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激励 发展 兴趣
很多教师,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师都会对学生有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大人,一堂课就是我一个人在演戏。叫他们回答问题简直是要他们的命。除了那么几个‘捧场的’,其他的都坐在下面等着你答案出来,好像都不关他们的事。哎
”
学生课堂上不发言,这是最令老师头痛的事。每个教师都明白这样既不便于检查教学信息输送与接收的准确度,又不便于师生间进行多项交流,致使老师一味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听得头昏脑涨。可想而知,其效果之差便不言而喻。
课堂发言不只是学生说的体现,实际上是学生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学生渐渐变得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些老师上课后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实际上除了自己“启”的艺术不高明外,也与平时没下工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教师如何培养、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呢?
一、多激励,少批评,营造宽松的环境
就教师本人来说,要民主、宽容、随和,要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感到自豪。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会心胸坦荡,没有什么顾忌。作为英语老师,我时常会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两手举起大拇指,然后对说:“Good,thank you.”这样做就是要让我的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老师很需要他们的回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举手发言对老师来说是多大的帮助。学生一旦体会到老师的这种需要,他们会很义气地给予你这样的“帮助”。
对学生,我教育他们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不能在别人发言时随意起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讥笑和嘲讽,从而在班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言氛围。我向全班申明:尤其是发言(包括读课文),只要是尽力的、诚心的,错了谁也不能嘲笑。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乐意把手举起来,不再害怕自己的答案是否会符合老师的心意了。
二、有要求,有层次,设计适合学生展开讨论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特点和学生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提出适合他们思维发展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英语课的语篇教学中,我在解决一些新出现的知识点之后会设计听录音或者看动画来回答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个时候,对于学困生,我就会提出比较容易的、根据原句就能回答上的问题。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正确回答,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也可以像学优生一样,高高举起手来自信满满地回答问题。对于学优生,则要提高要求,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红苹果”,使他们在原有认识水平上有新的提升。
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让他们真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愿学、乐学。
三、细雕琢,求发展,提高学生发言的能力
古人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怎样才能撞击出耀眼的智慧火花呢?除了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问题之外,让学生掌握好“说”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在课堂发言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发言拖泥带水让人心焦,有的学生慢声细语让人听不到,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出现冷场,等等。这不但没有精彩纷呈的对话出现,反而无端地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口头表达的技巧。学生的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发音吐字清晰即可,以后再逐步增加连读、抑扬顿挫和感彩训练等。这样,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发言的要领和技巧,就会更多地体会到发言的成功带来的心理愉悦,以后对于发言就无所畏惧,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问题的回答。
四、形式多、激兴趣,让课堂发言绽放光彩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因此要极力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竞赛学习、师生互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举手并不一定是回答,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发出邀请。这样通过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情境的巧妙创设,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会让学生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加强研究和实践,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发言,提高课堂效率。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培养学生积极的发言习惯,不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教师不可等闲视之。只要我们细心留意,耐心引导,每个学生都是闪亮的“发言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