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写作背景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和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
2.读懂诗意,体会慷慨悲壮的风格特色;
3.掌握诗歌中的文言词语,改写诗歌。
【教学内容】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讲解诗意,改写诗歌;
3.欣赏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1.在上高中以前,学生对曹操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传统戏曲和古代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在他们的心目中,曹操是一个反面形象,而对历史上真正的曹操知之甚少。
2.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古代诗歌大多是五言诗和七言诗,对四言诗了解得也不多。
3.中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主要限于读和背诵,翻译、改写方面有所缺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对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由于学生可能存在误区和空白,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来补充和纠正。
2.诗意的理解是学习本诗的难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翻译或学习改写诗歌。
3.欣赏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是学习本诗的另一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和教师的引导来感悟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历史人物颇受后世人们争议。他是谁?(引出作者曹操,学生说出小说、戏剧中的曹操形象,展示PPT画面,介绍文学作品中的曹操)
文学作品中的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又是一个什么人?(展示PPT画面,介绍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治家,***事家,文学家。
***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 统一北方。
***事:官渡之战 ,《孙子略解》,《兵书摘要》。
文学 :建安杰出诗人、文学领袖 ,“建安七子”、“三曹”之首。
3.介绍赤壁之战前夜的情景,引出本诗。(通过PPT展示诗文内容,播放朗读录音)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南下,陈兵于长江北岸(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酒酣兴起,横槊赋诗,以表心志。
二、研读课文
1.介绍诗歌体裁和四言诗的产生、发展、特点代表作家和作品。(通过PPT画面展示“四言诗”的知识)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
四言诗是我国古代早期古体诗的一种重要形式,源于商周时期,代表作品集中于《诗经》。战国以后逐渐被“楚辞”体和五言诗取代。东汉末年,一部分建安诗人又以全新的内容创作四言诗,其中以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最为有名。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称,“行”是乐府民歌的一种形式,“歌”是总名。本诗属于“乐府歌行体”。
2.讲析诗句内容,将全诗分四层,理清诗歌层次,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分别用四张PPT画面展示每层的关键词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
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思:
思念贤才,宴饮嘉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言燕,心念旧恩。
想:
仰慕贤士,畅抒情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喜:
广招贤才;一统天下。
3.总结诗歌主旨、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感情线索。(通过PPT画面总结要点)
思想主旨:
抒求贤若渴之情,表建功立业之志。
感情线索:
忧――喜;
悲凉――豪迈。
艺术手法:比兴、用典。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学生将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将学生改写的内容通过投影展示并进行评讲,最后把教师自己改写的新诗用PPT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赏析)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拿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思念你们,我一直低唱《子衿》之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啃食在绿色原野。
四方贤才若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一轮皓月当空悬挂,什么时候我才能摘得?
我久蓄于怀的忧思哟,就像那江河无法断绝。
远方的宾客拾径而来,一个个屈尊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宴饮谈心,将昔日的情谊娓娓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寻巢的乌鹊向南飞过。
绕树盘旋久久不落,哪里是它的栖身之所?
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那昔日的周公,广招贤才一统我祖国!
2.名句默写填空: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句表现作者渴望人才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以鸟为喻,描写天下贤才选择投奔明主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而且历经艰辛的诗句是:,,,。
3.学生背诵全诗。
(1)指名学生单个背诵;
(2)全部齐背;
(3)配乐朗诵表演。
四、拓展欣赏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让学生观看。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高中语文选修课中阅读教学与高考选考内容的衔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89)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735000)
短歌行写作背景篇2
摘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句中的“掇”读为duō,释为“拾取、摘取”,还是同“辍”chuò,意为“停止”呢?“明明如月”在诗中比喻什么呢?文章依据句意理解,分别从写作背景、引文内容、思想情感三个角度解疑答惑。
关键词:掇;明月;人才;君子;抱负
从2000年3月第二版开始,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入的《短歌行》课下注释就将“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句中的“掇”标注为读duō,释为“拾取、摘取”。
2000年之前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都将“掇”,释为“同辍chuò,停止”。另外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为“辍”(中学语文网中网)。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用武》中《短歌行》的正文也为“辍”字。
到底是“掇”还是“辍”?
如果是“掇”duō,意为“天上皎洁的明月呀,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掇”du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5年版,商务印书馆)中的解释有“拾取、摘取”之意,列举两个语段来证实。一是选自《诗经・周南・]q 》:“采采]q ,薄言掇之。”(采采:茂盛的样子。]q:一种草,这里指它结的籽。薄、言:都是句首语气词。)二是选自《汉书・贾谊传》:“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凡:一共。切于世事:与当代的事关系密切。著于传:写到传记里。云:语气词。)看来“掇”,读为duō,释为“拾取、摘取”是无可置疑的。
如果是“辍”chuò,意为“天上皎洁的明月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呢?”似乎狂人发狂语。如果看作反问句可解释为“天上皎洁的明月,永不停息的运行着。”根据曹操的四言诗往往两句为一组,四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意,“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解释为“我对贤才的忧思与渴盼如同天上永不停息运行的明月,不可断绝。”《辞海》《辞源》对“明明”这个词目的释义均为“明亮”,月的明亮皎洁与渴盼贤才的焦虑忧伤可有相似之处?能否作比?
所以我认同2000年人教版对《短歌行》课下注释的修改。将“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句中的“掇”读为duō,释为“拾取、摘取”更为妥帖。
“明明如月”在诗中比喻埋没在乡野村间还没有被发现的人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描写:“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 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曹操正谈笑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 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曹操所作之歌即为《短歌行》。从写作背景来看,此诗写于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前夕。是夜明月皎洁,曹操摆酒设宴款待诸将,言谈笑语间,深谙用人之道的曹操不忘归功、表彰、感激众人,“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在北战中依靠各位取得了胜利,南征中有各位可以依赖,还担心什么不会成功呢?曹操又时时不忘许诺以利益,“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此情此景此时,一向精明干练、胸怀开阔、思虑周全的曹操会犯“该来的没来”厚彼薄此的错误吗?所以他将在座的文臣武将比喻为已经发光发热的太阳般的人才,而将那些埋没在村野乡间还没有被发现的人才比喻为明亮皎洁的月亮,既照应了《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八句,又呼应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同时借月亮抒发欲多得贤才的愿望。如此,才会产生“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的效果。
曹操用“明明如月”比喻具有美好德行的君子。从全诗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前两首分别是《诗经・郑风・子衿》和《诗经・小雅・鹿鸣》,依次表现对贤才的渴慕和礼遇。“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诗经・大雅・大明》中“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的化用。《毛诗注疏》:“文王之德,明明于下,故赫赫然著见于天。明明者,文王、武王施明德于天下,其征应照澈见于天。”《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追求或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在前两个引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谈“明德”,译为“像月亮一样具有光明磊落品德的君子啊,快来到我的身边,让我自身的境界得以至善至美啊!”这样既与引文的文义相符,又与后文自比周公遥相呼应,既是对贤才的要求,更是诗人对美好德行无止境的追求。
全诗感情基调为“忧思”:一忧时日无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二忧贤才不多,“青青子衿”四句,“呦呦鹿鸣”四句,“越陌度阡”四句,“月明星稀”四句。三忧天下未得,“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统一天下的抱负就像明亮皎洁的月亮呀,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这样解释既与“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的写作背景相吻合,也为推出最后的点睛之笔“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好了充足的准备,又贯通了全诗的思想情感,“天下未得”是忧思之源,“统一天下”是此行之最高目标。
短歌行写作背景篇3
摘 要: 语文学科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因素,而且蕴涵着人类的生命价值观。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诗歌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知,而且会使学生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和丰富精神境界与生命体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短歌行》教学为例,就在诗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短歌行》 生命教育 诗歌教学
生命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即把“远离”教育的人“还给”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生命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尊重生命的本质特征,使生命的肉体与灵魂、知识与情意、理性与价值走向和谐统一,唤醒和激发生命的灵性,让生命飞扬得更精彩。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特点,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因素,而且蕴涵着人类的生命价值观,它以选文为中介,呈现人的活动,表现出对生命的关注。中国古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生命诗篇,选入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约占高中语文教材的40%,这些文章大都体现了古人对自我修养、对立身处世、对气节、对人格尊严的重视,以及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它们哺育和滋润着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古人云:“在心为志,发于言为诗。”诗歌是作者灵魂的展示,生命的绽放,人生的写照。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将会影响他们对生命内涵的认知,学生与相距千年之遥的巨匠们进行精神对话、心灵交流、思想撞击,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和丰富精神境界与生命体验,并最终唤起自身在现实中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种影响经过内化将会形成学生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曹操的《短歌行》篇幅短小,但在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中都出现在讲读课篇目中,可见其经典。学习这篇诗歌应该融入新的血液,我认为不仅要鉴赏其艺术特色,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对曹操其诗其人的全面认识确立自己的积极人生观,使生命更加丰盈。当代的独生子女普遍缺乏“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感觉这离自已很遥远,而且害怕承担这样的责任。因此,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传递出的曹操的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以及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历尽坎坷也决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以激励其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努力向上,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上层层推进,由浅入深,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注意讲、读、品的结合。一节课时间虽短,但传递融合了大量的信息,学生不仅仅了解了文本及文本所抒发的情感,还认识了曹操,而且从课堂中汲取到许多生命的养分,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短歌行》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体会曹操“忧”的内涵;
②掌握“比兴、用典、借代”等古典诗歌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丰富自身文化积淀,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评价曹操并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曹操“忧”的内涵;
②正确评价曹操,确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容量大、投影清晰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到”,devil英语中解释为“恶魔”,为何这样翻译?曹操怎么是恶魔了呢?这就是我们习惯性地将曹操往那个方面考虑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至于曹操历来备受争议,汝南名士许劭评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堪称英雄,但历来评价并不高。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看能否感受到曹操的另一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诗。(投影:全诗,注意读音。)
二、初步感知全诗
1.我们先看下题目,“短歌行”,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投影: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介绍背景资料。
2.请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全诗,对照注释,了解诗歌的内容并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教师、学生释疑。(由于本诗较为简单,课下注释较为详尽,学生基本可以理解、互相释疑。)
3.找一名学生读诗,其他同学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假如此时的曹操就在你的面前,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动作到神态等。然后,根据想象,由学生来扮演一下曹操,同时把这首诗再给大家吟读一遍。(此环节意在让学生融入到曹操这个人物中去。)
三、品鉴词句,深入体会诗歌
1.通读全诗,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
2.说明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赏析与诵读同步)
(1)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之“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很多有关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诗篇,如:(由学生回忆回答)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一生复能,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师:面对人生苦短,诗人用什么来解忧呢?酒。民间素有“一醉解千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生:不能。)
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只会醒来更愁。
诗人感慨人生短暂,所以读时应该由深沉缓慢而逐渐慷慨激昂。(学生试读此四句。)
(2)另外一个“忧”字出现在哪里,曹操忧的是什么?
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难得之“忧”。
师: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正是因为诗人对贤才如此渴望,以至于诗人付诸想象,希望贤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注意情感的变化起伏,缓慢而深情―轻快愉悦―急切盼望―主客畅欢。
(学生品读)指名朗读。
(3)好,诗歌的最后四句又写了什么呢?投影诗歌创作背景。
在此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此诗,他忧人生之短暂,忧贤才之难得,他忧这些是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来分析这四句诗,小组讨论。
明确:功业未就之“忧”。
总结:忧的内涵。投影
四、认识并评价曹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尽管人生短暂,去日苦多,曹操依然要“周公吐哺”,完成“统一大业”。你如何看曹操?现在根据我们对本诗的学习,来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学生观点:
1.许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是奸雄,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
2.曹操很残忍,滥杀无辜。
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是不忠不孝的奸臣。
4.曹操敢于直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直率,曹操是真小人,不像刘备是伪君子。
5.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家……
结合学生列举陈述,投影材料:
1.曹操简介:中国文学史的正面评价(略)。
2.曹操的诗歌:《蒿里行》《龟虽寿》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情绪。
3.评价:
(1)太祖(曹操)……御***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2)太祖多疑,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武帝纪》
(3)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
(4)“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许劭
任何极端地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辩证公正地评价和认识曹操。
小结:曹操乃世之英雄,以平治天下为己任,以开创太平世界为终极目标。曹操在《短歌行》中不是只有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更多的是从现实中开掘生命的深层意义,展现出生命个体的不懈追求过程,显示出生命的伟大。
五、总结诗歌写作艺术特色
1.用典
2.比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短歌行写作背景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