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回头看,哪有古代明君的一丝踪影?放眼望去,更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想那天地高远广阔,时间久远,我只能独自忧伤,暗暗落泪!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曹。面对挫折,眼看报国宏愿化成泡影,诗人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包括此诗在内的一系列作品,抒发了孤独遗世、***苍茫的落寞情怀。
【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悲愤之情,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压抑,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无比孤寂沉郁的心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歌意境】
这首诗虽然很短,只有12个字,却包容时空,营造出了一种极其苍凉悲壮的意境,震撼人心。读罢此诗,我们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景,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倍感孤独的诗人***苍穹,仰天长啸,泪洒青衫……此情此景,令人刻骨铭心。
【表现手法】
这首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背景,来反衬自己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在漫长历史与短暂个人生命的对比中,在悠悠天地与渺小个体的对比中,突出人生悲剧,表现诗歌主旨。
【重要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诗一下子把思维从时间的维度拉向空间的维度,把个人的存在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去,使人显得渺小孤寂,把人们引入有限与无限的思考之中,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诗歌风格】
境界雄浑,语言苍劲,意境悲壮。
【中考链接】
1. (2011青海西宁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 颈联以“烟断” “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 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的乡思之愁。
D. 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