不仅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也提升了期刊的行业站位与话语权。
2.4.3智库建设推进行业技术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传统媒体转型的道路上,智库建设有助于强化媒体研究能力、传播能力、服务能力,提升业务层级和专业程度,从而实现融合发展[18]。由《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发起的“棉纺高质量发展智库”,链接行业专家资源,梳理行业关切的技术方向,基于互助机制,为行业技术研究加速提供了智力和组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