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读史必须读人,读人必须读心”是近年来史学界探究历史学科的主旋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重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现鸦片战争的场景,联系鸦片战争发生的国内外背景,运用心理学分析战争“主角”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在北师大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奋发***强、爱我中华的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锁定教学重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五、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影片、***片资料等。
六、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感知,但他们好奇心、接受知识能力强,教师要相信他们。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精选《鸦片战争》影视片段,通过影片反映的史实提问。
请1-2个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的闭关锁国***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教师可从***、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补充)。
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销烟?”
设计意***: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由质疑走向探究,让课堂向深处舒展。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通读教材并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
2.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
教师归纳总结:
直接原因:英国保护鸦片走私;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间接原因:中国***府禁锢、销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借口。
课件显示:吸食鸦片***和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分析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
设计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直观鸦片的巨大危害,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并进行“珍惜生命、远离”的教育。
3.虎门销烟
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总结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教师归纳:收缴并禁止鸦片走私;配制戒烟措施;允许中英正当贸易。
设计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虎门销烟的经过、意义
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观察课本插***“销烟池遗址”。针对本文及***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其经过和意义,教师最后指出“虎门销烟”是英国对华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设计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探究思维、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感受历史中,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创设情景,实现情感目标,加强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5.中英《南京条约》
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让学生对“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丧失***自主地位”“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给予记忆和理解。
设计意***: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6.讨论辩论
现有西方个别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场维护商业的战争,请你用史实驳斥(学生先分组讨论、归结并由小组发言人回答)。
设计意***:“学以致用”“事实胜于雄辩”,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课堂小结
首先让各组同学讨论今天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学习了虎门销烟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以及林则徐本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国家和个人都要学会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八、作业设计
以“远离,珍爱生命”为题,根据鸦片战争的史实,撰写“拒毒”小论文(要求:300字左右)。
(责编 潘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