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代有四大发明,鄙人不以为然,逢人便说有五种。这绝不是为了炒作,只不过是国人太谦虚,平素不大愿意承认,况且一旦承认,诸位泰西先贤便会无地自容。这一发明或许有人想到了,不是器物,而是一种处世方式,如果说传统哲学失于实用,它刚好可以拿来作为反驳。这是一种辩论工具,也可以化解质疑,对于平头百姓,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撇清责任。正是用它,我们发展出5000年的中国式社交,其内容之博大,足以令四夷瞠目结舌。
今天,我们都在用它,但不知道它的名字,毕竟经过各种涂炭,老物件已所剩无几了。不过,有的东西,却被台湾地区继承,比如给事物起名的学问,他们把一切概括得很精当,叫做“切割”。
最初接触“切割”,是受审的时候,元老个个慷慨陈词,在怒斥前领导的同时不忘为自己开脱——此时评论员用了“切割”。它有三大精当之处:首先有壮士断腕的悲凉,其次含着一刀两断的果决,最后表明了划清界限的事实。如果是考试,这将是一个有三个得分点的题目。
最初我对“切割”的理解是肤浅的。似乎是某次风灾,台湾地区损失惨重,当局将伤亡归于“百年一遇”,此时有报纸跳出来说,这是的“切割”。这里,“切割”就不仅有划清界限的意味,还有推卸责任的功用,而推卸的目标就非常广泛了,确切地说,是一切的因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运气不好马不跑,一世英雄能奈何?总之,丧师失地不是我的责任。
能把责任“切割”给天时地利,无疑是上上之选,它们既是不可抗力,而且可以避免互伤和气。如果行不通,那么只能“切割”给旁人:上级切割给下级,利益攸关者切割给圈外人,内部切割给外部。至于切割给过世之人,尤其是两全其美的方式:毕竟阴阳两隔,不会在当下造成影响;至于那背负黑锅之人,倘其泉下有知,终日得闻口诛笔伐,也终不至于寂寞。
“切割”古已有之,明末、清末以至民国乃是它发扬光大的时期,无论生前身后,勇于任事之人似乎一律下场凄惨。三朝三代虽已作古,但和毫无意义的故纸堆一道,“切割”之术还是被部分国人当作“国粹”供奉着——而这一切,又恰恰是诸多不幸的渊薮。至于探寻历史之人,也是一头雾水,因为责任早已被当事人的快刀切割殆尽,他们只能迷惘,陷入虚无主义的无底洞。甚至对普通人,它的伤害也极大,他们不愿做行动家,宁可做旁观者。当然,我们不能期待每个人皆如子路般仗义执言,也不能期待他们如董宣般铮铮铁骨。但若试***扫除这一劣根性,我们最好先对自己负责,有时,改变就在一句话,“责任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