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音乐作品中, 旋律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所以它经常被置于最容易被听到的最高声部,旋律是乐曲的支柱,节奏则是它的灵魂,同时也是人们欣赏音乐最直观的两个要素之一。旋律和节奏也是音乐中最能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部分。施光南创作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运用多种旋律和节奏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更有戏剧性的情节和故事的画面感。
关键词 不幸的人生 旋律 节奏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的著名唱段,也是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歌剧取材于鲁迅先生1925年创作的同名小说《伤逝》,由王泉、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首演。《不幸的人生》是在歌剧《伤逝》“冬”中子君的咏叹调,具有悲剧性,是女主角子君对人生的迷茫,对内心的痛苦自白,是一首人物情绪比较复杂的作品。
在音乐作品中, 旋律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所以它经常被置于最容易被听到的最高声部,旋律是乐曲的支柱,节奏则是它的灵魂,同时也是人们欣赏音乐最直观的两个要素之一。施光南用准确而生动的旋律和节奏把咏叹调《不幸的人生》音乐的悲剧性和女主人公的内心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不幸的人生》是一首将音乐旋律把人物情绪波动变化诠释得非常好的典范之作。此曲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2小节):
这一部分作曲家采用中速和小调,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助和悲伤。节奏在三拍子和四拍子上的更替使旋律的不稳定更加强了,刻画了女主人公难以抉择的痛苦心理。旋律从低音区开始,第一乐句“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和第五部分的第一乐句是全曲中没有以弱起小节开始的,节奏是均等型和逆分型组合。第一小节是主和弦八分音符的分解,前三拍八分音符同音反复均等型节奏和旋律线条上行,表现女主人公极度绝望,疲惫不堪的心没有起伏,仿佛喃喃自语低着头慢慢抬起头似乎寻找一丝的希望。
(第6-10小节)
第9小节旋律线条下行最后两个音用了下行小三度,表现女主人公无奈的叹气。第10、11小节运用弱起小节,使强拍有更强的推进力,突出歌词“心”、“撕裂”。第13、14小节用均等型和逆分型节奏组合,旋律线条下行,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伤痛。15-16小节,连续弱起的十六分音符和逆分型节奏,增强了音乐的语言性,模仿说话时顿悟的语气,暗示女主人公的急促与不安,似乎默认了这种命运,此句出现较多休止符,表现主人公对这段往事的纠结心情,诉说女主人公虽然心被撕裂了,但是依然为了爱情甘愿承担所有痛苦的表现。
(第15-22小节)
第17小节“酸辛”二字中间的八分休止,休止符让酸辛这个词组分开,将女主人公内心压抑的痛苦充分的表现出来。
第二部分(23一55小节):
歌曲曲调从f小调转到F大调,音域逐渐拉宽,音区由第一部分低音区进入高音区,暗示此段曲调明朗。23-24小节、27-28小节、31-32小节、36-37小节四组“别了”均运用弱起小节,音程三度、四度的下行,表现女主人公对回忆往日幸福美好生活的叹息。
(第19-33小节)
24-26小节幸福的回忆,少女的痴情。是由大跳和上行级进组成,表现女主人公回忆以前美好的生活。28-30小节渴望的理想,心头的美梦。是小跳和下行级进组成,跟上句形成对比,表现女主公的一个情绪的落差,现实是残酷的,美好生活已经过去了。
第34小节是一字多音,在“爱”字上停留了一小节,表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不舍。
(第34-38小节)
37-40小节旋律线条采用迂回上行,使音乐经过反方向进行积蓄力量后再向上进行到高点g2音,更有力突出“牺牲”两个字,歌词“盲目的牺牲”是第二次出现,由低音区变成高音区,时值拉长,强调本段的高潮,更强调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41-45小节和46-53小节,“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莹。”这一句在节奏音型上变化较大,多种节奏型的综合运用使得旋律动律感倍增。后一句比前一句弱,表现激动过后的悲伤。
第三部分(56-77小节):
“我将回去”在此部分出现了五次,旋律采用上行模进,模仿说话的语气,前两个“我将回去”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在低音区,表现女主人公坚定自己的想法,后三个“我将回去”的音型开始密集,同音反复,阶梯式的上行,力度渐强,推动音乐向前继续发展,表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恐慌,层层逼近询问语气为高潮酝酿。55-56小节大部分是旋律上行但59小节和63小节有下四度音程进行后紧接三度,使音乐形成一个不安的效果,体现女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不知要往哪去。67小节大七度的跳进,使音的紧张度强大,情绪高涨,感情爆发,b2上的无限延长音记号,给人一种内心痛苦的无限宣泄。紧接四小节的三连音使音乐效果产生摇摆,仿佛经过一番苦苦挣扎又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
(第67-71小节)
77-77小节在低音区,采用环绕型音型,好像在询问“我的路到底在哪里”。
第四部分(78-113)
F大调转f小调,钢琴伴奏运用了三连音节奏型,表达出此段强烈的不稳定和急促感。两次“可怕啊”采用大跳和轻拍上的附点,表现主人公的恐惧感。大跳之后的一句是同音反复加三度下行,音响由紧张逐渐缓和,是女主人公有恐惧到悲伤的情绪转变。
(第77-82小节)
第90-96小节级进上行,逆分型和均等型组合,时值拉宽,把情感推到最高点,这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是女主人公内心发出呐喊,她用最强音唱出了人生的最后愤恨与绝望,这是对命运的控诉,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哀怨。
第五部分(114-138小节):
第114-129小节与第一部分主题完全相同,从高潮又回到了死一般的寂静的压抑氛围。随后用主题的音调加以延伸、发展。第130小节旋律上行,最高点a2,此句采用附点节奏型使强拍上的a2音更加的突出,更富有力量。第130-131小节的力度一直发生变化,表现女主人公悲痛呼喊,对这种残酷命运的无能为力。第131-132小节音阶下行,一音一字,表现女主人公有气无力似乎傻傻地念叨。
(第130-133小节)
最后一个“生”字长达十拍,表现子君去意已决,与命运无力抗争的心情,最后在缓慢和深沉中结束全曲。
《不幸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女主人公痛苦无助的情感宣泄和此起彼伏的心理描写。通过上述对《不幸的人生》在旋律和节奏两个方面的解读,我们看到作曲家无时无刻不在运用丰富的旋律和节奏表现手法使女主人公的情绪真实可见,对女主人公子君在痛失爱情地低沉诉说、对往日美好爱情憧憬将要成为泡影时的不舍,对现实世界的惧怕,对不幸的人生经历和上天对她不公正待遇的怨恨与控诉的人物情绪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作品更有戏剧性的情节和故事的画面感,是一首将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刻画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彭纾闵.浅析歌剧选段《不幸的人生》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旋律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