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环保资料
公路是指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包括已经建成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的公路;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公路施工环保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路施工环保资料 1
一、前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解决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实施前各类规划直至具体设计一系列的决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决策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其质量的好坏对于以后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乃至建成后项目功能的发挥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对可行性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在此阶段从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从规划的全局和远景来把握所研究的项目,以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按照路网规划的系统性要求,突出重点,服从全局,注重形成网络所带来的规模效益。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项目是对自然环境的最大破坏。
2、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初步设计的依据,其研究重点之一就是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确定建设规模,把握好技术标准是为以后各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
3、路线的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大桥的桥位、长大隧道的隧址以及重点互通立交的设置等工程建设方案,是工程可行性研究需要重点研究和确定的内容。也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控制性的方案一经确定,就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如果在此阶段忽视了环保问题,其后果和影响就决不是局部的,有的影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控制性,应认真做好一下工作。
(1)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不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
(2)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
(3)穿越风景名胜区应注意结合自然,不破坏景区景观;
(4)尽量不穿越或接近居民稠密区,以免造成大气、噪声及水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
(5)不应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
(6)尽量不破坏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不侵占自然保护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2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依据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及环境评价报告,确定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此阶段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路线方案比选应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保护费用,并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列为主要比选条件。
2、以敏感点为主、点线结合、保护沿线环境为目标,确定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原则。
3、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路线平、纵线形指标。尽量减少高填、深挖,努力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程度。线形设计应基本顺应原地形、地貌走向,尽可能拟合等高线,避免横切等高线。困难路段可采用设置爬坡车道,采用大纵坡与长坡长组合设计,使深挖路堑变为低挖路堑,使高填路基变为低填路基。
4、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一下几个方面:
(1)互通立体交叉设计重点是满足功能,满足通行能力,其关键在于匝道出入口段的
线形,因此,应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确定互通规模。
(2)综合考虑布设交叉工程的位置、净空高度、交叉方式,以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3)桥隧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应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相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搭配。设计要充分考虑美学效果,结构外形应与当地建筑风格一致。隧道的进出口应力求简捷,尽量做到洞口零开挖。
(4)工程防护应尽可能考虑生态防护,绿化方案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5)合理选择取土、弃土场的位置,对取土、弃土场进行表面处理,使其与原地形、地貌融为一体。
2.3 施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对所确定的建设原则、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的深化,为指导施工提供设计***表。在此阶段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优化平、纵面线形,降低边坡高度。特别是山区公路,应利用地形数据模型和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对平纵横进行精细调整,此项工作是保护环境、降低造价的重要过程,只有设计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反复推敲,不断思考,精雕细琢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路线。
2、充分重视结构物的细节设计,野外公路构造物设计以追求自然、简捷、古朴为好,城镇等人文气息浓厚的区域,适当强调人文景观,赋予构造物人文气息。
3、充分重视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是公路景观的重要载体,是施工***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重要环节。往往在设计审核、审查中对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以及构造物十分重视,而对横断面设计,由于其量大重视不够。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使路基横断面的形式和几何形状与地形、地质、地貌相适应,将公路与环境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3.1 生态环境方面施工期间由于清理表土、土石方开挖、改移河道、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表层土壤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2) 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 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2、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与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弃渣问题在此也会比较突出,弃渣场若选址不合理,有可能导致河道淤塞而阻碍行洪、滑坡、地基下陷,以及损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施工前应明确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弃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
(2)预防表层土流失。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3)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公路边的临时零星弃渣,应在公路封闭前处理完毕,以免公路全封闭后,难以清理。
(4)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土石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5)做好工序安排,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6)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7)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严格控制影响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场地以外的植被。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对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避免造成对两栖动物生活空间环境的影响。
3.2 噪声方面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降低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拌和场和预制场要远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3、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
4、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3.3 大气污染方面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混合料采取集中拌和。
3.4水污染方面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4、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
5、施工过程中搅拌站的排水、混凝土养护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I—III类水源地保护区。
四、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重点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4. 1 交通噪声方面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4. 2 大气污染方面
1、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4. 3 水污染方面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4、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5、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公路施工环保资料 2
707.01 范围
本节工作内容为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对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在施工期间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环境受到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707.02 文物保护
1.公路工程施工时如发现文物古迹,不得移动和收藏,承包人应保护好现场,防止文物流失,并暂时停止作业,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监理工程师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主管部门未结束处理前,不得重新进行作业。
2.由于历史文物的发现和处理,致使承包人的工程进度延误和(或)招致费用的增加,则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人应根据合同条款第27.1条的规定,实事求是地协商解决。
3.土方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借土、弃土时,对现有的或规划的保护文物遗址,承包人应采取避让的原则进行地点的选择。
707.03 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
1.防水排水
(1)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的排水状态,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2)因承包人未设置足够的排水设施致使土方工程遭受破坏时,其责任由承包人自负。
(3)雨季填筑路堤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使不积水。
2.冲刷与淤积
(1)承包人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
(2)承包人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从本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溉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3)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
(4)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的功能,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
(5)承包人不管出于任何需要,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干扰河道、水道或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以免导致冲刷与淤积的发生。
3.废料废方的处理
(1)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堆放地以外的地方化倾倒。应按***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对弃土进行整治利用。
(2)当设置弃土堆时,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第4.3.5条及第4.3.6条的规定执行。
(3)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应在工程完工时即时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
(4)挖方工程及隧道工程的大型弃方场地,应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
a.废方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
b.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
c.尽可能对弃土方整平用作耕地;
d.隧道度渣点应选择植被稀疏的荒地,弃渣的下部和边角宜砌筑拦渣坝或墙,以防止水土流失。
707.04 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1.保护水质
(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严禁排入饮用水源。
(2)公路工程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以后,应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的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
(3)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它措施,做到达标排放。
(4)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沥青、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5)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动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2.控制扬尘
(1)为了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在施工区域内应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降尘。
(2)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应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
(3)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站(场)、大型轧石机场、沥青拌和机站(场)等投料器均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4)如果承包人预防措施不力,并已对邻近的河流、湖泊、池塘、农田或卫生环境造成了危害,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及后果,应有承包人负责。
3.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1)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加工厂、轧石厂、沥青厂等距居民区不宜小于300 mm,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2)使用机械设备的工艺操作,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污染;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1990)的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3)如果承包人预防措施不力,并已对邻近区域的环境卫生造成了危害,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及后果,应有承包人负责。 707.05 保护绿色植被
1.承包人应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应负责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
2.要保护公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即使处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有可能时也要尽量设法保护。
3.施工期间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应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应再发生其它形式的人为破坏。
707.06 土地资源的保护
1.妥善处理废方,山坡弃土应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沿河弃土应避免壅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
应重视弃土堆的复垦,有条件时,宜在弃土堆顶面绿化,或整平成为耕地。
2.取土坑应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应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
在多年的经济作物区或重要的绿化带,不得设置取土坑。
3.在河床采砂砾材料时,必须注意防止对河流状态的改变,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即:“在行洪、排涝河流和航道范围内开采砂石、砂金,必须经河道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开采,涉及航道的,由河道主管部门会同般道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
4.采石场的位置,应结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其中包括噪声、爆破引起的地下振动、公共安全问题等。采石场的位置,应征得当地***府及环境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办理必要的手续。
5.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植物的教育,在雇用合同中规定严禁偷猎和随意砍伐树木。
707.07 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
1.对于受本工程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承包人应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2.靠近公用设施的开挖作业,承包人应通知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部门代表在施工时到场。承包人应将上述通知与邀请的副本提交监理工程师备查。
707.08 计量与支付
本节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各有关工程在施工期间对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和必须做到的工作,其费用已在本规范第102节内列出,本节不予单独计量与支付。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 1.1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措施
现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噪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A.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施工噪声符合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要求。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
B.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
C.将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施工红线的位置,减少噪音对施工红线外的影响。
D.对噪音较大的机械,在中午(12时至14时)及夜间((20时至次日7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1.2施工期间粉尘(扬尘)的污染防治措施
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车辆行驶会引起尘土飞扬,使附近的总悬浮颗粒物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了注重环保工作:
A.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以保证将汽车行走施工道路的粉尘(扬尘)控制在最低限度。
B.定时派人清扫施工便道路面,减少尘土量。
C.对可能扬尘的施工场地定时洒水,并为在场的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用劳保用品。对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散料
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运输时亦应予遮盖。
D.汽车进入施工场地应减速行驶,避免扬尘。
1.3施工期间振动污染的防治措施
A.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量选用振动小的施工艺及施工机械。
B.将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运离施工红线的位置,减少对施工红线外振动的影响。
C.对振动较大的施工机械,在中午(12时~14时)及夜间(20时~次日7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1.4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
A.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防止机械使用的油类渗漏进入地下水中或市***下水道。
B.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治污染水源,厕所需设化粪池。
C.冲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他措施,使沉淀物不超过施工前河流、湖泊的随水排入的沉淀物量。
1.5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
A.注意环境卫生,施工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应倾倒至围墙内的指定堆放点,不得在围墙外堆放或随意倾倒,最后交环保部门集中处理。
B.对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定点堆放,分类处理。
C.施工期间产生的废钢材、木材,塑料等固体废料应予回收利用。
D.严禁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料。
1.6其他环保措施
A.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主管,成员由专业骨干组成,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并建立环保管理资料。
B.建立健全环境工作管理条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相应环保内容。
C.对地下管线应妥善保护,不明管线应事先探明,不允许野蛮施工作业。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应及时停工,采取有效封闭保护措施,并及时报请业主处理,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私自占有。
D.建立公众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E.施工期间应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废料石的处理,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公路施工环保资料 3
1、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环保问题
1.1地质结构破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资、信息、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传递效率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为了沟通全国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公路建设部门加大了公路的建设规模。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公路在全国各地的落成,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公路交通网络。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质情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许多公路工程企业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对施工地区的具体情况没有作全面科学的分析,所采用的公路施工方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不相协调。另外,一些企业在施工技术和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使得一些使用机械在实际运行时,由于施工设计的不合理,设备仪器操纵的不规范,技术技能的不熟练,相关保护和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使地公路施工区域的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土壤被挖松,地下水结构变得不完整,地质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公路施工区域地质结构的破坏,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导致当地水土的大量流失,地势地形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引发该区域的地表环境的变化,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同时还可能对生活在周边的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并会对公路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构成威胁。
1.2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许多新的知识和理论被提出,并在人们不断的试验和实践过程中成长成为实用的技术,进而被运用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为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做出贡献。在这股强烈的浪潮的推动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高新的技术和设备仪器被运用到了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当中。这些技术和设备在为公路工程服务的过程中,也为周边的环境带来的一定的损害。一些工程建设企业在运用这些技术和设备进行工程建设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弃物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在施工设计时,也忽视了对公路周边环境的防护,从而导致大量环境污染物排入自然环境当中,特别是一些有害气体的排入,带来了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在一些环境形势本来就比较严峻的地区,这些污染物的排入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变得愈加不平衡,对这些地区的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3光、噪声的污染。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的推动下,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变得愈来愈大,工程施工建设中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工程施工建设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一些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赶工期,或者是由于工程施工的需有,很多工程施工工作都是在夜晚进行的。强烈的灯光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不仅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损害,同时还对周围居民作息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阻碍,严重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健康、稳定的进行。另外,这些光、噪声污染的出现,也会影响公路工程施场所附近区域的动植物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其生长发育,对当地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公路工程施工环保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2.1工程环保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当今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所涉及的内容不断扩大,工程当中所涉及环保问题的环节也越来越多,并且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环方面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工程企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环保上,并由此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这显然与大多数企业所追求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理念是相悖的。由于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是在长时间的变化和积累后才会暴露出来的,许多工程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作为隐蔽工程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的利器。在工程环保监管工作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许多环保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解决,对生态环境的平衡构成严重威胁。
2.2缺乏必要的工程环保技术设备。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给地球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臻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近些年来,许多类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被提出,并结合到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切实有效的环保工作也相继展开,为环保技术的发展和相应设备仪器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工程建设企业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忽视了环保工作。在工程环保技术水平和相应设备仪器的数量和种类上,与相关标准和办法出入较大,严重不满足工程实际中的环保需求。
3、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环保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施工环保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对以上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环保问题的分析可知,许多环保问题的出现,都与工程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许多企业在施工环保管理上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一些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环保问题没有相关的条文作规定,也缺乏必要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导致工程企业在进行环保工作的管理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管理得不到位,对相应仪器设备的稳定运行也给予不了必要的保障。因此,为提升施工环保质量,必须加强施工环保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3.2提升环保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随着环境形势变得越发严峻,环境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公路工程建设企业也开始逐渐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尽管部分工程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施工环保管理人员在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在开展环保工作时缺乏必要的责任心、耐性和细心,对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环保问题缺乏重视。同时在解决某些环保问题的时,也未能做到彻底。很多环保问题,尽管从表面上似乎得到了解决,实际仍旧存在于工程内部,并对周边环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环保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对环保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的提升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工作效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