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骨法用笔不仅是艺术作品创作时的一种绘画形式,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气质、修养和精神情感的重要媒介。它是中国画的外在表现,也是传统中国画的精髓所在。“骨法用笔”的继承与发展不仅保证了中国绘画艺术特色的存在,而且给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增添了活力。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骨法用笔
中***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93-01
“骨法用笔”出自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中的六法之一。而“骨法”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七世纪时的春秋之际,是相学的概念。相传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外貌体型、精神气质、举止神态等方面的特征来鉴定和评价人的秉性和命运的学问。此后“骨法”又成为了人们用来观察人物的身份和情态特征的词语。
一、“骨法”的历史和特征
在魏晋时期对人物的品评鉴定,把“风韵”“风骨”等一些词用来比喻和说明人物内在性格的果断、刚直及其外在表现的特征。后来“骨法用笔”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得到了运用,书法中的骨法也称作“骨力”,是指在用笔书写点画中所蕴含的笔力。“骨”是六朝书论中的核心内容。多数泛指对于在书法作品创作中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对于“骨”论的美学意义的表达,是因为它揭示了书艺术的美感在于力度的运用于力道的把握。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阶段,“书画同源”的艺术思想也逐渐渗透到书画家们的思考体系当中。书法对用笔的要求相对苛刻,用笔的功力的高低几乎决定着书法作品的层次与高低,一大批擅长书法又精于绘画的文人墨客将娴熟的用笔技巧运用到了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更为丰富。谢赫的“六***”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运用上确立了“骨法用笔”对于用笔用墨的基本要求。在“六***”中,“骨法”是结构、是纲要也是轮廓,“骨法用笔”起到了对创作对象造型升华的重要作用,是书法与绘画的经典结合,也是艺术美与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底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所在。把书法中要求的骨力美升华到绘画中笔墨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时的绘画过程中全以勾勒线条造型,依靠线条的准确性,力量感和线条的变化吧所要创作的对象的结构、体态、神情描绘表达出来。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绘画是用笔的艺术性,包含着笔力、疏密、结构表现等思想在内。这可以从“用笔骨梗” “用笔新奇” “笔迹超越”等论述中看出。
二、历代名家对“骨法用笔”的诠释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中引用谢赫六法之说,并加以自己的论点说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与立意,而归于用笔。”在中国画创作时的用笔强调“意在笔先”,用笔是由自己的心境与思想所跨出的第一步,是任何艺术形式与作品产生的前提,只有掌握了用笔,心境与形式,它们之间才能自然地融合。而宋代郭若虚在《***画见闻志》中写道:“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日板,二日刻,三为结。”他将画作的好坏优劣归结到了用笔的好坏上。并解释道:“板”就是腕力弱,线条不圆浑;“结”是比流畅等。到了五代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荆浩总结出了在当时创作的丰富经验,他在《笔法记》中对笔法的理解与运用做了基本的表述,荆浩认为用笔“虽以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似者得其形,遗其骨。真者气质俱盛”。“不质不形”就是说用笔既不是为了“形似”,也不是为了“质”而是表现“气”。“气质俱盛”才是用笔的根本所在。
三、“骨法用笔”在写意人物画中的运用
在写意画中,就题材而言,无论是人物、山水或是花鸟等等其他科目,画家们都很重视“骨法用笔”在绘画过程中的体现。而对于写意画中点、面以及团块结构中的“骨法用笔”又如何理解呢?
中国画的绘画过程中用笔方法上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金石味”和“力度”,用笔时的转折处要有韧性,要懂得自我控制不轻浮又不造作。写意画的笔法有点、线、面三种方法。线条的用笔技法有中锋、侧峰、逆峰等变化,有轻重、虚实、疏密、粗细、转折等用笔的表现形态。中锋用笔是比较广泛的一种笔法,有着圆润、壮健、沉着的特点。使画面呈现出凝重的效果。侧峰则呈现出一种飘逸虚灵的效果。不同的用笔方法以各种美妙动人的形态展示着作者内心感知的景象。在写意画中点和面是另一种重要的用笔形态,也是不可或缺的用笔方法。点是线的起点,是线的组成和扩展因素。点的形态千变万化,不胜枚举。是在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中用处很多的笔法。把点扩大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了面,在画中用墨块点染,连成一片就成了面。而面在中国画中,不仅具有造型意义,而且具有面积、厚度、方向感、重量感和重叠错落使用的特征。
中国画在创作时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由线条构成的,而西方绘画作品则是以团块结构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中国绘画在用笔时的转、折、顿、挫、干、湿、浓、淡凝聚了中国书法用笔的精髓,使之在中国画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使“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成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创作与把握作品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内在的情感与文化属性。正如石涛所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道出了“骨法用笔”的真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写意人物画中的“骨法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