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是胶东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背山面海,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几千年来以农耕、捕鱼为生,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就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七夕节用面模做小果就是其独特的民俗艺术形式之一。在海阳,每逢七夕,不论家境贫富,不论年纪大小,都会在这一天兴致勃勃的做小果。一个个印有不同花纹的面饼从模具中被搕出来,然后慢慢的在锅中焙熟,即制成小果。七夕节这天走在各家的门口都能听到清脆的饼模磕击面案的声音,稍晚点的时候就能闻到小果香甜的味道飘逸而出。这一天也是小孩子们最兴奋的日子,相比与过年,这个节日中小孩子的参与度最高,可以和父母甚至是祖孙三代、四代一起揉面做小果,做好的小果冷却后,母亲会根据孩子的大小用棉线将小果串成一串,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街上玩的小孩子手里拎着,脖子上挂着一串小果边玩边吃。同在这一天小孩子们也可以从平时忙于生计的父母长辈那里听到很多关于七夕的美妙的故事和传说以及某些事物所代表的美好的祝愿和禁忌的教育。
这样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离不开一样工具,那就是面模,七夕用的面模是胶东诸多面模中的一种,也被称为搕子、小搕儿,现在民间使用较多的面模所用的材料是木质的,而且多为果木。所用的果木材质也多是就地取材,海阳市地处山东东部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果树栽植,其中苹果、桃树、梨树、樱桃、枣树等都有大面积的种植,故取材果木并非难事。
果树结果,果木做的搕子搕出的面食就被称为小果,小果这个名称本身就被赋予了希望果实丰收的美好愿望。海阳人民,一向勤劳俭朴,在生产中,起早贪晚,吃苦耐劳。七夕节前后海阳沿海渔民处于禁渔期(现相关条例规定6.1-9.1期间禁止捕鱼),大海中的鱼儿在这个期间会繁殖产子。对于北部的山区农民来说这个时期又是果树、庄稼成熟前的孕育期,一年的收成如何依托于“夏三月”的成长。在这个决定收成如何的关键时刻,人民需要借助于一个神灵来祈请愿望,这一愿望促成了在当地在七夕节当天做小果乞请庄稼果树丰收的民俗活动。在当地人的实际生活中这个乞求的时间不仅仅止于七月七这一天,在七月初一,当地人家就会做一种撒了芝麻或者包着芝麻的香甜面饼,这个饼多是成年人吃或者是相互馈赠,称为籽粒果、籽粒获收,从成人的角度乞的仪式已经开始,一直到七月初七这个仪式达到最高峰,也最具有形式感,作为“生生不息”见证的小孩子冠冕堂皇的加入了进来。在以农耕捕鱼为生的生产结构中,劳动力的多少、优劣对家庭的富裕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多子多福观念更强化了人们重视繁衍后代、绵延家族命脉的意识。
七夕节又被称为女儿节,“女”自古便与生殖繁衍联系在一起,张君在《七夕五考》中,从民俗的角度曾考证了织女的六种神性,即乞巧、乞富、乞子、乞寿、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祈遂私愿。这些祈愿中,乞子、佑儿童、祈婚姻美满等都具有婚姻和生育的功能即赐予人类婚姻和子嗣,进而使得原始人类繁衍不断、生生不息。从这一方面来看七夕节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殖崇拜的内涵,尤其是在当地人们过七夕节借做小果乞求丰收、富裕;乞求子孙满堂、健康有为,这些行为意愿的表达与小果面模中的***案涵义相互得以印证。如***1所示,是一排两连的搕子,即一个搕子两个凹孔,孔中的两个***案分别为鱼和石榴。鱼这个***案在中国民间***案涵义的解读中多视鱼为“余”,是富余,富裕的象征,在捕鱼耕种为主的时代有一定的剩余即为富裕。另外阴历七月鱼腹多子,也是繁殖力强、多子的象征。旁边的石榴***案寓意就明显一些,石榴成熟后,果内多子,色彩或艳红或洁白,而且子与子之间团结紧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石榴被视为吉祥果,喻为团圆、团结、红火、繁荣、昌盛、和睦、多子多福、、百子同室、金玉满堂。这两个***案同时排在一起共同寓意了乞求多子,子孙昌盛、百子同室、团结和睦。如***2所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排两连的莲和鱼搕子,左边的莲,外形是由侧视的荷叶外形变形而来,这一外形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内部***案装饰有蕴含莲子的莲蓬和并蒂莲花。莲最初的民俗内涵是生殖崇拜的对象,莲的花心有籽且一蓬多籽,蕴含莲子的莲蓬象征着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切合了人们对于繁衍生息、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在印度梵文中“莲蓬”与“子宫”是同一个词,且莲蓬的形状和功能非常相似于子宫的形状和功能,在生殖崇拜中所代表的是女阴,“鱼”则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民俗中“鱼戏莲”暗喻的是男女交欢、繁衍、生殖,其中所暗含的原始生殖崇拜不言而喻。
“并蒂莲花”在民间常用它的形象比喻夫妻和谐同心,共谐连理,也有枝繁叶茂、子孙连绵的寓意。在***2的模子中,鱼和莲被刻在一起,并非偶然,而是综合表达了“鱼戏莲”或“鱼穿莲”的隐意,即对于较强生殖繁衍能力的乞盼和子孙连连(莲莲)、连(莲)生子的乞愿。***3为一排十连的搕子,这样的搕子做出来的小果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做好后像一元硬币大小,这样的小果也会被母亲们用白色棉线串成串,小孩子们或提在手上或带在脖子上,边玩边吃,小伙伴多了还会相互品尝。***3中自左开始的***案依次为桃、双钱、葫芦、灯笼、猴子、莲蓬、知了、石榴、叶子、鱼。“双钱”谐音双全,乞儿女双全之意。“叶子”和“花”借自然界植物的开支散叶、花繁叶茂的欣欣向荣景象喻人间儿孙满堂,繁衍昌盛。叶子和花的寓意也经常会在一个面模中得以呈现。“葫芦、莲蓬、石榴、鱼”则是借腹内多子,多子同枝、多子同室之意来祈求多子多孙。“桃子”在生殖崇拜中属于女阴的象征物之类,有祈愿强盛的繁殖能力,孕育能力。自然界中的灯笼果,一株所产果实颇多,每个果实内子粒繁多,作为野生的植株其繁殖能力生存能力很强,因此也有直接用灯笼果植株和果实组合的面模来表达祈愿孕育多子、繁衍昌盛的,“桃”在中国民俗符号中代表的是长寿,结合其他***案就有了多子多孙且子孙生命力旺盛的愿望表达。
当人们在祈求多子多孙的同时,也希望子孙健康、富裕、有才华,这时人们的祈求就在多子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在七夕面模中的“猴子”即希望子孙能成侯拜将,“知了”则希望子孙能才华一鸣惊人。海阳地区七夕的搕小果活动有非常明显的祈求多子、祈求丰收的乞愿,从文化现象上反映为一种原始的生殖崇拜的延续。
以上所示的面模***案是在2015年七夕节期间在海阳所见的当地人们用的最多一些***案,通过这些***案可以体会到当地人在生活中充满了对于子嗣传承绵延的美好愿望和对于庄稼籽粒饱满和湖海有鱼丰收的殷切希望,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有所弱化,但是包含在面模中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改变,通过小果来强化七夕节的节日气氛的传统也没有变,不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放暑假回农村探祖的孩子都一样沉浸在这些印了花纹的面果子的香甜气氛中,在这些花纹的认知中,孩子们了解了几千年来他们的先祖对于生命存在的敬意,对于自然孕育生命的感恩。
作者:王林芳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俗文化特征田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