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与烧纸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从来注重对祖先的祭奠追思。每到清明,人们为祭奠逝去的先人,都要去坟地、公墓及骨灰堂祭拜、扫墓、上坟。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扫墓俗称上坟。中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又称鬼票子、阴票子)、鞭炮、小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及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我的天津老家,上坟时间一年通常情况下只有两次,一次是清明另一次是大年三十。清明上坟通常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坟。即在祖宗葬地――祖坟坟地,由家族里最长辈男人带领,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后辈的儿孙们先为依次排列的祖坟添土、除草使坟墓焕然一新。再到各自直系亲人的坟头清整、添土,最后还要在坟顶压坟头纸以示家族人丁兴旺。也有的村子是在上坟拜祭的前一天早上先去给祖先坟上添土。

我的家族在村里是大户。据我爷爷讲:我们王姓的祖籍地在浙江绍兴府,明初永乐年间被朱棣皇帝强制从经济繁荣、人口富庶的南方迁徙来到天津。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繁衍了十五代以上。明初由***府组织的移民、被迁徙原因、所去地方、到新地区的职业均有所不同。一种情形是为解决地少人多区域的贫穷问题。如为开发朱元璋故乡凤阳,几十万人被迁至那里。二是将狭乡之民迁往宽乡,如移徙山西泽、潞等州无产业的人民到河北、河南,给钱钞、备农具,三年内不征赋税(《明史•太祖纪》)。据史料记载明初移民是全国范围的。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部分人口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明***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我的祖先估计就是在那个年代卷入迁徙大潮来到天津的。

祭祖的形式除较为普遍的年、节外,在一些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烧纸。记得我结婚回到老家,当天父亲就带着我和妻子去坟地拜祭祖宗,含义是告诉祖宗,子孙成家了人口又多了。

此外,亲人死后的上坟是必需的。人死后三天下葬是老家的规矩。到第七天叫头七,要去烧纸。这天的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七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还有的地方人死第一百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

“”期间,破四旧、反迷信,老百姓都不敢上坟烧纸,市上也没有烧纸可买,更没有卖专用于做烧纸的黄草纸,但仍有不少人家偷偷地买小学生用的白纸代替。

为了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富足日子,每年上坟前家家都要自己制作纸钱。方法是将铁匠铺师傅做的铜钱样内方外圆的凿子(也叫戳子),用小榔头一下一下往一摞纸上打,打的痕迹不能叠在一起。小时候,过年或清明节我就看到母亲做这件事。老人们告诉我,打上的印一定要透,印如果不清楚怕到阴间不好用,心诚则灵意到心到。因此一般要求用力地打,还怕钱少了先人不够用,总是打得密密麻麻的。虽然现在纸多了,样子更美观,但我倒觉得小时候由后人一凿子一凿子打出的纸钱更能体现祭奠者对先人的真情。

上坟时除了烧纸钱外,有的还扎摇钱树、纸人、纸马、纸牛。近些年还出现将扎好的小汽车、冰箱、沙发甚至扎别墅、小姐及为保护钱财扎挎手***的保安来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赚钱的一大门类。每到清明,农贸市场一些店铺里冥品成堆,种类之繁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而且很有些现代商品的意味,烧纸都成沓成捆整齐美观均匀地印着古钱币印记,还有花花绿绿的美元、港币,还都是大面值的,一张就是数亿,加上大小不一的黄灿灿金元宝……

中国传统还有一种是与上坟有同等意义的形式,即家祭,区别是不到坟上去。规模有大有小,小的以一个家庭或直系亲属几个家庭为单位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供在屋内,由辈分高的主持拜祭。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另一种形式规模较大,村里本族建有祠堂或家庙,全族人参加。将宗祖的牌位或祖谱系***供在祠堂或家庙,上方还要写上“木本水源”、“慎宗追远”,即不忘祖先之意。仪式由辈分高的老人主持,全族人一齐祭祀。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

我的老家由于强制推行火葬,村里建了骨灰堂,近些年逝去的人们都入住骨灰堂安息。清明节祭奠先人都改在了骨灰堂进行。烧纸也有了固定的地点。

还有一种形式是“遥祭”,也叫“请”。多半都是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我在朋友郊外的别墅园中见到过类似的祭台,估计是专门为遥祭祖先的。

而民间更普遍的做法多是在住处附近的路边烧纸。每逢春节过年,即年三十晚上我都要到居住小区外的路边对着家乡方向在地上画一个圈(不能封死要留一个缺口),将纸钱放入圈中焚烧。意为新年到了,为逝去的亲人送钱财、送寒衣,以示不忘逝去的亲人。

中国在人文奥运年确立清明、端午、中秋成为新的法定假日。但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而特殊祭祀方式和一些另类的祭品是关于传统节假日新闻的报道重点。如委托祭祀,另类“炫富品”祭品如“别墅”“直升机”等“高档”祭品纷纷粉墨登场。前些年,曾有众多人士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不兴旺,与没有法定假日有关。观察这几年的清明节,身边有不少人开始有了新举动,如首次带孩子上墓地祭祖。目的是要做给孩子看,让孩子们体会到大人对上一辈人的感情,从而继承下去。

上坟与烧纸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上坟与烧纸

学习

植物越冬的奥秘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植物越冬的奥秘,内容包括植物过冬的方法解释,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在寒冷的冬天,总有一些植物不畏惧冰雪和寒风,一如夏季时,生长得郁郁葱葱、高大挺拔。难道它们有什么能够抵御严寒的秘密武器?

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路径探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路径探析,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解析。【摘要】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仅是向人民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更重要的是通过倡导践行价值、养成社会风气、引导

学习

风靡一时的“鸡血疗法”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风靡一时的“鸡血疗法”,内容包括鸡血疗法是什么意思,打鸡血疗法的起源。从1959年到“”后期,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打鸡血”这一如今人们用来形容某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亿万民

学习

宋氏家族的严母――倪桂珍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宋氏家族的严母――倪桂珍,内容包括倪桂珍讲宋氏王朝,宋氏三姐妹之母倪桂珍生平。宋家并非传统式的“严父慈母”,而是“慈父严母”、母代父职:倪桂珍在家里有最大的权威。儿女回忆说:“母亲很聪明,是倪家宠儿,三岁时她就开始读私

学习

集团公司战略风险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集团公司战略风险,内容包括公司战略风险,企业战略风险与管理。一、

学习

木乃伊公主作文1100字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木乃伊公主作文1100字,内容包括写木乃伊的作文,小木乃伊的故事作文。木乃伊公主(2)圣甲虫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圣甲虫,它挥舞着巨大的触须,鞭打着地面,让人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噢!不!怎么办?”美林丽大叫。“跑!”施辛

学习

浅谈“超重”和“失重”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超重”和“失重”,内容包括浅谈超重和失重,失重与超重知识讲解。关键词:超重失重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

基于TAM的信息检索可视化模型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TAM的信息检索可视化模型,内容包括数据可视化模型的评估,可视化检索最新研究成果。提要本文从技术接受模型(TAM)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信息检索可视化基本模型,并简单分析其影响因素。

学习

本地区不同错患者Bolton指数及上颌侧切牙宽度的测量分析

阅读(15)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错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侧切牙宽度异常在Bolton指数不调中的比率。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2005-2013年收治的140例正畸患者石膏模型,牙性与骨性错类型一致,分类为Ⅰ、Ⅱ、Ⅲ类3个组。测量分析Bol

学习

司马迁的英雄观浅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司马迁的英雄观浅析,内容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简单概括,司马迁史记的深度分析。【关键词】司马迁;英雄观

学习

陈孟昕人物画赏析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陈孟昕人物画赏析,内容包括陈孟昕国画作品欣赏,陈孟昕国画价格。陈孟昕,1957年4月生于河北。原为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学习

如何把握记叙文的顺序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把握记叙文的顺序,内容包括记叙文时间顺序有哪几种,记叙文的行文顺序和叙事方法。【概念阐释】

学习

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综述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综述,内容包括定语的具体分类并举例,句子成分中定语的正确语序。关键词:定语分类多项定语认知语言学

学习

巧记形容词排列顺序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巧记形容词排列顺序,内容包括形容词排列顺序口诀,多个形容词的顺序巧记。关键词:英语教学;形容词;排列顺序

学习

记叙文顺序专题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记叙文顺序专题,内容包括记叙文顺序及其作用,记叙文三种顺序。【专题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