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如果我来到你的城市,你会带我去哪玩?前面的画风都是介绍自己所在城市的小众景点,但到了南昌,回答是:“我会带你去别的城市”。
南昌这个常年被认为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自嘲。
但客观地说,除了南昌,整个江西几乎都是风景。而且江西在中国历史、地理与文化上,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响亮,也不耀眼,但这只是江西性格特征中的不事张扬。如果细细寻访,就会发现它是多重文化经络的归置之地。儒家的朱熹和白鹿洞书院自不必说,即使是道家和佛家,江西都有领先全国的道场。在文学戏剧上,从陶渊明到汤显祖,皆是顶级气象。
相比于一些言过其实地争抢和编造,江西在文化上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厚实,平静的富有,不事张扬的完备。在将文化视为旅游资源的今天,这种姿态实属不易,反而值得尊敬。
曾在半年前,陪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在南昌闲逛。在喧闹的老城区,有一所中学倒是颇为静谧,细看发现名为“心远”,这两个字取自陶渊明的名句“心远地自偏”。不远处是一幢白色赣式民居杏花楼,三面环水恍若置身湖中。走进才知道楼始建于唐,宋元两朝时为南昌城内文人雅士隐居、治学的地方。明代中期成为宁藩王朱宸濠的私宅,他在此为其妻娄妃建梳妆台。后朱宸濠谋反失败,逐渐荒废。万历年间,辞官回乡的内阁大学士张位把娄妃梳妆台改建为自己的别墅,并在这里交游士绅文人,其中就包括戏曲家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玉茗堂四梦》也在这里完成。我们在庭院里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雕像,样貌应该属于西亚,旁边是几只石猴,用双手遮住眼、捂住耳,猜测应该是论语所说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石雕上的青苔斑驳了时光,遥想当年,这里会是怎样一副盛况?
船山路是南昌著名的食街,但经朋友提醒才知道“船山”是明学家王夫之的名号,史书记载他曾为科举多次取道南昌,并在此过岁。1934年,与***在南昌首倡“新生活运动”,将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先贤名字为街道的命名,渊明路(陶渊明)、孺子路(徐稚字)、永叔路(欧阳修字)、子固路(曾巩字)、象山路(陆九渊别称)、叠山路(谢枋得号)、阳明路(王守仁)……这些存在于街角巷陌的地名成了南昌的一大特色。
在香港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知道我是江西人,非常惊喜地说那里有很好看的海。但凡有点地理常识都会质疑他的说法,但有一年回家才知道他说的是“西海”。就在南昌城北几十公里处,有一大片湖,里面有近千个u屿,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真的像极了海。
在这样一个以远行为荣的年代,我们都爱向外走,但其实内观的发现实在很妙。那个自以为了解的家乡,其实也足以探索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