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慧的孩子
1994年10月20日,小窦蔻出生在江苏省丹徒县一个普通而清贫的农家。为了生活,父亲窦玉明和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小窦蔻只有七个月大的时候,就随着打工的父母到处流浪,到过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城市。
打工的父母深知生活的重负和艰辛,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窦蔻的生存处世能力。在广州摆书摊的那年,小窦蔻只有两岁,父母就有意地离开书摊一会儿,看客人来了他怎么办,以锻炼他接待顾客的能力;羊肉串本来是五角钱一串,父亲窦玉明却只给窦蔻两元钱,让他买五串回来,以培养他的谈判技巧;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打工,父母还要求他多交几个好朋友,以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在《窦蔻流浪记》中,小窦蔻对这一段生活经历作了精彩的描述:广场上灯火闪烁,穿各种衣服的男女老少――有汉族的、回族的、***族的、俄罗斯族的……他们好像很喜欢逛夜市,拣便宜货,就是不怎么喜欢来看便宜的书籍。爸爸妈妈站在不远处监护,我坐在书摊前,童声稚气地吆喝:“半价书,半价书,全部新书,只卖半价!”奇怪的是,我一喊叫,总会有许多人停下来,十分好奇地观看。他们总是先问我:“你几岁了?是谁教你的?你的爸爸妈妈呢?”我童声稚气地回答:“我两岁,是我自学的,爸妈都在后面呢!”围住我看稀奇的人都要议论半天,有的伸出大拇指,有的摇头叹息,有的笑个不停。就这样,我的地摊上的书刊一天比一天少了,也不知那些大人们为什么喜欢买我的书。爸爸感叹不已地说:“我练地摊不如你妈,你妈练地摊不如你。好!谋生第一课就学得很好!今天晚上再奖励,吃烤羊肉,玩碰碰车……”
小窦蔻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早慧儿,他九个月就会说话,一岁多时能认识五六百个汉字,会简单的加减法;两岁半能认上千字,三岁就会自己查字典了。四岁的时候,父母便开始照着小学语文、数学课本教他学习。
父母的文化虽然不高,但是他们爱好读书,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小窦蔻从两岁半起,父母就为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开始教他识字,但是窦蔻并不感兴趣,后来才发现他喜欢涂涂画画,还爱听故事,父亲窦玉明就动脑筋编识字故事。比如学到“门”字的时候,就把写着该字拼音的纸片贴在门上,小窦蔻开一次门就念一次,父亲再给他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这样学与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觉得非常有趣,越学兴趣越浓了。
有一次,小窦蔻在家里哭鼻子,妈妈就教他认“哭”字,用象形的方式画成眼睛流泪的形状教他。在父母颇费心思的引导下,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小学的窦蔻认识了四五千字。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也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小窦蔻在三岁时,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是没过几天,他就不愿意去了。母亲着急地问小窦蔻为什么?他有些“气愤”地说,明明是“乌鸦”在“钓鱼”,老师却念成“鸟鸦”在“钩鱼”,还不如妈妈呢!从此以后,小窦蔻就再也没有上过一天学,父母总是在打工的间隙,抽出时间担任起他的“家庭教师”。所幸的是,窦蔻的接受能力极强,两年就学完了小学五年的语文课本,数学口算速度快。
窦蔻五岁的时候,妈妈开始教他学习英语。在教字母时,每个字母都用了一个比喻:A像房子的尖顶,B像一只大耳朵,C像一轮弯弯的月亮……妈妈又给他讲夹杂着英语单词的童话,每个童话里含有十几个单词,妈妈每天重复三四遍,窦蔻很快就学会了100多个英语单词。小窦蔻的胆子也较大,敢在公共场所跟外国人用英语对话。
当然,做父母的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书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窦蔻的父母节衣缩食给他买了2000册书,他们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有的便是一大堆书。窦蔻从识字开始,就和这些书交上了朋友,他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在学习几何和英语的时候,常常借助工具书自学。
2001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南京市一所学校了解到窦蔻的特殊情况后,校长亲自登门邀请他去上学。窦蔻的父母认为他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同意把他送到该校去读书。根据窦蔻的语文水平,学校把他放在了五年级。这样,小窦蔻一进学校就成了五年级学生。
虽然窦蔻在智力上超群,但是由于受生理发育的限制,他和十二三岁的孩子在一起,又显得有些麻烦。上课时,他不举手就随便打断老师的话,作业书写也不规范。更有趣的是,小窦蔻上课时常常憋不住尿,不请假就直往教室外面冲,急于要上厕所。
在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窦蔻的学习成绩并不比同学差多少。在新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他的语文考了89.5分,数学得了76分,英语83分,在班里属于中上等。
这个“神童”有点狂
四岁半的时候,小窦蔻就开始写日记,每天把父母讲的故事记下来。父亲窦玉明还给他办了少儿***书馆的阅览证,并启发他去***书馆抄写儿童杂志和出版社的地址,然后给刊物投稿。五岁的时候,窦蔻发表了第一篇配***童话,挣到了第一笔稿费:50元钱。
小窦蔻爱写童话。他写的童话故事主要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再加上大胆的想象。五岁那年,窦蔻看到家里的老鼠很猖狂,不仅偷吃粮食,还咬破了妈妈的手,就想如果给老鼠换个像牛一样专吃青草的胃,它就不会偷吃粮食了,农民也不用再除草,老鼠就由害变益了。这是他的第一篇童话《我给老鼠换个胃》里的故事,发表在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画家》童话月刊上。几年来,他先后写了1000多篇日记和63篇童话,发表了大量的童话、散文和20多幅绘画作品。《东方娃娃》、《小天使报》、《小朋友》杂志等纷纷向他约稿。
窦蔻自从学会了看书,就开始翻阅《辞海》等工具书自学。他至今已经阅读了近3000册***书,像《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他能流畅地讲述出来,有的章节甚至倒背如流,也知道一些名著的作者是谁。
看的书越多,懂得的知识和道理也就越多,小窦蔻有时说出的话连大人听了都感到吃惊。有一天晚上,父亲窦玉明打完工回到家里,电视上正在播放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事件,小窦蔻突然冒出一句:“看来这个克林顿总统并不怎么样!”父亲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小窦蔻接着说:“我要是当了总统,决不会因为‘女人问题’而遭到弹劾。”父亲听了心头一紧:六岁的娃娃都知道“女人问题”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了。
在看了南京13岁的赵东阳写的《雪球滚太阳》、山东10岁的赵瑞东写的童话《奇奇》这些书后,小窦蔻也萌生了出书的念头。2001年2月,他突然有了创作长篇小说的灵感,就想把自己到处流浪的经历写下来,给全国的小朋友看。窦玉明担心他坚持不下去,小窦蔻却有点“狂”:“我肯定能写出来。你想让我在10岁时上美国的哈佛大学,创造一个奇迹。告诉爸爸,我决定提前几年,现在就想创造出奇迹:六岁写出长篇小说。因为我现在手发痒,头冒汗,心里想的话不吐不快了。”
说写就写,窦蔻买来几个作业本,重新装订成册,每天像个大作家一样,认认真真地写起来了。有时候写个把小时,他就不想写了。灵感一来,他再继续写几个小时,甚至连饭也忘了吃。窦蔻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如写到外星人,他会去翻一翻科幻书。
五个月过去了,窦蔻果然写出了一部12万字的长篇小说《窦蔻流浪记》。他以小孩子独特的眼光,描述了自己跟随父母流浪全国3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
六岁半的窦蔻写出了12万字的长篇小说,书还没有上柜台,“神童作家”就已先火起来了。记者来采访,电视台录制节目……他真的“创造奇迹”了。
父亲窦玉明介绍说,他们在打工之余常常教窦蔻认字,现在他已经认识了四五千个汉字。两岁半以后的事情窦蔻都能记得,什么父母吵架啦,外出打工啦,他想起来了就写在书里。两岁半以前的事情他不知道,就来问父母,父母讲给他听了,他就再记下来。12万字的长篇小说全是窦蔻自己创作的,父母没有代他动过一笔。
面对“神童作家”,经常有人出题目测试,尤其是当场命题作文。窦蔻曾经和在校的三名同学同时写一篇作文《梦见孙悟空》,结果他完成得又快又好,想象奇特,新颖别致,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电视台,窦蔻现场朗读了这篇作文,不仅是主持人和众多嘉宾,就连著名作家杨国荣都深感佩服,对小窦蔻文章中的过人之处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神童作家”持怀疑态度,不相信窦蔻有那么高的智商。面对大人们的怀疑,他有些不服气,说:“山东有个10岁的哥哥出书,广东的张蒙蒙出书时才九岁,我经历的事情比他们更多,流浪的遭遇别人都没有过,他们能写,我为什么就不能出书呢?”
《窦蔻流浪记》刚上市,销售就达5000册。窦蔻说:“我第一本书就想送给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以便10岁去读哈佛大学时,校长早就认识我了。”但是,窦蔻的同学们却不知道他写了什么书,也不懂什么“神童作家”,只把他当作个“小不点”。而窦蔻显然对这帮同学不满:“他们还不懂什么是作家,因为我比他们聪明,他们就忌妒我,我在班上没有好朋友。”
2003年8月,窦蔻的第二部作品《窦蔻的年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也产生了轰动效应。2005年5月,窦蔻的第三部作品《童年的眼睛》由天津出版社出版发行,“窦蔻热”再一次在全国掀起。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窦蔻创造了世界奇迹,是“全世界最小的作家”。2006年9月,年仅12岁的窦蔻开始了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打工父母和“神童作家”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