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

论文摘要 刑法因果关系问题是刑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定罪量刑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刑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中,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情况就是在先行行为发生后,在引起危害结果之前,介入了一个新的因素。本文探究介入因素的类型、特征、其对因果关系及刑事责任的影响,进而讨论其对原因果关系链的影响,以确定原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因果关系,以及如何定罪量刑。

论文关键词 刑法因果关系 介入因素 刑事责任

一、刑法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概述

(一)介入因素的概念

刑法学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是指在刑法因果关系过程的持续之中,由于自然事件、被害人自己的行为或第三人的行为等因素的偶然出现,进而使得原有因果关系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一般都是由上一行为支配或者引起的,并且促使了危害结果的形成。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危害结果貌似是由介入因素***引起,但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之前实施的行为上,所以应通过研究介入因素出现的异常性、***性,介入因素自身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作用力大小以及是否能够被行为人预见等情形,从而判断前一行为与最终出现的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形成刑法因果关系。

(二)介入因素的种类

1.自然因素的介入:

第一,自然事件的存在先于先行行为的发生。两个行为都可能引发危害结果的出现,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能够预见到其故意行为会引发危害后果或者有意利用已经存在的自然事件而实施实行行为以期满足其主观恶意,则此时应当认定该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自然事件的存在晚于先行行为的出现。即先行行为出现之后,由于行为人自我意志无法预料或控制的自然事件的发生,从而引发了危害结果。如果介入的自然事件是常态的或者内容是平常的,异常性很小,并没有对随后危害结果的出现产生特殊影响,那么就不能否定先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形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就不能把最终后果发生归因于之前所实施的行为。同样,如果先行行为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力,甚至对危害后果的出现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就不能否定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因果关系。

2.人为因素的介入:

(1)被害人本人行为的介入。该种情形是指被害人自己行为在先行行为发生之后而其危害结果尚未出现之时介入,从而最终引发危害结果的出现。此时考虑原有的因果关系链是否断裂,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被害人的“自由行为”的介入,这种行为主要是受被害人的自由意志所控制,受到先行行为的侵害影响很小。这种具有自主性的“自由行为”中断了原有的因果关系。二是被害人的“非自由行为”的介入,这种行为受到上一行为的影响很大,使得被害人的自由意志被压制,从而失去了做出行为的自主性,此时应当认定前一行为与被害人所遭受的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第三人行为的介入。在实施了侵害行为之后而其危害后果尚未出现之时,出现了第三人的行为,对最终危害结果的产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存在两种以上的因果关系链,比较复杂,因果关系是否中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第三人故意行为的介入。如果危害结果主要是由实施的前行为引起,第三人的行为不能决定性的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就不能否定实施的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刑法因果关系;如果之前实施的行为只能诱使结果,不能决定结果是否发生,而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第三人故意行为才是决定危害结果发生的根本原因,则实施的前行为与最终的危害结果之间就不可能构成因果关系。

第二,第三人过失行为的介入。如果之前实施的行为具有引发危害后果的可能性,并且有着决定危害后果出现与否的重要作用,即使在危害结果尚未形成时出现第三人的过失行为,并且此时的第三人过失行为对促使危害后果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也不能否认引发危害结果发生的关键起因在于之前加害行为的实行,即不能否定两者之间所构成的因果关系。

(3)行为人行为的介入。行为人第一个行为实施后,在行为人追求的危害结果发生之前,行为人基于对同一结果的期望,对同一对象又实施了第二个行为,这个行为最终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认识错误的问题,但是也可以用介入因素来解决。

(三)介入因素的特征

1.整个事件至少存在两个因果关系链。在介入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先行行为并不是引发危害结果的唯一原因,而是在介入的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与先行行为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两个因果关系链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构成危害结果的产生前提,并且原有的因果关系链是新的因果关系发生的必要条件。

2.两个行为主体之间不存在犯意联络。出现偶然因素的时候,虽然二者共同促使危害结果的最终形成,但是它们并没有相互联系和配合,两者之间不具备共同故意犯罪的要件,只是偶然的结合共同才促使了危害结果的出现。

3.之前实施的加害行为并不会必然引发危害结果的出现,它们之间是一种间接的联系。由于引发危害结果出现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先行行为,而是由多个原因如自然力的原因、第三人的行为、被害人自己的行为、行为人第二个行为的介入,最终才使得危害结果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之前实施的加害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影响是间接的,而偶然出现的介入因素则对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直接影响力。

二、 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中断与否的判断标准

第一,介入因素能否***出现。如果介入因素在做出先行行为之后出现,并且该因素不需要借助于原因力而能够单独引发危害结果的出现,则其就会使得原有因果关系链条断裂。如果介入因素在加害行为实施之前就已经存在或者是由于加害行为随之引发的,那么该因素的偶然出现并不能使原有的刑法因果关系发生中断。

第二,出现介入因素的异常程度。在大多数情形下,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对行为人来说与常态差异较大,就会使得原有的因果关系被之后介入的因素破坏。如果对先行行为人来说介入因素的出现符合常态的话,即先行行为发生后,介入因素都有可能出现,那么偶然出现的各种行为或事件并不会对原有的行为与最终的结果之间的因果性产生破坏作用。

第三,介入因素是否可以预见。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能够被加害行为人预见,那么之前的加害行为对最终的结果仍然具有直接的作用,该因素的出现并不能影响原有加害行为与最终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反之,如果先行行为人不能预料到介入因素会出现,那么介入因素就能会使得原先的因果关系链条中断。

综上所述,介入的后一行为能否中断原因果关系,原有加害行为的实施者是否要对最终出现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不仅要综合考虑上述三方面的原因,还要综合整个案件,从整体把握案件的性质,在行为人的客观方面跟主观意志相统一的范围内,对行为人做出相应的惩罚。

三、介入因素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一)介入因素对责任程度的影响

1.介入行为下原刑法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决定着先行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某种行为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犯罪,而因果关系的认定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基本要件之一。如果危害结果的发生由之前实施的加害行为引起,并且该行为在结果的发生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而介入的行为或事件只是为最后结果的出现提供条件,那么之前实施的加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此时前一行为的实施人可能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之前实施的加害行为只是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其中一个诱因,并不产生重要影响,或者只是有害后果的或然发生造成,而某些行为或事件直接***干预有害结果的形成,对其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原刑法因果关系中断,此偶然的介入行为或事件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因果关系,先行行为人也无须为最终危害结果的出现承担责任。

2.危害结果受到先行行为原因力大小影响刑事责任的轻重程度。行为对结果的原因力有大有小,在介入因素出现的情况下,行为人所实施的第一个加害行为对危害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有单独直接导致结果发生的行为,有只能对结果出现起间接地促进作用的行为,还有只能对结果的发生提供条件的行为。鉴于先行行为对促使危害结果的最终出现所起的作用力存在差异,不同程度的先行行为对所出现的危害结果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也是不同的。如果先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密切程度越高,那么该行为实施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就会越强,其所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即越重。反之亦然。

3.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对刑事责任也有影响。行为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大小,也要依其实施行为时的主观恶意的大小去判别。即使是在因果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先行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直接故意或者是间接故意等,都会影响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认识到了其加害行为会引发危害结果的出现,并且积极追求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形成,这种引发危害结果的可能性程度就越高,在该加害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越大。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具有较强的主观恶意,则其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刑事处罚。如果危害后果发生完全不能被行为人预见,那么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就越小,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作用就越大,原刑法因果关系不被中断可能性就越小。此时前一行为人所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则相对较轻,甚至不必承担刑事责任。

(二)介入因素对定罪的影响

1.刑事定罪的轻重随着前一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密切程度而变化。实施的前行为如果不能决定危害结果的出现,而是介入行为决定的,那么实施的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介入因素中断,则先行行为与最终的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联系或者联系程度较弱,引发危害结果的刑事责任承担者由前一行为实施者转为介入因素的实施者。如果由之前实施的加害行为影响最终危害结果的发生,介入因素没有破坏加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性,则由之前加害行为人承担责任。

2.先行行为与介入行为的合法性将成为定罪的又一个重要前提。如果之前实施的行为是合法的并引起了危害结果的出现,即便是二者之间形成刑法因果关系,行为人对发生的危害结果也不负刑事责任。在实践中,要准确判断两行为的性质,成为法官作出判决的一个关键。

(三)介入因素对量刑的影响

在介入因素出现的情况下前一行为与最终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密切程度不仅对刑事定罪有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刑事量刑的轻重。介入的后一行为对出现危害结果的影响和前一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发生的作用成负相关联系,前一实行行为对危害结果出现影响程度越深,那么在量刑时就应该着重考虑先行行为的作用力。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作用力,而之前实施的行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作用力就会随之减弱,则先行行为对量刑的作用也就随之减小。

试析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析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

学习

采矿技术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采矿技术,内容包括采矿技术,采矿技术教材。1.胶结充填采矿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陈宗林

学习

“蛋白糖”不是食糖

阅读(20)

第一,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是允许“蛋白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这种带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与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代谢与胰脏功能的强弱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无关,在食品中使用“蛋白糖”甜度又与食糖

学习

我国职业结构现状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职业结构现状,内容包括职业结构,网民职业结构。职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职业配置状况。

学习

明清文学作品研究综述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明清文学作品研究综述,内容包括明清文学现象文献综述,明清文学作品赏析。摘要:文化学者对于明清文学作品的研究热忱有增无减,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大家纷纷在各种文化刊物上发表自己对明清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

学习

绝配夫妻相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绝配夫妻相,内容包括绝配夫妻小说,经典绝配的夫妻相。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学习

心念旧恩日记情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心念旧恩日记情,内容包括心念旧恩的上一句,心念旧恩的意思。2011年1月20日雨雪交加

学习

汉字六书象形构形法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汉字六书象形构形法,内容包括汉字六书构造法,汉字六书指事构形法。提要:研究汉字构形理论“六书”的典籍汗牛充栋,其中象形字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充分,但学界仍有省形、变形、增形、重形、附形等诸多歧说。各种解说或名同实异、

学习

永恒的经典――简爱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永恒的经典――简爱,内容包括永恒的简爱,永恒简爱。如果上帝赐给了我一点美貌和大量的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就如同你和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的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学习

李敖与鲁迅的杂文文风比较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李敖与鲁迅的杂文文风比较,内容包括李敖与鲁迅谁的杂文好,鲁迅杂文pk李敖杂文。关键词:鲁迅李敖杂文文风分析比较

学习

室内设计中的岭南风格元素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室内设计中的岭南风格元素,内容包括岭南风格设计元素,室内设计岭南地域元素。【摘要】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更喜爱一种轻盈、活泼的生活方式,岭南建筑多采用浅色调为基调,在设计上中西合壁,糅合了多种文化,这种建筑风

学习

基于宜人性的老年人卫浴设计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宜人性的老年人卫浴设计,内容包括基于宜人性的老年人卫浴设计,功能性的整体卫浴设计。摘要:卫浴产品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居产品,在设计上却缺少对老年人的关怀。文章以时间为主线分析了卫浴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学习

屏蔽泵故障分析以及处理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屏蔽泵故障分析以及处理,内容包括大连帝国屏蔽泵故障分析,屏蔽泵憋压故障分析。屏蔽泵是由屏蔽电机和泵组合的密封整体,具有无泄漏的优点,适合输送易燃、易爆、剧毒、易挥发的液体,根据我队输送介质的特点,也大量选择屏蔽泵

学习

刑法中的“入户抢劫”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刑法中的“入户抢劫”,内容包括刑法抢劫罪全文,刑法对抢劫的定义。一、基本案例

学习

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内容包括严格责任原则,严格侵权责任原则。一、严格责任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

因果关系逻辑推理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因果关系逻辑推理,内容包括逻辑推理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逻辑推理关系嘛。摘要: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能够用“因为……所以……”表述的关系并不都是因果关系。逻辑推理中的“条件和结论”

学习

浅析刑法的目的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刑法的目的,内容包括刑法的目的是什么,刑法的目的与任务。摘要: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是其与动物的关键区别。刑法作为最严厉的法律,不但能限制人的自由,甚至能剥夺人的生命。那么,作为制定法律的人,为什么会将这么严厉的规定加诸

学习

论刑法典中的“牟利”、“营利”与“谋利”

阅读(28)

摘要:通过探讨“牟利”、“营利”与“谋利”三个词在日常语言语义层向、法律语言语义层向存在的异同,来了解日常语言语义与专业(法律)语言语义之间的关系。在刑法文本中,“牟利”一般为“以牟利为目的”;“营利”,一般为“以营利为目的”;“谋利

学习

关于刑法第69条的再思考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刑法第69条的再思考,内容包括刑法69条最新规定,刑法第69条规定和70条的区别。作者简介:李豪(1992-),男,河南周口人,汉族,西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

学习

刑法修正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刑法修正案,内容包括刑法修正案全文版,刑法修正案2022年3月1日起实施。一、确定罪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