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滑音技巧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下面整理了一些二胡滑音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胡滑音技巧
1. 先滑音:
先滑音就是先由倚音滑向本音的滑音,它突出强调本音。先滑音又分上下滑音两种。
2. 后滑音:
出现在本音后面的滑音就叫后滑音。后滑音即由本音滑向倚音,整个滑动过程跟先滑音恰好相反。后滑音同样有上下滑音之分。一般是以箭头符号表示。
3. 连结滑音:
连结滑音也称连线滑音,它是一种常见的滑音,其符号是在连运弓符号的右端再加一箭头。在奏法上是以某一按指用均衡的力度将连线内的音连结起来,听起来衔接紧凑,使乐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事实上,换把中经常使用的“滑指换把”,也与连结滑音相似,不过特色不如连结滑音那样浓郁罢了。
4. 转滑音:
转滑音是效果较突出的装饰性滑音。它的符号为“w”,一般记在音符的上面。
转滑音是在本音下方的二度音程内回转,所以有人把这种滑音具体的称作“下回转滑音”。另外还有一种“上回转滑音”,在蒙簇民歌中比较常见。它的符号为“ ̄”,在奏法上除“回转”的方向与下回转滑音相反外,在“回转”的力度、范围和时间上则完全相同。这里需指出的是不论“上回转滑音”或“下回转滑音”,它们“回转”的音程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来说转滑音的活动范围在本音上下二度,很少有超过小三度的。
在实际运用中,滑音是变化多端的,它往往根据乐曲的感情需要和风格特点来灵活掌握。滑音的运用还能反映出各地的音乐特点。例如河南坠子、广东音乐、云南花灯、江南丝竹等乐种使用的滑音就是本乐种的鲜明特征之一。贵州苗族民歌与湖南苗族民歌滑音的风格也大不一样。
注意事项:
(1) 首先明确是什么性质的滑音。如果是带装饰性的,要掌握到宾主分明的效果,运弓和运指应该是装饰音轻,本音重。装饰音到本音之间要过渡得自然;如果是属连结性的,要浑然一体,天在无缝。奏滑音的手指是随着手腕上下的动作而移动的。如果单纯以按指在弦上作上下平直移动,这样的动作不敏捷,力度不易控制,滑音的效果也较生硬。
(2) 奏滑音一般来说是不容许换弓换弦的。
(3) 奏滑音最要紧的是必须用得恰当。如果不頋乐曲风格和感情需要,硬塞进去一些不必要的滑音,就会使整个曲调变得油腔滑调,歪曲了乐曲的内容,破坏了乐曲的风格特点。
二胡发展简史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梦溪笔谈》称“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是最早关于胡琴的文字记载,根据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稽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磨擦而发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关于胡琴的记载在《元史·礼乐志》有这样一段文字“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有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所绘的胡琴***与现在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斤。
唐宋时期凡来自北方或西北方的拨弦乐器均称琴,再向前推春秋时期,许多乐器无具体名称,统称琴。那么琴为什么加一“胡”字,据传说,黄河以南的民族称北方民族为胡人,这个拉弦乐是北方传来的,认为是胡人制造,所以称胡琴,为什么又称为二胡呢?因为是用二根弦拉奏,所以又称二胡。
二胡在明清时代的民间就广为流传。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是各类艺术院校的二胡必修教材。
现在的二胡制作大都不采用“卷龙首”,而是半月牙弯形状,共鸣箱有六角、八角等多种形式,琴筒蒙以蟒皮,筒上装琴杆,杆顶设二木轸,木轸至琴底张弦,以竹张弓,马尾纳二弦间,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拉弓,使马尾与琴弦磨擦而发音,定弦为五度。有时为了表现地方特色也有用四度定弦的。从五十年代后,许多人对二胡进行改良,如丝弦改为钢弦,采用机械转轴,不有双千斤,将二弦改为三弦称为三胡(未被广泛采用)。用四根弦称四胡,原“东北音专”杨雨森教授改良大革胡(把弓子***出来),在民族乐团内已采用,在民乐合奏中作为低音乐器伴奏,还有人专门为演奏“二泉”而制作的中音二胡(比二胡低五度),制作考究,音色浑厚,很受二胡界欢迎。
现在许多中等高等艺术院校均设有二胡专业,培养专门演奏人才,许多作曲家不专门为二胡写了独奏曲,在各类音乐会上成了久演不衰保留曲目,如“赛马”、“江河水”、“山村变了样”、“新婚别”、“草原新牧民”、“长城随想”等。二胡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各类文艺团体及剧团的乐队、企事业单位演出队都少不了二胡,尤其是戏曲剧团的乐队,真是到“少了这个金珍菜,就办不成八大碗”的境地。
二胡这件民族弓弦乐器在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二胡演奏家的手指而产生的优美、浑厚、欢快、忧郁之音,这种神音妙韵,必将永远萦绕在人们脑海中,二胡将千秋万代,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二胡基础演奏法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二胡正确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两条原则,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和尽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现在我将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坐姿
椅子的高度以两腿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椅子的时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躯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驰,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不良习惯。
二、持弓
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持琴及按弦
二胡的琴筒应该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过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与指面交合处触弦。在演奏上把位时,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与千斤接触,这对培养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时,各关节要自然弯曲,任何一个手指关节反弯都是不允许的,但过分的正弯也不科学,手指的弯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驰为原则。拇指在演奏中应放松持平或微微翘起,不可向下弯曲勾住琴杆。手指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动作,更需要依靠掌指关节动作的灵活与敏捷。手指的触弦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击”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长弓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五、换弦
换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换弦和快速换弦,在快速换弦中又分为正向换弦和反向换弦,它们在动作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慢速换弦时,一般来讲要尽量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动作为主,而以手臂的动作为辅。在换弦过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弓子运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换弦而突然改变弓速。快速换弦因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无名指的主动运动来换弦,手指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匀。因此快速换弦的手指动作实际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来带动的。快速换弦分正向和反向两种,先拉内弦,后推外弦称为正向换弦。在正向快速换弦中,手指的动作是由腕部来带动的。因此手腕的动作就要相对地主动而灵活。先拉外弦,后推内弦的快速换弦称为反向换弦。在反向快速换弦中,换弓的动作是由臂部来带动的。
六、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来演奏。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不同,运弓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一致,这就需要调整弓与弦的“压速比例”来做到这一点了。
七、连弓
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称为连弓,连弓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且连弓中每一个音的时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强弱的变化等等,就使连弓的演奏变得非常复杂了。但有几条原则是可以帮助我们演奏好连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一弓内音符多、用弓较长的连弓在运弓上与长弓一样,也受着弓子杠杆作用的制约,因此在演奏这种连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求得音质的平衡。3、运弓要柔软、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性,不能受左手换指动作的牵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单位上打拍子。4、一般来说,连弓奏法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
八、快弓
在演奏快弓时,手和肘要同时向对方的相反方向均匀地摆动,即:拉弓时手向右运动,肘部却要向左运动;推弓时手向左运动,肘部却要向右运动,它们运动的“轴心”是在小臂的中间部位。其手臂动作与“对着炉门扇扇子”的动作相似。如果将我们的右手变作一条鱼的头,肘部变作鱼尾的话,那么把快弓动作形容成“摇头摆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运动中,手腕只是起一个力量的调节作用,使快弓的动作不致于僵硬。因此,既不可紧张,也不能过于松驰。快弓的贴弦度比起长弓和分弓来要大得多,而且这个贴弦度是需要始终保持的,就是说在换弓时,弓毛也要紧贴琴弦,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声音头,这样的快弓才能具有颗粒性。
九、颤弓
颤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快弓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它也是将动作的“轴”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为平衡的两端;以大臂微微的紧张颤动,带动肘部振抖,通过“轴”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也就带动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运动了。演奏好颤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紧张,以支撑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适当的紧张度,过于紧张会使发音僵硬,且不能持久;过于松垮又会使颤弓不易控制,发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对放松,做到上紧(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
十、顿弓
演奏外弦顿弓时,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一个力,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当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要立即停止运动,右手复原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不离开弦),声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外弦的顿弓动作。演奏内弦顿弓时,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内有弹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贴住内弦,同时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在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无名指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声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内弦的顿弓动作。在顿弓换弦时,弓子要始终保持平直运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来改变弓毛的贴弦方向,而不应该用弓子前后晃动,或上下点弓头的方法来帮助换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