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汉代文学,我们总不会忘记司马迁,他一生坎坷艰辛,受尽磨难却从不放弃,他用尽一生的心血,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鸿篇巨著记录了许多英雄事迹和英雄形象,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英雄既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也是司马迁内心英雄观的写照。
【关键词】司马迁;英雄观
一、英雄形象分析
中国自古就有很重的英雄情结,刘绍在《人物志》中将“英雄”精辟的定义为:“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中国然后乃成。”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英雄就是智与勇的结合,英雄,既聪明于人,又胆识无双,他们是标杆,是模范。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英雄又分了几个类别。
(一)磨难英雄
司马迁笔下受尽磨难的英雄有很多,王涛认为他们的大部分是“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大部分学者认为,蔺相如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典型,他原是地位底下的舍人,在赵国受到秦国威胁,国难当头之际,他挺身而出,亲自护送和氏璧到秦国,当他奉壁面奏秦王,见秦王将壁“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而“无意偿赵城”时,他假说“壁有暇,请指示王”而将壁诓了回来。他“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厉声斥责秦王的无礼无信,并警告秦王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说着就“持其璧睨柱,欲以去柱。”在渑池之会的时候,他同样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如狼似虎,险象环生的环境中为赵国赢回了尊严,保住了国威,明代凌稚隆评价说:“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清代的李晚芳的看法是:“观其写持璧睨柱处,须眉毕动;进缶叱左右处,声色如生。奇事编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糜间,千古凛凛。”凌稚隆与李晚芳不约而同的对蔺相如渑池之会的表现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说明了蔺相如为赵国之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悲剧英雄
侯计先在《司马迁与他陛下的悲剧英雄――读《项羽本纪》和《李将***列传》》中曾经提到:“司马迁的《史记》,写活了那个时代的两个悲剧英雄,一个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个则是汉飞将***李广。”李广,汉朝名将,才气“天下无双”,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长达45年,骁勇善战,谋略过人,以致匈奴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但是一辈子没什么战功,落得“李广难封”,侯计先在文章中说他“立志喋血沙场、马革裹尸,却一生未得封侯,辗转任职,始终只是个太守,风烛残年还请缨作战,终难料小人私心,行***迷路,毫无战功,一代将星“引刀自刭”,了此传奇一生。”对于他的悲剧命运,黄朴民是这样看待的:“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采取积极反击的措施,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在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形势面前,李广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显然,“江郎才尽”,无力承担统率汉***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李广只是一名斗将,而非真正大将之材。他明显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尤其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而这一点正是他的致命弱点。”杨宁宁认为:“在汉匈战争中,与同期的卫青、霍去病相比较,李广有勇无谋,屡为败***之将,与***功无缘,这是导致“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
二、英雄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夏敏在论文中写道:“整部《史记》人物传记弥漫着强烈鲜明的悲剧气氛,洋溢着崇高壮丽的悲剧精神。司马迁以悲剧性人物和情节作为表现中心,浸透了他作为史学家对历史、生活的体验、感受、理解、思考。”以项羽为例,张留森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司马迁在塑造项羽这一形象时,是把他放在秦末广大农民反抗暴***的大起义的历史背景上进行的,是把他当做反抗暴***的英雄来刻画的。”
(二)自身原因
王涛认为,以蔺相如为代表的磨难英雄“在正义、理想、事业与个人的安危发生冲突时,毫不犹豫地以凛然的正气,不屈不挠地捍卫了前者……无论道路多么曲折,他们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张******在他的《盈虚之道论雄杰》中指出:“司马迁描写出身于楚国贵族的项羽,少年时就有雄心壮志,当见到秦始皇卤薄仪仗的气势,语出惊人,“彼可取而代也”。陈涉起义后,即乘势响应。而项粱战死沙场,义***受挫之际,项羽能鼎力重任,诛杀阻挠救赵的主帅宋义,率部大破秦***,气势如虹,勇冠三***成霸气。”虽然其有功,但是其性格上的弱点还是不可避免。陈曦在文章中说道:“司马迁并没有因为对项羽的喜爱就回避对其失败命运的思考,比如借韩信之口指出项羽的“不能任属贤将”、“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等:借刘邦之口比较刘、项二人的长短,“此三者(指张良、韩信、萧何),皆人杰也,无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禽也。”这些分析基本上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出项羽失败的某些原因,凸显了项羽思想性格的某些弱点。”对于李广,庞***、曹亮亮在《司马迁笔下的霍去病》一文中提到“李广作战时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与将士共生死……太史公颂扬了一代名将爱兵如子的美德,李广形象愈现高大。”刘蕴之在对比后《卫将***骠骑列传》说:“倘若对照《李将***列传》篇末的论赞来看,司马迁重视做人品格的倾向,就更显得突出。”
参考文献:
[1]侯计先.司马迁与他笔下的悲剧英雄――读《项羽本纪》和《李将***列传》,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馨语.本色英雄与英雄本色――《项羽本纪》与司马迁的英雄观,神州,2011(07)
[4]凌稚隆.史记评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郭帆(1991―),男,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文学院1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