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入】
记叙顺序是指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将材料按一定的次序写下来。记叙文常见的顺序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采用不同的记叙顺序能使文章的层次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要辨明记叙文的顺序,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进而把握文意。
【文章阅读一】
格桑花
陈世旭
断裂的百花大桥桥头,张家坪村的山坡上,平整出了一个停车场。周边有一排当地村民的小摊。其中有一个是她的摊位。
她父亲是汉族人,母亲是藏族人,她因而有两个名字:一个是父亲取的,叫“许红艳”;一个是母亲取的,叫“格桑静珠”。她出生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把她送出去,母亲不舍,把她又抱回来了。
那一年,岷江暴发大洪水。父亲把先前给她取的“许红艳”改成“许洪燕”,说,你命大,就像洪水里飞出的燕子。
她喜欢父亲给她改的这个名字,愿意别人喊她“许洪燕”。她真的像她父亲希望的那样要强。她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在四姑娘山旅游区的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后来升了领班,后来又升了副经理,再后来她去一个建筑工地看表姐,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在那个工地当一个小头头。
她就放弃了“副经理”,去了丈夫打工的工地洗衣做饭,后来就有了现在的女儿。再后来,就是地震。丈夫留在工地赚钱养家,她带着女儿回了映秀,摆了这个摊位。丈夫是内江人,我们问她为什么没有去内江,她低下头,沉默了好久,终于仰起脸,说:我要陪他们。地震的时候,他们都在屋子里。
我们沉默了。“他们”当然是她的父母。
我是在东莞援建工作组办公室看到了她绣的羌绣来采访她的。那幅羌绣被一个玻璃框装饰着,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洁白的棉布,羌族特有的深红丝线,单线条的一枝扭曲枝丫加上几朵单线条的花蕾,上面是几行同样是深红的歪歪扭扭的文字:你的关怀/让受伤的花也绽放如此的美丽/愿天下好人一身平安。
其中“一身”该是“一生”的误写。那朵枝丫扭曲的单线条的花,是照一个“格桑花”的花样绣的。
在藏族人眼里,从高原杜鹃、雪莲、波斯菊到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叫“格桑花”,藏语是“格桑梅朵”,代表着所有的美好:朴实无华、纯真自然、爱情和幸福吉祥。
2009年中秋节,广东东莞援建工作组的人给张家坪各家各户送月饼。那天以后,许洪燕5岁的女儿一见到他们就喊“月饼叔叔”。许洪燕的报答则是绣了这幅羌绣,带着女儿直接送到“‘月饼叔叔’办公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做过刺绣,是找同村的羌族人一针一线学的。那个花样,会绣的只要两三天,我绣了二十天。绣得不好,也不怕见笑。”许洪燕看看我们,脸上浮起一片红晕。
静静地看着这个瘦小精干的女孩――她真的还像个孩子,我想,她就是一朵格桑花啊。
(选自《今晚报》2010年5月12日)
阅读闯关
1.本文在叙述上采用了什么顺序?
2.本文以“格桑花”为题有什么寓意?
3.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指出那幅羌绣中的一个错别字呢?
【文章阅读二】
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电话响个不停,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的。
实在想不到,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我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教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教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教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是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的宣纸,恭恭敬敬地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您。
在您面前,为您,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人间至情。
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选自《文化苦旅》)
阅读闯关
本文采用了_______的叙述方式。这种形式的文章,前后往往会有提示性的语句使其衔接过渡自然。文中的提示性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