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室忙碌依旧。与往常不同的是,桌子上供着一束黄白相间的,诉说着沉甸甸的缅怀与思念。这里是胡佩兰在生命最后的20年坚持坐诊的地方。2014年1月22日,98岁高龄的胡佩兰老人为她的患者耗尽了最后一丝心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她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患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也曾被评选为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退休前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担任多年妇科主任医师,是医院著名的妇科专家。她曾带头攻克了多个妇科疑难杂症,也经常临危担纲危重手术。退休后,胡佩兰先后在3519职工医院和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每周6天,每天接诊30余人,20多年来从未间断。.
胡佩兰养育了四个儿子,大儿子胡大一是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这样一位完全可以闲适地度过晚年时光的老人,为什么选择行医到生命最后一刻?二儿子李宁一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妈妈一穿上白大褂,一走上诊疗台,就精神抖擞,浑身是劲。”老人年纪大了,腰椎间盘突出,最近十几年总是坐着轮椅,腰里缠着钢板出诊。去年11月,她不慎摔倒,嘴角、眼角都跌破了,可第二天一早老人让保姆推着轮椅,又按时出现在患者面前。
胡佩兰自己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大病看不了,小病还是能看一些的。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
.
开便宜管用的药
胡佩兰是很多年轻患者心目中的“胡奶奶”,她们说,得了多么难受、难言的病,一看到胡奶奶就觉得心里踏实,觉得亲。
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她看病开药方很少超过百元,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在当选2013“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接受颁奖时吐露心声: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办医院不能总想着“钱钱钱”。
.口口相传的医术医德,吸引了远近众多患者奔向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诊室。有时候,慕名前来的患者队伍一直排到门外走廊上。不管病人再多,不看完胡佩兰绝不下班。于是中午一两点钟的时候,附近的居民总是能看到胡奶奶家的保姆站在外面等老人,他们知道:这位不辞劳苦的老医生又加班了。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种医德医风通过胡佩兰的言传身教,传给了学生,传给了儿孙。
年龄最大的“青年志愿者”
胡佩兰一生节俭。她几乎常年不买衣服,吃的也很简单,忙起来一天只吃一顿饭,三两个她最爱吃的小包子就让老人感到很满足。
就是这么一位对物质生活几乎无欲无求,对自己甚至有些“抠”的老人,对病人、对困难群众却总是出手大方。2001年春,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征集青年志愿者,便主动打电话报名,说“做好事又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当年4月,她如愿成为郑州市第一批注册的青年志愿者。
胡佩兰生前有个心愿,让那些缺少书籍的农村孩子,能够通过她的努力汲取到更多知识的营养。为此,自2005年开始,年近90的老人坚持每月从工资中存下800元,每年1万元,为孩子建“希望书屋”,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截至离世,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遗憾的是,老人没能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1月24日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1月27日下午,3万元钱被送抵郑州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用于再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对话胡佩兰
2月10日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98岁的女医生胡佩兰当选感动中国人物,主持人白岩松现场采访了她。
白岩松:你这么长寿还能工作,秘密是啥啊?
胡佩兰:情感投入。
白岩松:你最怕啥?
胡佩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光睁着双眼给国家要钱。
白岩松: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胡佩兰:我最高兴的是看着病人痛痛苦苦而来,高高兴兴地走,我最高兴。(这样)能延长我的生命,延长我为人民做有意义(事)时间。
白岩松:你最不喜欢什么事?
胡佩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光睁着双眼给人家要钱。
白岩松:你有时候不仅不收钱还给人家钱?
胡佩兰:那不要紧,那没几个钱。我有那个本钱,我家没有啥负担。
白岩松:你准备一直为别人看病,还打算看多少年的病?
胡佩兰:我打算活一天看一天。
白岩松:你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啊?
胡佩兰: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
白岩松:这一辈子开心吗?
胡佩兰:开心啊!大家都对我非常认可,我非常开心。我最开心的就是我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