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演变

我们从小就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再加上中国的考试体制,中、高考便成了大多数人选择的成才方式。考试,在这方土地上,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封建选拔人才资源的考试制度叫做科举。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封建主义制度的形成。需要选举人才来巩固***权,使科举制初见雏形。夏商周时期,统治者采取分封制这种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令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魏文帝时期,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才,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隋朝开始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治生活方面的***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得以完备。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宋朝,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开始改革。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等多数可做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中,也涉及到了科举制度。由于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明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在小说中:“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也禁锢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它贯彻民族歧视***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科举制度的演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举制度的演变

学习

同位素标记法专题解析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同位素标记法专题解析,内容包括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与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特征。【摘要】文章通过对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多次应用以及在生物试题中的考查形式,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学习

小学班级公约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级公约,内容包括小学班级公约的写法,班级书借阅公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人习惯

学习

窦娥冤语文教案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窦娥冤语文教案,内容包括窦娥冤节选教案,窦娥冤三句毒誓原文。《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戏剧冲突尖锐、扣人心弦,悲剧的魅力经久不衰。

学习

浅谈“数学广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数学广角”,内容包括浅谈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数学广角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摘要:“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的一个独特内容,是传统教学所不曾涉猎的,旨在系统而有序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与生活联系,用有

学习

金融电子化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电子化,内容包括金融电子化最新信息,金融电子化杂志。【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电子化的概念、进程及金融信息安全的一些内容,强调在发展金融电子化的同时要重视金融信息安全。

学习

中学数学中的类比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数学中的类比,内容包括中考数学类比探究方法总结,数学中类比是什么意思。摘要:类比法是富有创新意义的重要方法,在数学知识学习以及解题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又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从

学习

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内容包括体育健康运动操直播,体育运动与健康的手抄报。摘要:“体育运动”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学习

达成共识 少走弯路

阅读(35)

由于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规范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为前提,做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针和每一步的实施方案。然而,社区卫生信息化刚刚起步,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应

学习

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内容包括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原因。【摘要】本文从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入手,提出“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两种发展模式,并通过引入“职位社会”、“品位社会”

学习

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朗读。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篇1【教学内容】

学习

关于机械波的几点认识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机械波的几点认识,内容包括关于机械波的几个问题,干货机械波最全知识点汇总。机械波是介质中无数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时某一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的对外形象,它是以“形”的模式展现给我们,并且不断

学习

三角形边的关系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三角形边的关系,内容包括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材,三角形边的关系冀教版。主题与背景:

学习

金属学报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金属学报,内容包括金属学报英文版,金属学报。节约型双相不锈钢2101高温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方轶琉刘振宇张维娜王国栋宋红梅江来珠(641)

学习

关爱学生――教师的天职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关爱学生――教师的天职,内容包括教师的天职,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摘要】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直接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前提,更是教师的天职。

学习

环境噪声管理制度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噪声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环境噪声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学习

浅议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议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内容包括韩国电影取消审查制度,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八条。【摘要】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自建国以来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大陆的电影审查制度逐渐表现出与社会发展的诸

学习

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公司市场营销全套管理制度完整版,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学习

天然林区保护制度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天然林区保护制度,内容包括林区保护动植物,林区生态保护的思路和措施。第一章总则

学习

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欧盟专利制度进程分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欧盟专利制度进程分析,内容包括欧盟专利申请的独特优势,欧盟的专利类型分别是哪些。该文从新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欧洲一体化背景下欧盟专利制度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及理论原因,厘清功能外溢在欧盟专利制度发展

学习

科举制度的作用分析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科举制度的作用分析,内容包括科举制度从什么朝代开始,科举制度详细的等级划分。摘要肇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鼎盛于宋代,没落于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变革,是一次进步,它的出现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