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摘 要 小说《喜福会》为我们展现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成长生活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她们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代人之间冲突和误解。但随着母女双方逐渐接受和认可彼此的文化,她们的关系也得到缓和。本文将探究造成东西方文化矛盾与融合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关键词 文化冲突 中西方 《喜福会》
中***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67
The Conflicts and Reconciliation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Reflected in "The Joy Luck Club"
NIU Mengn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he novel "The Joy Luck Club" presents the story of four Chinese mothers and their daughters who grow up in Americ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 ideology and other aspects cause conflicts and misunderstanding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cultural conflicts and fusion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so as to promot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cultural conflict;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Joy Luck Club"
小说《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其1989年一经问世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喜福会》通过对四对受中西不同文化熏陶的母女的描写,表现出她们在社会交际、文化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以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为题材的小说是华裔作家一直以来的关注点。他们大部分在美国出生成长,从小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而他们的父母却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浸泡的一代人,这就造成了这些美籍华人的家庭成长过程伴随着两代人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在社会上,这些美籍华人还常常经受着白人主体社会的歧视和排斥,这使他们感到迷茫和无奈。基于这些独特的生活历练和社会经历,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矛盾和统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对母女两代人之间文化冲突的描写,以及随着母女观念的转变两代人逐渐沟通和解,为我们探索出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1 从跨文化视角对小说《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解读
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四对母女,其中四位母亲形象都是命运多舛的中国旧社会女性,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千辛万苦来到美国获取一片生存空间。虽然四位母亲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身在美国,内心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女性思想意识。她们在美国成长生活的女儿们虽然外表上看和母亲十分相似,然而却持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和隔阂充斥在四对母女的相处之中。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四对母女间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的矛盾和碰撞。
1.1 传统儒家思想和美国民主自由家庭观念之间的冲突
儒家思想是根深蒂固在中国伦理道德体系里的核心思想意识。它指导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子女要孝顺尊敬父母,父母对子女有着绝对的权威,子女要服从家长的意见以示尊重等。然而,美国却崇尚自由***的家庭观念,父母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就不再有抚养义务,而子女也不用背负赡养父母的责任。因而,在《喜福会》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因母女所持家庭观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小说中的吴景美的母亲让女儿参加很多测试和训练,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为女儿请家庭钢琴教师,企***把自己的女儿打造成奇才。可是景美对母亲的安排并不满意,她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有自主选择权去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母亲无权过多干涉。在一次母亲强行要求景美练习钢琴时,景美终于向母亲表现出了自己的强烈不满,对母亲大吼道:“这里不是中国,我不是你的奴隶”,企***通过这种反抗来摆脱母亲的束缚。而母亲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立场下,也非常不能理解女儿的极端反应,对女儿说:“在我的家庭中,只允许听话的孩子在这里。”以企***完全掌控女儿的命运。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景美母亲作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传统女性,她认为父母对子女生活的控制和安排是理所当然的,子女不应有不满和反抗。而景美从小受美国民主、***、自由思想意识深刻影响,总是想要捍卫个人权利和自由,因此对母亲的行为感到反感和不解。
1.2 美国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与外来的中国边缘文化之间的冲突
中西文化一直处在不平衡的关系中,赛义德在《东方主义》这部著作中写到:在中西文化对立冲突的情况下,西方文化是理性和成熟的代表,而东方文化是感性和幼稚的,因此西方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从逻辑思维和价值观念上主宰着东方。这四对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女面临着美国主流文化对他们的冲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退居到了边缘位置,甚至时而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歧视。比如,小说中提到中国母亲总是和女儿说中文,希望孩子能多学习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孩子们在美国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更喜欢讲英语,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美国朋友们的社交圈而不受到排斥,所以女儿们逐渐拒绝接受中国文化,甚至嘲笑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就造成了母女间越来越深的代沟和隔阂。
1.3 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力量和集体荣誉,而不计个人得失,认为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归功于自身,更应归功于个人所属的团体。家庭也是集体的一种形式,因此家庭成员的功与过也是整个的家庭甚至家族荣耀与羞耻。这就促使家庭成员们对彼此的事务有着密切的干涉与参与。而美国文化注重个人意识,强调自身***和个人奋斗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和其所处家庭并无太大关联。《喜福会》中关于威弗莱・龚的故事描写就正是这一文化冲突的体现。威弗莱从小在国际象棋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她的母亲龚琳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她将女儿的成功视为整个家族的荣耀,并极力想将这种荣耀和自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她拿着印有女儿获奖的杂志在大街上向路人宣扬时,并特别强调那是自己的女儿。她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强加在女儿的个人价值上。母亲的这一行为必然会遭到从小受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熏陶的女儿的反感,她不满地对母亲抗议道:“Why did you show off through me?”从女儿的文化视角看,下棋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和母亲及家人是没有关系的,母亲的炫耀和吹嘘只能让自己陷入不解和尴尬。
1.4 中国含蓄保守与西方张扬个性的社交习惯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事都讲求谦虚、内敛的行事风格,绝不主动夸耀或宣扬自己的优点,在别人称赞夸奖时而要礼貌性地予以否认,否则会被认为是缺少教养的表现。而美国正好相反,它鼓励个性的张扬,自我的表现,崇尚个人的奋斗与成功,并对别人的夸赞欣然接纳并给予感谢。在文中,女儿威弗莱带男友在家中做客吃饭,她反复跟男友强调:“After dinner, you must tell her that she makes the best food that you ever eat.”威弗莱的母亲果然如预料的一样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款待客人,并按照中国人的社交习惯对自己明明很满意的菜肴故意谦虚地表示“哎,这菜太淡了,让人难以下咽。”威弗莱和母亲都很清楚这句话实际只是一句礼貌性的谦虚,并无实际含义。但是,威弗莱的男友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并不能正确理解母亲的用意,而说道“You know, just add some soy sauce.”使得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陷入尴尬,而威弗莱男友还全然不明所以,因为他完全不能理解中国人自贬式的谦虚。
2 从跨文化视角对小说《喜福会》中西文化的融合进行解读
小说中四对母女的相处虽然充斥着中西方思想文化意识的冲突和碰撞,但这种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女儿们年幼时,对于母亲的管教和束缚持有绝对的抵触情绪,并奋力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以企***摆脱母亲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母亲对于女儿的这种叛逆也感到十分失望和痛心,认为自己倾尽所有的爱与关怀,换来的却是女儿的反抗和不解。当母女双方都站在自己所处的文化体系下时,看到的都是彼此身上的文化弊病。在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小冲突与小矛盾中,双方均未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直到女儿在问题激化时的强烈反驳后,母亲终于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社会的大环境下已处于边缘地位;女儿从母亲的控制和安排中也发觉自身文化的弊端。母女双方最终进行了彻底的沟通和和解,使以母亲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与以女儿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从冲突走向了融合,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深层交流。小说《喜福会》中表现文化融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母亲开始接受西方文化里的新事物
书中的母亲们开始学习说英文,并且从着装上将之前的中式长袍换成了衬衣裤子。她们也不再将自己隔离在中国朋友的小圈子里,而逐渐尝试美国式的交友聚会。比如,文中一位母亲起初不喜欢女儿的美国男友到后来接受女儿的男友;许安梅的儿子在不幸溺水后,她想到的是祈求西方的上帝而不是中国的菩萨。这些都是母亲们思想意识上的慢慢转变。
2.2 女儿内心深藏的中国文化
女儿们从表象上来看仿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不屑与排斥,实际上她们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传承着中国人谦虚、孝顺的品质。她们表面上对母亲不满和反抗,其实内心对母亲的充满了敬畏。例如在吴景美的母亲去世后,她才逐渐了解母亲的过去,她尝试着弹奏了曾经让母亲在邻居面前尴尬的《祈求的孩子》,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还能记得琴谱,瞬间对母亲当年悉心的教导充满了感激。露丝也从母亲的故事里学会了坚强和勇敢,在自己失败的婚姻里赢得了尊严。作者以这样的结局收尾,也正是希望在国外的华裔两代人能从彼此身上取长补短,和谐共处。
3 小结
《喜福会》对生活在美国的四对中国母女这一特殊人群的叙述描写,让我们认识到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双方如果用平等包容的眼光,取长补短、求同存异,那么就会在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恩美,程乃珊等译.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 高合顺.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9(8).
[3] Tan, Amy.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Ivy Books.198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