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和老百姓常说的“多动症”是同一种疾病吗?它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吗?
杜主任:多动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同一种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问题,这里有一个命名的演变过程,前者是最初的命名,现在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问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已经受到儿童家长、老师、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儿童行为问题发病率高,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病率近13%。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3%~5%。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特征为: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大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7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有的患儿在胎儿期就有了多动,而症状最明显是在6~12岁。随年龄增大部分孩子可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至成年期。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患病的男孩数倍于女孩。
《科学生活》: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一些小男孩调皮一点还被认为是聪明的表现,那么我们如何区分这个小孩子是调皮还是多动呢 ?
杜主任:千万不要将“ADHD”误认为仅是精力过剩、吵闹不安,实际上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少年甚至成年人的行为和学习过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学习和社会交往问题逐渐突出,行为、攻击行为也比较常见。
老师们常常会发现在幼儿园的大班中总有一两个小朋友无法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他们活动过多,坐不住,不听老师的话,常漫无目的地东走西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吃饭洒一地,午睡时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平时脑子反应挺灵活,可就是不能静下心来听课。到了小学后,表现就更加突出:上课坐不住、听不进,有的患儿一节课只能听5~10分钟,甚至更少;回家做作业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动作慢,拖拖拉拉,经常看错题、漏题,考试时越是简单的题越容易错;在课堂上小动作不断,爱逗惹同学,下课铃一响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到处乱跑,满头大汗。患ADHD的女同学稍显得文静,但上课时常玩辫子、切橡皮、咬铅笔、咬指甲,有的像做白日梦一样,听不进老师的讲课。
这些孩子看起来并不笨,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所以学习成绩差,常被人们称为“聪明面孔笨肚肠”。这类孩子大多数可以应付一、二年级的课程,成绩也还行,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加大,成绩就出现下滑,最后出现不及格,甚至要留级。平时父母老师抓得紧一些,成绩可能会暂时好一些,但好景不长,不久又依然如故。
《科学生活》:那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
杜主任:导致ADHD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学家一致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脑额叶及其周围区域功能障碍。
首先是神经生物化学因素。人的精神状态受多巴胺、5-羟色胺、去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影响,ADHD儿童也一样。而ADHD儿童体内上述三种神经递质功能不均衡,并非某种单一神经递质异常所致。
然后是遗传因素。有关的家系研究和双生子、寄养子研究肯定了遗传因素。ADHD儿童中的40%,其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该症;患有ADHD的父母,其子女患有ADHD的概率为60%,存在家族聚集性。考虑为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
免***学因素也不容忽视。基于目前对ADHD与细菌或病毒感染、补体缺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和免***因子介导的功能失调等假说,认为免***系统在AD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还有些患儿是因为小时候脑部受到损害而引起了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比如说母亲孕期感染、中毒、服药、饮酒、受X线照射或高龄产妇等;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窒息、低氧、产伤、难产而引发的脑损伤等;以及食品添加剂、重金属中毒等环境毒素也可能引发此病。
此外,养育因素,如父母的人格特征、情绪特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于儿童;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风气、父母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也起着一定的
作用。
《科学生活》:接下来请您帮我们系统地介绍一下,ADHD的儿童有哪些典型的行为方面的改变是家长、老师应该注意的 。
杜主任:ADHD儿童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其症状及功能损害可以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人期,对个体、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伤害。
它的基本特征一个是注意缺陷,指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能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容易分心,经常粗心大意。一件事情尚没有做完,注意力就提前移开,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好像是因为注意到另一件事情而对正在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但是最终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进行到底。
再就是多动,是指组织不好的、调节不良的、过度的活动。在需要安静的环境中有过分的不安稳,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可以表现为来回奔跑,从该坐着的地方站起来,过分多嘴和喧闹,坐立不安,辗转反侧,行为往往带有冲动性,容易发生事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正常的谨慎和克制,不受成人的管教和约束。
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行为的冲动性。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控制力,在危险场合行为鲁莽,强行加入或者打断他人的活动,抢先回答别人尚未说完的问题,在任何活动中不能按顺序排队等候。同时,ADHD可以伴随学习困难、品行问题、情绪异常,有些人还会触犯法律。患儿的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
当然,不同年龄的ADHD儿童,他们的突出表现也不尽相同。婴幼儿期多表现为:常常不安宁,易激怒,行为不规则,过分哭闹、喊叫,食欲差,较难培养良好的排便、睡眠习惯。学龄前期儿童,做事情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能***,爱发脾气,难入睡;有的对动物比较残忍、有攻击破坏行为;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易波动或遗尿。
到了学龄期,ADHD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对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反应较强,学习困难,难以完成作业,有攻击行为,是班上的“皮大王”,与同伴相处困难,易冲动,自我形象不好。到了青少年期,表现为接受教育能力迟钝,注意力短暂,缺乏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行为,冲动,对刺激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易波动,爱说谎,容易发生事故。
成年后的ADHD人群,注意力容易转移,情感易暴发、冲动,与同伴关系难以持久,参加集体活动困难,酗酒,不能胜任工作,经常与人争吵或打架,甚至犯罪。
《科学生活》:有的家长常会疑惑,“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看喜欢的动画片时那么专心,怎么会是ADHD呢”,请您帮家长们解释一下 。
杜主任: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ADHD儿童主要是主动注意减弱,而被动注意则相对增强。儿童看电视主要是看少儿节目、动画片等,这些节目色彩鲜艳、动作性强,因此ADHD的儿童常能专心观看,但这些都是被动注意的作用。如果需要主动注意时,ADHD的孩子可能就不能专心观看了。
《科学生活》:当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ADHD时,家长大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那么家长该怎样调整自己,尽快投入到去帮助孩子康复的状态中呢 ?
杜主任:当得知孩子被诊断为ADHD,许多家长都不能接受,他们开始抱怨和悲伤,甚至指责曾经教育孩子的人,这对于孩子的康复很不利。正确面对这种疾病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很重要。
首先,家长要接受孩子被诊断为ADHD这一事实,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更清楚地认识孩子的问题,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故意的,而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所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去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之后,家长要学习更多的有关ADHD的知识去帮助孩子,可以参加一些咨询课程或儿童管理项目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更多照顾和养育孩子的方法。家长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把自己从压力中***出来,去扮演一个帮助孩子进步的角色,付出比其他父母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去培养孩子的自尊,发现孩子独特的天赋。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的孩子一样,只能要求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科学生活》: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对孩子帮助最大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该注意哪些细节,该如何帮助ADHD的儿童,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请您详细地帮家长们介绍一下。
杜主任: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父母的做法对孩子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治病的信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制力。父母既不能歧视、责骂或殴打他们,也不能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使他们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格要求。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相互反馈信息,共同促进患儿的好转 。
第二,让患儿少看电视少上网。ADHD儿童一般在学习时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总是不停地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但在看电视,尤其是电视广告时却不这样。2004年美国西雅***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曾研究ADHD与看电视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电视看得越多,他们在7岁的时候就越明显地出现注意力缺失。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损害儿童的眼睛而且会影响到其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父母每天应限制ADHD儿童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一般每天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最长时间不要超过一
节课。
第三,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要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遵从规律性的作息时间,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专心的好习惯,不迁就孩子的某些不良兴趣。
第四,关注孩子好的行为。可以采取好行为记录本,即家长做一个每日一评的好行为记录本,记录孩子每天的好行为。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系鞋带,作业要比昨天完成得快一点等。晚上把本子拿出来,告诉他今天做了哪些好事。我们这是给他鼓励,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给他一种自信心,引导孩子的行为往好的方面发展。
第五,满足患儿的活动需要,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宣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程式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些功利行为。
第六,训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研究表明,有50%左右的患儿可伴有神经系统软体症,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等。因此,父母在家也应该注意训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包括跳绳、打球、游泳等,这些运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训练效果也很不错。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儿童参加专业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第七,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时,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能力去做,同时给予积极的语言、适当的眼神交流,尊重孩子,下达指令的同时应与孩子待在同一个房间,及时地给予关注和奖励。
第八,消除家庭中导致ADHD的不良刺激或精神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家庭气氛,防止因家庭因素造成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第九,按时服药。要密切观察患儿对于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或决定停、换药,注意坚持***,不要让孩子擅自终止用药。一般儿童在感冒、发热、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其ADHD症状会加重,但在感冒期间用药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暂时停药,等孩子感冒好了再继续用药。
《科学生活》:ADHD儿童的注意力总是不能很好的集中, 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大人该怎么做?
杜主任:正常儿童分心时,一般经成人提醒即能引起注意,但ADHD儿童很难做到,他们难以耐心听成人讲话。此时,父母、老师可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或肩,或者拉着他的手对他讲话。讲完后,则问他讲了什么,若患儿回答不出,成人应再和蔼地讲一遍,直到他真正听进去为止。事实证明,用身体接触帮助言语督促对培养ADHD患儿的注意力有效。
《科学生活》:ADHD的儿童都比较固执,大些的孩子会经常大吵大叫、和父母顶嘴,那么该如何改善儿童的倔犟固执行为 ?
杜主任:为了让倔犟固执儿童遵照要求行动,方法是“事先打招呼”,重复告诉他要求他做的事。例如:去奶奶家前2小时就告之,“一会儿我们要去奶奶家。”过一小时再说,“该把玩具收拾起来准备走了。”一会儿再对他说,“还有10分钟要走了,快收好玩具、换衣服,和妈妈一块儿走。”这种方法可以缓解ADHD儿童倔犟、固执性格引起的矛盾冲突。
低年龄ADHD儿童一旦出现失控行为,就会愈演愈烈,难以制止。例如:客人来了,他就可能做出一些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大声喊叫、奔跑不止,即所谓“人来疯”。若父母严厉斥责批评,往往无济于事。父母这些言行正中其下怀——满足了他惹人注意的欲望,而难以制止其过激行为。针对此情景,家长应采取“冷处理”态度——不予理睬或关进小屋,将其隔离,让他冷静并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当其安静后,及时和蔼地讲清大人这样做的理由。
较大的ADHD患儿,易表现出大叫大嚷、强词夺理、不认错甚至诿过他人。针对此景,大人千万不能与之针锋相对地辩解,而应对其讲明只有当他不大叫大嚷、安静下来时才与之对话,大家应该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倘若他仍不停地吵闹,大人则走开,剩他一个人,没有了对象,他也就不吵了。
《科学生活》:如何培养患儿料理生活和完成作业的责任心 ?
杜主任:患儿没有及时完成家务(如铺床、整理桌子、洗碗)或作业等,父母往往会唠叨地督促、批评,甚至发脾气,这对ADHD儿童常无济于事。患儿没完成任务往往是遗忘了或没安排好时间。适当的办法是,在醒目处(如小黑板、留言牌)按事情的重要程度,顺序写下孩子应办的事,逐渐培养他的责任心。稍大一些,让儿童自备一记事本,要求他记下各科教师指定的作业,在学校已经完成了哪些,哪些尚未完成。父母每周与老师联系,检查孩子是否按要求做了。倘若他不这样做,就暂时取消其可享受的权利,如看电视、周末去动物园等;若做好了,则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资鼓励,以此培养儿童自我监督的能力和学习的责任心。
《科学生活》:ADHD儿童在学校里往往表现并不是很好,而且常常会顶撞老师。为什么他们好像不惧怕
老师?
杜主任: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以无所谓来保护自己,避免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实际上,孩子是非常在意老师和家长的态度的,并渴求老师和家长的承认和理解。如果孩子合并有品行问题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科学生活》: ADHD能治好吗?***多久可以看出疗效?您前面提到有些ADHD儿童存在神经生理方面的损害,这种情况经过***能好转吗?患ADHD的孩子有些还需要药物***,那么这些药物是否有副
作用?
杜主任:如果能在早期接受相关的干预和***,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改变是逐渐发生的,首先要改变的是不良的教育方法,然后孩子的行为才能逐渐改变。总之,要坚持与医生一起配合***。
生物学方面的异常如同“种子”,不良的教育方式和环境因素如同“土壤和阳光”。如果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孩子是可以好转和进步的。
许多父母对应用药物来***患儿行为问题的方法感到疑惑或者有顾虑。事实上,药物***ADHD是有肯定疗效的,目前不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有西药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抗抑郁剂、α受体激动剂及一些中成药。其中,中枢兴奋剂利他林是有效的药物,能缓解70%~80%儿童的症状,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减少多动和冲动。按医嘱使用这些药物是安全的,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食欲减退、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通常在***数周后会逐渐消失。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来制定 。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