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语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作者从导入语的概念、特征,导入的必要性,导入语的类型和方法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导入语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38-0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成功地上好一堂课,首先应该着眼于课堂的导入语。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学名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因此,一些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设计课堂导入语,为成功上好一堂课做一个好的铺垫。

一、导入语的概念和特征

1.导入语的概念。导入,也叫“引入”,是课堂教学伊始的十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总称。所谓“导入”,即一“导”二“入”。导,就是“引路”的意思,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入,即进入学习之门,也是将学生从课间玩耍的状态引入到本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愉快地进入师生交流。因此,导入语可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而演绎的课堂前奏。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可以调适教学气氛,衔接新旧知识,提高智力活动,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

2.导入语的特征。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语言,是指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中所使用的语言。”它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而导入语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

(1)情境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语文课传授知识进行教育,要讲究“渗透”、讲究“潜移默化”。因此,在课堂导入语中,应该创设美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拥有一种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最佳心理状态。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时,若先出示遗像,然后用幻灯片放映一组组感动人心的“十里长街送***”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再配以如泣如诉、富有感情的描述,最后叫几个会唱***歌曲的学生为大家唱首歌。有了初步感知后,师发言:“同学们,这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令人心碎的日子。但是,《十理长街送***》这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

景……”

(2)多样性。导入有法,但导无定法。语文教学灵活多样,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语,有简介导入、设疑导入、温故知新、趣味导入、音乐导入、情境导入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3)思想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语文不仅注重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引导。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语文课也时刻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体现了其思想性和人文性。

二、导入语的必要性

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首先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运用,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是引起学习的先决条件,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都是教师引起的有意注意。只有对某一知识引起注意,才能进一步使该知识由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中,从而更好地巩固新知识。注意力不仅需要“引起”,也需要“维持”。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一般在课堂开始前10分钟,学生思维开始逐渐集中,在中间20分钟,思维水平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而在最后10分钟,思维水平逐渐下降。”因此,良好的导入,对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融合新旧知识、活跃思维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好的导入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取贮存的已有信息。奥苏泊尔认为:“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将新知识的意义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同时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比如,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设计导入语时,让学生猜想1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一个先着地。那么到底哪一个先着地?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学习这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他们的原有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认识到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因此,设计好的导入语,就像一块磁石,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运用导入语这个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导入语的类型和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导言,有时就像是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虽然仅仅三言两语,“转轴拨弦三两声”,但却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因此,对于导入语的设计,不同的语文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常用的导入语有以下几种类型和方法:

1.开门见山式。“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凝练的文题有着画龙点睛之妙。”因此,从讲题和分析课文题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能使学生把文章题目和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教师板书课题后,首先提出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课文的题目:‘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扣教学重点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指‘书目’。人们把书目看成‘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让我们一起仔细阅读课文,看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像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直截了当,清晰明了,同时一开始教师就对课题进行解析,提出教学目标,触发学生思维,引发思维的火花。

2.作者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作者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有关作者的一些小故事来引导要学习的课文。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呢?

生:手机、钱、水……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言之有理,然而,有这样一个人,她说,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带一本书。”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84年为国际儿童读书节所做的献词中讲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看看作者为什么要带一本书作为伴侣。

通过教师对课文的导入,学生带着好奇心,看看作者究竟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作为伴侣。这样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课文时,就自然而然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完成了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3.温故知新式。叶圣陶先生说过,“既要温故,又要知新,把以前读过的温习一下,回答那已有的了解和体会,效益绝不比上一篇来得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例如,对《自序》的导入,就可以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在上课时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鲁迅的文章,以此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这样温习旧知识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但巩固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一举两得,更加有利于新知识教学的开展。

4.情境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一段音乐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也可以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某种感人的情境,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引起他们情绪的激动,使得学生的感情能够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导入语的设计:

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放一首《再见警察》这首歌,通过对这首歌的倾听,同学们开始会对这种悲伤的气氛产生感知,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2008年中汶川地震中一幕幕感人的画面,逐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再讲讲地震中可乐男孩的故事;用摩托车载着妻子尸体的丈夫……这些感人的故事。通过这几项铺垫活动,开始回到课文中,看看课文中的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

情感是教学的灵魂,在课文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这种情感宣泄的方式,使得学生沉睡的感情得以唤醒,主动地投入到课文中进行学习。

5.悬念式。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种悬念,使得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该问题上,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新课做准备。比如,在学习《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时,导入如下:

师:同学们见过鱼吗?

生:见过。

师:那么说说你们都是在哪里见的鱼?

生:鱼缸里、河里、水池里……

师:同学们想想,不管是游在鱼缸里,还是游在河里的鱼它们有一个共性,都离不开什么?

生:水。

师:同学们有没有见到有到纸上的鱼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了解游到纸上的鱼,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鱼游到纸上》。

这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课文的题目,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游到纸上还会活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动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萌发知识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彭丽.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J].文学教育,2009,(7):126.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0.

[4]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48.

[5]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48.

[6]熊伟.品词析句辨伪求真――《两个铁球同时落地》[J].辽宁教育,2010.

[7]李兰.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J].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2009,(25):139.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语

学习

歌曲创作中的灵感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歌曲创作中的灵感,内容包括创作灵感经典歌曲,歌曲的创作灵感。灵感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发现;灵感赖于作曲家对文学准确、深刻的理解;灵感以丰富的音乐素材为基础;灵感是作曲家对生活和文学内容有了深刻领悟后而产生的音

学习

简述土壤源热泵系统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简述土壤源热泵系统,内容包括土壤源热泵垂直埋管深度,何谓土壤源热泵系统。摘要:土壤源热泵系统同水源热泵系统一样是以水或其它换热液作为冷热能的载体。与水源热泵系统不同的是土壤源热泵系统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换热管与岩土

学习

试论写作活动中的灵感思维

阅读(32)

摘要灵感思维通常是指人们在专注、紧张地思考中突然出现的顿时感悟,这种顿悟往往瞬间即逝,所以要及时抓住。灵感思维与写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灵感思维在写作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灵感思维的含义和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学习

心若向阳作文500字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心若向阳作文500字,内容包括心若向阳作文,我心向阳作文。一缕微光打破了早晨的沉寂。鸟儿把欢笑留在了树枝间,枝叶听着脱去了稚嫩的衣裳,露出了阳光的微笑。树木因向着太阳生长,才有了枝繁叶茂,度过了生气的春天,炎炎的夏日,悲寂

学习

座谈交流材料范文精选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座谈交流材料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座谈会汇报材料范文,座谈会交流材料怎么写。座谈交流材料篇1一、关于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学习

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内容包括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钢管混凝土节点构造。【摘要】与普通混凝土和钢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在承载能力、抗震性能、耐火性能以及施工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计算有3种:1、钢管和核

学习

海派中医 丁氏内科严苍山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海派中医 丁氏内科严苍山,内容包括海派丁氏按摩手法,海派丁氏点穴推拿。特色验方在流派门诊中传承

学习

花卉的栽培与养护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花卉的栽培与养护,内容包括花卉的种植和养护摘要,花卉种植与养护学什么。摘要:指出了园林绿化中花卉的应用,重点探讨了花卉养护繁殖技术,以期更好地发展园林绿化,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学习

比尔·盖茨未竟的那些事业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比尔·盖茨未竟的那些事业,内容包括比尔盖茨离婚声明全文,比尔盖茨的乐观人生。比尔・盖茨曾经的敌人

学习

赵士英绘画作品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赵士英绘画作品,内容包括赵士英人物画,赵士英画。画家简历

学习

Zipf定律在森林资源规模分布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阅读(38)

摘要:Zipf定律主要针对空间地域分布中的离散分布现象,以“等级――规模”关系为研究的切入点,讨论研究对象所隐藏的统计特征,近年来被引入森林资源规模分布的定量分析中。以1999~2003年第6次全国清查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数据为参考依

学习

贝叶斯统计中后验分布的教学研究与探析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贝叶斯统计中后验分布的教学研究与探析,内容包括贝叶斯统计中二项分布的理解,贝叶斯概率分布什么时候学呢。【摘要】针对贝叶斯统计的学科特点和教学难点,对后验分布的讲授,由经典统计中的贝叶斯公式引入并推广得到定义,结合案

学习

相似性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相似性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内容包括相似性原理和类推原理,物理学中的相似性研究。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三个角度谈相似性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分析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分析,内容包括ofdm为什么叫正交频分复用,ofdm与一般的频分复用的区别。摘要:2010年底,ITU将公布第四代移动通信(4G)全球标准,两大阵营(3GPP和IEEE)提交的两种主要标准分别为LTE和820.16m,而且两种标准都使用

学习

浅析东京圈交通规划及经验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东京圈交通规划及经验,内容包括东京首都圈轨道交通图,东京的交通规划。摘要:东京圈作为首个亚洲首都经济圈,其交通成功世界瞩目。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东京圈五次基本规划中交通规划的主要历程,总结出了东京圈交通发展的经验。

学习

浅析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意义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意义,内容包括老子无为思想及当下的启示,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的精神实质。摘要:老子的哲学体系核心是“道”,具体言之就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我们通过对老子其人、其思想观点的阐述,结合时代背景

学习

浅析公平交易权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公平交易权,内容包括公平交易权与自主选择权区别,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指。从市场经济层面来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商事主体通过正常的交易秩序、自由竞争获得商业利润,应当予以保护。但我国现在关于商事主体的公平

学习

浅析品牌联合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品牌联合,内容包括哪些品牌在使用品牌联合战略,品牌联合创始人。摘要:品牌联合是现行比较流行的合作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又给竞争者造成了模仿壁垒。但是,国内品牌合作战略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构架,品牌资

学习

浅析初三地理备考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初三地理备考,内容包括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集,初三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初中地理虽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大,但搞好地理教学、复习是中考取胜的重要环节。要在中考中取得的好成绩,首先要从基础抓起,抓好七、八年级的教学环节。

学习

医院绩效考核浅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绩效考核浅析,内容包括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的意义,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医院应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对医院绩效考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学习

浅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内容包括浅谈犯罪的危害,如何理解犯罪的危害性。摘要:社会危害性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学界对其已做了深刻的探讨与批判。传统的犯罪理论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就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在刑

学习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内容包括新媒体下的公关传播模式和策略,新媒体公关营销与传播。“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①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的“新”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