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了“做事要凭良心”的代表
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在2005年里,似乎达到了白热化。
记住张保庆,有四个理由。
他公开承认大学学费过高,甚至坦承,自己的家庭收入也仅能供给一个孩子上大学。他不止一次地说,大学学费超过了普通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
他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助学***策奔走呼号,并且为贫困生支招,“如果实在不行,无论如何你也要想办法先到学校去,到录取你的高校去,千万不要放弃上学的机会。”
他心系农村义务教育,强调***府一定要加大教育投入,来解决乱收费问题。在2005年8月,他宣布,“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全免。
他首次向公众表示,***反对教育产业化。他认为:“将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的办学宗旨,也违背了我们的办学方针,也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张保庆在***副部长位置上说的和做的,不过是一个在职官员应该说的和做的。他之所以在退休后一次又一次被怀念,不过因为他说了真话,办了实事。
1998年4月,国家教委改组为***,张保庆任副部长。次年,***制订了扩招的计划,1999年较1998年入学新生实际增幅达47%,贫困生的各种问题一下全部暴露出来。当年,国家助学贷款计划在张保庆的推动之下出台。当年秋天,张保庆便忙于各地的试点调研,次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全面铺开。
根据媒体的统计,张保庆在2005年公开“发飙”共有五次。分别是,“坚决反对把教育产业化”,“中小学乱收费责任在***府”,“高校不承担贷款风险是行为不端”,“中国高校高收费责任在高校”,“八个省***府没有动作”。
和张保庆接触过的人,对张保庆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平易近人,不像领导。许多教育口的记者觉得和张保庆谈话很轻松,因为他“肯说实话,容易动情,好采访。”
从8月29日的新闻会可以看出,张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他的讲话时长,甚至超过了***新闻会的惯例。
“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但是我想来想去,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个东西就落实不下去呢?所以我确实感到很生气,确实感到有点愤怒,最后也有点无可奈何,但还得干,还得说,不说可能更糟糕。”他说。
他说,“做事要凭良心。”他有一首五言诗送给贫困生:家境本清寒,白丁几代传。钻堂奋供书,决破复累难。黄口尚有志,发奋抑苦酸。幸赖国家恩,不负有苍天。
26年的教育工作,确实让他感到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搞教育的难上加难。250多万的贫困学生,让他寝食难安。他曾经严厉地问过某银行负责人,以前没有助学贷款呆坏账的时候,其他的呆坏账几千亿,你怎么不说呢?
从1998年担任副部长,经过七年之痒,他退了下来。在临退的最后一年,他下决心贡献自己最后的精力给中国教育事业。一个人退下来,难免会被评价功过,但是人们能记得的,还是张保庆的金刚怒目。
在其位,谋其***。张保庆在2005年成了“做事要凭良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