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如何
中国保险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保险业的前景如何?以下是百分网为大家分享的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趋势,欢迎参阅。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保险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财产保险业务相应会增长。尤其是在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投资型寿险方面更具有潜力。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保险资本、人才、产品、服务跨国界流动,加剧了全球保险业国际化经营态势,国际保险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各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保险业国际化将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保险业不断变革和向前发展。
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整体实力、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自十六大以来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较弱。我国保险业在社会和人民急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业务领域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三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发展粗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普遍存在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的倾向,很多公司通过铺设机构、跑马圈地实现外延式、粗放型规模增长,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费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强。
三是在金融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处于劣势。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金融市场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险业整体规模虽然显著扩大,但在金融资产增量中获取的份额仍远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竞争实力和业务规模相对薄弱。要从根本上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充分认识国际保险业发展新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保险业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中把握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未来。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保险产品创新空间、保险市场范围将不断扩大
互联网快速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也在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引导和创造客户需求、提升公众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保险意识方面蕴藏巨大潜力。保险公司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对消费者行为数据、消费习惯、支付偏好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这为精准营销、精准定价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制定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提供了数据基础。2010年,华泰保险与淘宝合作在“天猫”交易线中“嵌入式”运营“退货运费险”,并根据出险率进行保险定价。这是国内首个针对网络交易而设计的创新险种,也是首个实现保险产品动态定价的创新产品。未来,类似“退货运费险”这类保障消费者互联网消费、支付行为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将大量涌现。
同时,互联网伴生的移动终端和大数据优势将持续拓展保险市场范围。消费者能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购买和支付,网络消费、网络支付等网络行为中蕴含的风险能够派生出新的保险需求,为保险行业开辟出新市场;并且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保险公司能不断提升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将以前无法或难以有效管理的风险纳入保险公司能力范围。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化发展,保险市场还将出现大量的细分领域,保险公司能够借助移动互联发展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在实现对原有消费者资源的深入挖掘的同时,也覆盖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消费者,提供传统上规模不经济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领广阔的“蓝海”市场,进而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资源和行为数据,形成发展良性循环。
趋势二:互联网保险进一步场景化,更多碎片化的保险需求将得到满足
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伴生产物就是高频化、碎片化的各类需求,而场景化则是挖掘、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途径。线下场景产生的保险需求催生了传统保险产品的发展,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很多线下场景逐渐迁移到线上,线上场景的出现为互联网保险产品异***突起提供了契机。
未来,保险公司将会更多地基于互联网生态圈的高频化、碎片化风险需求,开发出可以嵌入互联网生态圈中某一个环节和应用场景(或者多个环节和应用场景)的“碎片化”创新产品,实现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和营销的突破,将互联网保险产品“无缝式”嵌入互联网消费的购买、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从而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以较低成本满足消费者的高频化、碎片化的保险需求。如对持有保险牌照的电商平台而言,不论是采用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还是自行开发的方式,可以向电商平台上下游合作方提供关于满足其产品开发、支付、物流等方面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可以针对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设计个性化保险产品,在消费者支付时进行推送;亦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支付习惯以及其他关联性资料,预判消费者潜在的保险需求,通过邮件、短信、网站弹窗等方式推送。
趋势三:互联网保险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态深入融合,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和熟知,互联网金融各业态之间开始逐步融合,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向众筹、个体网络借贷(P2P)等行业提供保险服务,衍生出新的保险产品,为投资者权益提供保障。为规避众筹项目发起方逾期违约风险,增强客户体验,缓解项目方因为逾期而可能承担的延期赔付压力,京东众筹于2015年携手京东保险、中国人寿,推出了国内首例众筹跳票险。众筹跳票险由项目方投保,一旦项目发起方发生延期发货及跳票现象,则由中国人寿对用户先行赔付,保障投资者权益。在P2P去担保化的大趋势下,部分P2P平台开始借鉴国外平台的做法,寻求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证保险服务,为平台投资者购买违约保险。比如北京财路通与民安财险、国寿财险的合作,保证在发生逾期或坏账时,P2P平台会以风险准备金进行垫付。
互联网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使其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保障。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必将更频繁、更深层次地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态融合,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互联网金融业态之间的风险交叉影响不容忽视。这也就决定了未来互联网保险的监管有必要建立在金融协调监管的基础上,在明确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监管主体的前提下,提升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加强各监管主体信息共享、协同处置风险的能力。可以考虑建立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和宏观审慎监管部门,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
趋势四: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将更加丰富多样,费率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
由于保险公司营销体系中代理人制度的存在,支付给代理公司、代理人的手续费及佣金等构成了保险公司财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保险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互联网保险的不断冲击,代理人在传统保险营销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将不断被弱化。有研究表明,互联网可以使整个保险价值链的成本降低60%以上。未来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将保险产品的销售环节转移到网络上,可能比传统保险行业营销方式节省58%至71%的费用,从而使保险行业进一步摆脱传统营销体系中代理人制度的束缚和制约,进而极大地减少销售成本。显而易见,销售成本的减少可以让保险公司让出部分利润用于降低各险种的保险费率,从而让消费者受益,同时也使保险公司在销售、理赔、管理和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趋势五:数据作为保险行业“核心资产”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在未来互联网充分普及的大环境下,数据成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保险公司而言,数据就是核心资产,数据分析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能够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整合、挖掘等技术获得价值信息。从数据收集来看,要借助互联网不仅获得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也要获得潜在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为将来拓展市场、开辟新的市场需求做准备;从数据应用来看,保险公司应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充分挖掘消费者需求,通过数据采集了解每位消费者的特征及需求,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与产品。
而消费者可能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不同的移动终端进行消费,从而形成了大量不规则的、碎片化的消费信息,对保险公司收集、整合、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对保险公司复杂灵活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保险公司应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保险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应清楚地看到这种深刻影响的发展趋势,进而加快自身创新步伐。
趋势六:互联网保险将从深层次更新保险行业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突破保险服务的时间、地域限制,为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无限可能。通过穿戴式设备、手机健康监测软件等获得消费者身体状况信息,可以让保险公司随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风险管理方案;通过物联网终端能够对承保财产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让保险公司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承保财产,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防损减损方案;通过车联网获得驾驶行为信息和车辆、道路状态信息和事故信息,可以创新产品定价模式,提供驾驶行为管理、主动救援等服务。
趋势七:“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将进一步凸显
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保险的销售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先以保险产品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将逐渐转化为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销售模式。互联网使得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保险公司推送的信息,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新险种出现的源动力,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成为保险产品设计的基础,这也意味着消费者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参与保险产品设计和服务的全过程。保险公司应积极融入这一潮流中,利用自身原有优势,培养大数据分析能力,针对目标消费者、潜在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定制化保险产品,同时主动促使保费更加透明,保障权益更加清晰,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可以让保险销售的退保率大大降低。
趋势八:借助互联网技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将不断优化改善
互联网技术能够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和能力,能够及时掌握保险市场发展新动向、挖掘潜在的消费者群体、发现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创新产品,并随时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将使得保险公司核心运营流程和客户服务实现网络化和自助化,可以提高保险公司处理保险业务的效率、减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互联网技术动摇了传统保险营销体系的代理人制度,使得保险公司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让保险公司大幅减少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
趋势九:保险行业将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信息披露
互联网正在快速改变人们的生活,保险标的、属性和风险因素随时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保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保障生、老、病、死、残的产品和服务,而是发展到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工作、消费行为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保险产品的形式、品种、保障范围、保障程度等都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但中国金融消费者整体知识水平偏低,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于2013年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知识客观题的平均正确率仅为55.9%。消费者知识水平滞后于互联网保险创新水平,可能会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创新保险产品市场认可度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故而,如何提高消费者认识、选择保险产品的能力,提升消费者对风险的辨识与防范的能力,对保险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另外,保险公司应借助互联网技术细化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规则,在保险责任、告知义务、免责条款、退保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明确披露要求,防止避重就轻、销售误导。通过机制设计,保险公司应开始尝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投保、查询、理赔等方面建立信息公开标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断提高市场透明度。
拓展: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现阶段中国保险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保险行业的总体发展是有利的,而拥有百年历史的外资保险公司无论从管理经验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远超我国的民族保险企业,如果一开始就全面放开,外资公司将会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赢取市场份额,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保险行业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只有逐步放开保险市场,制定相应的过渡保护期,才能更有效的与外国保险公司展开竞争,从中吸取外国保险公司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创建民族保险品牌。
随着3年过渡保护期的结束,我国已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保险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一,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内需、加快市场化进程、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保险具有三大职能: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保障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保证了有效的经济秩序。资金融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险资金之所以可以融通是因为保费的交纳与赔偿给付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与数量差。“所谓时间差是指投保人交纳保险费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就进行赔偿给付,而数量差则是指并非所有人都会赔偿给付”。这就为保险资金的运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无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将收取的保费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进行再投资,把保险资金运用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等方面,从中获得回报。
第二,有利于引进外资,分担国内就业压力。一方面,大量的资本与人才将流向中国市场。资本流入包含了国内的工业资本: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非工业资本:银行、民营企业;国际上的金融集团、非金融集团等等。人才流入包含了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投资、精算、IT等;西方以及东南亚的销售、管理与战略策划人才,同时也为大中院校毕业生们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第三,有利于建立民族保险业竞争机制。加快中资公司的体制改革,制定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一方面为我国保险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外汇储备提供了平台;也为今后中国保险公司海外经营提供了可行性。虽就短期看来,较少的保险公司具有这样的竞争实力,但就长期来看,我国民族保险企业海外经营具有提升企业国际形象、增加外汇收入、分担企业风险、拓宽投资渠道等优点。
中国保险业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中外保险公司竞争,外资公司优势巨大。相比较而言,外资公司规模较大,有全球化的企业团队,在企业管理、产品开发、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经验丰富。第二,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对于有着后起者优势的中资公司来说,在借鉴经验的同时,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走创新发展的路,才不会被淘汰。第三,市场监管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中资、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的保险公司竞相起步,随着理念、产品的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适时的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总的来说,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短期内,我国保险业更多需要的是合作,并非激烈的竞争。就长期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需要我们预测对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谋求相应的对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未来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首先,社会制度与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差异化经营的理念。外国人很少有储蓄的习惯,他们依靠的是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商业保险。而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发达国家完善,老百姓普遍依靠储蓄积累财富、养老和治病,需要的是高的投资回报或者购买养老、医疗保险来弥补社保的不足。所以,投资收益型、养老型和医疗型商业保险在未来将成为主导。
其次,保险业将逐步对内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外建立跨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中外合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过程。中资公司希望借鉴外资的管理经验,而外资公司希望依靠中资公司在国内的资源更快的打开中国市场。而我国的本土品牌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可以更好的占领国际市场,吸取外汇。
最后,我国将逐步建立全球化品牌。“中国本土企业需要建立全球化的国际品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需要谨慎的计划与发展,切勿急功近利”。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但是保险业是一个诚信的行业,勇于兑现承诺将逐渐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