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准确的杏树林已经取得先机,但需要抓紧才行。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陈适像平日里一样接诊这里看病的人。在了解清楚一位吴姓先生的情况后,陈适给他做了详细检查,发现吴先生的问题属于亚急性甲状腺炎,吴先生却听不太明白自己病情的详细情况。于是,陈适拿出手机点开了有关甲状腺肿的病情内容给吴先生详细阅读。
陈适点开的是手机里一个叫“医口袋”的医疗应用网站,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病人全面了解病情。之前,陈适跟病人解释病情的时候还比较困难,他需要自己先准备一些小纸条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如何***、如何预后。然而每天接诊的病人很多,多数情况下,他根本没有时间给病人做详细讲解。
陈适手机里存储的医学内容不仅包括各类病情的详细介绍,还包括及时更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条款,看病的时候一些具体条目记不清的就可以调出来随时翻阅。这是杏树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杏树林)开发的医疗应用网站。
杏树林CEO张遇升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除了北京协和医院之外,中日友好医院、空***总医院等医院的许多医生也在应用这些软件。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到临床问题最相关的答案,非常方便。”
法则
移动互联网让医生随时通过手机浏览国内外最新医学资讯成为可能,杏树林从国际最新的杂志中选取影响比较大的论文,通过翻译加工整理到自己的数据库中,医生可以免费按专科、期刊等分类浏览文章,也可以设定关键词,专门追踪某一领域的最新文献。张遇升说:“这款产品在今年4月初上线,现有10万的医生和医学生用户,每周活跃率为25%。我们平均每天更新文章数在2030篇左右。”
实际上,杏树林的文献专门为医学领域人士提供,如果他们能够服务好医生,和医生相对应的那个群体就会对他们产生需求,而那个群体就是药厂。
药厂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影响目标医生的临床决策。“现在药厂主要是通过开会和医药代表拜访医生来影响医生,”张遇升说,“这两种形式有两个缺点,一是没办法覆盖到所有医生,一线药厂目标医生的覆盖率大概就是20%30%,远远达不到期望值;二是成本太高,每做一个目标医生的拜访平均成本是400元,而一个医药代表一年花费将近70万元。”
如何把医生临床决策过程和药厂产品信息关联起来呢?杏树林试***创造一个工具:医口袋。张遇升的逻辑是如果能够影响目标医生的临床决策,杏树林就可以向药厂收费,这可能会成为杏树林的一种盈利模式。“我们希望做医生的分众传媒,抓住医生的眼球,帮助厂家去推广药品。”
想到这个主意的可不止张遇升。医口袋的不同在于:如医生搜索心梗***的最新材料时 ,医口袋会提醒他,“最新临床研究证明,心梗术后连续服用某药6个月可以降低再梗率40%”。“这条信息是一个科学证据,但也是药厂想让医生知道的。我们让医生看到的是科学证据,但医生点过去后可能看到的是某个药厂的信息。如果想知道,可能第二天药厂代表就来了,告诉你更多;如果你不想,说我已经知道了,以后这条信息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浏览页面里。即便以后药厂竞价做广告也要在科学证据基础上,价高者得。”
今年10月23日,医口袋正式上线。“上线第一天就冲到了苹果应用商店医学榜中国区第四名,目前处在新品推荐第一名的位置。”张遇升说,2013年两家国际著名的药厂将出现在杏树林的平台上。
商机
杏树林的想法始于两年前的一个会议。2010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张遇升参加了一次移动健康开发的会议,这个会议每年都有好几千人参加。在美国,医生大概控制了整个医疗花销的75%,即如果整个医疗行业花1万亿元,可能有7500亿元都是医生帮患者花出去的,由此看来,医生其实是医疗行业的核心。
之前,张遇升到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WELLPOINT做临床战略经理,这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在这里工作,张遇升不仅被老板那种创业家务实精神所感染,更是看到了很多医疗新技术在医疗产业里的应用。“美国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公司都要解决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因为医疗是一个信息、工作流程都很长的领域,同一个医生在工作时遇到的处理问题的环境和场景非常多,挑战也一样,所以只要把一个问题解决好,这个公司的价值就存在了。”
张遇升看到了机会。有过医疗创业经历的他比较了解在中国的医疗现状:一般来说,中国的医生当时查文献的选择有四种:第一去医学***书馆翻书,第二可以向别人请教,第三可以百度,第四可以到专业社区发帖子交流。“我记得有一个发表的数据,在全世界所有科别、所有科学门类里,医学这个门类出版的速度和发表文章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011年8月,张遇升回国后,和曾经的创业伙伴开始了创业之旅,他们现在是杏树林的核心团队:CEO张遇升、首席医学官刘辰辉、技术总监陈彦辉、产品总监别嘉,他们四个人的缘分开始于7年前。2005年,张遇升的导师交给他一个创建供医学生使用的教育网站项目。和他合作的正是学弟刘辰辉以及时任奥鹏运城教育中心IT工程师陈彦辉、别嘉。网站建设让他们四个人有了不解之缘,两年之后,此项目由别人接手。2007年,张遇升做起了彩信报的生意。那时候,他发现病房的医生在休息时间总会拿着手机看中移动的彩信报。医生们的这个举动触发了他做医疗领域彩信报的想法。随后,把各科室最新行业资讯做成彩信免费发给医生,强生、GSK等药厂都是他们合作的客户。“从商业上来看,彩信报生意做得不错,我当时想一直做下去。后因出国留学而终止”张遇升告诉记者。
团队组建后,他们给很多医生打电话做了调查,比方说用不用智能手机、用智能手机在干什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你希望智能手机上有但现在没有。同时,还在微博上做了100多个医生的问卷调查。他们把医生的需求列了一张清单,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发现医生有找到专业问题答案的需求。
如何让医生的工作效率变高,让他们最快地找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答案。这正是张遇升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想创造一个工具,让医生能够很快地使用,就像我们用Google那样舒服,找到专业问题的答案。”
三个月后,张遇升参加了北京的一个创业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张遇升的创业企划获得了第一名。这成了他获得融资的一个契机,当即,他的企划获得美国蓝驰创投基金几十万美元投资,他的创业想法在那一刻真正开始落地。
张遇升有更大的目标。医院里真正发挥作用的其实是医生,如果你的产品真正解决了医生的问题,医生就愿意留在你的平台上。杏树林的客户只有10万,在200万注册医生数目中还很少。“我希望在两年内做到50万用户,足够多的医生对药厂将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过,随着文献知识库的建立,版权将是张遇升首要考虑到的问题。“对这一点,我们是非常小心的。”张遇升告诉记者。
他们请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把关。杏树林医学文献上的内容,并没有免费全文提供给医生,而是告诉医生这是在哪个杂志、哪个网站上,因此在医学文献上,医生并不能完全获得内容。除非他所阅读的文章是免费的,则可以随便***。然而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增加了医生操作的复杂性。张遇升的想法是将会陆续买付费的数据库,医生以后可以直接使用。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刘静说:“手机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全面普及,它成为非常理想的载体,如果把过去的一些医疗传感技术跟手机结合起来,有可能发展出一系列新的手机医疗技术,但同时也应考虑手机的无线多媒体功能是过去一些电子设备不具备的,所以还有可能衍生出新的医疗技术。
不过,现在杏树林的成绩仅仅只是第一步。凯鹏华盈创投基金投资经理张灵告诉记者:“我们选择投资的企业要看活跃度,因为活跃度代表你对用户解决的问题有多关键,用户活跃度越高说明他真正需要你的东西。杏树林第一步做得很好,25%的周活跃度说明医生愿意看他的产品,但怎样在你的用户装机量更大的情况下还保持这么高的活跃度,是一个挑战。”
凯鹏华盈主管合伙人黄瑞晋似乎也给出了答案。他说:“如何收费也是创业公司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付钱的要点在哪里?除了私人医院,公立医院可能不太会花钱,然后是药厂、医疗器械公司,这些人通过广告的模式会向哪些地方付钱。当他投到你的产品上时会不会影响你的用户体验。”
杏树林的未来是一场持久战。医口袋产品线经理李莎告诉记者:“医口袋中大量的医学内容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通过20多个兼职医生和医学生整理出来后,我们还要仔细审核数据是否权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杏树林和药厂的合作也仅属于初期尝试的阶段。杏树林帮助药厂推广产品信息,而药厂则帮助杏树林能够让更多的医生安装软件产品。
“我们让医生最快地找到自己工作上、临床上问题的答案,我们让药厂有机会去影响目标医生的临床决策。”想要达到预想的状态,张遇升他们恐怕还得抓紧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杏树林:医疗领域的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