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能只看拥有名利的多少,如果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你就会成为最幸福的人。因为平凡也是成功的一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特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无可奈何。背负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挣扎和无奈,站在了30岁这个关口,面对“子曰:三十而立”,他们是该“立”起来,还是要“栗”起来?似乎30岁是横在男人面前的一道坎儿:一个人成熟与否,一生成功与否,仿佛都会在此时初见端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从小接受的依旧是很纯粹的传统人文理念教育,而投身社会面对的则是纷至沓来的新体制新观念新时尚。他们遗失了前辈对生活的那份笃定,又不可能真正融入新社会的变革步伐,唯有小心翼翼晃晃悠悠地漂浮在昨天的黑夜和今天的白昼里。
他们背负着传统文化的良知、责任和主义的包袱,试***在新秩序里种块自留地,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准则来“扬弃”,但往往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又最先失去话语权。与其说这代人是个断层,不如说他们是粘合剂。
在他们日益接受这个社会并且为社会不断接受的过程中,“三十而栗”这个词语应运而生——面对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他们由不以为然变得日渐在意与麻木;面对年年上涨的房价,他们在租住的房子里变得焦躁不安;面对家人的逼婚、催生,他们思考着人生同时又对其附属物无能无力……
对他们“三十而立”的苛责,还有一层其早期出现时的背景。2000多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也就是说,如果30岁还没做成什么事情的话,这辈子也就干不成什么大事了。当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人生七十不稀奇,重视体验生活过程的人,大可不必太着急了。 记得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这样说道:“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和,无论“立”在何处,“立”向何物,“立”在何时,相信只要我们有所目标,有所信念,有所作为,就能笑对“三十而立”。
孔子没有给后人详细地述说“立”为何意,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注重事业的人认为三十而立是事业有成,注重家庭的人觉得有房有妻才是“立”,注重学识的人认为学有所成才是三十而立。无论哪种说法,至少可以证明站在“三十”这个关口,哪怕社会变革赋予我们的“苦果”还在身边持续游荡,我们也不得不担当起一份责任与压力。
我们的社会为男人制定了不是法律条文、但效应比法律条文毫不逊色的规定,这些来自民间、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章法。其影响深入人心,就像一个个关卡,在你尚未起步的时候就已然屹立在远方,等待着你走到它面前的时候深刻反省:如果侥幸过关,你的心情会稍微有些放松,但不远处又一道关卡映入了眼帘,容不得你片刻歇息,你不得不拼命继续往前冲;如果没有通过,甚至三十岁了,你既无事业的根基,也没有高学历,即使没有人指责你,你的感受也不会好过。
在众多人的定义中,“三十而立”即“三十而富”,这个“富”的现代标准是有车有房有钱有点小职权,总是对“立”有过高的期望值,经济富裕甚至富有,名声显赫至少是小有名气。对“立”的攀比,早已脱离孔圣人的本意,我们对生命的这种追迫,到底是进取精神的表现,还是病态的症状呢?
我一个朋友今年已经29岁了,多年来一直在各个领域从事销售类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大,还没成家的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由于职业的不稳定性,让他心理产生了一种恐慌感,感觉奔三的人了到现在还是处在一个拼打的过程中,没有傲人的职位也没有丰厚的薪水,对目前自己的境遇感到十分不满,同时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更使他心力交瘁。本来应该是三十而“立”的他却成了三十而“栗”。
一些过来人总结说,对于30岁的男人,往往没有了以前的激情,干净彻底地消灭了自己要当伟大人物的梦想。他们变得稳重、波澜不兴,人们通常将这种样子称为成熟男人的魅力。但是,在他们“成熟”的背后有一种淡淡的冷漠,你说不出他们具体为什么而伤痛,但你能肯定地知道他们被很深很重地挫伤过。
对于大多数而立之年的男人来说,梦想开始褪色,危机已经显现。在现实的种种压力和他们的自我审判中,不再异想天开,不再夸夸其谈,不再愤世疾俗,他们总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等到忍无可忍之时,他们已经跨过了30岁而步入了40岁……
他们是家庭的核心和希望,不过,他们也更像一个弱势群体,在坎坷多难的生命旅途上,30岁的男人拉家带口、步履蹒跚,却还在奋力前行,他们拥有梦想却无处诉说,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他们扇动着倦飞的翅膀,却找不到落脚的枝杈。他们找不到可以宣泄内心恐惧的地方,甚至连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都变得如此的真实而卑微: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套可以称作“家”的房子、一个可以允许自己失败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
当一个青年能够设想生活的困难,对未来开始有忧虑,对生活开始有想法时,一个***成熟的个体就已然形成,只要你对人生开始有敬畏感,有“栗”的感觉,就可谓“立”了。如同丹麦哲学家祁克果所说:有理性很好,有感性也很好,但当你有战栗感时,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德国也有一句著名的谚语:“50岁的男人正当年。”这话应令那些“人过三十万事休”的人汗颜。鸟因奋飞而美丽,人因奋斗而年轻。我们不妨常为年龄而急,不断自我革新,让生命永远在春天。
有一位朋友,在他30岁生日来临之前,开始创业了。他私底下告诉我,他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厌倦了职场上的名利之争,希望通过创业找寻生活的意义。
30岁的人生,不是一场游戏,也不是一次旅游。真正的人生从30岁开始,我们心智逐渐成熟,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积累了不少知识与智慧,该是施展抱负,风发意气的大好时光。与其说“三十而栗”,不如说30岁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它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人生和事业,校准人生航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每一天。
有一个IT行的女友已经34岁,私下里想孩子都快想疯了,可仍旧下不了做母亲的决心。她说IT行的淘汰率极高,她在同行中已经是老姐,若花上两年时间来生养孩子,就意味着从这一行中现场逃逸。而她服务的私营公司不可能给她丰厚的养老金医疗金,逃逸之后她用什么来养孩子?她说她年轻的同行中流行一句话:35岁以前把自己榨干,35岁以后再充分享受人生。问题是榨干了的生命还有能力享受人生吗?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哪一行工作,即使是在最普通的建筑工地、商场柜台……只要你曾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过,奋斗过,就足够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能只看拥有名利的多少,如果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你就会成为最幸福的人。因为平凡也是成功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