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三原则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早已被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专家一致认同,并在教学过程和心理分析上深入探讨和广泛应用。然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知识的大爆炸以及现代教育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使人们越来越忽视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针对于此,在文中指出现代教育应该继续坚持和注重因材施教,并由此提出了三条原则,即量力性原则、扬长避短原则和寓教于乐原则。

因材施教 量力性原则 扬长避短原则 寓教于乐原则

随着现代教育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其中,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知识的大爆炸,成为这些理念的直接动力和催化剂。然而在忙忙碌碌的学习和工作中,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的竞争力,又往往让人无从下手。书店的书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学校开出的书目连续不断;课后班林林总总,似乎都有参加学习的必要;甚至是课堂的教师在面对茫茫题海和接踵而至的各门考试时也焦头烂额,那么苦难的家长和学生的境况就更是可想而知了。该从何处下手,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成为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全才,什么样的学习和书籍才能使自己的成长更有质量更有效率……这一切的问题都在困扰着当代的年轻人、家长和教育者。笔者在本文中站在一名教育者的角度,从现代教育的理念出发,联系上述的总总矛盾和困惑,认真思考和重新审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并由此提出了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三原则。也许,这三条原则达不到拨云见日的功效,但有可能为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因材施教”的溯源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认为“夫子之门何其杂也”,所以要“各因其材”。孔子把学生的智力分为四等,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并且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又把人的性格分为三类:“狂者”、“中行”、“狷者”。具体而言“由也果”(果敢)、“赐也达”(通达)、“求也艺”(多才艺)、“柴也愚”(憨直)、“参也鲁”(迟钝)、“师也辟”(偏激)。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他总结出学生在能力、特长、态度和志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要因材施教。

《论语》中就记载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一次,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座谈。子路和冉有同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给子路的答复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给冉有的回答是:“闻斯行之。”公西华一直侍候在旁,便问孔子:“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路、冉有两个人问的问题,先生答复的问题为什么迥然不同呢?”孔子自有他的理由:“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意思是说冉求遇事胆小,就鼓励他大胆些;子由好勇过人,就压压他。这个故事说明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询问的同一问题,能根据不同对象的智能和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出方向一致但有所侧重的回答。

其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早已被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家一致认同,并在教学过程和心理分析上广泛应用和深入探讨。比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认为,分析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其中智力仅占20%,而其余的80%则归结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从教学角度看,有成就度差异、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等。这些差异就告诉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施环节要注意处理好这些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与教育学教授加纳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真实的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的能力”。这种能力内涵是多元的,它包含7种相对***存在的智力:(1)言语――语言能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如――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身上的7种相对***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以不同方式表现的。因此,对一个人的聪明与否很难用简单的方式作出评判。这些智力上的差异,并不说明一种智力比另一种智力更优秀。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到学校教育上,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应以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力特点和业余爱好为宗旨。

无论是丹尼尔・戈尔曼还是霍华德・加德纳,都承认不同的人具备不同的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让他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最擅长的一面,其实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只不过西方人对此的论述更为详备和严谨。

二、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三原则”

由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的由来,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的能力、性格和爱好的巨大差异。因此,在教育中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程体制也成为了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关键。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一边要具有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又要注意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三个原则。

1.量力性原则

教育中的“量力性”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治家墨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量力性原则具有三方面含义。

其一,量学生精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学生精力而言,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比如,当时墨子有几个学生在学习正业之外还请求学射,墨翟对他们的回答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意思是,智慧的人必定量其精力所及而从事啊。

其二,量学生固有能力。人先天和后天形成的能力都是各异的,有的人适合赋予更大的压力,因为对他们而言压力就是动力;有的人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过大的压力不仅不会对其有所帮助,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其三,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墨子说:“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孟子・大取》)意思是说,深者深求,浅者浅求,该增者增,该减者减。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技能五花八门。先不说小学、中学,就是到了大学各门课程的开设也弄得从小就在题海中摸爬滚打的大学生身心俱疲,以至于没有时间来看自己想看的书,来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说他们是成年人,但无论是社会还是教师,都没有把生活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依然拿着拐棍领着他们走,所以到后来就会出现两个结果:

第一,什么都明白一点,但没有一样是精的,头脑像一个大杂烩,理不出个头绪,因此也很难做到“术业有专攻”;

第二,就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因为从小被“喂”惯了,老师一撒手,弄不好会栽个大跟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按照墨子的量力原则进行教育。

所以,要想因材施教,就要把握好量力性原则,给学生足够自我发挥和创造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撑起一片广博的蓝天;量力性原则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指导思想。

2.扬长避短原则

朱熹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又说:“德行者,潜心体道,默契于中,笃志力行,不言而信者也;言语者,善为辞令者也;***事者,达于为国治民之事者也;文学者,学于《诗》、《书》、《礼》、《乐》之文,而能言其意者也。盖夫子教人,使各因其所长以入于道(《论语或问》)。”意思是说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而使之入于不同的发展之道。

其实,朱熹说的这一番深刻的话,就是指因材施教中的“扬长避短”原则:即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兴趣爱好而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和发挥学习者的潜力,竭力规避他们的缺陷,并加以即时点播。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扬弃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使他们充分的、顺利的、快速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在社会流行一句话即“全才往往是庸才”。这句话不乏一定的道理,因为“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这里的“全”更多地说明了“大而杂,粗而不精”。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发、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我们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要充分探讨和运行因材施教的“扬长避短原则”,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完美的展现自己优越的一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之梦――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宗旨之所在。

3.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总结出的一条经典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乐”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解释,指教育的方法手段要灵活多样,不能拘泥一格;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涉猎广泛;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解释,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育。从后者的解释来看,“寓教于乐”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原则。

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游戏和活动来传授相关的知识;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老师会通过更为民主开放的课堂来带领大家学习知识;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老师会通过更多研究式的讨论和更多的质疑鼓励大家去主动、自发地钻研知识。

这是我们在建国以来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寓教于乐”的原则还需要继续深入地探讨和贯彻,真正地做到让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地改变“梅花香自苦寒来”和“寒窗十载”的“苦”学境界,让学习变得更加的有意义、有趣味和有动力;让每个学习者都能生龙活虎、欲罢不能的去自主的学习,而不是怨天尤人、苦不堪言地面对学习。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虽然古已有之,但在今天的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材施教中的量力性原则、扬长避短原则和寓教于乐原则仍然会带给今天的广大教育者无尽的启示,成为他们施教过程中智慧的宝典、育人的根本法则。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美]梅里尔・哈明.教学的***.宇航出版社,2002.

[3]许嘉璐.诸子集成(上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三原则

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最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最新版教师职业道德百度文库。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反思。

学习

营销方面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方面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营销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营销小论文3000字。营销方面论文篇1摘要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是检验本科毕业生专业学习效果的重要实践环节,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学能力,也是提高毕业生

学习

消费的影响因素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的影响因素,内容包括消费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摘要:消费、投资、出口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消费不足,资金没有的到充分利用。通过对消费不足的研究可以找到解决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

学习

山坡羊·潼关怀古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包括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译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学习

试谈复数的几何意义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试谈复数的几何意义,内容包括复数乘除法的几何意义详解,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摘要:很多学生对于复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它的代数形式,即z=a+bi(a,b∈R);没有完成从代数到几何的转变。很多复数问题用几何意义来解决更加形象直

学习

教学论坛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论坛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教学后记范文,教学设计完整范文网站。教学论坛篇1初三化学课改教学难点解析郑义余

学习

探索勾股定理范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探索勾股定理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勾股定理三篇笔记,关于勾股定理的资料小论文。探索勾股定理篇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

学习

记叙文顺序专题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记叙文顺序专题,内容包括记叙文顺序及其作用,记叙文三种顺序。【专题导入】

学习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阅读(30)

摘要:中物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学的,这是毋庸质疑的.整个高中物理是比较抽象的,而且都是定量的,计算要求比较高.所以要学好高中物理,正确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提出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注意和学习的方法。

学习

我读《安塞腰鼓》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我读《安塞腰鼓》,内容包括我读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文章朗读。文章通过描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气势恢宏,语调明朗。节奏明快的语句,衬托出安塞腰鼓壮阔、火热

学习

浅谈有效观课议课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有效观课议课,内容包括如何评课议课更有效,有效观课议课培训心得。关键词:沟通教学行为有效性反馈

学习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内容包括动静结合的诗歌鉴赏,虚实结合诗歌鉴赏完整版。动静结合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其内涵似乎已经很简单明了,根本不必浪费笔墨去深加探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

学习

人文主义者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主义者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人文主义文章。人文主义者篇1摘要:哈姆雷特历来被认为文学上人文主义者杰出代表,对于其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致力于写其人文主义不彻底的方面,揭示其是一个伪人文主义者。本文从以

学习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九种方法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九种方法,内容包括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怎么解决排列组合整除问题。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也是求解概率问题的基础。排列组合问题不仅内容抽象、题型多样,而且解法灵活,不易掌握。解答

学习

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内容包括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原则,新闻报道如何遵循客观性。对于新闻的客观性,到现在为止,学界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

浅析林语堂翻译策略中体现的目的论原则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林语堂翻译策略中体现的目的论原则,内容包括林语堂翻译理论,林语堂论翻译三原则。摘要: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翻译家,向西方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采取了多种翻译方法,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本

学习

对“公序良俗原则”的解读

阅读(93)

本文为您介绍对“公序良俗原则”的解读,内容包括对公序良俗原则的限制,对公序良俗原则的思考。关键词:公序良俗原则;类型化;判定标准;法律后果;司法适用

学习

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内容包括什么是财务的谨慎性原则,企业如何保持谨慎性原则。1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学习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内容包括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真题答案。摘要: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在钢筋水泥的重重包围中,园林绿地是城市的“绿肺”,有其巨大的生态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福建漳州为例,通过对园林植

学习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容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什么意思,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应用

学习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内容包括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用学礼貌原则简析。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英语教学

学习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英汉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内容包括英汉互译中的语义完全对等,功能对等视角下中译英翻译探析。摘要: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功能对等,即译文不能强求文字表面语义的对应,而应注重实现两种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本文对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