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钧瓷文化离不开催生它的时代 ,也离不开它诞生的地域环境。钧瓷是中原文化的产物。钧瓷沉淀了漫长的历史,进入到新的时代。我们不能不被他身上的气质所动容。他充分的体现了一代官窑的端庄、厚重、大气浑然天成的韵味。钧瓷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更体现了钧瓷艺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民俗文化;神龙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中***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22-02
中原文化起源于上古,其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禹州是大禹带领的夏部落重要活动区域。早期的钧窑广泛分布于古豫州颍川郡扒村(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一带,因宋钧官窑位于夏启大享诸侯、均封天下的“钧台”附近而得名。中原文化的鼎盛期是在唐及北宋时期,禹州因靠近都城开封,钧瓷才被选为皇室贡品,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中原文化的厚重、浑朴、大气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钧瓷,也使它成为展示中原文化“一张绚丽多彩的名片”。所以,有人说钧瓷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富个性的代表。钧瓷,作为一种传统名瓷,它自然天成的窑变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其文化价值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受到了世界陶瓷艺术界的重视。
一、钧瓷与吉祥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吉祥***案的实质,是一种出于营造吉兆环境为目的,以美好的纹饰来驱除各种民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心愿的实用装饰,其中主要反映的是民众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瓷作为传统艺术,承载着吉祥民俗文化的内容,折射出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中国钧瓷艺术中,各种不同的风格样式,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它们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生活习俗,渗透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这充分说明钧瓷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生活的本质。钧瓷艺术是工艺美术中的一种,由于艺术皆来源于生活,属于生活的美术,因此在我国现代钧瓷造型中,也体现了大量的民俗美学意蕴。如用牡丹、桂花、龙凤则代表富贵,其内涵就是“国色天香”、“龙凤呈祥”等;有用藕、并蒂莲、白头翁、同心结表示情爱的,如“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有用松、灵芝、桃子、白鹤、绶带表示福寿的,如“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太平盛世”等。钧瓷瑰宝“祥瑞瓶”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与会的国家和地区的***及***要。这件由9名陶瓷专家和美术设计师历时200多天完成的钧瓷作品,采用古布币造型,构成人体形状,上圆寓天,下方寓地,象征着天地人和谐;四角饰以云龙,象征中国四海升平;四面饰以“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示祥瑞;吸收了玉雕、青铜器浮雕等技巧,在钧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二、钧瓷与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奋进向上的精神标志。河南是龙的故里,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中原和全国各地的民俗,也有不少与龙有关,如每逢喜庆之日舞龙灯,农历二月二祭龙王、吃龙须面,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就是龙。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现代钧瓷艺术品中,以龙的题材创作的作品比比皆是。钧瓷以其在陶瓷史上特殊的地位,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钧瓷常作为外交礼品,象征这华夏文明。如钧瓷作品《丰尊》,“丰尊”作为第三界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它以中国古老礼器青铜尊为基本造型设计制作,圆口方底,象征天圆地方。腹部15个气钉纹纽,与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相吻合;腰部三个龙型耳饰,代表同期举办的“三会”;“丰尊”颈部11个凤尾状丰收纹,寓意11国友好、发展、繁荣。
三、顺天意,天人合一传统思维
有学者指出:“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之“潜质”,也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中坚思想”。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审美文化精神之发展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
由于一件上品钧瓷烧制非常困难,当地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加之自然窑变釉画意境无穷,似有神助,很多人认为其本身就是“天”之杰作,在欣赏它们的时候就更容易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最高境界。自唐玄宗立命“钧不随葬”时起,它对立于冥品“唐三彩”,物化了“帝王忧患意识”而成为君王的代言;当一代明君后周世宗柴荣企求“雨过天晴云,诸般颜色捉将来”时,是厌倦了五代十国的战火狼烟,而立志三个十年,一统江山,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帝王心语——向往的是畅远、宁静、安和、祥瑞;当杨家将血染战袍,保家为民,而宋仁宗恋恋不舍地赐给钧瓷时,钧瓷已经是“神祗”;当宋徽宗盛赞“神钧宝瓷”、“精妙绝品”时,钧瓷所张扬的内涵,已经不是书画艺术、金石艺术所能承载的负荷了,而是帝王文化的凝聚,已经超脱了瓷的理念。钧瓷突出的不仅仅是“瓷”,重要的是“钧”。它不是一般意义的陶瓷工艺品,而是满载着历史文化君王意识的特殊载体。这种天人和谐的审美境界,不仅是人们投身到自然中对自然的能动顺应,而且是人们以诗意的情怀对自然的体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亲和的关系。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现代钧瓷艺术品一直传承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
四、千钧万变,道法自然的思维
钧瓷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它兴盛的历史说起,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号称为“郁郁乎文哉”的时代,历代君王不仅热爱字画,而且热爱瓷器艺术。宋代对中国思想史最独特的贡献,即儒学的复兴。宋代瓷器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密不可分。宋代艺术崇奉的创作原则是“和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的是最佳境界是“天工与清新”,所以钧瓷釉变的天成之美,在宋代极为风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道”的追求不仅体现在钧瓷的艺术风格上,还贯穿于整个烧制过程中。“入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是著名作家姚雪垠为钧瓷窑变自然形成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的“元人画”不是由毛笔和着水墨与颜色画在宣纸上,也不像手绘瓷一笔一笔描画在素坯上,而是在1300度以上的窑炉中,以火的高低强弱形成的微妙、复杂的气氛为画笔,形成意境千变万化的釉画,成就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古老的道家典籍 《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钧瓷的烧制过程和“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暗合。一件好的钧瓷艺术品先从造型入手设计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器型,根据器型施不同的钧釉,然后最令人期盼的就是钧瓷的窑变,作品在窑变中追求自然美境界。现代钧瓷作品中,自然窑变的出人意料的效果,体现了‘钧瓷无双’的艺术特质。
此课题为河南许昌学院校级项目河南钧瓷造型风格研究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河南钧瓷造型风格研究,项目编号:2012017
参考文献:
[1][法]丹纳 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李争鸣.追根求源话钧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阎夫立,阎飞.中国钧瓷[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纪瑞祥.中国陶瓷艺术美学意蕴探析[J].山东陶瓷,2007,10(05): 41—43.
[5]刘瑞海.火与土的凝聚:论钧瓷的审美特征[J].科技资讯,2008,
10(30): 25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河南钧瓷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