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古诗篇1
摘 要:古典诗词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适当延伸拓展诵读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同学们乐于诵读古典诗词,还可能引导同学们善于诵读古典诗词,更可以拓展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诵读面,并引导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和受到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操的陶冶与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同学们在诵读古典诗词的同时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由此,多年以来,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致力于古典诗词诵读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在诵读、鉴赏大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古典诗词的节奏美、声韵美、意蕴美、情感美、形象美等,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古典诗词的美好情感。同时,借助古典诗词中美好的情感内涵,培养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美、创造文学作品美的能力,促进同学们鉴赏古典诗词审美能力的提高,继之创建“古典诗词诵读”特色班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古典诗词虽然形式优美、内涵丰富、言简意丰,堪称世界文学之最,但是,一方面由于其创作的时代与我们相隔甚远,其内容与形式与我们今天的阅读兴趣有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另一方面,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认识、接受、理解、鉴赏等能力也并非与生俱来。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不仅要创设与古典诗词内容、意境等和谐一致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聆听和诵读等方式达到理解诗歌大意、品析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鉴赏诗歌中描绘的美的景物及其蕴含在诗歌中的美的意境等,还要引导同学们学会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唤起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与古典诗词的作者产生颤颤的共鸣之音;还要引导同学们调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入境悟情,使同学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整个过程有情有趣,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也能够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我采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了我从网络***的音画视频配乐朗诵《山行》。当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纷纷飘落的片片枫叶、听到视频中传出的悠扬悦耳的古筝乐曲和名家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时,禁不住诗情荡漾,立即合着音画视频中名家的配乐朗诵极富表情的诵读起了这首诗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受此情境的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同学们激情诵读杜牧《山行》的行列中了。
可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创设与所教学的古典诗词文本容一致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自觉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古典诗词,我们不仅要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还应该教给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即如何把握节奏、如何体现韵律等方法。因为我国最远古最原始的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也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诵读优秀诗文”时,一定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同学们仔细聆听、模仿吟诵、细细体味名家诵读的古典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品味、鉴赏古典诗词音韵美、节奏美之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与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等美学特质。
比如,教学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古典诗词时,我一边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从网路***的古诗音画配乐朗诵《赠刘景文》视频播放给学生视听,一边引导同学们感悟这首古典诗歌的音韵、节奏等美学特点后,进而引导同学们明白下列诵读古典诗词之基本常识:(一),在古典诗词中,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比如苏轼的《赠刘景文》即是;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有三个,以苏轼的《赠刘景文》为例,其朗读节奏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二),在古典诗词中,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即是;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只有二个,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其朗读节奏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此以后,只要是学习古典诗词,同学们都能够很好的把握其节奏感与韵律感了,诵读古典诗词的兴致也远远高于此前了。可见,教给同学们诵读的方法非常重要。
三、适当延伸,拓展诵读
开展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还要把握时机激发同学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以点带面适当延伸,拓展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诵读面,扩大同学们头脑中的古典诗词储存量。其法,将所教学的某一首古典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相近的其他古典诗词联系起来诵读,或者将这首诗的作者的其他的诗篇联系起来诵读,继之形成一个连绵不绝的古典诗词诵读链接。
如教学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后,我们可以引导同学们诵读与“鸟”相关的其他诗歌,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再如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也可以引导同学们诵读王维的其他诗歌,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者把三首相同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诵读,后者把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联系起来诵读,就自然而然地将诵读古典诗词的单一性演变成了一点带面的辐射性,如此,则既扩大了同学们鉴赏古典诗词的知识面,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对比诵读中提升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强化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效果,从而激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事实证明,在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中,只要我们采用适当延伸、拓展诵读的教学方法训练同学们,那么,不仅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古典诗词强烈的诵读兴趣,还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同学们的性情与情操。
综上所述,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中,采用上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适当延伸拓展诵读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同学们乐于诵读古典诗词,还可能引导同学们善于诵读古典诗词,更可以拓展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诵读面,并引导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和受到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操的陶冶与熏陶,继之顺利创建“古典诗词诵读”特色班级。
赠刘景文古诗篇2
秋天的诗
李嘉昀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在长满莲花的池边,有一棵大枫树。到了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北风轻轻吹过,枫叶轻轻地落了下来。
小蜘蛛拿了一片叶子,它给自己铺了一张床。它上了床,看见了美丽的秋景,它就背起了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青蛙拿了一片叶子,它把叶子放在水上,就开始冲浪了。它一边冲浪一边背起了“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小老鼠也拿了一片叶子,它站一叶子也开始背“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青蛙和小蜘蛛争着说:“不对!不对!我们背的才是秋天的古诗”小老鼠说:“那我跟你们学一学吧!”
赠刘景文古诗篇3
一、故事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是抽象的。但儿童的认知特点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呈现抽象的文字,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古诗具有意境美、音韵美、画面美等特点,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人教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处运用了古诗作为教学内容,如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需要一定的突破性思维。尽管作为识字教学的内容,但仍需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不仅融入多媒体技术,还启用了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形式,按照古诗内容配以不同的***画和背景音乐,教师在导学阶段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将全诗改编成一段小故事,再配以多媒体课件,则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集音乐、***画、故事为一体的立体式课堂氛围。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每幅画面在显示原诗句的基础上,着重显示大纲要求识记的文字。如《赠刘景文》中,要求学生掌握“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意将这几个字作特效处理,并在讲故事时,用到这几个字,同时加重读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需认知的文字形成初步印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考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艺术效果,多运用色彩鲜艳的***片,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交互问答,体验识字乐趣
从儿童的认知心理来看,具有注意力易分散、缺乏持久性等特点,对于识字这样一门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来学习的技能,要长久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沉浸于教学氛围中,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在前一个教学环节中创设的故事情境,对吸引学生识字兴趣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一边听故事,一边认识了文字。但故事讲完,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随之减弱,这时还需要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互动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互动教学的方法较传统的问答、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进,增加了人机互动环节,这一点符合学生的游戏心态。仍以《赠刘景文》一课为例,在多媒体课件中可增加一个环节,将传统的课堂问题、填字等教学内容融入课件中,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的四个字“首、刘、枝、记”,制作成连续的闯关型Flash小游戏,第一关学生完成拼音标注,只有答案正确才能触发机关进入下一环节;第二环节游戏可采用组词连线的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填字组词练习,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即进入下一环节,以此类推。教学活动本身的交互问答形式,虽然只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变形,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另外,小游戏本身的闯关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心理,使学生在游戏中实现重复记忆,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三、植入游戏,提升识字智趣
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识字回生问题。主要体现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尤其机械式记忆,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单纯地默诵,使得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求甚解”,认得却不会用的现象较多。而解决巩固记忆的办法还是默诵,学习如同陷入一个定势之中,识字效率必然不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用生动的形象来展现抽象的文字,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刺激,触动学生的情感,由机械记忆转变为情感记忆。当相似的情感被触及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学***历,想起某个字,这样记忆才牢固。当然,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在课后作业中应用。以课后作业为例,在《山行》这首诗中,呈现出了诸多自然风光。教师可利用Flash等多媒体技术制作拼***游戏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融入“山”“石”“枫林”“霜叶”等诗中所提到的景象,要求学生根据底***中注明的文字找到相应的***片。这是考查学生的认字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课堂所识的文字。这样的作业设计,摆脱了传统的默诵,既符合小学生的游戏情节,又使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字的认识,这一环节的应用从文字形象和应用两个方面巩固了记忆,学生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识字的智趣。
识字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字和应用文字的能力。以往机械性地记忆、枯燥的默诵等粗放的识字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教学水平发展所需。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学习兴趣、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本案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识字兴趣不足、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回生等问题,使识字教学站在了科技与教育的双架桥上,营造出“趣以导学、玩以开智”的教学氛围。
作者:张丽丽 单位: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郦家埭完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赠刘景文古诗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