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神奇的“夫妻相”现象,甚至不分种族不分国界。最典型的要数甲壳虫乐队歌手约翰・列农和日本艺术家大野洋子。尽管他们一个是西方人,一个是东方人,本来要想长出“夫妻相”比登天还难,可他们不但十分恩爱,而且十分相像。那两张脸,任何人都无法否定他们是多么相似:充满灵感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锐利的下巴……
然而,不是每对“夫妻相”都有近乎血亲的外貌,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和谐型夫妻相
1 尽管性别不一样,但是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眼眉眉,怎么看怎么顺眼。和自己的五官配起来是那么和谐。
这种面相的关键是比例,有和谐面相的两个人脸上的三组数据大致相同,即额头的高度,人中的长度。下颌的长度。
2 回应型夫妻相
拥有这种面相的一对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夫妻相,因为他们五官、脸型以及上眼睑线、上唇线和眉毛三部分的形状很相似。有着回应型面相的双方常常是同一类人,他们心灵相通,互为知己。
3 亲缘型夫妻相
一位拥有亲缘型面相的人。会让对方感到像亲人,这个人可能是他的姐妹、母亲或者奶奶。如果男方认为女方像亲人,他们会互相信任,有很深的依恋感。
4 集成型夫妻相
有人说你们就是两个半圆,站在一起才和谐,有人说你们鼻子眼睛一模一样,也有人说你们是兄妹,是姐弟……其实都不是,但都沾一点儿边,因为你们集和谐型、回应型和亲缘型夫妻相特点于一身。
5 自我定义型夫妻相
也许你们不属于上述的任何一种夫妻相,但是仍然觉得自己有夫妻相,相互认定了对方就是自己的“阿那他”。究竟属于哪一种,只有你们商量着,自我定义了。
“夫妻相”有没有科学依据?
反对方:视角的倾斜和视力的误差。
正如外国人看到中国人都长的一样,我们看一群麻雀没有分别一样,对于一对夫妻,我们首先在心里就已经给他们下了定义,自然就着力去发现他们面貌上相像的地方,而很少去注意它们的不同。
其实。人类男女间无论是谁,相貌的一个个“零件”上都是有一定的一致性的,特别是相同种族、肤色和地域的人,更是在身材和面相上有更多的相似处。即使不是夫妻。相貌某一点上相当者也不会少,何况大部分夫妻,生活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这种相似会更多一点。把这种种相似粘贴在一起,加上我们先入为主的心理认知,认为夫妻夫妻,应该相像。这本不足为奇。实际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认一双男女为夫妻的也很多。
拥挤方:日久生“相”
谁说“夫妻相”只是错觉?只是“误差”?它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夫妻同吃同住,彼此了解,感情日深,心心相印。一个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另一个人说话办事的脸部表情和动作,天长日久。潜移默化,脸部肌肉运动规律互相补充,向对方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产生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无声移情效应”。这种“情同一体”就促进了脸部肌肉神经模仿运动的自身感应,使容貌发生修正,甚至连眼角皱纹的变化、脸部轮廓、鼻子和嘴角等,都慢慢地相似起来。同时,夫妻间长期接吻、拥抱、性生活的和谐等满足皮肤饥饿的行动,也对夫妻面貌相似过程起到了加速作用。
许多原先没有“夫妻相”的夫妻,在结婚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神态、举止、个性甚至相貌都会十分相似。当然,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夫妻相”。
相关链接:
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认知科学家珀雷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在拍照后分别从异性的那一组照片中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有好感的人。
其实,展示照片之前,他就已经做了手脚,他把男生的照片处理成女生,把女生的照片处理成男生。最后,大部分试验者选中的“异性”照片实际就是其本人的。这组实验似乎颠覆了一个概念――“异性相吸”,事实却是:“同性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