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夏日》符合“一种关注”的社会纪录功能,却仍只能“吸引一小撮儿”。
包括我在内,放映厅里一共有四个观众。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四个一起看了《江城夏日》。
《江城夏日》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获了奖。从1998年设立“一种关注”以来,人选这个单元的基本上都是边缘国家的电影作品:亚非拉美的,东欧的,难得一见的,再有就是电影强国的边缘作品。这些影片大多表现社会问题,以及身处社会问题中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受。曾经在这个单元获奖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影片在本国也非常不主流,只在不到10家影院上映,票房以几万美元计。唯一获奖的美国影片《七个女人的故事》汇聚了多位一、二、三线女明星,但是影片根本没有;进入院线,只在音像市场流通。
所以,“一种关注”实际上关注的是电影在娱乐形态和艺术形态之外的社会纪录功能,表彰的是电影人的社会良心。
《江城夏日》符合“一种关注”的标准。
一位乡村教师到武汉找儿子,儿子没找到,他却了解了女儿的生活。女儿在歌厅做,并被一个黑社会老大包养,还怀了孕。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警察帮助这位父亲寻找儿子的线索,同时发现黑社会老大有问题。后来,黑老大杀了老警察,他自己也被判处死刑。女儿回到家乡,告诉父亲哥哥早已死去。她生下了黑老大的孩子。
黑社会老大和小姐作为主要角色出现在国产片里,这在题材上是个突破。四位主要人物的命运在―个寻子故事中交织在一起,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残酷的现实。
导演王超是个老实人。他眼里全是生活的不易和人的渺小脆弱,不管是过去在“地下”,还是现在到了“地上”,他的影片里都是普通的中国城镇、平常的中国人。
说他是老实人,还因为他怀着―颗悲悯之心,却是有想法没做法,也就是说,他还没有掌握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有效的电影语言。影片开始时,刚到武汉的父亲站在路边等女儿,这个镜头是摄影机在马路对面透过嘈杂的人流车流拍摄的。我起码在上百部影片里看到过这样的画面――表现乡下人在城市中的茫然,难道就没有更有创意的拍法了吗?
作为编剧,王超应当重修对白课,他写的对白继承了国产电影“不说人话”的血统。那些对白根本不可能发生在父亲和女儿之间,它们唯一的功能就是向第三方传达父女感情。王超对于演员的把控能力也有待提高,几位主要演员演的痕迹很重,生怕观众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
很多报道都提到了影片结尾父亲那一笑,在我看来,那一笑实在费解,导演的动机倒一目了然,一看就是在拔高主题做意味深长状。
《江城夏日》在拍摄手法上跟以往的国产片保持着很近的血缘关系,超越的部分都在题材的尺度上。王超这一辈导演现在有机会面对更大基数的观众群,但是你发现他们能做的,仍然只是吸引一小撮儿。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让更多人看到,“一种关注”不就成了“一点儿关注”?或者客气一些,是“有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