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遗产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培育的新增长点。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蓝皮书》对“红岩联线”工作机制创新促发展、经济效益反哺文化事业的成功案例额重笔喷墨大力推广。笔者旨在谈谈红岩联线模式成功之要。
【关键词】红岩联线 体制机制 文博事业 文化产业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简称“红岩联线”),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新组建的文化事业单位,现已形成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相辅相成的两大主体。一是由红岩***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陵园、中国派历史陈列馆三大馆组成的公益性实体,即红岩***历史博物馆;二是由“红岩联线”投资组建的产业性实体,即重庆红岩文化产业集团。
文化遗产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培育的新增长点。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蓝皮书》对“红岩联线”工作机制创新促发展、经济效益反哺文化事业的成功案例额重笔喷墨大力推广。红岩联线的成功主要依靠以下三方面的经验制度。
一、“理念”创新“机制”,“魄力”彰显“魅力”
红岩联线定性为非垄断性普通遗产,即地域内还存在同质遗产的大量竞争,因此其改革诉求是如何合理利用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围绕着这一改革诉求,红岩联线转变陈旧的文物系统发展观念,理论创新、改革推陈,并利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大好时机,将思想层面的工作机制创新观念投入到改革实践当中,此举一挥而就铸成了红岩联线的改革成功。
近年来,红岩联线依据自身资源属性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在中国,质属非垄断性普通遗产的文物事业单位比比皆是,遍布广阔、分散,各省市都有不少“小”文物遗址、“小”文博单位、“小”纪念馆、“小”博物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造成中央和地方***府及文物系统管理困难、运营成本颇高。红岩联线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景点多、分布散,“散兵散将”管理困难。为此,红岩联线率先成立了红岩联线游客接待中心,整合红色文化遗产,使之从“散兵游勇”到“连锁经营”,把各自为战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起来,塑品牌、造效应,并利用规模经济效应、专业化保护、一体化管理、系统化开发节约成本、提高收益。
同时,根据资源属性,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实践新型管理理念: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创建三大经营主体,引入营利性社会力量经营,提高效率和经济收入。红岩联线游客接待中心享有管理权,负责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体业务,负责教育功能的实现和社会效益的企及,如资源的整合、博物馆的管理以及解说等。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整合其下属的文艺院团、展览展示、红色旅游等产业公司,一并组建重庆红岩文化产业集团,涵盖文化旅游、展览展示、文化演艺、影视制作、教育培训和文化产品开发等六大产业,面向市场经营,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业务范围涵盖红色旅游、文艺演出、文物维修、产品销售、展览展演、出租招商、园林绿化等经营活动,形成依托红色旅游主业,挖掘品牌资源附加值的经营公司。红岩联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科学、高效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成立经营性实体走企业化道路,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成为红岩联线后续发展的“造血库”和“发电机”。同时,红岩文化产业的大力宣传和文化产品的大量供给又将为“红岩联线”这一品牌“造足势”,以品牌促效益,以效益扬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红岩联线还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新业态。文化遗产事业是兼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投入小、产出高”,“利在当代、惠及后代”且能拉动相关产业增长的公益性事业。文物系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部分主要来自于其间接经济贡献,而这种贡献的大头就来自于文物旅游。“十一五期间”全国文物旅游收入1776.3亿元,其对国民经济贡献达888.2亿元,占文物系统对国民经济全部贡献的82.1%。红岩联线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出几套旅游路线,进行“一票式”经营,充分利用开发红色遗产资源,并辅以配套的交通、导游、解说、餐饮等服务。
依据文物旅游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要打造红色旅游新业态,就要创新以下三点发展观念:第一,顾客至上,服务第一。广纳游客意见及建议,根据不同游客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力争让游客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吃住行一体化的轻松红色旅行。第二,研究开发出成果。继续推出有可读性和收藏价值的书刊、剧目、影片,演出让人观看后有不虚此行之感的情景剧,让游客在接受精神洗礼的同时调节身心。第三,不断改善参观环境,利用科技手段推陈出新,打造红色旅游新业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观念的创新应用到具体的实践,红岩联线实现观众年平均参观人次200多万,自2007年免费开放以后保持年经济效益一千多万元的惊人成绩,让全国许多同质单位叹为观止。重庆歌乐山***纪念馆和红岩***纪念馆成为国家公布的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资源化“零”为“整”,权营化“整”为“零”
红岩联线成功的第二步,便是整合资源、连锁经营。“十一五”以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红岩联线也将投入更高效、更全面地转化为教育、科研、经济方面的产出。但相对“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之处凸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够以及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红岩联线公益价值和经济价值全面、充分地体现。为此,联线总结各方面经验,在创新工作理念的指导下,从管理水平角度找出系统内部提高相关行***资源配置效率的“短板”,及时整合资源,并引入社会经营力量,对同质资源进行连锁经营,达到了“规范、统一、高效”的行业管理的改革目标,并将这种改革经验制度化。
红岩联线属于非垄断性的普通遗产,区域内存在同质遗产的大量竞争,其经营和管理相互***,不仅管理难度大,运营成本也高,而且还会在相互竞争中影响各自的整体收益。据此,红岩联线整合资源、扩大生产,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求发展。以重庆歌乐山***纪念馆和红岩***纪念馆为依托,融合周边***、、赵世炎等故居,及曾家岩、桂园等旧址,将红色文化资源化“零”为“整”,整合资源、面向市场、研究开发、连点成线,在资源和制度上同时固本培元,汇集分散的资金和技术,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宣传、增加广告投入,加大文化研发力度,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并衍生出旅游、展演、租售等相关产业链,提高了整体收入。另一方面,资源整合的举措也避免了整合之前各馆各旧址各自为战、有可能两败俱伤的场面,降低了本身的生产成本。联线以地区内同质文化元素为基础,连锁式经营,进行“一票式”管理,利于整体利益最大化。
同时,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上,将权营化“整”为“零”。在公益性事业上,***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及联线事业主体对红岩联线享有管理权,承担公益宣传和社会教育的责任,负责社会效益的实现。红岩联线下属重庆红岩文化产业集团享有红岩联线非公益部分的经营权,承担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双赢的责任。红岩联线“权”和“营”的科学划分,增强了文化遗产事业的活力,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前进,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文化体制改革新举措。
三、资源属性分明,权责机制有序
红岩联线充分尊重经济学规律,遵循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理论,科学划分资源属性,将部分业务市场化,***府提供和市场化经营并进。红岩联线将可市场化的业务交由营利性社会力量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不可市场化的部分,交由***府或相关部门管理,用以保证文化遗产单位的公益性目标。如将文物资源、纪念馆游客的接待讲解等具有较强公共物品性质的红岩文化核心业务,交由***府相关部门或事业单位来管理,以防影响到文化遗产公益性目标和教育的实现;将有较强外部性的混合产品,如联线内外各种设计、制作和研发业、巡回演出、书刊音像制品等,其资源属性更接近私人物品,但又有着极强的宣传红岩精神、教育观众的功能,该类物品采取市场化经营与***府财***给予一定支持的办法,让营利性社会力量进入以降低成本,让***府或相关单位给予经营主体相应补贴以保证有效供给;将资源属性为私人物品的业务,如与红岩联线相关产品的销售、出租和招商,交由营利性社会力量市场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红岩联线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了“非垄断性普通文化遗产管理和利用”的问题,针对该类遗产,引入市场机制并加之***府的有效支持和监督,是改革的方向。
综上,红岩联线的成功范式是在明确***府和市场两种手段对遗产产品的供给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遗产的市场化运作,使得一般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红岩联线是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成功典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读“红岩联线”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