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意】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会在一起一样,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兴盛,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写作背景】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武宗朝,入拜监察御史,因批评时***被免职。后来又做了礼部尚书。由于他无意为官,终于辞官归隐,且屡召不赴。直到天历二载(1329)关中大旱,他才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于治旱救灾。到官四月,劳瘁去世。这首小令是他此次履职赴任路过潼关时写的。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代统治者。
【内容主旨】
这首小令分三层。第一层(开始三句)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第四至七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最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全篇从壮丽的山河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表现手法】
1. 借古讽今。这首小令的题名为“潼关怀古”,咏潼关必然要咏西都长安。在长安建都的王朝有十个之多,诗人则选取了“秦”“汉”为代表,写它们当年掠夺大量民脂民膏,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苦难的“宫阙万间”,都早已“做了土”,而这恰恰暗合了当时元朝京城大都正大兴土木的现实。这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矛头所向,不仅是秦汉,也包括元代。他所深刻了解的“百姓苦”更直接的还是当时百姓的饥苦,特别是受灾后的关中百姓。
2. 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紧密结合,自然融为一体。开头三句写景,中间四句以抒情为主,最后四句的结论是在前边的写景、抒情中自然得出来的,不是硬加上去的,而是水到渠成,因此显得生动、深刻、有力。
【重要词句】
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聚”字不仅写出了“峰峦”的众多,而且使静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浪翻涌、奔腾咆哮的情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空间。
2.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为封建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致百姓受苦;“亡”,则战争频多,亦使百姓遭殃。尤其是“兴,百姓苦”,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诗词风格】
雄浑深沉,低回浑厚,激越高亢,气势磅礴。
【中考链接】
1.(2009山东淄博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2008四川南充卷)
(1)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