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李斯列传》为对象,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重点分析主人公李斯的性格、思想对他人生的影响,从而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李斯,从他的人生得到启示,并体会到司马迁的写作意***和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李斯列传;李斯;悲剧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经典之作,该篇介绍了李斯荣辱起落的一生,脉络清晰,通过人物语言将其性格鲜明的刻画出来。其实李斯传奇的一生理应有很多值得大肆渲染的,但司马迁匠心独运,“行文以‘五叹’为筋节,以‘六说’当实叙”(李景星《史记评议》),表现了李斯的人生三个大转折期。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从三大方面来分析李斯。
一、有缺陷的悲剧主人公
不同于一般史书着重对充满正能量人物的歌颂,《史记》中很多重点刻画的人物都有明显的不完美之处,尤其是那些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们既有天才般的过人之处,但却也有与他们光辉形象不相符的性格思想上的小缺陷,而正是这些小缺点导致他们后来的大失败,大悲剧,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列传》中的李广,《淮阴侯列传》中的韩信。在《李斯列传》司马迁细腻表现出了人物面对人生突变时的内心冲突,善恶交织。李斯,他既有广博才学和高远谋略,出身低微而成为秦朝***丞相,但同时骨子里又有自私自利的思想,所以在很多关键决策上频频失误,最终落得身首异处,“夷三族”的悲惨下场。
《史记》的这种写法与封建正统史家的主张是相悖的,但正是由于这种客观多面的手法,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使读者能深刻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从而从而理解他们不同命运的个人原因。这是《史记》的独特之处,也是其文学成就高于其他史书的重要一点。
二、文本分析――李斯悲剧的必然性
1、老鼠哲学
文章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李斯的功利之心。李斯年少时在郡县做小吏,一次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胆小瘦弱,而粮仓里的老鼠肥硕胆大,这给了李斯一个很大的感悟――“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就像这些老鼠一样,有没有出息,依赖于所处的环境。
结合《史记》中的《货殖列传》,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其实并不反对人有功利之心,热心于对财富名利的追求,他认为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值得鼓励的,这样个人和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但问题在于君子爱财,能否取之有道。李斯显然没有做到,“老鼠哲学”只是一个小火星,燃烧了李斯对功名利禄的激情,随着李斯地位的提高,这颗小火星也慢慢变大,平时看不出来,因为有智慧理性道德的压制,但每当遇到重大的涉及自身利益的抉择时,他就被冲昏头脑,下意识的明哲保身,而且还自以为是迫不得已,没有看到或是不愿去面对自己的阴暗面。
2、李斯与赵高
李斯与赵高,都是秦朝有名的***治人物,并一起共事多年,李斯的官场生涯与赵高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李斯列传》对赵高也着墨颇多,其实也可以将《李斯列传》看成是他们两人的合传。如果说李斯是一只“仓中鼠”,那么赵高就是只猫,他能准确的揣摩李斯的心理,死死的抓住了李斯的“小尾巴”,而李斯明知赵高为人,却未加防范,一步步被引诱进陷阱中。有人可能会想,如果没有赵高的作祟,李斯的命运是否会好的多,也有人说“高所以乱天下而亡秦特十之七八”(茅坤《史记抄》卷五),但我认为,赵高可以看作是李斯阴暗面的一个实体化,就算没有赵高,李斯的自私自利面还在,迟早会暴露出来,赵高之类,只是个催化剂而已。
3、李斯的思想――儒与法的杂糅
李斯曾师从荀卿学习儒家思想,但后来看到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无所用处,秦国有实力统一天下,便投秦王所好,用强硬的法家手段帮秦王通知天下,甚至后来为了取悦秦二世,违心的上书鼓励秦二世纵情享乐,远离贤忠,严酷刑法,使得“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虽然如此,李斯身上还是有儒家的影子,在赵高劝叛时,他开始大义凛然的搬出儒家仁义礼法的一套来武装自己,但法家思想“人利”,甚至荀子的“性恶论”让他的自私有理论支持。在秦二世不理朝***,社会***时,赵高用机让他去劝谏秦二世,他立马答应,没考虑会惹怒秦二世殃及自身,更没去想这是否是个阴谋,这是他儒家责任感的呼唤。可以看出李斯处于儒法两家不断转换的状态,他用儒家思想来要求自己,但骨子里却信奉法家思想,他将两个相悖的思想主张融到一起,既蒙骗了外界,也骗了自己。
三、李斯悲剧的启示
李斯其实是非常有才华和***治远见的人,他在七国***时就看出未来必定是秦国的天下,便进入秦国,先入吕不韦门下,进而上书秦王,为秦王谋划未来,秦王听从他的计谋,“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可看出他的胆识和智谋。在出了郑国间秦的事情后,秦王开始怀疑那些并非秦人的官员,下令驱逐他们,李斯也在列,但李斯没有像其他人乖乖的回去,而是写下了《谏逐客书》,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正义磅礴的表明自己的忠诚。此外,在国家制度建设,平定***上,李斯也有所贡献。单从这些方面,李斯不愧是一代名臣,“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所以李斯死后,大家都可怜李斯死的冤枉,但司马迁分析李斯的各种行为,揣测李斯内心,认为李斯罪有应得。
李斯因有才被重用,却不将才华一心一意运用于江山社稷上,总被一己之利左右,最终落得悲剧收场,而秦朝的快速灭亡一定程度上与李斯逃不了干系,所以《李斯列传》在李斯死后还记载了秦朝的灭亡,显然是要将两者联系起来,真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这不禁让我想到之前流行的一句才与德的形象比喻:“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才有德是精品。”李斯对社会来说,无疑是种危险品。
如果我们反省下为什么一代名臣李斯为什么有这么根深蒂固的自私自利之心,他这种对功名利禄极度的渴望的形象在整个《史记》中很有代表性。我想,除了他自身的性格原因,还和当时的社会有关系。
春秋尤其是战国以来,各国混战,导致礼崩乐坏,原来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也一并摧毁,各国都在招募人才,寒门之士如李斯者可凭一己之智顷刻间尽享荣华富贵。这时的社会,思想上没有约束,物质上极端分化,自然导致了个人欲望的膨胀泛滥。但个人欲望如果无节制的话,会给个人、他人甚至社会带来无尽的恶果。虽然司马迁不赞成儒家“利”与“义”的对立,鼓励社会对利的追求,但他又看到了个人在无理性的追名逐利下导致的后果,因此在《李斯列传》又中给我们以警醒,体现了他道德理想主义者的追求。
学习《李斯列传》,给我们个人的启示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身处现代社会,虽然没有太多社会巨变要我们去面对,但社会上充斥着的各种诱惑同样不小,我们要在这些诱惑面前做很多选择,我们能否抵制诱惑,坚持自我,看清真正的人生方向就要依靠我们内心的定力和价值取向。此外,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缺陷,不能一味去排斥,无视它,而要认识到它,并有意识的去改正它,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曦. 《史记》与周汉文化探索[M]. 中华书局. 2007
[2]韩兆琦评注. 史记[M].岳麓书社. 2012
[3]李景星. 史记评议[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1年10期
[4]茅坤. 史记抄[M]. 商务印书馆.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