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专业篇1
为了保证这门职业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我院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和冶金、冶炼企业的行家、专家一起,对冶金领域各分析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所需的岗位能力、专业知识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并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开发,将用人单位对未来职工的知识结构期望和教育单位的培训意***有机地结合起来[4],培养社会紧缺人才,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课程建设内容
(一)合理取舍、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本着“贴近岗位”原则,课程组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冶金行业专家、行家的指导下,并通过对分析专业08-11级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目前确立了6个学习模块,27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这些以典型冶金分析为载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分别与相应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相吻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冶金工业分析的课程教学流程按照一个化验员的工作过程,即按照“布置任务、检验准备、检验实施、测后工作、总结反馈”的流程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模块中教学任务进行。教师先将真实任务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对项目任务背景、目的、意义进行分析。学生学习小组通过文献调研、样品信息调研与讨论,确定项目完成的解决思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批后,进行项目方案的实施,并通过课内实践、校外实践获取冶金分析检验技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职院校职业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结合分析专业的特点和该门课程的性质,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突出优点在于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与实际工作一致,保证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1.工学交替进行教学教学全过程校内教师、学生学习小组、企业兼职教师三者联动,教学过程工作与学习不断更替。表现在:学生在开始每一个模块的校内实训之前,企业兼职教师同时布置学生去相关对应的企业岗位实践;学生在课内得到项目实训的同时,节假日去企业实践;完成每个模块的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后,即进入下一个模块,从而形成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循环。同时,我们根据学生和企业兼职教师反馈的信息,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5]。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模块中工作任务展开。教师先将真实任务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对项目任务背景、目的、意义进行分析。学生接到工作任务后,通过文献调研、样品信息调研与讨论,确定项目完成的解决思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批后,进行项目方案的实施,通过课内实践、校外实践获取冶金分析检验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6],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各模块的学习任务与内容不同,针对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实证法、案例教学等。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分析专业的工作流程特点,我们将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组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全程。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为讨论式、探究式学习创造基本条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除了加强建设,保障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外,我们同样利用网络课堂不受时间和教学环境限制的特点,开通了冶金工业分析课程网站和4a教学平台,有效共享包括课程标准、学习指南、职业技能自测题库、国家标准等知识内容,通过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自测自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实践环节比例冶金工业分析作为分析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且该课程所需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学生在前续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中都已学过,因此我们将冶金领域的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技能训练课时比例设置到整个课程课时比例的70%以上。(四)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且多为终结性考核,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门课程的考核综合考虑到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各因素,并将考核主体由单一的专职教师改成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的融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法见表2。
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冶金专业篇2
关键词:冶金专业英语;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42-02
冶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传统学科。近些年来,冶金矿产资源品位下降、冶金产品供过于求、国内高端金属产品奇缺、冶金企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等状况一直在对冶金技术的研究提出迫切要求。同时,国际间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日益增多,冶金研究领域国际性会议的召开也为业内专家学者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与创新思维碰撞的平台。这无一不对冶金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冶金专业英语为冶金专业课,被我校列为多元考核课程,自改革以来发现了在原先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同时提出了改革思路,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就我校的改革方法与收效进行介绍。
一、冶金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主流是“翻译+阅读”[1],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并且对英语运用能力帮助很小,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授课时间。根据学科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教学贯穿大一、大二年级,可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冶金专业课程教学始于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一般而言,专业认知只有在经过一定时间学习与理解之后才可形成;大四两学期主要注重实习实践与完成毕业论文。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冶金专业英语最佳的上课时间应为第六学期,而在我校与某些高校则安排在第七学期来授课[2]。
2.授课教师。专业类英语目前的授课教师均为较年轻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教学内容与重点有较大不同,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知识熟悉,对专业词汇的翻译更准确。基于此方面的考虑,专业课教师更适合教授该课程。譬如,在冶金专业英语中,“furnace”表示“高炉”,“cast iron”为“生铁”,“leach”则指的是湿法冶金中的“浸出”,非专业英语教师很难将其对应于精准的术语;再如,涉及到较复杂的冶金计算与热力学***时,非专业课教师会力不从心。但是,基于长期英语学习中“重理解、轻表达”的学习模式,非英文专业教师在英文发音、对话等方面有欠缺。
3.授课教材。我校使用的教材为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冶金专业英语》,内容包括冶金原理、冶金单元操作、各种金属的冶炼方法、冶金设备较基础与通用的内容[3]。从整体内容考虑,主要为概述性内容,对较先进的研究内容鲜少涉及;从结构编排角度考虑,文体结构较单一;从学习与理解的难易程度来讲,内容较基础,难易层次不明显,未附拔高与引申内容。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发现,该课本更适用于学生的课外自学,若用于教学,可适当补充内容并采用多种授课形式。
二、授课方式改革
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是单向的,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翻译课文、解读长难句、强调重点词汇等来实现的,一般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英语普遍存在读写较好、听说较差的特点,这在雅思与TOFEL等面向英文国家的考试中表现的很明显[4]。但如果进行全英文教学或者在互动中安排过多的学生表达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或厌倦心理。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需要多花心思,把这门看似简单的课上好。
1.授课方式多样化。冶金专业英语课堂引入了多种授课方式,列于表1中。通过不同环节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参与度高,学生们没有明显表现出拘谨与紧张。英语扎实的学生如鱼得水,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底子较差的学生在有些环节表现的并不逊色,并且在提问时会尝试作答而不是逃避。
2.备课内容丰富化。多样化的课程环节设置对教师备课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掌握能力有所了解,对环节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这对教师的英语综合水平与专业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不可预知内容的学生发言环节,比如在学生阐述观点之后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在辩论出现僵局时如何调解,都需要教师迅速组织语言,流利应答。因此,除了认真备课之外,良好的听说能力也是必备的,而这项能力非旦夕练就,需常听常说,笔耕不辍。
3.学生发言常态化。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交流圈。一对多的上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具有参与感的体验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机的课堂提问、总结性发言或有准备的观点阐述与辩论都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课堂的内容上。在教学中发现,英语较差的学生在此方式的迫使下也有较好的课堂表现。
在较低层次的二本院校中,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在作答时存在选词错误、发音错误、语法错误等多种错误表述,教师在授课中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又要纠正一些明显的表达误区,而二者之间的平衡需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4.成绩计算全面化。冶金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考查课程,一般要求是在结课时上交答题册,主要按照答题册与平时的出勤情况计算总成绩(总分=出勤情况×30%+答题册分数×70%)。在多元考核改革中则是按照诸多环节的表现得分综合计算得出,简况表如表2。
多元考核改革将成绩的计算分散在每堂课中,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效抑制了学生怠慢课堂知识、每逢考试才抱佛脚的急功近利思想。同时,督促学生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其有意识地对薄弱环节多加学习与训练。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评分规则,课上记录并参与讨论、课下批改作业,并对分数进行定期统计以指导课堂安排,此工作用时较多,花费精力较多,但非常重要。
三、结语
冶金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需要授课教师开动脑筋,采取有效措施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文中提到的改革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反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尚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任朝迎.昆明地区高校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调研[J].中国冶金教育,2015,(1):43-46.
[2]杨艳华.“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0,(4):53-54.
冶金专业篇3
1.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到学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时间并不长。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既要完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又要完成就业必备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对许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训的课程比例不尽合理、科学。现在的专业教学越来越强调的是“理实一体化”,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素质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专业操作。此举才能真正发挥职校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当前的许多职业院校的冶金专业教师队伍中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不少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据着主要的教学岗位,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其掌握的冶金专业理论却急待更新;另一方面,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最新的理论、技术,但他们却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这样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就业实际的需要,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3.实训“瓶颈”难以突破
由于冶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殊性,使得冶金专业的实训教学无法就近在学校内开展,因此必须组织学生去钢铁企业实地实训,这就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在实训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选择以及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等诸多方面无法做到统筹协调,从而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这对于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说,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职业院校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的反思
1.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一个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对于目前职业院校冶金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每个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从职校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对于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这门课程,我们明确了炉外精炼的技术基础,炉外精炼操作工艺,炉外精炼与炼钢、连铸的合理匹配,纯净钢生产与质量控制,炉外精炼用耐火材料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炉外精炼操作工艺与控制为主线,根据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必要的精炼技术基础、主要的精炼操作工艺、重要的钢种质量控制上,突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从而缩短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距离。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根据职校生的身心发展现状,我们在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中选择了目标教学法。教师根据学情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如在“炉外精炼与炼钢、连铸的合理匹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炉外精炼合理匹配的要求和原则、掌握炉外精炼技术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普通钢和特殊钢冶炼通常选用炉外精炼方法、比较分析常用的真空处理装置、具有电弧加热功能的精炼设备的特点、掌握典型转炉钢厂和电炉钢厂炉外精炼的匹配模式。师生在教学目标明确的状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突破实训“瓶颈”,我们与新钢公司等多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联手,在校内建设钢铁冶金仿真实训室,真正实现了冶金课程实训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受到了师生以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冶金专业篇4
物理化学包含了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胶体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对冶金专业本科生而言,学习物理化学主要以应用为目的。因此,在讲授冶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时,主要是讲授重要知识点、要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不用在理论深度上过多扩展。胡英院士指出:“教学内容一定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为今后博而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重点讲解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此外,注重向学生展示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思考与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化学知识框架。这点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是其在后续课程《冶金原理》、《炼铁学》、《炼钢学》、《有色冶金学》等的学习中应用物理化学规律认识与理解专业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关键基础。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类似规律定理之间的对比、相类似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理论知识的讲授联系日常生活,引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化学是以数学、物理工具来剖析化学问题,建立的公式形式复杂、种类繁多,容易显得知识内容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进行改革之处。通过实践发现,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利用知识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物理化学现象,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稀溶液依数性时,提及人们在雪地上撒盐以防止结冰路滑的行为。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们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利用了什么物理化学原理,让学生领悟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同时,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利用稀溶液依数性的例子,分析该例子中的物理量分别对应于相关理论公式中的什么物理量。再比如,在讲授毛细现象时,诱导学生思考与联想在医院体检化验指血时为什么将透明玻璃细管放在手指扎即可让血流入玻璃管而没有施加任何负压。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什么问题可以利用毛细现象原理加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3理论知识的讲授联系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由于物理化学是冶金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讲授物理化学时,除了要引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使掌握物理化学知识框架外,还需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在冶金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冶金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为达此目的,在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需对应用性强的知识点进行扩展讲解,介绍相关的冶金生产技术。比如,在讲授完毕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点时,扩展介绍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特性而发展的浮选技术。引导学生查阅书籍与文献资料,通过阅读了解浮选的目的、浮选工艺过程与主要设备等;结合所讲授的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点,理解如何根据矿物性质选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浮选。再比如,在讲授固相完全互溶的二组分相***关于区域熔炼的原理后,给学生列举目前常用区域熔炼技术提纯的材料种类,让学生分析这些体系中杂质与待提纯物质分别是什么、并指导学生设计实现区域熔炼的装置。通过将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冶金技术的由来,初步体验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对冶金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4教学与科研互动,让学生体会基础知识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在物理化学讲授过程中实施教学与科研互动,在讲授重要知识点时进行拓展,向学生介绍基于此知识点的前沿科技成果。特别地,所介绍的前沿科技成果是教师本身的科研成果时,能将教师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体会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比如,笔者在讲授胶束的形成及特性时,向学生介绍了本课题组新近发展的胶束介导法合成复合纳米材料的原理、并展示了所合成的纳米材料的形貌与性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是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倘若这些前沿科技成果是高年级本科生完成的,这将更加鼓舞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能调动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多相反应动力学时,笔者引入了大学三年级学生完成的钒渣焙烧熟料酸浸动力学研究成果。以该实际体系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多相反应动力学所经历的典型步骤,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使用基础知识解决科研中的相关问题。同时,由于该研究成果是由高年级本科生完成的,加强了学生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参与科研活动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这种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基础知识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才能发展与完善冶金技术或创建冶金新技术。
5发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物理化学知识。由于物理化学新概念多、公式多且复杂,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教学内容。鉴于此,积极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从教师角度看,由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物理化学知识框架。通过问答互动、学生板书、学生查阅资料并宣讲、学生设问学生答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由被动灌输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物理化学知识框架。比如,在推导各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时,教师先推导零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积分式,由学生在黑板上推导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积分式。再设问二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积分式如何推导,在学生进行初步尝试后,教师再在黑板上演绎推导过程。通过实践,该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欢迎。这无疑将促进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
6传统教学手段与先进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物理化学涵盖内容广,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应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比如,对于热力学部分,由于理论公式较多,采用黑板板书教学能让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公式推导或建立的过程。对于相***部分,黑板板书会降低教学效率,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但节省了在课堂上画***的时间、利于控制教学进度;还可以在幻灯片上***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相***中各区域的物相状态、以不同字体或颜色突出重点,从多方面刺激学生加深印象。除幻灯片外,还可以采用动画方式向学生展示变化过程。比如,采用Flas向学生展示胶束的形成过程、如何根据气液二组分系统的p-x***作T-x***、蒸馏的原理与过程等。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先进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相互取长补短。对于公式推导类内容,在幻灯片上展现公式的同时,还需在黑板上演绎推导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相***类需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还需辅以板书,在黑板上板书重点概念与规律以强化学生印象。采用这种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物理化学教学,能增添物理化学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建立物理化学知识框架。
7结语
冶金专业篇5
关键词:冶金工程;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思路
一、培养方案与提高专业兴趣
以培养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技术能力为宗旨,恰当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及逻辑关系,加强本科生工程能力培养力度。专业课理论教学中,以讲授冶金工艺基础知识和生产控制基本规律为重点,培养学生冶金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结合冶金行业工程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工程设计问题,培养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例如,氧化铝生产工艺专业课,根据氧化铝生产主要流程,从原料制备到氧化铝成品生产共12个主要工序,制定12个专题讲座,在阐明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视频、***片辅助,详细介绍工业化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工况条件及调控机制,使氧化铝冶炼过程讲解更加具体。在入学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掌握一定专业知识[4]。介绍教师的研究课题及参与的工程项目,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冶金研究领域有关最新科研成果,提高专业和科研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提供***、文、声、动、实等信息,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开阔科技视野,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及资源
(一)工程案例教学法
结合冶金工程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学法,并将大量工程实践研究成果编入教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培养知识应用、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聘请企业工程师任教。外聘的校外导师定期以生产流程工程技术路线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案例,讲授冶金专业生产实践,传授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的应用。目前,学院已聘请了3位分别来至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及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为冶金专业校外指导教师,近期将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一线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校外导师。
(二)实验室教学平台
本科生实验课大多数是基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是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重点在于仪器使用、基本操作规范和对基本实验现象的理解[5-6],加强冶金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目前,冶金实验中心规划建设的主要实验室为“冶金专业基础实验室”、“仪表实验室”、“矿物预处理实验室”、“有色金属冶金实验室”、“钢铁冶金实验室”、“冶金环保实验室”及“分析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建设方案已完成,相关主要设备已完成选型,保证冶金工程本科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三)虚拟仿真实验室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被应用于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和课堂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7-9]。冶金实验中心规划重点建设实验室有“虚拟仿真型实验室”,主要建设内容有“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系统全流程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资源,结合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该中心规划采购METSIM过程模拟软件,应用于冶金工艺流程热量平衡计算、化学反应、过程控制、设备设计、成本估算和过程分析,实现实验过程零污染,教学资源零消耗,实验无危险性[6],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为冶金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四)实习基地平台
按照冶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集中实践性环节学分比例占整个培养方案的17.14%,具有相当分量。本校已与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签订《冶金专业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合同,共建冶金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企业进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实现专业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基地主要为冶金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项目实施后,将定期聘请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讲座和培训,可满足每年300人次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需求。根据冶金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将陆续拓展实习基地建设,选择国有或地方大型骨干冶金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增加冶金专业实习基地的多样性。
(五)“双创”项目全覆盖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确立了“113”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双百分百”),即“让100%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资助100%学生经历创新或创业训练,期待3%学生取得优质创新创业成果”。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由学生自愿选择专业老师,并在其指导下,申报“双创项目”,***开展立项项目的实验研究、撰写论文、完成课题。以本文指导的2016级3名本科生为例,经过一年来实验室科研项目实践,在专业认识和科研开展基础手段方面获得较大提高。
(六)提高师资队伍工程教育素质和水平
承担冶金专业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工科教师,不仅应在工程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应具有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科学研究背景[1]。高校教师更擅长于知识理论性和系统性讲解,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掌握相对薄弱。本校为新建院校,教师以刚从高校毕业的博士为主,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经历和实践经验。目前,本院现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只有6人,占比不超过14%,总体而言,是一支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队伍。为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选派新入职教师去企业进行脱产1年的实践。目前约30%青年教师完成了相关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冶金专业篇6
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更加强调专业性和应用性,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像冶金工程专业这样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更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所以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上,冶金工程专业强调实验教学模式,并确定了“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依托学科、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社会需求下,为培养适应时展、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实验教学亟待改革。
二、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有关冶金的理论知识、生产设计、设备实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理论研究和专业实验。其中实验类的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重点,要求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学科教学的不断改革,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现今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清楚认识。
1.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冶金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提高,冶金工艺也在不断改进,而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实验场地、经费不足,投入的不足就导致了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不均,实验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使一些重要的实验无法完成,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限制。其次,分管实验教学的教师数量偏少,这就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法很好地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再次,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不高,教授、高工的数量在全专业教师总数中占的比重很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水平的提高,限定了专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影响了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2.教学手段落后
实验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而现在很多学校因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的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在一方面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时的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呆板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努力改正。
3.教学体系存在缺陷
现在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动手能力强,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多下工夫。然而,现在的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着弊病,不利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因为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忽视,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较弱,这就造成学生僵化学习,不仅没有获得学习乐趣,还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
传统的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总带有一些形式化的色彩,没有将实验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所以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学校的软硬件层面着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1.改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实验设备,这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硬件保证。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高校普遍扩大招生,原先落后的实验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或是损坏破旧,或是过时落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采买力度,合理地购置适合实验教学的器材。冶金专业的设备主要有:有熔体物性综合测定仪、铁矿石高温软熔滴落测定仪、铁矿石焦炭冶金性能测定仪、全自动炉渣熔点熔速测定仪等。当然,对于较为昂贵的设备应该先论证后购买,避免造成设备采买不当,浪费资金。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可以考虑升级换代的方式,即以旧换新,既节约了设备成本,亦不会造成设备落后的现象。让学生使用最新的设备,与企业接轨,一些价格昂贵的设备,可以通过学生的企业实习,来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实验教学成果,也了解了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2.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业知识的巩固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促进理论教学的一个关键。而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学生的实践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实践意识、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学生要强化实践意识,教师也应该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才能不断提升其实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性人才。
3.完善评价体制,促进教师教学
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参照课前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判断,为日后的教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冶金工程专业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中众多的教学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包括学生、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教师教学的过程及效果、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现今的考核评价方式大约有实验考试、理论考试和论文报告三种,这从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三方面来考查学生。现今的冶金工程专业应该将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将学校专业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完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努力做好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已从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了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由封闭转变为了开放,加强了学生工程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了实验教学在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冶金专业篇7
关键词 职业 技能竞赛 专业建设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017—02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这是近几年国家***提出的号召。而且职业教育理念在先进的德国更是将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办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职业院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还要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创造条件,为此要通过技能大赛有效地促进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的建设,最终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更好地使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技能大赛转变了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
1.渗透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中。技能大赛一般是按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技能项目,以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或相关内容来确定比赛项目和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要达到熟练、准确、精湛和高质量、高标准,如冶金类专业对工艺、设备、操作和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均有严格的技术条件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标准及教学标准可以作为内容依据来选用。特别是在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中,课程标准中课程的描述、学习情境的选取、教学项目的设计、考核标准的制定等,都需要按这些行业工作能力和技能(技术)要求来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教学投入,确定采用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专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能力来形成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培养中还应融进相关素质的养成教育和渗透教育,并加以固化,技能大赛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些内容。
2.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以学生综合实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让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老“三段式”教学形式彻底被淘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盛行,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学习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能吃苦,肯动手,就会有好的回报,技精立业,实现人生的职业理想。
已经举办三届的“转炉炼钢工”项目为例。比赛项目针对冶金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设计竞赛内容,选手要完成的比赛任务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环境也是真实的工程环境。济南***和山东星科集团提供比赛使用的冶炼设备,而且派出技术人员参与赛项的设计、比赛题库的组建、比赛试题的抽取、竞赛裁判等工作,同时,配备技术人员到现场以保障技能大赛期间设备的正常运转,这说明了工学结合离不开企业的技术与物质支撑,更重要的是,行业、企业参与技能大赛,是以行业、企业生产岗位的标准与要求来考察选手。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就能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教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调整。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各类技能大赛的导向非常明确。以“转炉炼钢工”技能竞赛为例,其竞赛任务是冶炼一炉合格的钢水。它要求:一会制定冶炼计划;二能正确进行冶炼操作;三能根据冶炼现象进行冶炼判断,并会对判断结果进行正确处理;四要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显而易见,它所显示的是典型的项目化教学要求,这正是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
综观所有的技能大赛,均未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割裂开来,而是二者兼顾,各有侧重。为职业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合理地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二、技能大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要参与比赛项目或专业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竞赛过程中,专业教师要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详细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企业用人一般要求是:一是要有高超的技能水平,例如,冶金企业的工种繁多,有炼铁工、炼钢工、连铸工等,高技术的冶金人员必须有各岗位的综合能力。二是要具备管理和协调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冶金专业人员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专兼结合来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取决于我们的教学团队。所以,我们的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与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践问题,真正锻炼成“双师型”的教师,并要组建成“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三、技能大赛加速了专业教材的更新
教材建设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行的专业教材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在学生能力比赛项目中,仅依靠教材来训练参赛学生是不够的,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内容,如最新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节能措施、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企业文化等才能满足比赛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对职业教育教材的要求必须使用企业最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技能等,具有适合市场变化的教材。每次技能大赛的结束都是专业教材变化和重新修订的一次机会,因此我们要抓紧机会,依靠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平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补充或新编专业教材,满足课程实施的教学需要。
四、技能大赛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了校企结合新平台
1.巩固实训基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结果得到行业、企业认可的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参赛选手、获奖学校学生的追捧,特别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许多行业、企业单位主动联系职业院校,从教育培养源头抓人才,提出合作意向和实施项目,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的专业毕业生。由此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提供顶岗实习的基地,为学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工作岗位实习提供了保证。
2.搭建合作平台。获奖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还可以为行业提供社会培训、考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在生产中的标准化建设,可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同时,比赛项目的内容大部分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的比赛内容。对专业课改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标准建设,均有源于企业生产、高于企业生产的实训教学建设目标,这对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非常好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保障。
五、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生职业素养大幅度提升。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引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职业素质中所需的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文化渗透及创新精神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也只有团队间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达到工作标准,完成任务。
2. 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能在技能大赛中得到充分体现。好的比赛成绩要靠扎实的训练来保证,同时还要靠很高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来实现,细节决定成败是参赛学生的亲身体会,参赛学生成绩受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参赛经验和心理素质,在比赛中不能有大的失误,控制好比赛节奏,不受外界过多的影响,认真完成每一个项目、动作,紧张的操作中应有序而沉稳,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放弃。在培养学生认真工作态度的同时,还让学生形成了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也为今后职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模式。
参赛的学生中,只要从省级选的选手,现在都是企业重金聘请的一线高技能专业人才,就业质量非常高。学校也以这些取得好成绩的优秀学生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努力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身能力,以毕业后进入社会,服务行业、企业,实现“零距离”上岗。
六、技能大赛带动了专业建设,提升了职校认可度
1.带动专业建设。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职业院校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核心能力找到了载体和切入点;校企合作办学,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项目提供了依据;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自我提高相结合;展示师生才能,培养“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整体带动了专业建设。
2.提升职校社会认可度。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终端出口”畅通的问题,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存底线,也是职业院校在社会认可度的体现。技能竞赛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通过技能竞赛,展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成就,向企业用人单位宣传职业院校的办学状况,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而更好地畅通职业院校的就业“出口”,为疏通“进口”奠定坚实的基础。竞赛中涌现出的“名星选手”和“技能高手”,凭借着他们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当场就被用人单位选用,成为张扬职业教育的社会知名度和声誉的形象代言人,也成为提高职校认可度的有力宣传。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竞赛拉动了人才培养新模式、牵引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新教师、畅通了新课改、构建了合作平台、开通就业直通车,实现了***府搭台,学生竞技,共同参与,多方受益,同时带动专业建设。
冶金专业篇8
关键词:冶金专业英语;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简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最早是由德国人提出的,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它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一般有以下步骤:所从事的职业能力分析(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罗列并确定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项目的制定(含教学方法的设计)。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以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来说,就是从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再从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职业学习领域,包括能力目标描述、学习内容和参考学时,以此为基础制定基于工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并依据行动导向的原则实施教学活动,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工作模式来进行教学,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冶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2.1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是课程方案开发的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应首先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要求,应在高职院校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分析这些企业中重点的工作任务为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以本院冶金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我们对太钢、长钢、中阳钢厂进行了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拜访了行业资深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就人才规格的需求、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2.2分解岗位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一个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企业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因此,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针对冶金技术专业人员主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具体岗位和岗位群进行分析,将其所要求的英语专业知识、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进行排列,编成一套描述从业人员履行其工作任务的工作职责目录,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以冶炼炼钢生铁这一工作任务为例,其核心工作任务包括:原燃料检查、设备检查、制定操作制度、协调(各岗位操作)协调管理、生产故障处理、炉况调节、失常炉况判断及处理、高炉生产工艺事故处理、排、休、复风操作、停、开炉操作。完成这一工作任务需要的岗位能力包括:会识别与分析原、燃料;会操作高炉生产设备;会判断和处理炉况;会排除一般生产故障;会编制工艺方案;懂得高炉炼铁的基本理论;具有未来创新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等方法能力。
2.3转化开发课程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工作过程分解之后的工作是如何将岗位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方案,这项工作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开发的关键,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转换:①将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要求归类提取转换为课程方案的学习领域。按照能力不冲突的原则,将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分类转化为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并按照能力不重复的原则,将这些要求确定为若干个学习领域。②将学习领域转换为学习情境。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根据确定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顺序。各项工作任务,按“资讯(信息采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鉴于冶金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设置了5个学习情境:炼铁、炼钢、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成型和热处理,每个学习情境又包括若干个子学习情境。以炼铁情境为例,子学习情境包括:炼铁原料、高炉、热风炉、炼铁技术的新发展。对不同的情境任务安排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综合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决策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在炼铁情景中,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现为:能够用英语表述炼铁原料的特点及识别方法、高炉、热风炉的构造及基本操作,了解高炉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炼铁技术的新发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模拟炼铁原料采购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施阶段,我们按工作过程的实际工作顺序组织教学,运用6步教学法使学生获得完整性行动及所需知识,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之中,这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促进整体性学习过程的形成,体现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这里以冶炼炼钢生铁情境下炼铁原料情境为例,说明教学过程的设计。
(1)资讯(0.5学时):布置任务,明确信息。主要活动: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原料相关知识)和教师讲授(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2)决策(0.5学时):判断思考,表达决策。学生分组通过教学资源、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下列内容分析,作出冶炼炼钢生铁使用哪些原料的决定。①分析原料的作用;②分析原料的外观特点;③分析他们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等。
(3)计划(0.5学时):制定方案,规划行为。列出收集原料实物的人员安排与时间计划。
(4)实施(1学时):落实计划,执行方案进行***片的收集、实物的收集(配合第二课堂进行),对原燃料进行归类。制作成样本。
(5)检查(0.5学时):比较判断,修订错误。学生互查、教师抽查学生对原料的认识程度。
(6)评价(0.5学时):分析成果,不断进步。随机抽查学生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演讲,根据评价标准,打出分数。
2.4建立监控和评价体系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可以尝试知识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因此可以以工作任务为单元,逐项考核。即全程考核、全程评价的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训练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在完成该项工作任务过程中知识掌握和能力的高低,给予评价和认定,本课程全部工作任务的学习完成后,将各项考核成绩累加。这种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及时监控管理学习过程,而且得到优秀的成绩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激励其不断探索进步。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报佛脚”的弊端。此外,在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内容方面,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评价,还必须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
冶金专业篇9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冶金工程 专业英语
[论文摘要] 编写适应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特点的教材是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综合能力的基础。教材必须反映出专业英语交叉学科的特点,符合冶金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学生应用的需要。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外语能力的要求,开展冶金工程专业为了达到英语教学的需要,必须编写适应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特点的专业英语教材。
一、教材必须反映英语教学的共性以公共英语的思路编写突出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训练。必须转变以往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重阅读、重翻译的思路;把专业英语按照公共英语的教学思路来进行编写,从词汇、句法、文法三个方面入手,利用专业英语的教材,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特殊范围内的英语教学的两层含义。首先,是英语教学;其次是介绍的内容是有关冶金工程的内容英语教学。即英语教学是共性,专业英语教学是个性。教材的构成应用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正文、词汇表、词汇练习、句法练习、翻译、应用文训练等。
二、教材必须反映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冶金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要反映出冶金基本单元操作,冶金过程中所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如环保、经济指标评价、冶金过程的发展历史、冶金设备、典型金属的冶金原理及提取工艺和流程。紧紧抓住专业词汇的学习、训练这条主线,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建立起用专业英语这一工具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
三、教材必须适应高职院校特点,拓展学生知识面
教材必须适应高职院校宽口径,重能力培养的特点,从“大冶金”的思路出发,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冶金技术发展的趋势来进行编写。做到“一进一退”来编写教材。“一进”是指教材应延伸到采矿、选矿部分,了解采矿、选矿的基础知识。“一退”是指还冶金工程材料科学分支的本来面目,介绍物理冶金及新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了解冶金技术的新进展及采选矿基础知识、材料科学的最新动态,拓宽知识面。
四、教材必须适应学生需要,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及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材应突出对学生专业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即突出应用之训练及常用交流方式的介绍。
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进行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由学习模仿——应用的模式来重点培养以下几项能力——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模拟求职对话。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冶金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五、教材内容必须适中,符合高职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应该在12~15单元,每单元可由a、b、c、d四篇文章组成,其中a、b两篇文章可作为精读材料;c、d两篇作为补充的阅读材料。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又可使学生有一定地自主学习的余地。使课堂的精讲多练与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冶金专业英语教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只要把握好专业英语,专业与英语交叉的特点,根据高职教育要才培养模式,反映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适中;就能更好地适应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栾国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2]韩红.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29).
[3]胡仲禹.浅谈化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5,(2).
[4]孙涛,张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
[5]张世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框架构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冶金专业篇10
关键词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冶金工程
中***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34-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从高等教育视野来看,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开始侧重于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如何有效地培育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改革的重要课题。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必然无法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这与该校基于“完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该队伍中来并逐步成为中坚力量。据200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全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66.7%[2]。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适宜冶金工程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以保障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及分析
青年教师无法将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部分冶金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在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因其无法看清该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潜力,再加之身负教学、科研等多项职责,并无过多精力投身于工程实践,常导致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割裂。青年教师具备思想活跃、积极肯干等优势,应该利用优势,引导其将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在工作与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匮乏 目前,我国多数工科高校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已经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相脱节。高校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普遍较高,实施培养目标的主体即为专业教师,而青年教师恰占据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没有长期实践生产经验的青年教师, 即使具备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也难以做到联系工程实践问题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3]。同时,部分工科高校的人才甄选机制也存在“科研倾斜”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具备工程实践背景教师的选拔工作,进一步加剧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匮乏的程度。
实践教学环节参与度较低 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多,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生产和毕业实习这四个部分:
1)社会实践部分,青年教师基本不参与其中;
2)专业课程实验部分,青年教师易忽略实验理论与现代化冶炼工艺的结合;
3)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部分,青年教师设计题目数量略显不足,无法保证设计题目的工程实践性;
4)生产和毕业实习部分,青年教师仅起到管理与组织的作用,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
3 构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方法
实现“模块化”培养模式 基于我国大多数工科高校冶金工程专业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不同地方高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构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培养模式,构成一个动态体系。***1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
如***1所示,依据冶金工程专业实际培养方案,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分为三大模块:专业课程实验模块、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模块、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模块。其中,每一模块又分为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两个子模块;钢铁冶金子模块包含火法冶金工艺和钢铁材料的冶炼及轧制两个分子模块,有色金属冶金子模块也包含湿法冶金工艺和有色金属的提取及回收两个分子模块。两个子模块间相互联系,并对其相关联的分子模块做相应的完善和补充。
青年教师先接受工程应用型[4]课程实验模块的培训,并辅以理论教学基础;再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以设计的形式完成实践教育;最后进行实习实践[5],最终形成一个分层次、模块化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培育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既可以有效保障青年教师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实施“关联式”培育方法 为针对性地解决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高校可采取“社会―
企业―高校”的关联式培训模式,社会相关部门做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育的宣传、组织工作,具体执行由相关冶金企业及各高校协作完成,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平台,使青年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校企平台,以补充缺失的工程实践背景。最终使这三个关联项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该体系能够体现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性和实效性,达到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迫切要求。
建立“考核化”培养制度 针对青年教师日益缺失的实践能力,可以将日常科研、教学能力的考核方法加以改进,并引入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以完善青年教师的培训体系。首先,在岗前培训中实行实践时间的考核,要求满足一定量的企业实践时间,以拓宽工程研究视野;其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入“网络炼钢”“模拟炼钢”等实践经验的考核,强调考核的常态化;最后,科学评定考核结果,辅以一定的奖励***策,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起长效的培养制度。
4 结语
在工科高校发展规划目标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处在很重要的位置。构建符合专业规律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可以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实现工科院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佘元冠,杜立辉,盛晓娟.对我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6):9-12.
[2]韩进.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杨艳华.冶金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1(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