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汉朝许慎编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本文从其书名来源、成书简介、体例和研究、释义原则及成书价值等方面成文概述。
[关键词]书名来源 成书简介 体例及研究 释义原则 成书价值
[中***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70-01
一、书名来源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而多也。
二、成书简介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汉朝许慎编著,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100年~121年,现已失落,现存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此外,书中还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三、体例及研究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四、释义原则
《说文》是一部古文字字典,它按照文字学的要求解释本义,努力做到两个统一,即:形和义的统一,文字和语言的统一。所谓形义统一,是说《说文》全面分析了小篆的构形体系,根据字形来解释文字的本义。所谓文字和语言统一,是说《说文》的释义是直接从文献语言中概括出来的,是与文献语言相符合的。
古人说:“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江沅《说文解字注后叙》)所谓本义,指的就是体现在文字字形上的字义,它一方面反映出表彰文字初期的造字意***,另一方面又确实是在古代典籍中被使用过的词义。小篆的字形反映的是文字的造义,古籍中的用例反映的是词的实义,在《说文》中二者大多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由于文字的造意和词的实义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尽管造意是以实义为依据的,但是它有时仅仅是实义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说明,语言中被使用的实义要概括、抽象得多。因为《说文》要紧密结合字形说解字义,限于体例又只能用极简单的话来训释,所以就难免迁就造意。我们在理解《说文》的这种训释时,只需要除去那些形象的具体因素而加以进一步地概括,就能把字的造意和词的实义一致起来。由于拘泥于字形,《说文》对造义也有解释得不够确切,甚至迂曲荒谬的时候。总的来看,尽管《说文》对于字义的训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释义是有文献语言作为根据的,是可信的。《说文》虽然没有自觉地在每个字下都引用书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对这些字的训释没有文献的根据。 由于《说文》的绝大多数训释是有文献做根据的,所以对字义的解释比对字形的解释可靠性要大。往往有这种情况,《说文》把字形解释错了,但释义并不错。
我们说《说文》中的绝大多数训释有文献根据,并不是说就可以迷信《说文》。由于时代的局限,《说文》的语言资料只能取自周秦文献,所收的文字不过是晚周、秦皇以至汉代的字体综汇。至于甲骨文,因为出土很晚,许慎当然无从看见,就是金文也见得极少。这些都限制了他的眼界,在写作《说文》时遗漏和谬误之处自不能免。
五、成书价值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书中关于秦汉时期全国各地方言的介绍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方言的一本参考书籍。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2-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1.
[3]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6-7.
[4]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古本A―(清)桂馥撰(复本).
[5]王筠.说文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1998-11-1.
[6]王筠.说文句读[M].木刻本《说文句读》光绪刻本.
[7]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5-1.
[8]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3-1.
[9]高明.古文字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