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了人类生存的空间,这势必产生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虚拟社会,从而对现实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然而另一方面,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虚拟社会;现实社会
中***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1.虚拟社会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对于“社会”这一概念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他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因此一群人生活于一定的空间,在这一特定空间中进行交互活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关系和联系,人们依循着这些关系和联系,按照一定的规则办事,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共同体,我们称为“社会”。
现实社会如此,虚拟社会亦如此。虚拟社会同样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样是人们要生活于一定的空间并在其中从事着各种交往活动,人同样是彼此处在联系中的。只是虚拟社会中交互作用的空间并非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空间,而是基于互联网所建构的虚拟空间,它“是以运用数字化符号为基础构成的,是以0和1组合的BIT数据,通过计算机自动的符号处理,把信息、文字、***像等作为自己的形式”。 而交互作用的方式也不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是一种以数字化符号为标志的间接的作用方式,即由人―人的交互方式转变为人―机或者人―机―人的交互方式。作为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也不再是现实社会中的事实关系和联系,而成为一种虚拟关系和联系,这种关系和联系较之于现实社会因交互频率的增加而更加紧密,如此更易形成虚拟社会。
2.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
(1)人的活动场域不同。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为活动场域的,直接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由计算机专家运用互联网技术创制并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空间中;而现实社会以大自然为人们活动的场所,人们依赖于自然,又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生活环境。
(2)事物的存在方式不同。虚拟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以计算机二进制转化和处理后的“0”和“1”字符串的方式存在的,即是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存在的,人是虚拟的人,人的活动是虚拟的活动,人所建立的关系和联系也是虚拟的关系和联系。而现实社会是以客观实在的方式存在的,作为主体的人是实实在在的人,人的活动是以物质性为基础,其社会联系和关系也是一种现实的、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关系。
(3)体现的时空特性不同。虚拟社会是具有超时空性的,时间上实现了即时性与瞬间性,速度可与光速媲美,空间上跨越了地域、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而现实社会是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现实社会中的主体及其活动都是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时间与空间,一切事物都将不复存在。
3.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1)虚拟社会依赖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现实社会,现实社会是虚拟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因为从其构成要素来看,无论是人还是互动交往所依靠的人类创造物,都来源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并不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的,而是一个看得见、感受得到、体验得到的社会。
(2)虚拟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与延伸。归根到底,虚拟社会是一个人化的领域,人们在虚拟社会中所建构的各种联系和关系本身便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社会中的反映。当然虚拟社会并不是现实社会的简单复制,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在虚拟社会中不断传播与塑造的动态过程,因此虚拟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延伸和超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抑或满足不了的要求大都可以在虚拟社会中获得释放或得到满足。
(3)虚拟社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是有一定反作用的,人们在虚拟社会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等无形中也影响着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从而进一步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方式,越来越呈现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趋同性,并进而通过人们的言行举止影响到***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虚拟社会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来源于现实社会又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吴 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学的透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