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电视播音员,但对秦腔情有独钟,在担任新闻主播的同时,又兼任戏曲栏目《秦之声》的主持人。然而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继承母业,当上了电视播音员,同样爱秦腔、唱秦腔,并和母亲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陈爱美在陕西电视台新闻播音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形成了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稳重自信的新闻播音风格。她的声音清晰、甜美、细腻,像涓涓细流,淌进三秦人的心中。25年间,她始终恪守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多次获得全国及省级播音艺术奖。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强新闻工作者”,2004年又获得陕西电视台“首届最受观众欢迎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光荣称号。
真情倾注秦之声
陈爱美从小喜爱秦腔,工作后一直没有放弃对秦腔的热爱。上个世纪80年代末,陕西电视台增设八频道(现为陕西二套),在台里举办的庆祝联欢会上,许多名家纷纷献艺,欢歌起舞。唯有陈爱美在台上表演了一段秦腔,甜美的唱段,优美的动作,博得大家一片喝彩声。这台晚会随着电波传遍了千家万户,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个爱唱秦腔的新闻播音员。
90年代第一春,陈爱美成了《秦之声》栏目的主持人。此后,她把对秦腔的爱,对秦腔的情,全部倾注在节目之中,七年如一日,为秦腔的普及、弘扬与发展努力工作着。
陈爱美随剧组走遍了陕西近百个县、市、乡,处处都得到群众的欢迎。由于《秦之声》栏目的带动,群众性秦腔演唱活动异常活跃,各种自乐班普遍兴起,当时有句民谣这样说道:“八百里秦川东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齐唱秦腔。”
她下基层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面:一些从未见过主持人的乡亲们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有的要拉她坐炕拉家常;还有一位农村妇女让陈爱美抱着她的孩子,高兴地说:“我娃这下有福气了!”宝鸡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摘下眼镜说:“叫我多瞧几眼,眼病就会好得快了!”面对一群群热情质朴的父老乡亲,陈爱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为了把《秦之声》主持得更好,她曾拜李瑞芳、王淑娴、杨荣容等戏剧名家为师,使自己的唱腔更加娴熟,主持更得体。至今她还记得李瑞芳把自己的拿手好戏《梁秋燕》中的一段教给自己的情景。 “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那清亮的嗓音,投入的神情,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刻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梁秋燕。
陈爱美为秦腔倾注了大量心血,1995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她没有选自己见长的新闻节目,而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了一个《爱美与秦声》的节目,首次向全国电视观众展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节目尽管只有8分钟,但却像一张精致的名片,首次让秦腔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线。陈爱美也获得了主持人大赛唯一综艺类银奖。
近年来,陈爱美一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非常关注,2003年,作为陕西省***协委员的她,在***协会上提交了一份《保护抢救我省有影响的民间活态文化遗产》的提案,呼吁对华阴皮影戏、富平阿宫腔、商洛花鼓等地方剧种进行有效保护。2004年,实、陈爱美向《白鹿原》剧组推荐华阴老腔,这个原生态的秦韵被成功运用到《白鹿原》的开场与剧终,轰动京城。
2006年5月底,陈爱美以陕西戏曲广播主持人的身份应邀跟随华阴老腔艺术观摩团抵达北京,一下火车就直奔陕西民间艺人驻地,演员们一见常在荧屏上露脸的陈爱美,惊喜道:“咱的人来咧!”因为演出期间不允许录像录音,为了让陕西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秦腔、老腔演员在北京的演出盛况,演出结束后,陈爱美顾不上吃饭、休息,立马赶到演员的招待所采访。去年,陈爱美的脚不慎骨折,老腔艺人得知后纷纷打电话、写信慰问,年近八旬的老艺人王白毛,专门找来秘方托人捎到西安。
2008年,秦腔将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协委员的陈爱美在召开的陕西两会上提议为秦腔起个“洋名”,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秦腔,把秦腔推出国门,推向世界。早在2006年陈爱美就在其博客中发表过一篇名为《我的奥运,我的秦腔》的文章。她在文章中曾向张艺谋建议将秦腔加入奥运会开幕式。如今,这一期待真的变成了现实,她说:“秦腔作为陕西文化的一面旗帜,有着千年的历史,张艺谋导演在奥运会上使用秦腔元素,这将壮秦人的胆,助秦人的威。”
如今,陈爱美尽管已不再担任《秦之声》节目的主持人,但仍爱唱秦腔。当陕西戏曲广播开办后,她又成了《爱美戏缘》节目的主持人及主力***,“爱美戏报”、“爱美剧庄”、“爱美串门”等板块受到了许多听众的喜爱和欢迎。
为了表彰陈爱美在弘扬、普及、宣传秦腔事业上的功绩,陕西省戏剧家协会曾授予她“梨园益友,古调知音”的牌匾,以褒扬她为秦腔做出的贡献。
母女同台唱秦声
陈爱美的女儿叫李昱霏,她和母亲一样,漂亮、聪颖,既能播音,又能唱戏。大学毕业后来到陕西电视台工作,几年来,她每天凌晨4点起来往单位赶,然后化妆,准备当天播报的新闻稿件,接着就是8点整现场直播的《早间播报》。当人们匆匆忙忙赶路上班时,李昱霏才结束自己的播音工作。连续四个春夏秋冬,她把对播音事业的热爱,全部倾注在新闻播报之中。
有这样一个热爱播音的好女儿,陈爱美非常欣慰。因为她终生热爱的事业后继有人,且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己。
说起女儿与秦腔的结缘,那可是受了母亲的感染、家庭的熏陶,还有基因遗传。陈爱美作节目,常把孩子带到单位去,有时外出就把孩子放在家中;女儿从电视上看到了妈妈,听惯了秦音,耳濡目染,时间长了也成了一个小戏迷。
李昱霏从小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爱唱爱跳,对秦腔也有较好的天赋,她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躺在床上,妈妈对她说,我教你唱段戏好不好,结果教了几遍就会了。女儿喜欢碗碗腔、黄梅戏,还有京剧,戏曲艺术从小在孩子心灵上扎下了根。
真正使女儿上台表演的是2003年,那时正值毕业前夕,李昱霏来电视台实习,正巧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女孩》栏目要做一期节目,大家都动员她也参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才艺展示竟然是黄梅戏《女驸马》,这真是一场天大的挑战,陈爱美由此为女儿捏了一把汗。短短几天时间,根本不容迟疑考虑,女儿很快进入状态。妈妈帮她请来了辅导老师并借来了戏装。节目直播那天,女儿一开口,就赢得台下观众一片叫好声。之后,过关夺隘,赢得了那一期《都市女孩》冠***头衔。不久,李昱霏又参加了电视台举办的一个职工联欢会,在台上表演京剧《红灯记》中小铁梅的一个经典唱段。这次,女儿是和母亲同唱的。
令人欣喜的是,2007年7月份陕西电视台《秦之声》要搞一期特别节目《名嘴大叫板》。作为老主持人的陈爱美再度出山,不过这次是携女儿一同登台。“屏幕戏缘十余载,母女亮相秦之声”,这颇有趣味性的组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她们表演的剧目是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眉户剧《大家喜欢》。为了唱好这段戏,母女俩做了充分准备,同时请来戏曲研究院的老师逐句面授,规范动作,经过加班加点,紧张排练,母女俩终于同台演唱了。
演出正式开始时,作为这期《名嘴大叫板》的主持人之一,女儿第一个登台亮相。接着陈爱美紧跟其后,那熟悉的唱腔,优美的旋律,加之她们娴熟的表演,简直达到了专业水平。这一次,她们轰动了荧屏,也留下了一段母女戏缘的佳话。演出结束后,女儿李昱霏说,别看那扁担是绸子做的,即就是练得腰酸腿抽筋,也难担,秦腔任重道远。
看着女儿的成熟,陈爱美内心非常喜悦。她说:“我还是那只快乐的布谷鸟,要永远为秦腔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