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第1篇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监测地质灾害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包括形变、地球物理场、化学场等)和诱发因素动态信息。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破坏信息和时间域的连续变形破坏信息,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灾害体的变形特征,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施工安全监测,保障施工安全;防治工程效果监测;对不宜处理或十分危险的灾害体,监测其动态,及时报警,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方法 :

所谓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对地质灾害变形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

1、 崩塌、滑坡监测技术方法

1)地表变形监测

① 地表相对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机械测缝法、伸缩计法、遥测式位移计监测法和地表倾斜监测法。

② 地表绝对位移监测:主要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激光微小位移测量法、地表位移GPS 测量法、激光扫描法、遥感(RS )测量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法。

2)深部位移监测:主要方法有测缝法、钻孔倾斜测量法和钻孔位移计监测法。

3)地下水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法为地下水位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水质监测法。

4)相关因素监测 :主要方法有地声监测法、应力监测法、应变监测法、放射性气体测量法和气象监测法(雨量计、融雪计、湿度计和气温计)。

2、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泥石流监测方法主要有地声监测法、龙头高度监测法、泥位监测法、倾斜仪棒监测法、流速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降雨量监测法。

二、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技术方法

所谓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该类监测方法具有投入快、操作简便、数据直观等特点,即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也可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培训后使用,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中常用的监测方法。

该类监测一般常用监测方法有: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 :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

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对于滑坡、崩塌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量程大、阀值报警,适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简易裂缝位移计(精度高、阀值报警、多通道,适用于岩质滑坡和建筑物裂缝监测)、简易超声波位移计(量程大、非接触、阀值报警,使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对于泥石流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简易地声监测仪(多通道、阀值报警)、泥石流视频预警仪(震动或视频变化触发工作)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三、地质灾害宏观地质观测法

所谓宏观地质观测法,是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体的宏观变形迹象和与其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定期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达到科学预报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直观性、动态性、适应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崩滑体不同变形阶段的监测,而且监测内容比较丰富、面广,获取的前兆信息直观可靠,可信度高。其方法简易经济,便于掌握和普及推广应用。宏观地质观测法可提供崩塌滑坡短临预报的可靠信息,即使是采用先进的仪表观测及自动遥测方法监测崩滑体的变形,该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情况下,突发性灾害很难捕捉到斜坡体上的短暂瞬时宏观变形形迹和其它异变现象;而累进性灾害在一定时段内斜坡体上均有明显的宏观变形形迹及其他异变现象,这些宏观变形形迹及异变现象称之为灾害前兆信息。准确捕捉这些信息并进行动态综合分析这些前兆信息,对灾害的防治和预测预报,减灾防灾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综合前兆,单一由个别前兆来判别灾害可能会造成误判,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发现某一前兆时,必须尽快查看,迅速作出综合的判定。若同时出现多个前兆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并尽快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四、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7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规定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mm 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一 崩塌治理工程 : 清除危岩,对于规模小、危险性高的危岩体采取爆破或手工方法清除,消除危岩隐患;对于规模较大的崩塌危岩体,可清除上部危岩体,降低临空高度,减小坡度,减轻上部负荷,提高斜坡稳定性,从而降低崩塌发生的危险程度;在崩塌体及其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填堵裂隙空洞,以排走地表水,减少崩塌发生的机会;加固斜坡、改善崩塌斜坡的岩土体结构,增加岩土体结构完整性;采取支撑墩、支撑墙等支撑措施防治塌落;采取锚索或锚杆加固危岩体;采取喷浆护壁、嵌补支撑等加强软基的加固方法;对于在预计发生的崩塌落石的地带,在石块滚动的路径上修建落石

平台、落石槽、挡石墙等拦截落石;通过修建明硐、棚硐等设施来对工程进行保护。

地质灾害监测第2篇

1.1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就是人们在进行活动或者工作时,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破环作用或者对自然地质的破坏,例如工程建造以及工业发电等活动,这些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人类的安全造成危害。例如火山的爆发、土地沙化、煤层自燃、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社会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危害。

1.2地质灾害的防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的地质灾害时常发生,所以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防治工作就越来越重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要实行防和治相结合的模式,事前预防为主,结合后期治理,从而实现保护自然生态以及人类生命安全的目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

2.1GIS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IS技术就是常说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科学、空间技术以及测绘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用来采集和存储以及后期的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的表面或者某个部位空间和地理的有关数据的空间系统。它的特点就是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和专题性的特征。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对空间数据的分析,预测预报以及做出辅助决策等。地理数据库包括专题数据库、声音库、文件库、***像库以及地***数据库,该技术的重点就是支持空间的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以及地理数据库模拟库和知识库。在地质灾害中应用GIS成功的解决对大量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难题,同时实现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输入矢量化,编辑和建库,利用数据库成功的实现了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对数据多层次的大范围检索、地质符号绘制、***幅间的衔接处理以及符号大小和位置选择等方面技术难题。利用系统中的功能实现编绘比例尺不同的专题***件,比例尺更小的基础地质信息库,和空间的分析定点。

2.2GPS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PS定位技术就是利用接受来自卫星的信号测距进行定位的技术,这种定位技术的特点是观测的时间短,并可连续的进行动态的观测,采用的是静态相对的定位技术,不需要观测站之间的通视,定位的精度高,可高达毫米级别。由于检测站点之间不需要通视,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无线通讯技术就能把观测到的数据传到数据处理中心,从而轻松的实现远程的检测。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滑坡,地裂缝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中广泛的被应用。同时GPS定位技术还能在同一时间测定点的三维立体坐标数据,具有不需通视、自动化、全天候同时不需要进行高程转换等优点。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已经得到了肯定以及在广泛的被使用,其精确度也已经到达了0.1~1ppm甚至更高的级别。

三、灾害防治中的测绘技术的绘测内容

3.1详勘阶段的测绘详勘阶段的绘测主要就是对致灾体进行测算,其中包括对水源的测量和物源的测量。水源的测量内容主要是对该地区的流域和泥石流域的堰塘、水库、天然堆石坝等地表的水位和流量以及坝体的稳定性、堤坝渗漏水量和病害情况进行测算;物源的测算主要是包括观察裂缝的宽度测算和对形成区的松散土层的堆积分布和体积的测算。

3.2施工***设计阶段的测绘监控方法的选择和监控要素的实施都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具体的灾害情况进行设定,根据监测技术的要求设计最优化的实施方案,建立监测网点的空间布置模式。

3.3施工阶段的测绘对施工阶段的绘测工作要充分的把施工的特点,当地的灾害情况以及施工方案考虑进去,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合适的施工控制网,并作为定线放样的基础。然后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选则合适的放样方法,将***纸中德设计方案直接的转入实地。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一般来说都有土方工程,需要对土方进行计算,高程放样,在施工的最后还要进行工程验收的绘测工作。

四、应用实例

4.1某矿山变形监测概况。对某矿山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其交通极其便利,原始的地形地貌属于丘陵地,但是目前该地区的地貌已经被破坏,现场地平整。

4.2矿区周边环境。此矿区周边条件复杂,被众多丘陵环绕,一公里外有一村庄,约有200户人家。

4.3监测目的。通过对此矿区和周围环境的变形监测,分析反馈的信息数据,有效的发现矿区周边以及村庄的安全隐患,把现场监测到的数据和预警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针对实际的情况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矿区周边以及村庄的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及保护。对道路和地下管道的检测,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损害,为矿区的正常继续开采提供数据依据。

4.4监测内容及项目。

4.4.1监测内容。监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状况,矿区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重要的道路,支护结构,周边村庄,周边管线及设施,以及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4.2监测项目。需要监测的项目包括: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锚杆内力监测,土钉拉力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矿井支护结构,邻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的沉降等监测。

4.5监测点的保护。在检测点的附近树立较为明显,容易观察到的标志,注明“监测点,注意保护”,用来告知矿区开采方对监测点的保护,对容易在开采的过程中遭到破坏的监测点进行有必要的强调。要成立巡查小组,对监测点周边进行巡查工作,提醒周边路人对监测点的保护,及时的发现被破坏的监测点并立即对其进行修复。

4.6监测方法。监测的方法有很多,如煤矿井底的支护结构垂直与水平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地表裂缝的观测,周边地表垂直位移监测,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周边建筑倾斜监测等。

4.7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对监测资料的处理要迅速及时,如果数据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相关的部门,并通过分析采取对应的措施。在对原始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后进行计算分析,在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的编写监测报告。

五、结论

地质灾害监测第3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 监测

中***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35-01

地质灾害种类多,通常所说的地质灾害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治理应本着防为主,治为辅的原则。笔者以恩施市常见的地质灾害为实例,较为直观的论述地质灾害的防治。

恩施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67个,其中省级1个、州级2个、市级18个、水布垭库区和老渡口库区74个、乡级372个,受威胁1145户7180人及沐抚集镇、平锦稻池、摩天岭滑坡前缘胜利街居住户,其中须搬迁327户1257人。因地质灾害频发、突发性强、危害程度大,该市为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呢?下面以恩施市最常见的滑坡地质灾害形式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方式进行论述。

1 滑坡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按滑动体厚度分为浅层滑坡、深层滑坡;按滑动面通过岩层情况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包括(1)地质条件指岩层、土层、构造的特殊性;(2)地貌条件指倾斜产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1.1 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

(1)地质条件指岩层、土层、构造的特殊性。(2)地貌条件指倾斜产状和分布位置。(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尤其是对滑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是最为突出。

1.1.1 滑坡发生的规律与前兆

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大滑动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的现象;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临滑前,有岩石开裂的声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在滑坡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不断加大,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滑坡体后缘裂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等。

1.1.2 滑坡治理的几种主要方法

根据我国多年防治滑坡的实践,归纳出防治滑坡的“避、排、减、挡、锚”五字经验,“避”即在选择建筑场地、铁路、公路选线,城镇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事先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书面报告。出现滑坡隐患不宜治理,对于受威胁村民或居民,采取避让搬迁至安全地带,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归纳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排”水,消除可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平衡条件,如削坡“减”重压脚,修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三是改变滑坡体岩土体性质。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府公务人员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四级监测网点构成,即县(市)级监测网(监测站),乡镇级监测分站、村级监测组、灾害点监测点。

恩施市所有监测点都实行六个一(重点监测点有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乡领导、一名国土局领导、一名国土所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监测员)和四个一(一般监测点有一名乡领导、一名国土所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监测员)的监测预警网络。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将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联系方式、驻灾害点的市级领导、乡级领导、国土局领导、国土所人员向社会公示。

地质灾害群测工作要求如下。

2.1 选点标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选择在综合考虑本地区地质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其主要标准为:(1)规模大于500 m3以上,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危险性大,稳定性差,灾情较严重,危害程度中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对集镇、村庄、学校或居民点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规模500 m3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房前屋后潜在不稳定斜坡作为汛期目视检查点。

2.2 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很多,而简易监测适用于群测点监测,主要有变形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和目视检查监测。(1)变形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灾体中拉裂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3)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的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地面鼓胀、泉水突然浑浊、流量增减变化,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

地质灾害群防工作要求:

建立群防体系责任制。(1)建立市县――乡镇――村――点(监测责任人)行***责任制;(2)建立地质灾害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制;(3)建立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结论责任制;

建立单位灾害点防治方案。防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环境;(2)灾害特点;(3)威胁对象、范围、设立警示标志;(4)监测责任人,防治责任人;(5)简易防治方法;(6)避让讯号、路线、地点。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灾意识;(2)发放防灾明白卡;(3)落实汛期值班制。

采取预防措施。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群测工作及时捕捉发生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1)当灾害体处于累积形成阶段,应划定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采取一些简易治理措施。修筑地面排水沟,排除危险性、填实裂缝等。(2)当灾害体处于滑移阶段,应将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禁止其他人员进驻危险区。

3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任重道远,只有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强化群测群防体系,才能科学有效的防止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随着新的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必将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9):1469-1476.

[2] 王帅杰,刘勇.探讨新时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J].河南科技,2013(11):180.

地质灾害监测第4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 监测方法 现状 发展趋势

一、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主要任务为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综合技术当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多是围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

(一)常规监测方法技术趋于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水平目前地质灾害位移监测方法均可以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

(二)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

由于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校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促进了地质灾害评价、预测能力提高。

三、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科间相互渗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激光扫描、光纤应变分析等技术相继不同程度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而光纤应变分析技术之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BOTDR是目前国际上近几年才发展成熟起来一项尖端技术起初应用于航天领域发达国家相继应用于电力、通讯、工程等领域应变检测和监控工程领域主要应用于桥梁、大坝、隧道等大型基础工程安全监测和健康诊断并取得了很多成功应用经验;在日本开始将BOTDR技术应用于边坡工程变形监测中;我国工程领域引入BOTDR技术相对较晚目前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等构筑工程变形监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三峡水库区巫山开始将BOTDR应用于滑坡监测与常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相比BOTDR技术具有多路复用分布式、长距离、实时性、精度高和长期耐久等特点通过合理布设可以方便对目标体各个部位进行监测;由于其具有技术应用前景已经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竞相研发课题。

四、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发展趋势

(一)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发展趋势。

光学、电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同时给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研究开发带来勃勃生机;能够监测信息种类和监测手段将越来越丰富同时某些监测方法监测精度、采集信息直观性和操作简便性有所提高;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提高远距离监测数据信息传输速度、准确性、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为地质灾害经济型监测打下基础监测预测预报信息公众化和***府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普及以及国家***府地质灾害管理职能灾害信息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公众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地质灾害信息学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各级***府职能部门可通过所信息了解灾情发展及时做出决策。

(二)新技术方法开发与应用。

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融合:随着计算机高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资料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采样技术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将向二维、三维采集系统发展;通过加大测试频次实现序列地质灾害监测智能传感器发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低造价地质灾害监测智能传感技术研究与开发将逐渐改变传统点线式空间布设模式;由于可以采用网式布设模式且每个单元均可以采集多种信息最终可以实现近似连续三维地质灾害信息采集。

五、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优化

(一)问题提出。

监测方法适应性:对于各种监测方法所使用监测仪器设施均有各自应用方向和使用技术要求;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灾种、类型其使用技术要求(包括测点布设模式、安装使用技术要求等)不同地质灾害发展阶段:对于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同发展阶段所适用监测方法和仪器设施各异监测数据采集周期频度不同监测参数与监测部位:实践证明一、不同监测参数(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应力、地下水动态、地声等)在不同类型灾害体监测中具有不同程度表现优势;另一、同一灾害体不同部位监测参数随变化趋势特点并不相同即存在反映灾害体关键部位特征监测点又存在仅反映局部单元(不具有明显代表性甚至是孤立)特征监测点因此监测参数和监测部位优化选择是整个监测设计工作基础自动化程度:决定于设备集成度、控制模式、数据标准化程度和信息方式经济效益:决定于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监测技术组合、设备选型等因素。

(二)优化原则。

监测技术优化原则:针对某一类型地质灾害确定优势监测参数和监测部位进行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优化组合使监测工作高效、实用经济优化原则:首先不过于追求高、精、尖监测技术而应选择发展最为成熟、应用程度较高监测技术;其次对于危害程度较大大型地质灾害体可选择专业化程度较高监测技术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对于危害程度低规模小灾害体可选择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宏观监测技术由群测群防级人员进行操作

六、结束语

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综合技术体系只有充分把握地质灾害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正确把握技术开发方向只有充分掌握地质灾害物质组成、动力成因类型、变形破坏特征、外形特征、发育阶段等因素依据不同监测技术方法应用特点做好监测技术优化工作才能保证监测效果同时应以科学发展观实施地质灾害监测和技术开发

参考文献:

[1]施斌,徐洪钟,张丹.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地质灾害监测第5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现状;趋势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地质灾害的时空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完整的、B续性较好的空间变形数据。地质灾害的监测主要用于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灾害预防和防治等。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地质类型比较丰富,地质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对于我国地质检测部门及时掌握最新地质动态数据和变化趋势,以便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1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技术现状

现阶段,对于地质灾害的常规监测方法和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相关检测设备及其性能也大大提升。就拿现阶段的地质灾害位移监测方法来看,该方法已经实现了毫米级监测,高精度的位移监测方法已经能够实现0.1毫米的精度。此外,对于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也呈现越来越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地质灾害监测初步构建了从空中、地面直至低下深层部位的三维立体化监测网络。下面就两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监测现状谈谈未来我国地质灾害监测的发展趋势。

2两种常见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1边坡滚石导致的危害现状及防治

针对边坡滚石的特点,岩石工程需要不断提升安全意识,掌握力学原理,进行专项防治。近些年来,在山地坡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纷纷改进了原有的边坡防护网基础,建立了现代具有智能化的以护、顶、锚喷、拦截为主、排水、土石改良、绿化植被为一体的SNS柔性防护工程防御监测措施。然而,由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身的复杂性、随机性、地区差异性和重复性,以前曾经常常应用到的利用刚性结构为主的传统补救措施,还不足以经济而有效地解决任何地质灾害所引发的问题。尤其是在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更是无计可施。

边坡防护网在公路系统当中的引用,适用于各种奇异的地形,同样,也不破坏当地的原始风貌及环境。产品的外观成网状,这样便于简化人工、环保等施工项目的进展,能有效的将工程与环境相结合;由于其自身的产品性质,边坡防护网还可用于拦截建筑设施旁的雪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排泄物。

现今,人们采用了边坡防护网进行这些地质灾害的防护,其作用之大,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尤其是在南方多山、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更是维护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为止,有许多城市,都将边坡防护网应用于防护公路系统的基础设施当中。尤其是在深圳和湖南许多城市,处处都可以看到边坡防护网的身影,从而可见,边坡防护网具有着多重的优势及选择。

除了防护网的使用,一些地区的岩石工程开始对边坡实行全天候动态监测和治理工作,建立了边坡监测预警机制,制定了《边坡预警责任制度》滑落区作业措施、地质灾害预防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等一系列安全监测措施。落实了边坡滚石防落网、到界边坡预裂爆破和预应力锚索监控等专项工程,使边坡滑落的损失降到最低。

2.2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研究

隧道建设之前的地质力学勘察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隧道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而且建前勘察监测结果也会影响隧道开工地址的选定。对于深埋隧道的地质勘察监测的主要对象就是岩石和土层以及地下水位的测定,岩石和土层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是众多学者所公认的,而这些岩石和土层性质又是影响工程施工设计的首要因素,必须勘察监测清楚。而对于地下水位的勘测也很重要,地下水的水量以及出水深度,水流速度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地下水出水位置较浅,那么在工程施工时就会大量产生渗水,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也会使得施工过程带给地下水严重的污染,破坏水循环和水环境,造成更多、更大面积的施工废水水量。做好隧道建设前的勘察,才能及时规避这些不宜施工的地点,改道或绕道,也给工程的建设安全性提升提供可能。

例如对于黄土岩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工程施工,第一步就是对隧道工程范围内的黄土地形构造以及分布进行勘察分析,因为工程施工开始后,开挖后的黄土岩层外壁要经历风化,由表及里,进而造成围岩体疏松,可能造成严重的坍塌事故,面对这类问题,应加快施工速度,用混凝土已经其他辅助工具对岩层进行维护支撑,建立严密的支护体系,防止施工坍塌事故造成的施工安全及其他问题。

3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展望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未来地质灾害的检测技术也将逐步实现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的监测目标。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资料处理效率将大大提升,实现高分辨率、高采样技术将成为现实,地质灾害三维采集系统将不断完善,智能化传感器将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地区地面沉降问题突出,据了解,InSAR是近十几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城市地面沉降、基础设施形变都能被精准监测。InSAR技术应用将大大提升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安全等监测预警和防范能力,推动应急管理由救灾响应型向防灾准备型转变,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该技术已在地形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地质勘探、防灾减灾、火山地震监测、生物量估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外SAR卫星数据的开放、国产高分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以及多颗国产SAR卫星的立项,中国InSAR技术也步入产业发展高峰期。

4总结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已经初具成果,维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保障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发展将更加趋于高精度化、智能化,地质监测技术部门还要不断努力,研发更多高精尖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地质灾害监测第6篇

地质灾害种类多,通常所说的地质灾害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治理应本着防为主,治为辅的原则。笔者以恩施市常见的地质灾害为实例,较为直观的论述地质灾害的防治。

恩施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67个,其中省级1个、州级2个、市级18个、水布垭库区和老渡口库区74个、乡级372个,受威胁1145户7180人及沐抚集镇、平锦稻池、摩天岭滑坡前缘胜利街居住户,其中须搬迁327户1257人。因地质灾害频发、突发性强、危害程度大,该市为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呢?下面以恩施市最常见的滑坡地质灾害形式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方式进行论述。

1 滑坡的成因及治理方法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按滑动体厚度分为浅层滑坡、深层滑坡;按滑动面通过岩层情况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等。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包括(1)地质条件指岩层、土层、构造的特殊性;(2)地貌条件指倾斜产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1.1 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

(1)地质条件指岩层、土层、构造的特殊性。(2)地貌条件指倾斜产状和分布位置。(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尤其是对滑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是最为突出。

1.1.1 滑坡发生的规律与前兆

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大滑动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的现象;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临滑前,有岩石开裂的声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在滑坡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不断加大,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滑坡体后缘裂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等。

1.1.2 滑坡治理的几种主要方法

根据我国多年防治滑坡的实践,归纳出防治滑坡的“避、排、减、挡、锚”五字经验,“避”即在选择建筑场地、铁路、公路选线,城镇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事先要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书面报告。出现滑坡隐患不宜治理,对于受威胁村民或居民,采取避让搬迁至安全地带,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归纳起来分为三种:一是“排”水,消除可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平衡条件,如削坡“减”重压脚,修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三是改变滑坡体岩土体性质。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府公务人员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四级监测网点构成,即县(市)级监测网(监测站),乡镇级监测分站、村级监测组、灾害点监测点。

恩施市所有监测点都实行六个一(重点监测点有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乡领导、一名国土局领导、一名国土所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监测员)和四个一(一般监测点有一名乡领导、一名国土所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监测员)的监测预警网络。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将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联系方式、驻灾害点的市级领导、乡级领导、国土局领导、国土所人员向社会公示。

地质灾害群测工作要求如下。

2.1 选点标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选择在综合考虑本地区地质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其主要标准为:(1)规模大于500 m3以上,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危险性大,稳定性差,灾情较严重,危害程度中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对集镇、村庄、学校或居民点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规模500 m3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房前屋后潜在不稳定斜坡作为汛期目视检查点。

2.2 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很多,而简易监测适用于群测点监测,主要有变形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和目视检查监测。(1)变形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灾体中拉裂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3)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的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地面鼓胀、泉水突然浑浊、流量增减变化,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

地质灾害群防工作要求:

建立群防体系责任制。(1)建立市县――乡镇――村――点(监测责任人)行***责任制;(2)建立地质灾害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制;(3)建立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结论责任制;

建立单位灾害点防治方案。防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环境;(2)灾害特点;(3)威胁对象、范围、设立警示标志;(4)监测责任人,防治责任人;(5)简易防治方法;(6)避让讯号、路线、地点。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灾意识;(2)发放防灾明白卡;(3)落实汛期值班制。

采取预防措施。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群测工作及时捕捉发生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1)当灾害体处于累积形成阶段,应划定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采取一些简易治理措施。修筑地面排水沟,排除危险性、填实裂缝等。(2)当灾害体处于滑移阶段,应将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财产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禁止其他人员进驻危险区。

地质灾害监测第7篇

一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一) 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在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受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影响地质环境的平衡被破坏,引发地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因此而衍生出的次生灾害,是地质环境对开采行为的一种反馈。而根据地质灾害持续的实践及动力作用方式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根据地质灾害持续时间分类:第一,突发性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具有的特点是突发、高能且危害性较大、持续时间短。如井下突水、突泥持续的时间大概是数分钟~数天,瓦斯和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只有数秒钟;第二,渐发性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主要特点是发生相对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但危害不是很剧烈。如沙漠化,其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其次根据动力作用方式可将煤矿地质灾害划分为两大类:第一自然动力类型地质灾害,它包括内动力地质灾害、内动力地质灾害所诱发的灾害及自然外动力地质灾害三个小类,如地裂缝、岩溶塌陷、井下突水突砂、泥石流、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第二是指人为外动力与自然动力复合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人为外动力与自然外动力复合地质灾害及人为外动力与内动力复合地质灾害两个小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盐渍化、地裂缝、煤层及煤矸石自燃等。

(二)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持续时间的多样性、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影响的多面性。

首先群发性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平衡性被破坏,所引起反馈行为所造成的灾害并不是鼓励的,会在同一地区或是某一时段集中发生形成灾害群,如煤层自燃、井下突水、塌陷灾害等;其次衍生性是指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是连锁性的,如煤矸石山自然会引起矿区的大气污染,而大气污染会引发矿区居民的空气质量,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癌。或有害矿井水排放没有经过科学处理造成水体污染并影响到了土壤质量,使得有害元素进入到农作物,人体长期食用,引发地方病;第三地质灾害的区域性是指,灾害发生是受一定的区域条件影响控制的,像煤矿区岩溶塌陷和矿井突水灾害,就主要发生在岩溶发育区域和石灰岩广布地区;第四灾难持续时间的多样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其发灾所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如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等发灾时间较短,而采煤塌陷、地方病等持续时间较长;第五,煤矿地质灾害的不可避免和可防御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在现今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都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依靠科技技术去积极预防的,从而减少灾难的发生并减轻灾害的损失;最后说其影响的多面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不仅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形象,更关乎众多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工家庭的幸福,还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二 造成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客观因素

首先在进行煤矿开采活动之前地球表面与岩石圈是平衡的,那在采矿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是从地壳内部通过各种技术如钻采、坑采或是露天开采、液采等把矿石和岩石开采出来的,我们这个开采过程实际上就类似一个把地壳肢解的过程,使原本平衡、自然的地壳,出现了空洞变得不自然协调和平衡,从而造成了地壳物质环境的不稳定,从而诱发了煤矿地质灾害发生,这也是其本质原因。

其次,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地下采矿需要排净矿坑下的积水且对地层漏水做处理,而这一行为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平衡,造成地层的不稳定和不协调性。而如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还不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乱挖滥采还会造成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冒顶等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三,我们说矿业活动并不是单一的煤矿开采,它还包括选矿和冶炼加工等,但是这些工序需要用到火与水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并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这三废的排放、堆积、处理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农田、森林、地下水等等,可以说对周围的环境会有严重的危害,使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二) 主观因素

首先,由于对于煤矿经营企业的把关不严格,一些地方和民营的小煤矿发展迅速,他们的煤矿开采不讲科学,开采方式过于粗暴,与国营煤矿企业争夺矿产资源,甚至一些民营小煤矿寄生在国营矿山上,直接在国营大矿山上挖洞,造成瓦斯泄露、透水等事故的发生。

其次,矿山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国营矿山被转为私人承包,一些煤矿老板只注重煤矿开采量和不断增产,对安全生产忽视,对矿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用钱收买上边领导,对下面群众禁止发声,这种罔顾矿工生命安全、罔顾造成的环境问题和地质灾难,只满足自己私欲的经营方式,造成煤矿地质灾难频繁。

第三,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检查让一些煤矿主有漏洞可钻,光有法律法规和各种生产规则,执行力度不强硬,一些检查人员易受利益驱使,降低检查标准。还有则是黑煤矿的存在现象依旧很严重,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擅自开设煤矿,管理混乱,技术水平低,只注重经济所得,不顾灾难的预防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三 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形动态,并分析其稳定性,从而超前做出预测预报,以防止灾难发生,并为灾难治理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相关资料支持,为社会提供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信息服务,开展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能最大程度的获得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将其应用防治工程效果评估中。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时空技术、监测仪器和预测预报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技术,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是指通过测量位移形变信息为主的监测方法,比如说地表相对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和地表绝对位移监测,此类监测技术已发展较成熟,有着较高的精准度,是一种常规监测技术,能获得直观的灾害体位移形变信息,因此通常是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二) 物理与化学场监测

比如说应力监测、放射元素监测、地声监测、地球化学方法及地脉动测量等,都属于监测灾害体物理与化学场等变化信息的监测技术方法,因为地质灾害的物理和化学场发生变化,常常与同灾害体的变形破坏有着重要联系,因此此类监测方法较变形监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 地下水监测

很多地质灾害的形成或是发展都与灾害体内部或是周围的地下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地下水的监测是很重要的。地下水监测如其名,以监测水质特征为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以及地下水质监测等。

(四) 诱发因素监测

此类监测技术方法主要是对造成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监测,比如说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人类工程活动监测等等。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量的大小是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判断指标,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现今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其监测也是地质灾害监测的重点内容。

可以说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日趋成熟,监测水平和监测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监测方法变得多样化,立体化的监测性网络也建设的颇具规模,有效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综合判断能力,从而促进了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四 预防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措施

(一) 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预防

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被破坏的土地和塌陷的土地越来越多,为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降到最低程度。首先利用能减轻地表下沉、降低地表破坏的煤矿开采技术如大条带协调式全采法、充填条带法或是冒落条带法、水砂充填法等,于此同时在地表有建筑物的地区要对地面建筑物进行一定的维修加固处理。矿区还应积极开展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定期、重复观察监测路线的空间位置变化,并有效整合分析资料,寻找规律,预测被破坏程度。从而上报开采区域的地面塌陷状况,从而让负责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降低破坏程度减轻灾害压力。

(二) 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预防

煤矿瓦斯爆炸的新闻总是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瓦斯爆炸的预防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加强采区的通风管理,降低瓦斯浓度,因此要保证各采区都有***的进回风系统,从而将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矿工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作业;第三要加强对矿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带入井下,尤其是井下吸烟,一定要严格控制,井下使用的机械、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而煤尘引发的爆炸,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煤尘量并消除火源。

(三) 矿井水害预防

矿井水害具体指的是矿井突水和老井透水,这也是煤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内容之一,绝不可以忽视。因此在开展矿井水害的预防工作时,我们要做好充足的考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细心的考证,并及时有效坚决的处理。首先对于矿井周围的老窖和采空区要有详细的调查,数据越详尽越好;其次在发现煤层发暗发潮、工作面温度降低等这些出水的征兆时,要及时与外界联系,并转移工作人员;第三对井筒的位置选择要避开易受洪水影响这一因素,使其能防止河流或是洪水灌入井下,另外要做好挡水墙、防洪沟等防水设施的建设。

(四) 煤矸石山自燃预防

煤矸山的根本出路在于能被综合利用,但现今其利用量远远低于排放量,煤矸石的积存量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因此对于煤矸山的治理工作重点仍是对煤矸石山自燃现象预防的有效性。其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三种:首先,煤矸石的正确堆放。为了防止煤矸石的自燃我们在选择堆放地质时最好应选择缓峡谷,使其回填山谷,从而复土造田,堆放时要使裸

露面积降至最低,具有较稳的对方地基,防止滑坡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质灾害监测

学习

中医内科学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内科学10篇,内容包括中医内科学知识总汇,中医内科最全笔记。由于《中医内科学》学时有限,实训课程学时比例相对不足,学生的实践及临床思维能力相当较低。根据笔者调查比较及考核显示:自主参加临床见习的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

学习

学生会助学部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助学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生会助学部工作计划,学校助学部工作计划。2.助学贷款工作生活勤助部,重在勤助二字,我们作为学校的后勤保障部,有责任和义务位同学们解决求学的难题。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策仍在进一步落实中,去

学习

模拟炒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模拟炒股10篇,内容包括模拟炒股入门知识,模拟炒股日记十篇。2、比赛阶段。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印制了5000千份宣传单,深入到各学校的教室和宿舍宣传,并在学校人流集中处摆放宣传海报设置报名点

学习

细胞工程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细胞工程10篇,内容包括细胞工程,细胞工程动画。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个体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重、难点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是本

学习

中医按摩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按摩10篇,内容包括中医按摩十法,中医推拿按摩。2推擦腰肾将两手掌面相对搓热,用两手掌根及掌面贴附在腰的两侧,自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至大肠俞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往返上下推擦,待腰部有温热感为宜

学习

专业化工论文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化工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模板,化工类论文范文。体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有序、高效、高质量进行的保障。我们在参考同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

学习

中医临床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临床论文,内容包括经典中医论文大全,中医论文范文大全集。1.2从经方入手进行中医临床试验现阶段中医临床试验中所选用的绝大部分为辨证论治的时方,对时方的系统评价势必存在异质性大的问题。经方在中医临床中有着不可撼

学习

十佳教师事迹材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十佳教师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十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十佳教师典型事迹材料。(一)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自担任初中语文教师以来,我一直以一个模范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模式,更新

学习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内容包括汽车维修企业质量管理方法,叙述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方法。(一)宣传、贯彻国家和***有关质量管理的方针、***策和法规;(二)对汽车维修行业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检查;(三)指监督检查汽车维修业户建立健全内部质

学习

桥梁结构设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结构设计10篇,内容包括桥梁结构设计大赛,桥梁结构设计思路。1.简述桥梁设计结构对于桥梁的结构设计,我们要求的是动态的结构设计,也就是说桥梁的设计要满足一定的耐久性。在桥梁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

学习

健身设施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健身设施10篇,内容包括户外健身设施,健身设施名称。(二)基本原则。坚持***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以便民、利民、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城区一体、完善功能、服务居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扩大覆盖、提高

学习

交通安全设施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安全设施10篇,内容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厂家,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在整个交通安全设施当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交通标志要使交通参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认识并完全明白它的含义,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因此交通标

学习

采茶戏10篇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采茶戏10篇,内容包括经典采茶戏20首,采茶戏经典段落。壮族壮采茶戏“壮采茶”流行于广西南宁地区及百色地区的一些农村。每逢春节,各村采茶班互相到邻村拜年表演。由于经常在广场演出,群众称其为“平地戏”,而将专门在舞台上演

学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圆的周长教案集锦8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一是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二是理解、掌握和应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

学习

舆情监测系统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舆情监测系统10篇,内容包括舆情监测分析汇总,舆情监测汇总。1.1什么是舆情监测系统。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治

学习

水位监测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水位监测10篇,内容包括水位实时监测,水位监测知识点汇总。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水工建筑物,工业与交通建筑物,高大建筑物以及开发地下资源而兴建的工程设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影响,会导致建

学习

理工监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理工监测10篇,内容包括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理工***监测。1.施工前的测量监理(1)复核业主提供的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成果,查实点位、标墩及标志,落实控制点保护措施。(2)对照承包人投标书承诺的测量工具,审核承包人用

学习

水情监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水情监测10篇,内容包括河道水情监测,水情监测方案。1水稻苗情监测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1.1监测基本程序一是监测点设置:根据全省水稻苗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县选择监测点、监测田块和监测品种。二是监测任务与目标:观察记

学习

安全监测系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监测系统10篇,内容包括安全防范技术及系统应用书,列车行车安全监测系统的功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47%的矿井属于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在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的推动下,部分煤矿存在突击生产

学习

辐射监测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辐射监测10篇,内容包括辐射监测仪器,辐射监测基础知识。第一,辐射环境监测的职能及地位:辐射环境监测是一门以科学为基本现象,并应用多种先进的科学金属手段的综合性学科,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实时监测并对其定量及定性的系统有效的

学习

网络监测系统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监测系统10篇,内容包括山西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网络监测系统。为了解决网络环境下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工作以及管理集成问题,OASIS组织在IBM、HP、CA等著名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3月推出了Web服务分布式管理(W

学习

网络安全监测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监测10篇,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监测平台,网络安全测评资料汇总。2015年8月,我国基础网络运行总体平稳,互联网骨干网各项监测指标正常,未出现省级行***区域以上的、造成较大影响的基础网络运行故障,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