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82页,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以“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问题为情境主线,主学生探索、实验、发现,从而获得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设想:
设计思路“数学学习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猜测、操作、归纳法、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本案例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实践活动中,自主体验、探索,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现、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首先“猜一猜”引发数学思考,然后验证猜测结果,再推理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深化、推广结论。
情景描述:
一、猜一猜,引发数学思考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每人发了2根小棒,猜猜会干什么?
生1:我认为是摆角。
生2:我觉得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应该是摆三角形吧,可怎么只有2根小棒呢?
师:对,你很会思考,就是来摆三角形的,老师发的小棒分别长3cm、5cm,先来猜猜再配上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猜测结果:9cm、7cm、6cm、6.5cm、1cm、8cm……)
二、实践验证、探究问题
师:这只是我们猜测的结果,究竟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研究一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结果汇报一下。(同时让学生展示过程)
生3:我研究的是7cm,是用小棒摆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4:我是画的4cm的,也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5:我也是摆的,1cm的小棒跟它们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6:我研究的是6cm,6+3>5、5+3>6、6+5>3所以能。
师:你为什么这么算?
生6:这是妈妈教我的。一、猜一猜,引发数学思考: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每人发了2根小棒,猜猜会干什么?
生1:我认为是摆角。
生2:我觉得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应该是摆三角形吧,可怎么只有2根小棒呢?
师:对,你很会思考,就是来摆三角形的,老师发的小棒分别长3cm、5cm,先来猜猜再配上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猜测结果:9cm、7cm、6cm、6.5cm、1cm、8cm……)
三、实践验证、探究问题
师:这只是我们猜测的结果,究竟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研究一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结果汇报一下。(同时让学生展示过程)
生3:我研究的是7cm,是用小棒摆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4:我是画的4cm的,也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5:我也是摆的,1cm的小棒跟它们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6:我研究的是6cm,6+3>5、5+3>6、6+5>3所以能。
师:你为什么这么算?
生6:这是妈妈教我的。师:谁还研究的是6cm的,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7:我是用小棒摆的,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8:我摆的是9cm的,也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9:不可以。
生8:可以,(引起争论,学生各自讲出理由)
生10:我用小棒摆的是2cm,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四、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师:究竟三角形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1组代表:我们是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7+3>5、7+5>3、3+5>7。
师:还有哪些小组是这样算的?(学生汇报)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组代表:我们计算时用的是减法,果是:(1)7-5
师:你们的思维很独特,是呀,是不是出会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吧。(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生11:我发现了一种简便算法,运用加法计算只要算一个就可以了。比如:7、5、3这个三角形,本身7>5,所以不论7加哪一条边一定大于第三条边,只要算出5+3>7这一组就可以了。
五、深化、推广结论
师:我们通过探究、实践为5cm和3cm的小棒配了6种不同的小棒围成了三角形,只有这6种吗?(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师:你能说说最长能配多长的一根小棒吗?(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得出有无数种,只要大于2cm小于8cm)
师:经过我们的探究、实践,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下面,用得到的结论验证为什么这些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2:因为它们都要不符合这个结论,如3+5=8……
师:你能想办法让它们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13:1cm的小棒用3根,0.5cm的小棒用5根……
师:同学们,教师真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猜测、探究、验证,得出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并找到了判断的最简方法,下面,我们运用得到的结论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
教学反思:“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宜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本案例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猜测结果去验证、探究。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中体验到到探究的价值。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引导者与主体者的关系。而且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案例评析: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反搭建探究平台、创设探究环境。如果按教材呈现的方式与顺序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为什么用这四组小棒来围三角形,为什么每次实验都要在表中的圈里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