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结构10篇

体系结构篇1

与计算机微处理器中其他流行体系结构相比,MIPS体系结构在商业上绝不是最成功的。MIPS体系结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从斯坦福大学John Hennessy教授和他的学生们的工作中诞生的。他们探寻了精简指令集(RISC)体系结构概念,该概念基于如下理论:使用相对简单的指令,结合优秀的编译器以及采用流水线执行指令的硬件,就可以用更少的晶元面积生产更快的处理器。这一概念如此成功以致于1984年就成立了MIPS计算机系统公司对MIPS体系结构进行商业化。

但作为最早的RISC微处理器以及较早的超标量与64位微处理器,MIPS体系结构有着辉煌的过去。现在,在网络设备、多媒体与娱乐设备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领域,MIPS系列微处理器仍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未来在多核处理器与嵌入式设备普及的背景下,相信MIPS体系结构凭借其内在的简洁性与低功耗特性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国内许多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微处理器研究就是从MIPS体系结构为起点开展的。

而在国内单独来讲MIPS的***书只有一本,在某些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方面的***书中也有相关内容涉及比如Hennessy与Patterson合著的经典***书《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数字设计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而唯一单独讲MIPS的这本书正是Dominic Sweetman先生的See MIPS Run,2E,中文书名是《MIPS 体系结构透视,原书第2版》。大多数“体系结构概览”类的书籍对体系结构的汇编语言语焉不详,只是给出了一些简单的概述。然而这本书却是一个典型的反例,它为所有这类***书树立了一个榜样。作者不但提供了体系结构参考所必需要的细节,还以对关键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原理)富有洞察力的视角表达出这些细节。

第2版延续了第1版的可读性传统,通过应用具体的实例对硬件和软件的接口进行强调,并将广泛应用的RISC系统结构MIPS与开源操作系统Linux结合在一起,从MIPS设计原理开始,阐述MIPS指令集和程序员的可用资源。第2版在描述Linux/MIPS应用代码如何载入到内存、如何连接到库以及如何运行等方面做了介绍。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完整的、经过更新的MIPS指令集指南。

体系结构篇2

【关键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或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存在的目的就是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一个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通称ISO/OSI)。[1]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第4层到第7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1~3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

一、第1层: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且与物理传输介质相关联,该层是实现其他层和通信介质之间的接口。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联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物理层为传送二进制比特流数据而激话、维持、释放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特征、功能的、规程性的特性。这种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每次都在物理层内进行二进制比特流数据的编码传输。这种物理连接允许进行今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的通

物理层相应设备包括网络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无线电、红外等)和连接器等,以及保证物理通信的相关设备,如中继器、共享式HUB、信号中继、放大设备等。

二、第2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其存在形式分为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物理层所建立的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连接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有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数据链路层所关心的主要是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线路选择与规划等。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是以帧为单位。在OSI中,帧被称为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信息传递。

数据链路层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接口卡(NIC)及其驱动程序、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三、第3层: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层。这一层定义网络操作系统通信用的协议,为信息确定地址,把逻辑地址和名字翻译成物理的地址。它也确定从信源机(源节点)沿着网络到信宿机(目的节点)的路由选择,并处理交通问题,例如交换、路由和对数据包阻塞的控制。

网络层的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路径选择与中继。路径选择是指在通信子网中,为源节点和中间节点选择后继节点,以便将报文分组传送到目的节点。“最短时间”是选择路径的标准。[2]

2.流量控制。网络中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都存在流量控制问题,其控制方法大体相一致。其目的是防止通信量过大造成通信于网性能下降。

3.拥塞控制。当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高于一定的水平,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这些分组时,就会使这部分以至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拥塞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高性能运转,保证子网不被它的用户发送的数据所淹没。

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其支持的协议有TCP/IP、IPX/SPX、AppleTalk等。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四、第4层:传输层

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中,是比较特殊的一层。该层的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并给端到端数据通信提供最佳性能。

传输层从会话层接收数据,负责错误的确认和恢复,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如果有必要,它也对信息重新打包,把过长信息分成小包发送,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而在接收端,把这些小包重构成初始的信息。

传输层目的在于它既可以划分在OSI参考模型高层,又可以划分在低层。如果从面向通信和面向信息处理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一般划在低层:如果从用户功能与网络功能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又被划在高层。这种差异正好反映出传输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传输层所支持的协议有:TCP/IP的传输控制协议TCP、Novell的顺序包交换SPX以及MicrosoftNetBIOS/NetBEUI等。

五、第5层:会话层

会话层对高层通信进行控制,允许在不同机器上的应用之间建立、使用和结束会话,对进行会话的两台机器间建立对话控制,管理会话如管理哪边发送,何时发送,占用多长时间等。

会话层负责协调两个应用进程进行的通信,以便使应用进程专注于信息交互。从OSI参考模型看,会话层之上各层是面向应用的,会话层之下各层是面向网络通信的。

会话层提供的功能有:为会话实体间建立连接,并组织,同步数据传输。最后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3]

会话层与传输层有明显的区别。传输层负(下转第237页)

(上接第245页)责建立和维护端到端之间的逻辑连接。目的是提供一个可靠的传输服务。但是由于传输层所使用的通信子网类型很多,并且网络通信质量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传输协议的复杂性。会话法在发出一个会话协议数据单元时,传输层可以保证将它正确地传送到对等的会话实体,从这点看会话协议得到了简化。

六、第6层:表示层

表示层包含了处理网络应用程序数据格式的协议。它从应用层获得数据,并把它们格式化以供网络通信使用。该层将应用程序数据排序成一个有含义的格式并提供给会话层。这一层也通过提供诸如数据加密的服务来负责安全问题,并压缩数据以使得网络层需要传送的数据尽可能少。

表示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6层,在应用层的下面,会话层的上面。它将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法与网络的表示法之间进行转换,保证所传输的数据经传送后其意义不改变,因此如何描述数据结构并使之与机器无关是表示层要解决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需要传输的是信息的语义,它对通信过程中信息的传送语法并不关心。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些编码规则定义在通信中传送这些信息所需要的传送语法。

表示层负责决定在主机间交换数据的格式,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压缩传输、字符集转换等。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使用不同的传送语法,如使用加密算法、数据压缩算法等。

七、第7层: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地方,它负责识别并证实通信双方的可用性,进行数据传输完整性控制,使网络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P2P文件共享、多用户网络游戏、网络浏览、目录查询等)能够协同工作。[4]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OSI环境提供服务。应用层关心的主要是进程之间的通信行为,因而对应用进程所进行的抽象只保留了应用产程与应用进程间交互行为的有关部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应用进程某种程度上的简化。

应用层所承处的网络安全功能可粗分为保密、鉴别、反拒认、完整性等。保密足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鉴别是指在交换信息之前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功能主要与电子签名有关,比如对拒绝承认所签约的客户必须惟一的确定电子反拒认,以满足法律手续。完整体是指如何确认白己所收到的信息是原始发来的信息,而不是被窜改或伪造的。

八、结语

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并有选择地给出了各个层次的主要功能,定义与相应的设备等。

【参考文献】

[1]杨威,王云,刘景宜.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M].人民邮电出版社.

[2]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上)[M].清华大学出版社.

体系结构篇3

关键词:预应力;钢结构;结构体系

中***分类号:TU394 文献标识码:A

一、预应力钢结构发展概况

钢材本身具有更为优越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桥梁,车站,体育场馆,大跨度的各种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预应力钢技术的引入而被充分利用的,但也是调整结构的钢度,使钢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有效节约钢材,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结构的变形。预应力钢缆的膜系统系列,悬挂系统和网壳体系,但其创新的狡猾的建筑风格,具有较强的美感。

二、预应力钢结构特点

(一)材料的弹性强度利用充分

非预应力钢棒最大强度的材料一般可用于幅度只有一半的实力,同时引进预应力杆符号相反的预应力荷载应力后,你可以的载客量增加一倍原有的实力。普通钢部件受力部件开始从零应力,载荷,可以强制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材料的限制。承载能力取决于部件的材料的强度极限的横截面面积,应力区间[0,f]。和引进的预应力技术,拉应力和压相同的条件下,张力构件的钢的强度,可以通过棒穿在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使拉杆预紧力,压缩应力达到-F输入承受拉伸载荷作用杆承载能力将增加一倍,应力范围变为[-F,F]。这示出钢预应力技术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结构的弹性力和承载能力范围。

(二)改善结构的受力

预应力后引进的杆可以提高自己的状态,从而使结构构件或系统力(剪切,弯曲力矩,轴向力)发生再分配力峰,控制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节约钢材量,更经济,更合理的结构设计。

(三)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调整其动力性能

外部预应力预应力作用下在相反的方向或相同的位移的位移的结构,可以增加结构的刚度。预应力体系的选择和预应力可调节大小的基本杆振动频率振动周期,以调节其动态特性。***1是一个***片的预应力施工。

三、预应力钢结构的类型

从力学特征上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可划分为下列基本类型:

(一)传统型

在传统的空间预应力钢结构体系技术,如平板网格或网壳预应力构件内力推出,以改善或提高刚度的高峰期,如天津宁河体育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可多倍预应力技术,如攀枝花球场。

(二)吊挂型

或直连电缆挂在传统的斜拉桥钢,而不是挂点支点程序扩展通畅的内部空间幅度,暴露在上面的屋顶承重结构,类型多样,建筑风格新颖,如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滑冰馆挂有线网络是一个大拱江西体育场大拱挂网。

(三)整体张拉型

连续和间歇压力拉扯电线柱结构形成的想法。早期慕尼黑奥运会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平衡体系之外,1988年汉城奥运会击剑馆博物馆和主要事件为整个张力索穹顶屋顶,重量只有1416 KG/M2,建筑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出色在属的均衡;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建成是这种结构。

(四)张弦梁型

一个平坦的空间系统预应力梁演变。正如名字所暗示的是一种预应力张弦梁电缆通过极点支持的上部中间支持刚性梁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是预应力钢筋的初始形式,由刚性支柱的上部和下部的和弦连接通过两个杆,以合理的力,重量轻,易于加工和运输。如果跨度可以增加绕组部分扩大晶格的空间形式,如广州会展中心屋顶张弦梁绕线管是由三个倒三角截面。张弦梁也可以由正交排列,长方形建筑平面张弦梁空间系统。

(五)张力膜(索膜) 型

电缆系统中的主要承重结构,覆盖张力纤维增强的膜,膜的表面涂层目前有聚氯乙烯(PVC)和聚四氟乙烯(PTFE),前者的性能差,价格便宜,后者的较强的机械性能,自清洁,耐火,耐老化性能优于前者,但价格昂贵。膜表面张力下保持平坦笔直,必须有足够的张力和曲率,以抵御风雪荷载。

(六)玻璃幕墙结构型

新玻壳墙面装饰,但这种做法也开始在20世纪70年代,但初期在传统的钢架镶嵌连接在一起。承载金属框架提供了大量的金属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透光率低。 80至90年后的预应力钢筋支柱和支柱式玻璃幕墙点连接,形成一个新的系统取代了前者,形成了一个新的系统,预应力钢材品种 - 玻璃幕墙结构。

四、预应力钢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见屋盖系统的风、雪荷载的取值问题

电缆结构通常是弯曲的屋顶,大,屋顶积雪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它可能会产生积雪现象,这在设计时的负荷值是难以准确判断,在国内和国外的信息也是罕见的,即使只有给定平面的雪载荷分布,考虑雪荷载不利影响的结构分布不均,如何准确的结构是直接相关的安全性和经济秩序的一些规则。风荷载的作用同样是真实的,虽然风荷载的形状系数是由风洞试验,但风雪荷载的组合效应,也很难从实验室数据。

(二)变形问题

柔性电缆没有预应力之前既没有固定形状,但没有刚性,仅由张拉达初始平衡,负载可以露出到外部的结构,然后将电缆可以考虑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随着负载的增加,同时反复佳Suoshi强调,势必会产生大排量的电缆结构,设计计算考虑非线性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实际工程中,因为较小量的钢线,这是通常用于保留足够的安全余量的原则,安全系数通常为2.5-3.0,从而导致强度的高强度钢的电缆是不完整的,因为可变负载变化时,导线的疲劳和放松不能被忽略。

(三)多次预应力问题

一再强调初次使用时,利用强度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平面组件架构,以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而目前的系统空间结构,反复强调,不仅节约材料,但也为整个结构体系的受力均匀,以确保结构安全。但太多的时间,预应力,会带来许多弊病,由于多个张紧结构,已经有一个大的内部能量,但一个偶然的负载的作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即使它是由于静载可移动的,如屋顶翻新,想要扭转,以消除预应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多次预应力数量,应根据每个项目的类型和布局,负荷值,张紧装置和方法的实际情况锚地结构,根据以下总体原则:1.必须有效地使用预应力钢,高强度,但也足够的安全储备;2.结构或构件受力均匀,这样的横断面设计,方便;3.分类应均匀张紧,缓解;4.设计,施工和控制;5.节约钢材。

五、结束语

预应力钢学科与众多工程实践证明了它的自然,经济和安全的快速发展,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绿色生态要求。因此,在它的建筑和工程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良好的前景。然而,快速发展的问题和缺点,不能被忽略,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庄一舟,吴建华,陈联盟,谢醒悔.预应力钢组合结构的发展及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02(01)

[2]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发展50年(1)[J]. 钢结构. 2002(04)

体系结构篇4

关键词:结构体系 结构类型

所谓结构体系是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总体组成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抵抗水平力成为确定和设计结构体系的关键问题。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高层建筑采用的结构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类型。

1、高层建筑中常用结构体系和其特点的分析

主要分为:(1)一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一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框筒体系、筒中筒体系等结构体系。(2)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复杂高层结构体系指带转换层结构体系、连体结构体系、悬挑结构体系、带加强层结构体系、平面不规则结构体系等。(3)新颖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束筒体系、巨型框架体系、脊骨体系等结构体系。

A、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不但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着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多用于多层建筑)。其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及特殊用途的房间。必要时,可用隔断分隔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因而使用灵活。

B、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并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也称抗震墙。它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在国内外历次大地震中,剪力墙结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且震害较轻。因此,剪力墙结构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所以在地震区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是经济的,在非地震区采用剪力墙建造建筑物的高度可达140m。剪力墙结构采用大模板或滑升模板等先进方法施工时,施工速度很快,可节省大量的砌筑填充墙等工作量。

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它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组成的结构体系。由于框架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差,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大,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低的缺点,但又具有平面布置较灵活、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立面处理易于变化的优点;剪力墙结构则具有强度和刚度大,水平位移小的优点与使用空间受到限制的缺点。将这两种体系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可形成一种受力特性较好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可以单片分散布置,也可以集中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主要特征:

c-1受力状态方面,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减少及沿高度方向比较均匀,框架各层的梁、柱弯矩值降低,沿高度方向各层梁、柱弯矩的差距减少,在数值上趋于接近。

c-2变形状态方面,单独的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以弯曲变形为主,位移曲线呈弯曲型;而单独的框架以剪切变形为主,位移曲线呈剪切型;当两者处于同一体系,通过楼板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荷载,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曲线一般呈弯剪型。

由于上述变形和受力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较框架结构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变形减小,因而减小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在我国,无论在地震区还是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筒体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为空间受力体系。筒体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实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用剪力墙围成的筒体可称为实腹筒。如果筒体的四壁是由竖杆和斜杆形成的桁架组成,则成为桁架筒;如果体系是由上述筒体单元所组成,称为筒中筒或组合筒。通常由实腹筒来做内部核心筒,框筒或桁架筒来做外筒。筒体最主要的受力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哪一种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都可以看成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悬臂构件,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2、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高层建筑采用的结构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类型。

(1)混凝土结构具有造价较低、取材丰富、并可浇筑各种复杂断面形状,而且强度高、刚度大、耐火性和延性良好,结构布置灵活方便,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2)结构具有强度高、构件断面小、自重轻、延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钢构件易于工厂加工,施工方便,能缩短现场施工工期。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建造高度的增加,以及我国钢产量的大幅度增加,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也不断增多。

(3)钢和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在高层建筑中更为合理。这种结构可以使两种材料互相取长补短,取得技术性能优良的效果。

组合结构是用钢材来加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钢材放在构件内部,外部由钢筋混凝土做成,成为钢骨混凝土构件,也可在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做成外包钢构件,成为钢管混凝土。

体系结构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建筑物所能达到的高度与规模不断增加。例如目前世界上高度超过300m的高层建筑已达几十幢,国际上正在筹划的100~300层的巨型建筑其高度均超过400m,中国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海金茂大厦高为420.5m。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突飞猛进的建设,从科学技术方面看,得益于力学分析方法的发展、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及现代机械和电子技术的贡献。在结构设计方面,概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包括结构的选型,即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本文就对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型式繁多,以材料来分有配筋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其中砌体结构强度较低、抗拉抗剪性能较差,难以抵抗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所以一般情况下采用配筋砌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较高、抗震性能较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钢结构强度较高、自重较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能适应建筑上大跨度、大空间的要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一般是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的组合,在结构体系的层次上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等。

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

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承载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①梁、板、柱全部现场浇注的现浇框架;②楼板预制,梁、柱现场浇注的现浇框架;③梁、板预制,柱现场浇注的半装配式框架;④梁、板、柱全部预制的全装配式框架等。框架结构体系可以较灵活的配合建筑平面布置、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会议室、商场和教室、餐厅等。

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层数上受到限制。

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较小,在水平力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其中一部分是结构弯曲变形,即框架结构产生整体弯曲,由柱子的拉伸和压缩所引起的水平位移;另一部分是剪切变形,即框架结构整体受剪,层间梁柱杆件发生弯曲引起的水平位移。当框架的高宽比H/B=

框架节点是内力集中,关系到结构整体安全的关键部位。震害表明,节点常常是导致结构破坏的薄弱环节。由于框架结构杆件截面较小,抗侧刚度较小,在强震下结构整移和层间位移都比较容易产生震害。此外,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建筑装修和设备管道等破坏较严重。因而主要适用于非抗震区和层数较少的建筑;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除需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更强”、和“避免短柱”的设计原则外,还需注意填充墙的材料以及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式等,以避免框架变形过大时填充墙的损坏。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墙体承受全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

(1)全部现浇的剪力墙;

(2)全部用预制墙板装配而成的剪力墙;

(3)内墙现浇、外墙为预制装配的剪力墙。

在承受水平力的作用时,剪力墙相当于一根下部嵌固的悬臂深梁。剪力墙的水平位移由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两部分组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以弯曲变形为主,其位移曲线呈弯曲,特点是结构层间位移随楼层增高而增加。

住宅和旅馆客房层具有开间较小、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采用剪力墙结构比较适合,而且房间内不露出梁柱、整体美观。但剪力墙结构墙体多,使建筑平面布置和使用要求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容易形成大空间。为了满足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商店和公共设施等大空间的要求,可以在底部一层或数层取消部分剪力墙而代之以框架,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比框架结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用钢量较省,结构顶点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通常较小,能够满足抗震设计变形要求。历次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轻。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把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房屋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这种结构既具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办公建筑和旅馆建筑中。这种结构体系的平面布置见***。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力。由于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工作,框架和剪力墙的的受力状况和内力分布都得到了改善。主要表现为,框架所承受的水平剪力减少且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剪力墙所承受的剪力愈接近底部愈大,有利于框架控制的变形;而在结构上部,框架的水平位移比有剪力墙的位移小的趋势,剪力墙承受框架约束的负剪力。其变形特征见***。

4、筒体结构体系

随着层数、高度增大,高层建筑结构承受的水平地震作用大大增加,框架、剪力墙以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已经显得不合理、不经济,甚至是不可行的。这时,可将剪力墙在平面内围合成箱形,形成一个竖向布置的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从而形成具有很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的筒体结构体系。该类体系根据筒的布置、组成和数量等又可分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成束筒结构体系。

(1)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一般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普通框架,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也有把多个筒体布置在结构的端部,中部为框架的框架―筒体结构形式。

(2)筒中筒结构体系:由内外几层筒体组合而成,通常内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筒是框筒。

(3)成束筒结构体系:又称为组合筒体结构体系,在平面内设置多个筒体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刚度很大的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也较大,平面可以灵活划分,适用于多功能、多用途的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水平荷载起主要控制作用,为了考虑水平荷载,结构上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去应付。所以,有些人认为高层建筑设计主要是结构方面应考虑得多,而建筑方面没有多少可以考虑创作的余地,结构在建筑形式中似乎充当了主角的地位。这种看法是不够正确的。如果说,结构是建筑设计的唯一准则的话,那么,我们只能有正方形和圆形的高层建筑,建筑设计不过重复使用这种单调的建筑形式罢了。但是,风荷载不仅在建筑高度上显示着它的作用,而且因建筑形状不同,其作用也大有差别。所以,高层建筑设计中,不能认为结构束缚了建筑,相反,这正好有力地说明建筑体型与结构选型相配合的重要性,也说明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充分合作的必要性。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有些建筑反映了建筑师对结构工程师的尊重,以结构的构成来表达建筑的完美形式;有些建筑反映了结构工程师对建筑师的理解,以创造性的结构处理去适应建筑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梁启智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体系结构篇6

Tony Assaro最近在博客中提到:“大部分公司所创建的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公文、演示稿、电子工单、***形、***像等,比结构化数据多得多。另外,即使在一些主流公司,创建视频和音频文件都已经成为很普遍的事情了,这将耗费大量的存储容量。这些数据大多是非结构化的,其创建、存储、访问和使用将推动CAS市场前进。”

另外,我认为各种传感设备也将生成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RFID标签、智能卡、监视摄像头和其他各种检测设备等。波音787一次飞行所生成的监测数据就达到数TB。今后,我们还将看到一些老传感数据的重新利用,比如用50年前的地震数据来判断我们从老油田继续采油是否安全。

尽管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和类似电子邮件的非结构化数据增长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它们也同样需要内容存档系统来存储那些不经常使用的数据。现在已经有了2GB的电子邮箱,不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需要进行存档,与产品系统隔离,否则整个电子邮件系统将会混乱不堪。就算这些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存储于活动存储,它们也需要作为对象进行存储,这样才能方便地查找到它们并进行进一步操作。

由于这些数据并没有组织好,就需要更加智能的存储系统。这些系统要能够提取不同类型的数据对象,包括它们的原数据和相关的策略信息,还要能够保留数据的完整性,并能够提供普通搜索和海量数据的查询处理。

为了满足正在增长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现有的数据存储方式。20年前设计的使用静态缓存配置的存储体系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它需要一个强大的存储控制器,这个控制器能够调动数百PB的数据、成千上万的主机连接以及数以百万计的IOP(输入输出处理器)。使用简单的应用分簇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新的存储系统必须提供端到端的存储虚拟化服务,这是为了能够转换到新的存储通道,实现端口连接的虚拟化、卷和文件的虚拟化,以及包含这些卷和文件内存储容量的虚拟化。我们还不能破坏和替换我们现有的系统。为了转换到新的存储体系结构,而不影响现有的操作,保留以前的投资成果,我们就需要使用虚拟化技术。

体系结构篇7

关键词:网格体系结构;五层沙漏结构;开放网格系统服务体系结构;Web服务资源框架

中***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4-10992-02

1 引言

网格[1]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如果说传统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 Web服务实现了程序和程序之间的共享,那么,网格试***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 网格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时,就如同现在使用电力一样方便地使用分布在网络上强大而丰富的各种资源。

网格体系结构主要是研究网格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及各功能实体间的接口关系,即网格体系结构就是关于如何建造网格的技术,它给出了网格的基本组成与功能,描述了网格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集成的方式或方法,刻画了支持网格有效运转的机制。国外已有很多项目在进行网格研究,比较重要的有Globus[2]和Legion[3]以及近来投入商用的Web Service[4]等,它们都对网格体系结构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主流的网格体系结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Ian Foster等人在早些时候提出的五层沙漏结构;第二个是在以IBM为代表的工业界的影响下,考虑到Web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后,Ian Foster等结合五层沙漏结构和Web Service提出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第三个是由Globus联盟、IBM和HP于2004年初共同提出的WSRF(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Web服务资源框架),国际电子商务联盟组织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于2006年4月3日宣布批准WSRFv1.2规范成为OASIS标准。

2 网格的基本功能模块

研究网格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网格,因此在网格体系结构的研究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网格系统到底由哪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组成的,它们之间如何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网格系统。

网格是建立在现有国际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使用了互联网的IP地址、网络传输协议等概念和技术,它需要已有的一些互联网协议和规范作为支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P),这些都是互联网上的成熟协议,将它们用作网格协议的传输载体就为方便地构建网格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全盘照用这些协议还是不能满足网格的需求的,因此,在构建网格时,还需要在现有互联网协议的基础上加以扩展。

互联网完成的功能在网格体系结构中就不再考虑了,以网格数据为例,网格需要考虑到是数据表示形式、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存储和副本管理,但对具体的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过程使用FTP或是UDP协议则不再考虑,因为这些是互联网解决的问题。

网格系统中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功能模块相互协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格体系结构要考虑到是如何向用户提供一个接口,通过该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请求,发送来自网格的信息,用户不必知道其内部如何实现用户请求的服务。网格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如***1所示。

***1 网格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示意***

网格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实现与网格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诸如用户作业提交、结果返回等输入输出功能。网格在提供服务之前要知道哪个资源当前可以向用户提供服务,这就需要网格中信息管理模块提供相应的信息。选定合适的资源后,网格需要把该资源分配给用户使用,并对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进行管理,这些是资源管理的功能。网格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网格数据管理功能模块将远程数据传输到所需节点,作业运行过程中由作业管理模块提供作业的运行情况汇报。使用网格的用户及其使用时间和费用等的管理则由用户和记账管理模块实现,用户使用网格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通信和安全保障,以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的服务。

3 网格体系结构的发展

3.1 五层沙漏结构

五层沙漏结构[5](见***2)是一种影响十分广泛的结构。它并不提供严格的规范,不是对所需协议的完整罗列,而是对各部分组件的通用要求进行定性描述,并且将这些组件形成一定的层次关系,每一层的组件具有相同的特征,它们屏蔽底层实现并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组件则在底层组件的基础之上构建。沙漏结构中的五层由下至上分别是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应用层。

***2 沙漏形状的五层结构

构造层:向上提供网格中可共享的资源(物理或逻辑实体),常见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系统、目录、网络资源等。

连接层:它是网格中网络事务处理、通信与授权控制的核心协议。构造层提交的各种资源间的数据交换都在这一层的控制下实现。各资源间的授权验证、安全控制也在这里实现。各资源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传输、路由及名字解析等机制实现。

资源层:对单个资源实施控制,实现资源注册、资源分配和资源监视。资源层定义的协议包括安全初始化、监视、控制单个资源的共享操作、审计以及付费等。它忽略了全局状态和跨越分布资源集合的原子操作。

汇聚层:将资源层提交的受控资源汇集在一起,供虚拟组织的应用程序共享、调用。提供目录服务、日程安排、资源、资源监测诊断、网格启动、负荷控制、账户管理等多种功能。

应用层:网格上用户的应用程序。通过各层的API调用相应的服务,再通过服务调用网格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为了便于网格上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构建支持网格计算的库函数。

在五层结构中,资源层和连接层共同组成了瓶颈部分,使得该结构呈沙漏形状。五层沙漏结构的重要特点就是其核心部分的协议是协议层次结构的瓶颈,能够实现上层各种协议向核心协议的映射,同时实现核心协议向下层其他各种协议的映射,在所有支持网格计算的地点都应该得到支持。Globus Toolkit 2.0(GT2)就是五层沙漏结构的具体应用。

3.2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OGSA)

OGSA [6,7]是在原来“五层沙漏结构”的基础上,融合最新的Web Service [4]技术提出来的。如果说五层沙漏结构是以“协议”为中心的协议结构,则OGSA就是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结构。在OGSA框架中,将一切都抽象为服务,包括各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程序、数据库等;可以将基本的服务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高级的抽象服务,方便地为应用提供支持。这种观念,有利于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来管理和使用网格。

OGSA的两大支撑技术是网格技术(如Globus软件包)和Web Service 技术。Globus是已经被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广泛接受的网格技术解决方案。它是一种基于社团的、开放结构、开放源码的服务的集合,也是支持网格和网格应用的软件库,为构建网格应用提供中间件服务和程序库。与OGSA关系密切的Globus组件是GRAM网格资源分配与管理协议和门卫(Gate Keeper)服务,它们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服务创建和管理功能,元目录服务通过软状态注册、数据模型以及局部注册来提供信息发现功能,GSI(Grid Security Infrastructure网格安全架构)支持单一登陆点、和信任映射。这些功能提供了面向服务结构的必要元素,但是比OGSA中的通用性要小。

Web Service是一种可以用来解决跨网络应用集成问题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为实现“软件作为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Web Service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协议标准是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它是基于XML的RPC(Remote Process Call,远程进程调用)协议,用于描述通用的WSDL目标,通过将SOAP进行扩展支持Web Service框架的安全性。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用于描述服务,包括接口和访问的方法,复杂的服务可以由几个服务组成,它是Web Service的接口定义语言。WS-Inspection,给出了一种定义服务描述的惯例,包括一种简单的XML语言和相关的管理,用于定位服务提供者公布的服务。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 Integration,统一的描述、发现与集成),则定义了Web Service的目录结构。

WEB服务体系使用一系列标准和协议实现相关的功能,例如,使用WSDL来描述服务,使用 UDDI来、查找服务,而SOAP被用来执行服务调用,在WED服务架构的各模块间以及模块内部,消息以XML格式传递在OGSA刚提出不久,GGF及时推出了OGSI(Open Grid Services Infrastructure,开放网格服务基础架构), OGSI是作为OGSA核心规范提出的,其1.0版于2003年7月正式。OGSI规范通过扩展Web服务定义语言WSDL和XML Schema的使用,来解决具有状态属性的Web服务问题。Web Service 面对的一般都是永久服务,而在网格应用环境中,大量的是临时性的短暂服务,比如一个计算任务的执行等。考虑到网格环境的具体特点,OGSI 在原来Web Service 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服务(Grid Service)的概念,用于解决服务发现、动态服务创建、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等与临时服务有关的问题。并针对网格服务定义了一套标准化的接口,主要包括:服务实例的创建、命名和生命期管理、服务状态数据的声明和查看、服务数据的异步通知、服务实例集合的表达和管理、以及一般的服务调用错误的处理等。

基于网格服务的概念,OGSA 将整个网格看作是“网格服务”的集合,但是这个集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扩展的,这反映了网格的动态特性。网格服务通过定义接口来完成不同的功能,服务数据是关于网格服务实例的信息,网格服务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聚集起来满足虚拟组织的需要,虚拟组织自身也可以部分地根据他们操作和共享的服务来定义。因此简单地说,网格服务=接口/行为+服务数据。***3是对网格服务的简单描述。

***3网格服务示意***

2003年符合OGSA规范的Globus Toolkit 3.0(GT3),这标志着OGSA已经从一种理念、一种体系结构,走到付诸实践的阶段了。

3.3 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

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OGSI存在明显的不足。其过分强调网格服务和Web服务的差别,导致了两者之间不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由于OGSI单个规范中的内容太多,所有接口和操作都与服务数据有关,缺乏通用性,而且OGSI规范没有对资源和服务进行区分。OGSI通过封装资源的状态,将具有状态的资源建模为Web服务,这种做法引起了“Web服务没有状态和实例”的争议,同时某些Web服务的实现不能适应网格服务的动态创建和销毁。

为了解决OGSI和Web服务之间存在的矛盾,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被提了出来。2004年3月,IBM、BEA与微软联合了WS-Addressing协议,基于该协议规范,Globus联盟和IBM迅速推出了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

WSRF采用了与网格服务完全不同的定义:资源是有状态的,服务是无状态的。为了充分兼容现有的Web服务,WSRF使用WSDL 1.1定义OGSI中的各项能力,避免对扩展工具的要求,原有的网格服务已经演变成了Web服务和资源文档两部分。WSRF推出的目的在于,定义出一个通用且开放的架构,利用Web服务对具有状态属性的资源进行存取,并包含描述状态属性的机制,另外也包含如何将机制延伸至Web服务中的方式。

WSRF的规范是针对OGSI规范的主要接口和操作而定义的,它保留了OGSI中规定的所有基本功能,只是改变了某些语法,并且使用了不同的术语进行表达。表1给出了OGSI各项功能和WSRF规范的映射关系。

表1OGSI各项功能和WSRF规范的映射关系

和OGSA的最初核心规范OGSI相比,WSRF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1)融入Web服务标准,同时更全面地扩展了现有的XML标准,在目前的开发环境下,使其实现更为简单;

(2)OGSI中的术语和结构让Web服务的标准组织感到困惑,因为OGSI错误地认为Web服务一定需要很多支撑的构建。WSRF通过对消息处理器和状态资源进行分离来消除上述隐患,明确了其目标是允许Web服务操作对状态资源进行管理和操纵;

(3)OGSI中的Factory接口提供了较少的可用功能,在WSRF中定义了更加通用的WS-Resource Factory模式。

(4)OGSI中的通知接口不支持通常事件系统中要求的和现存的面向消息的中间件所支持的各种功能,WSRF中规范弥补了上述的不足,从广义角度来理解通知机制,状态改变通知机制正是建立在常规的Web服务的需求之上;

(5)OGSI规范的规模非常庞大,使读者不能充分理解其内容,以及明确具体任务中所需的组件。在WSRF中通过将功能进行分离,使之简化并拓展了组合的伸缩性。

作为OGSA最新核心规范的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它的提出加速了网格和Web服务的融合。WSRF是建立在已存在的Web服务定义和技术基础上的,帮助实现了网格计算、系统管理和Web服务的统一。2005年1月的Globus Toolkit 4.0(GT4),实现了WSRF标准,所有知名的GT3协议都被重新设计为可以使用WSRF。并且GT4也在其中增添了一些新的Web服务的组件。

4 小结

网格体系结构是网格的骨架和灵魂,是网格最核心的技术,只有建立合理的网格体系结构,才能够设计和建造好网格,才能够使网格有效地发挥作用。网格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们意识的更新是密不可分的,五层沙漏结构是网格发展中影响十分广泛的结构,其中心思想是采用以协议为中心的分层结构,易于从整体上理解,强调协议在网格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中的地位。该结构也是新一代网格体系结构OSGA 的基础。

OGSA是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结构”,一切资源均面向服务,为网格应用程序定义了一个通用的、标准的、开放的体系结构。OGSI给出了网格服务的一个正式的、技术上的标准。

WSRF定义了一个通用的、开放的服务资源的框架。WSRF完全基于Web Services,与现有的Web 服务开发工具能够很好地融合。OGSA和WSRF目前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应用证明,并逐步得到完善。基于OGSA和WSRF的服务网格平台和规范协议,将最终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I. Foster and C. Kesselman, The Grid: 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Morgan Kaufmann, San Fransisco, CA, 1999. /grids, /,/

[2]The Globus Project, /

[3]Legion Project, cs.virginia.edu/legion/

[4]Web Service 工作组,/2002/ws/

[5]I. Foster, C. Kesselman, S. Tuecke. 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 2001, 15(3):1-3

[6]OGSA结构描述,/ogsi-wg/drafts/ogsa_draft2.9_2002-06-22.pdf,/ogsa/

[7]OGSA规范,/ogsi-wg/drafts/GS_Spec

体系结构篇8

关键词:网络 防火墙 安全体系结构

一般对网络安全,目前主要采用防火墙为主的体系结构,欲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安全,应将重点放在加强自身网络的健壮性与安全性方面。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基于现有的数据处理DP基础设施的规定,比如在操作系统、网络拓扑学、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外部数据链路、通信协议等基础上,应针对每项的安全寻找解决方案,将这些方案归纳起来,即建立起防火墙体系结构与详细的安全系统规范。

一.基于防火墙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1.防火墙的定义

“防火墙系统”为网络组成部件,用于连接内部与外部、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比如Internet 的连接部件。防火墙系统能保障网络用户最低风险地访问公用网络,同时,也保护专用网络免遭外部攻击。欲做到这一点,防火墙必须是外部进入专用网络的唯一通道。根据用户的服务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防火墙系统通常由许多软件与硬件构成。

2.防火墙的主要设计特征

防火墙系统是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需受保护)之间的物理与逻辑界面。从外部来看, 防火墙借助于不同的传输接口打开了进入内部网络的通道,比如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线、Modem(调制解调器) 线、X25线/帧中继线以及专用线等通信接口支配着控制装置,允许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连接。完成上述功能的系统被称为访问控制系统。目前使用的防火墙构件,可分成信息包过滤器、线路中继器及应用网关三种不同的访问控制系统,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信息包过滤器是根据发/收地址、协议、协议端口以及用户定义的位特征码等属性来过滤信息包。采用基于线路中继器的防火墙部件确实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线路中继器能够保证用户安全使用基于TCP/ IP 通信协议上的应用软件, 比如WWW、Gopher 、Telnet 等, 而不需要传送协议层上的任何指令。也就是说, 线路中继器作为相关协议的,所有输入的连接在此结束,并被重新组成相对应的输出。该系统的缺陷是,在使用线路中继器工作之前,必须修改客户的应用软件。应用网关比线路中继器更前进一步。它允许人们使用应用软件, 而不允许通信链路穿过协议层上的防火墙系统。就涉及到的客户软件而言,其作用更像从事有关业务的服务器系统,而不需要修改客户系统。

3.防火墙系统的体系结构

信息包过滤器系统能够检查数据包是否违反标准,并决定其是否被传递。原则上,信息包过滤器处于本地网与Internet 之间,用于建立链路,只要配置正确,该过滤器将成为抵御外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信息包过滤器由路由器或配置相应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是一种专用网络部件,它同其它系统(防御性主机、筛选性网络等) 一起共同提高网络的自我保护能力。因路由器在网络协议层中具有过滤器与转发器的功能,所以也可作为防火墙使用。信息流不仅能根据协议地址(广播、站组或主机地址),而且能按照高层协议(与采用的模型有关) 参数进行过滤。对于Internet 协议路由器, 正是由TCP 或UDP 协议端口完成过滤,输入过滤以防止地址欺骗、区分T CP 的发送与应答信息包以及变换过滤条件―“路由器访问表”。在构造信息包过滤器之前,首先应明确各客户允许享受的服务级别,接着需了解采用怎样的过滤方法实现既定方针,最后必须将过滤的需求要点按所采用的路由器或过滤软件可识别的句法形式输入。信息包过滤器的设计相当复杂, 尤其位于主干网中的信息包过滤器的设计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CERT 协作中心建议对TFT P(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 、Windows、FTP、UDP 以及碎片IP 信息包装服务进行过滤。信息包过滤器防火墙可采用各种配置结构。

4.防火墙系统的控制与监视

与访问控制一样,防火墙系统的工作就是监视不寻常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报警给系统管理员,这需利用特殊的控制与监视软件完成。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显示用户与服务器的连接、 当启动安全功能时给出显示 、有反复企***通过防火墙系统的情况时给出显示。

防火墙系统上必须安装控制与监视系统以及工作记录文件,以阻止未授权的访问,但决定监控系统有效程度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监控软件的配置是否合理。在工作日志中选择记录的事件非常重要,若没有仔细选择,随意记录,用不了多久, 防火墙系统的工作记录就会占用上百万字节。但选择需存储的事件比较困难, 很难事先预料究竟哪些事件将会对安全破坏行为的分析有用。防火墙系统的另一工作就是一直连续不断地监视自身文件系统的完整性,以实现自我保护。它们利用特殊的软件如“Tripwire”完成此工作。该特殊软件可对选择的文件产生特殊的校验和(即文件的特征)。被监视文件的任何修改都能被立刻识别出来。

二.防火墙系统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趋势

1.防火墙系统的局限性

防火墙的所有作用在于监视OSI 2 层与7 层之间网络的活动状况,既不能阻止内部应用软件所携带数据的传递,也不能保护网络免受病毒或其它方式(协议欺骗式) 的攻击。另外防火墙对于内部计算机系统未授权的物理攻击,也不能提供安全保证。

欲阻止这些攻击,需要:无漏洞的访问控制系统、确实真正保护关键性部件、以光纤代替铜导线(尤其是采用共享媒介技术, 比如以太网与令牌环网) 、高度机密数据在发送前应加密。

2.防火墙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安全的基础研究力***将专家系统与防火墙系统体系结构相结合。其目的在于采用神经网络、判定树之类的智能手段来辨认“黑客”,以抵抗不断变化的攻击方法与新的安全漏洞。这种智能化的防火墙系统目前已处于试验阶段,预计到下一阶段将成为现实。防火墙系统能以怎样的程度覆盖整个网络的结论目前还无法断言。然而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与传输带宽的不断加宽,计算机系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且具有强有力的认证与加密机制,每个系统都将装备自己的防火墙与严密有效的攻击分析检测工具,使攻击者无法得逞,从而使网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百分之百的安全。

三.结语

计算机的迅速应用就注定了计算机安全也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Internet 网络安全的体系构造,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击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壮。我们胜利油田测井公司信息档案中心的计算机安全系统也一定会更加完善,跟上领先的水平。

参考文献:

体系结构篇9

一、司法鉴定法调整范围的确立

司法鉴定法的制定应当在我国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需求,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解决诉讼法和证据法在此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事物的法的本质不应该去迁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倒应该去适应事物的法的本质。”②鉴于此,有必要对社会需求和现实需要的司法鉴定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司法鉴定法确立合理的调整范围。

在我国的诉讼实践中,司法鉴定因程序不公尤其是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非中立化引发了“重复鉴定”和“久鉴不决”以及“虚假鉴定”等影响诉讼效率与公正的问题。这些问题因现行法律不能予以消解,以至于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全国人大***会制定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解决了鉴定机构的设立和鉴定人的资质条件问题,使司法鉴定在制度安排上趋于合理,并明确了司法鉴定的管理主体。然而,《决定》对司法鉴定管理的规定仅限于登记管理的狭小范围,登记管理仍未能得到统一,再加上司法鉴定需要规范的一些范围《决定》没有予以规范,其规范的力度以及规范的环节明显存在不足,以至于实践中原来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司法鉴定体制变化后在管理上的乏力,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司法鉴定委托、司法鉴定的实施和职权司法鉴定等环节中均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问题。③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决定》没有较全面地对司法鉴定问题作出规定有关,社会所需求的高质量的鉴定结论并未能获得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尽管在理论上与其他证据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实践中却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刑事诉讼中决定着被告人罪与非罪的问题,甚至能够影响到被告人的生死存亡。这种证据与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有自身独有的特征:(1)它诞生于诉讼中,不是随着案件事实的发生而生成,并非是案件事实的“碎片”;(2)它是实物证据的内容借助于鉴定人转化而来的言词证据,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否定其本身真实的可能;(3)它不表现为一种坚硬的事实,只是一种鉴定人作为专家提出的带有权威性的主观性判断意见。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与制度、程序、规则的关系最为亲近,需要它们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并给予程序上的安全性维护,以确保自身的“纯真血缘”,从而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由于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内容源于实物证据,它在诉讼别需要制度、程序与规则来维护其移转过程的安全性、客观性。司法鉴定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既是诉讼的基本需求,也是对司法鉴定进行规范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一方面,需要对司法鉴定的主要环节依法加强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保障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能够达到现代诉讼对其的高标准要求,满足社会对司法鉴定的基本诉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律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权利义务进行合理的规范,通过其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来保障司法鉴定在严格的程序和科学的环境中得以实施。‘同时,还需要法律确立一些程序来保障鉴定结论适用程序具有过滤不可靠鉴定结论的功能,以保证所适用的鉴定结论具有可信性。

基于此,司法鉴定法应当涵盖司法鉴定的管理、实施以及适用程序的主要环节,旨在通过规定司法鉴定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适用主体的权利义务或者职责来维护司法鉴定的正常秩序,保障被采用鉴定结论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司法鉴定的诉求和主体的需求。

因此,司法鉴定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对司法鉴定结论不同于其他证据的“出身”问题进行规范,即对司法鉴定管理、产生与适用程序等问题进行规范。其主要涉及司珐鉴定管理机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以及鉴定结论适用主体的有关结构、组成、权限(权利)、责任(义务)等方面,保障司法鉴定法在司法鉴定法律规范体系中具有“宪法性”的法律地位和统领整个司法鉴定规范的“组织法”功能。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规定不需要面面俱到,也绝不能仅限于“司法鉴定管理法”或者“司法鉴定实施法”的狭小领域,否则,其后果不是执行不力,就是难以执行,造成司法鉴定改革的僵持。

二、司法鉴定法基本框架的安排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均有规定,就司法鉴定作为证据来说,它们对其具有相同的基本要求,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作统一规定可以节约立法的成本,也可以避免多头立法的重复与冲突。《决定》作为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法律依据,并非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最终成果,况且有必要对《决定》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借助于司法鉴定法的制定来深化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可以说,制定司法鉴定法的时机和条件业已具备且基本成熟。那么,如何保障制定的司法鉴定法具有科学性,并在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保障其内容与诉讼法、证据法没有过多的重复,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司法鉴定法的体系结构是否科学以及框架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

基于上述对司法鉴定立法范围的分析及其制定的现实可能性探讨,笔者认为,司法鉴定法应当以司法鉴定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适用主体的的结构、组成、权限(权利)、责任(义务)作为基本内容,保障这“三大”主体设置科学、布局合理、职责明晰、责任明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总则”、“司法鉴定管理”、“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程序”、“司法鉴定法律责任”和“附则”六个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司法鉴定法应当在“总则”中开宗明义地规定司法鉴定的概念、司法鉴定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等一些具有准则性质的内容。

二是司法鉴定法应当在“司法鉴定管理”中明确司法鉴定管理的主体、主要的职权和应当履行的职责。司法鉴定法在此方面的规定应以《决定》的内容作为基本依据,明确司法行***部门作为司法鉴定管理主体的分工、具体管理的权限和管理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对其管理活动重在外部监管,不再仅限登记管理,同时增加鉴定协会的设立与专业性管理的范围,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行***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动态化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司法鉴定法律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避免在强化司法鉴定行***管理后管理机关将社会鉴定机构作为自己的附庸(内设机构)。

三是司法鉴定法在“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中应以《决定》规定的内容作为基础,适当提高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准人条件,界定鉴定机构的性质以及鉴定机构之间的关系,保证鉴定机构能够为鉴定人的鉴定活动提供科学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保障鉴定人确实具有专家的能力。

其应当明确鉴定机构的设置原则,保障其合理布局,使其在具备鉴定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满足诉讼的需要。此外,还应当明确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基本权利、义务及其保障措施,确保其能够依法实施鉴定,促进司法鉴定质量的提升。

四是司法鉴定法在“司法鉴定程序”中确立一些司法鉴定的关键性程序,在保障当事人(控辩)双方诉讼权利均衡的情况下,合理确定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司法鉴定机构的选择程序、补充鉴定与重新鉴定启动的基本条件以及鉴定结论选择适用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部门规章对涉及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作出的规定尽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能够起到限制重复鉴定的作用,但因不符合《立法法》的要求,未达到法律的层次而致使该规定在执行中因职权机关予以漠视而执行受阻,司法鉴定法对此进行规定可以保持与诉讼法在位阶上的平衡,也有利于诉讼法的修改与之相衔接。

五是司法鉴定法应当在“司法鉴定法律责任”中对司法鉴定责任进行集中规定,使司法鉴定的民事责任、行***责任和刑事责任能够保持有机衔接和得到有效规范,尤其是民事责任、行***责任还可以弥补《决定》规定的不足。

另外,对于无法纳入上述内容的有关说明及其他问题,可以采用附则的形式予以规定,以使制定的司法鉴定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三、司法鉴定法律体系的构成

司法鉴定法律体系的构成除了遵循法的效力等级外,还应当考虑与诉讼法、证据法之间的协调以及获得与之配套的相关行***法规规章的维护与支持问题。同时,制定的司法鉴定法可为诉讼法的修改提供纲领性指引,为相关行***法规规章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

在司法鉴定法对鉴定管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鉴定关键性程序等问题作出规定后,司法鉴定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不必然随之化为乌有,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法庭对鉴定结论在选择适用上的困难、如何借助于程序导正鉴定结论的偏向性以及如何保障当事人司法鉴定救济权利的有效性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势必影响司法鉴定法的有效实施,还有可能致使司法鉴定法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因相关制度的障碍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构建司法鉴定的法律体系结构也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

司法鉴定在立法规格上应当采用“三元制”的法律结构层级体系,将司法鉴定法律分为三个不同效力层次。具体设想如下。

一是司法鉴定法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司法鉴定的基本性问题进行规范,将其作为其他有关司法鉴定立法的根据或指导思想。司法鉴定法由全国人大***会制定,赋予其法律的地位,具有司法鉴定“组织法”的性质;同时,对诉讼法中有关司法鉴定问题进行修改,④从而保障诉讼法与司法鉴定法的相互衔接与配合。

二是制定司法鉴定的程序性规范。***依照司法鉴定法的基本原则,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有关司法鉴定的行***法规。其法规的制定主要以司法鉴定程序法为主轴,通过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程序条例”而终结目前存在的三个鉴定程序分别运行的局面。⑤由于司法鉴定作为证据在不同的诉讼阶段有着相同的要求,并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诉讼领域,制订统一的程序规范是必然的。对在专业上有特殊要求的司法鉴定问题,有关职权部门可以在遵循统一司法鉴定程序条例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严格的鉴定程序规范,但不得低于统一司法鉴定程序条例的基本要求。统一的司法鉴定程序条例不仅能够为司法鉴定实施提供一体遵守的严格的程序规范,改变地方分别立法的局面,⑥而且还能够为司法鉴定活动是否违反程序、违反程序的程度如何以及违反程序的法律后果等问题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由于司法鉴定程序条例涉及违反司法鉴定程序的法律后果,采用行***法规的形式由***统一制定较为适宜。

三是制定司法鉴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司法鉴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从不同鉴定专业的

体系结构篇10

关键词:区域治理;伙伴关系;网络体系

中***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6-0109-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JL049);***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630169)。

作者简介:马海龙(1978-),男,山西隰县人,理学博士,天津行***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一、区域治理的源起

英语中的“治理”(govemanee)可以追溯到古典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中的“操舵”一词,原意主要指控制、指导或操纵。传统意义上,“governance”与“government”、“governing”的含义区别并不大。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后现代哲学的提出,“governance”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治理”概念及治理理论被作为一种阐释现代社会、***治秩序与结构变化,分析现代***治、行***权力构架,阐述公共***策体系特征的分析框架和思想体系。“西方的***治学家和管理学家之所以提出治理概念,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是他们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又看到了国家的失效”。治理是为了解决***府失灵和市场失效而提出的“第三条道路”。

关于治理有多种定义,其中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的定义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作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和个人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对于治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多元化、多中心、网络化,各种力量的参与,协商与谈判等思想是各种治理定义的共同特征。区域治理中的治理不能被缩减为某种国家体制,或者***治制度,它不是简单的***府管理体制的延伸,更不能简化为良好的区域公共管理技术。它包含法律、权利、***治、体制、行***的概念,甚至在内涵和外延方面走得更远。治理的定义应当更广泛:这是一种社会调节的艺术,其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社会的各种活动,以保证社会的生存、团结和发展,以及社会与生态的平衡,最大限度的增进公共利益。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区域治理是在基于一定的经济、***治、社会、文化和自然等因素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理空间内,依托***府、非***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的协调和自主治理的过程。

区域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区域***治、区域市场和区域社会三个角度来构建区域治理体系。

二、区域***治体系

1.网络式关系。在传统的***府管理时期,***府间的关系主要是纵向的垂直关系。而且,这种纵向关系是以行***区边界为界限的,是一种封闭和***的运行体系。然而21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能否快速的获取、传递和交流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全面提高***府竞争力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府之间并非是单独、孤立的主体,而是一个在***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化的发展,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区域公共事务,尤其是涉及跨越行***边界的公共问题。因此,改革***府间纵向的关系,重塑新的***府间合作网络关系,是顺应信息化时展要求的区域***治策略。在京津冀区域内,各方、各级***府必须树立相互依赖和开放的理念,不仅要继续保持和关注与上级或中央***府固有的传统行***关系,接受上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与无行***隶属关系的相邻***府建立全方位的新型横向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信息共享,建立新型***府网络关系。

而且,新型***府间网络关系最重要的是交流和互动。例如,在京津冀区域,京津冀两市一省要建立高层***府之间的制度化互访与沟通,这为全方位开展区域内部各级***府的互动提供支持,有利于增强区域凝聚力和整体意识;其次,除了省级高层的互动外,地级***府、县级***府也应加强交流与沟通,互通有无,协商解决区域公共事务,主动参与到区域的发展建设之中;此外,上述两方面是“块”上的***府之间的互动,条线部门——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和合作,为区域公共事务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支持。

2.合作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缘起于城市治理,特别是指城市***府与私营部门间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伙伴关系一词已经被运用到***府间关系的具体工作方式中,成为***府间关系模式变迁的趋向之一。

合作伙伴关系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府与非***府组织之间形成的伙伴关系,也称为公私伙伴关系。所谓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s),它是指这样一种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即公共部门和私人实体通过共同行使权力,共同承担责任,联合投入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的方式,生产和提供公共的产品和公共的服务。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世界各国的***府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变革的压力。社会的变革、科技的发展、财***的赤字和压力、公民对***府的怀疑和信任的赤字等等。都表明传统的层级控制的官僚治理形态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全世界各国都在重新思考***府,重新思考***府的作用和角色,重组***府的机构,重新调整***府作用的方式,即重塑***府。在重塑***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府的角色应该重新的界定和调整,即***府应该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生产者,转化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管制者。也就是说。***府应该依赖非传统的服务供给机制(non conventional dehverymechanisms)来提供和传输公共服务;人们并且认为,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所存在的强有力的诱因机制,能够使公共服务的提供更为有效率、有更高的质量,而且更具回应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公私部门共享治理权力、公私部门的相互协力,也就是通过建立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改善公共服务的传输,便成为各国***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

第二是不同地域的***府之间,在***府、非***府领域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横向多边合作与伙伴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解决共同面临的重大区域公共问题,形成一种长期的区域化决策与管理体制,可以称之为***府间伙伴关系。***府间伙伴关系在具体***策网络中的实践,也会增加***府间依赖,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实现管理目标。***府间伙伴型合作的灵活方式,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更有利于联合起来集中资源,缩小地方间发展的差距。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府间伙伴关系,依然具有一定的权力等级特征。***府间伙伴关系的运行与***府体制的运行是双轨的,并且伙伴制是不会取代***府的行***等级划分的。在伙伴关系中,原有的权威不但不会被削弱。而且中央权威的力量事实上会被强化。因为,伙伴关系仅仅是***府间处理共同面临的问题的具体工作方式,它并不会影响甚至打破原有的***府间纵向等级辖制结构。

三、区域市场体系

区域市场体系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区域性统一市场,实现商品和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健全现代市场运行机制。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市场体系就成为建立区域市场体系的关键。

(一)区域企业网络体系

企业网络体系是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建立起来的既相互***又相互关联的组织群体,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空间组织形式,是组织企业简直链和供应链的一种新方式。因此,企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将能推动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发展与深化。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京津冀区域企业网络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致力于产业集群的发育和发展,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产业链条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使企业网络体系的建设,形成“多中心、产业集群式”的基本模式。北京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性产业为依托向其他地区辐射的产业集群:天津以轻工业产品和电子产品为基础形成向其他地区辐射的产业集群;河北省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农副产品、初级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为基础形成其产业集群中心。

其次,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推进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促进企业跨区域扩张是建立企业网络体系的重要保障。企业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企业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但是,在京津冀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过高,企业的***府烙印仍然很深,企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府的痕迹,***府对企业行为的干涉十分明显。国有企业存在“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小、不少行业规模不经济”等问题,这种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扩张。因此,可以在***府的推动下,通过重组、兼并、企业联盟、收购等方式,组建跨行***区的各种企业及企业集团,以此来突破资源、人才自由流动的壁垒。此外,非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各种***策措施,依托市场机制的引导,积极推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二)区域市场网络体系

1.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首先,健全区域统一开放市场。一是要以规范***府行为为核心,进一步打破行***性垄断和地区封锁。行***性垄断和地区封锁造成了对市场的人为分割。影响了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要在明确界定***府在市场准入方面权限的基础上,推进市场准入监管体系改革,提高市场准入程序的公开化和准入透明度;加快制定反垄断法等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进一步放宽对行***性垄断行业的准入限制,保障各类经济主体获得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二是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高效流转。要进一步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大对社会化、现代型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产业***策和制度创新,促进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加快现代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流通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交易平台及制度、技术和人才保障。

其次,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一是继续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改进和完善***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改革征地制度;进一步转变***府职能,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职能切实转变到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调控上来:通过完善土地税制和土地二级市场的管理,建立资源占用的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二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逐步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不合理制度,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的劳动就业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法规和争议调解机制等。三是积极发展技术市场。要加强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加快我国技术市场的统一开放和国际化。另外,还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和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等。

2.市场运行机制。主要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重点是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逐步缩小***府定价商品的范围,优化***府定价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解决当前要素价格扭曲的问题。要积极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水、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扩大市场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价格***策,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有利的价格体制条件。

四、区域社会体系

(一)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1.完善区域征信法规保障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要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要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要严格区分公共信息和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关系,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加快信用服务行业区域标准化建设。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

现代区域诚信体系的建立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而***府诚信是最为关键的。没有***府的诚信。构建区域社会诚信体系只能是空谈。因而,现代区域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努力打造诚信***府。同时,透明高效的监管体制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强统筹协调,应由社会保障、劳动、民***等有关部门建立区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推进有关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监管的原则,根据具体业务范围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指定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2.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适应。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工作需要,抓紧研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同时要大力促进区域信用服务市场的形成,一方面要确保信用体系提供的信用信息公平公证,能够为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提高重要的参考。同时,只有信用有需求,信用服务市场才能得以发展和壮大,因此要积极探索信用市场发展的模式和方式,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使之成为区域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3.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是社会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其信用信息资源,加强信用建设和管理。信贷征信机构要依法采集企业和个人信息,依法向***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务。

(二)区域非***府组织体系

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中央***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目标,“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府和市场中介分开的要求。从***府与企业分开,到***府与市场中介分开,是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由一元化到二元化过渡到三元化的战略步骤,也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跃进的必然选择。******和***府对非***府组织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是附属品和赘生物,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NGO、NPO组织***的运作,与***府和企业的合作,作为三大支柱,撑起了社会分工、沟通协调及公民普遍参与的天空。

1.营造有利于非***府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非***府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的发展,需要民主协商的***治氛围,需要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以自由、平等、权力、参与为特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转变***府职能,逐步建设行业重大问题民主磋商制度,积极推进“小***府,大社会”以及***府社会治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的实践,提高公民和行业从业者的参与以及公益精神、意识和水平,为非***府组织行业协会取得社会和行业信任,获得发挥作用的社会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2.完善非***府组织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管理、监督、评价等相关制度。一是应该尽快完善国家层面有关非***府组织的法律和法规并相互衔接,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协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和国家法律法规形成配套的管理规章,通过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形式明确非***府组织行业协会的性质、宗旨、地位、组织形式、经费来源、权利、义务。建立有关非***府组织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财务及收支管理、评价与监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税收、人事、就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策支撑体系,实现依法规范和引导,使非***府组织行业协会及其运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其日常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要改革完善非***府组织的管理体系。减少非***府组织对***府的依赖和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挂靠,按照“***社分开”、“企社分开”的原则,管住大的,放开小的,管住违法的。放开合法的,给非***府组织自主自律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奖惩考核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等非***府组织运作机制,提高非***府组织运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其***性,提高其影响力。

3.完善非***府组织内部治理机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等,提高非***府组织自我治理能力。一是改革和完善非***府组织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决策和执行相互衔接又相对分离的精简高效机制,减少虚耗,提高效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组织活动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构和制度,克服行***化、官僚化倾向;完善财务监督制度,收支规范,按章公开。通过非***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增加积累,吸引人才,提高社会公信度。

二是加大***府支持力度,非***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和能力提高,需要***府在资金、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经费方面***府可在采购、项目扶持等方面支持,同时支持其组织开展合法服务和经营,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人力资源方面***府可通过逐步改革和完善有关人事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对非***府组织从业人员尤其是骨干专职人员从制度上解决其困扰。此外,还可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祥,近年来治理理论研究综述[J],***理论研究,2005,(3).

[2]王德忠,企业扩张——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行***区经济问题的应用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Bingham L.B.The New Urban Governance;Processes for Engaging Citizens and Stakeholders,Fk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06,23(4).

[4]Feiock R.C.Rational Choice and Regional Governance,Joumal of Urban Affairs,2007,29(1).

[5]Dieter H.Changing Patterns of Regional Governance:From Security to Political Economy?The Pacific Review,2009,22(1).

[6]Ye L.Regional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Public ***istration Review,2009,11:s116-s121.

[7]汪伟全,地方***府竞争秩序的治理:基于消极竞争行为的研究[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8]李明强,贺艳芳,地方***府治理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9]余明勤,区域经济利益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0]王珂,网络社会的***府组织变革——更精简、更高效[J],辽宁行***学院学报,2007,9(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体系结构10篇

学习

竞聘副部长演讲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竞聘副部长演讲稿,内容包括人力资源部竞聘副部长演讲稿,市场部副部长竞聘演讲稿。大家好!我竞争的岗位是经营部副部长,分管用电监察、线损、计量等工作。现将我个人的基本情况、对此岗位的认识以及受聘后的工作思路向大家做一

学习

大学生体育总结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体育总结,内容包括大学生体育总结怎么写,大学生体育总结与心得体会。在篮球赛期间及后面的时间里,我部门也积极配合体育教育室进行各项活动,在篮球赛进行的同时,我们协助体育组开展了教师排球赛,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多次帮

学习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内容包括暑期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总结1000字。于是,我选择了自己另外一大兴趣——电脑行业。怀着对电脑行业极大的崇拜和向往,我来到了杭州一家大型电脑市场。经过几次碰壁,我最终在一家电脑个体商户落户

学习

供应链论文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供应链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关于供应链的论文范文,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1.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众多,包括了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等,各个主体的行为都受各自的利益驱动,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加

学习

重金属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重金属10篇,内容包括重金属有几大类,重金属知识讲解。出于对亲人的关切,韦医生当天就在很小的范围内把这个“小道消息”传递出去了。但大家几乎都不相信,因为***府还没“发话”呢,情况不至于有多严重吧?第二天中午,韦医生又上水

学习

产业结构调整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结构调整10篇,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方法,产业结构调整感想。原因之一是网络销售的迅速成长。现在网上销售系统越来越完美,网上购物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具优势,服务也越来越到位。***书是网上最容易实现销售的商品

学习

生存技能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生存技能10篇,内容包括生存技巧100个,生存技能自学100种。一、如何寻找水源、收集水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山区寻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

学习

it技能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it技能10篇,内容包括it必须掌握的技能,it售前必备技能谱。所以,IT经理必需是擅长学习、勤于实践的,深入领悟互联网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以及走向,熟识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时期的管理与经营,将IT技术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塑造1个

学习

企业学习培训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学习培训总结,内容包括企业学习培训总结,企业培训总结范文7篇怎么写。期:___________xx年企业员工学习培训工作总结xx年xx月10、xx日下午,集团举办了二次培训大会,会上两家培训公司的讲师都做了精彩演讲。我听后深有体会,并

学习

医院营销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营销,内容包括医院营销方案及方法,医院渠道营销新思路。许多人包括医院经营管理者和咨询、管理专家可能都没有认识到,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它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企业类型。因而在谈论医院的营销、管理时,往往只能从表

学习

年龄结构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年龄结构10篇,内容包括年龄结构的十大特征,年龄结构偏大。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储蓄投资行为,进而经济中的各类经济主体也会随之调整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组合,在宏观上反映则是全社会金融资产结构变化。金融资产结

学习

儿童思想教育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思想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小学思想教育论文。2.以特色课堂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吴正宪团队创造了体现儿童数学教育的八种特色课堂: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思维碰撞的智

学习

金属硅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金属硅10篇,内容包括金属硅的主要产地,金属硅历史价格。本书为迈克尔·斯蒂格于2011年完成的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还因为本研究而获得了“优秀研究生院长奖章”。迈克尔·斯蒂格已发表了备受同行好评的若

学习

黑色金属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黑色金属10篇,内容包括黑色金属知识,黑色金属的来历。

学习

物联网分层安全体系结构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分层安全体系结构,内容包括物联网核心技术如何分层,物联网体系架构有几个安全分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物联网涉及到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因此如何确保这些数

学习

基于Heritrix体系结构的垂直搜索引擎研究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Heritrix体系结构的垂直搜索引擎研究,内容包括搜索引擎的指标设计,搜索引擎中intitle指令的作用。摘要:垂直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新型的搜索引擎服务模式,它的出现彻底解决了通用搜索引擎中一直存在的信息量大、查询不准确、

学习

IPSec体系结构中AH和ESP协议的分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IPSec体系结构中AH和ESP协议的分析,内容包括ipsec的ah协议的安全功能是什么,ipsec的保密性由esp协议支持。摘要:IPSec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而是一组协议。除了包含一些认证和加密算法外,其中包含了2个最重要的协议:AH和ESP;AH和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