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礼貌原则是一套规约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礼貌原则也是语用能力的一种。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该文章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礼貌原则进行了浅析,并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礼貌原则提些建议。
关键词: 语用学 礼貌原则 英语教学
一、引言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语用中的礼貌原则却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原则的提出是为了拯救语用学中经常提到的另一原则,即“合作原则”而提出来的(Leech,1983)。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有人认为这个学说完成了从意义到含义之间的过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它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而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对合作原则之下的各准则普遍性提出质疑的同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此来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而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来介绍礼貌原则,并试***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提些建议。
二、礼貌原则的由来
(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the register)。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1977)。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alliday,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 level phenomenon)。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该观点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enomenon)。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1995)。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
(二)礼貌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在英语语用学习领域中,提及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用来解释会话结构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和四项有关质量、数量、相关、方式的次准则(Quality,Quantity,Relation,Manner)用以指导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成功地进行会话。不论他们遵循或是违背这项原则,都会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自然意义。
在合作原则中,Grice指出谈话的双方必须怀着一个相同的愿望,且双方的话语能相互理解,共同配合。然而,谈话的一方若未能遵守“合作原则”,并非为了说谎或是出于故意,有时他可能由于礼貌或语境的需要,说了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话。当另一方觉察到对方的话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他就迫使自己越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寻求说话人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由此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自然意义。
后来学者们注意到,谈话双方不遵守合作原则有时是出于礼貌上的需要,所以在讨论合作原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曾指出,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互为益补的关系,用Leech的话说,礼貌原则可以援助合作原则。由此礼貌原则的提出又进一步推进了语用学的发展,对礼貌原则的研究也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三、礼貌原则的解析
(一)礼貌原则的范畴。
同合作原则一样,礼貌原则也有自己的准则和次准则,具体如下: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a)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b)尽量多让别人受益。
例如:
1.Take me home.
2.I want you take me home.
3.Could you possibly take me home?
以上的话语礼貌程度呈递减趋势,因为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例1中听话人受益最少,受损最多,因而很不礼貌,而例3中听话人有更多的行为选择自由因而更礼貌。
(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a)尽量少使自己受益;
(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例如:
4.I can lend you my car.
5.You can lend me your car.
例4的说话人比例5的说话人受益程度少,因此,例4比例5更有礼貌。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a)尽量少贬低别人;
(b)尽量多赞誉别人。
例如:
6.What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7.You could be more careful.
从听话人角度看,例6的说话者做到了尽量赞扬别人,因而遵守了赞誉准则。然而例7的说话人却违反了赞誉准则,因而不太礼貌。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a)尽量少赞誉自己;
(b)尽量多贬低自己。
例如:
8.Please accept this small gift for your birthday.
9.Please accept this large gift for your birthday.
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以上例8做到了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因此遵守了谦逊准则。然而例9中说话人却显得很不礼貌。
(5)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a)尽量较少双方的分歧;
(b)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例如:
10.A:I’ve bought some apples here.
B:Great,it’s my favorite.
该例句中说话双方尽量保持观点一致,因而遵守了一致原则。
(6)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例如:
11.A:My grandpa hurt his leg last month and still can’t walk.
B:I am sorry for that.
在一定的交际情景中,例子中的说话人B表达了与对方共同的情感,让人听起来比较真切,因为说话人B遵守了同情原则。
以上准则就是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原则,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一个语言集团中都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当然,以上礼貌准则并非交际中的绝对准则,在特定的情景中人们也会违反礼貌准则。
(二)礼貌原则的特征。
前面我们介绍了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貌原则的一些特征,总的来说礼貌原则主要有以下特征。
(1)级别性(gradation)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礼貌原则,但如何恪守这些原则,这就要讲究语言手段的语言特征,在谈话中人们要注意礼貌语言的级别,这个级别主要包括语言手段的礼貌级别和遵守礼貌原则时使用哪种礼貌级别。
(2)冲突性(conflicts)
礼貌原则的冲突性是指礼貌原则中各准则和次准则在同一话语中可能发生冲突。比如得体准则可能和慷慨准则冲突等。
(3)合适性(appropriateness)
礼貌原则的合适性表现在应用礼貌原则时要根据语境要求,确定礼貌级别,即根据言语交际中谈话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和不同场合,考虑谈话双方的受益和受损程度,确定相应的表达礼貌的语言手段。
四、礼貌策略
我们已经介绍了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交际中实行一些礼貌策略,从而使对话能够顺利进行。
(一)在言语交际中尽量使用间接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礼貌级别是一个连续体,在一般情况下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最欠礼貌的,而最间接的表达方式是最礼貌的。语言手段越间接,话语就显得越礼貌。
(二)运用模糊词语。
Brown和Levinson(1987)指出,言语交际的礼貌策略之一就是“当说话者要表达一些可能对听话者造成面子威胁或者无理的信息时经常会选用一些模糊语言”。恰当的模糊表达能够起到委婉、含蓄、谦虚礼貌等交际效果。
(三)运用委婉语。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难免会遇到意见分歧等现象,这时,交际双方为避免说话粗鲁无理,可以使用一些措辞谦和的婉言,从而达到不逆耳地发表个人意见的效果。此外,在日常交际中,在表达拒绝、请求、批评等时,使用委婉语会使对方感到你的友善。
(四)运用语用移情人称指示语。
语用移情是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设想和理解对方的用意。根据交际环境和对象说话是语用移情的主要特征。人称指示语是交际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的相互称呼,其语用移情主要体现在说话人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编码,使利益中心偏向听话人。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人称指示语,尤其是当听话人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会发挥移情作用,增加话语的礼貌程度。
五、礼貌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言语交际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礼貌程度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英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舒适的礼貌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可以和老师自由地沟通,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礼貌原则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上课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一个学生的答案,老师如果说:“You have done it well,but if you do it better,I will be more satisfied.”学生听到这样的赞誉与鼓励,一定会更加努力以获得老师的进一步认可。这样一来,教学质量还怕提高不上去吗?但是如果老师说:“What a terrible answer you gave us!No one is more stupid than you.”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首先他会对老师产生反感,继而会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反感,最后对学习英语产生反感。那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怎么能提高呢?
(二)寻求共识,达成一致。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多与学生保持言行的一致,这样就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交际教学法的盛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要尽可能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都会涉及礼貌原则中的各项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得体准则、同情准则等。比如首先是表扬学生的想法,然后再提出问题。同样,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我们也要大量运用到礼貌原则:如教师使用一致性原则,使得学生理解老师是为了他们能顺利地学习才进行这样的课堂管理的,教师和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好,这样,学生就会变消极的抵触情绪为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礼貌原则进行简要介绍,并尝试将礼貌原则与课堂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以期寻找一种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教学相长,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礼貌原则的运用相当广泛而且复杂,熊学亮等提到了“礼貌原则的听者模型”,说明了“听话人对礼貌的认同”是“衡量言语礼貌性质和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所要阐明的礼貌原则的运用范围较小,运用场所比较固定,只用于课堂英语教学,因而相应地也比较单纯。但笔者期望此文能为语用礼貌的初级学习者及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Yule,George.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