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素养范文精选

法治素养篇1

摘 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而公民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成熟法治社会的基础。公民应坚持广阔的视野、批判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通过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开展全社会性的文化素养提高活动和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公民的人文素养,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法治;人文素养;提高

最近宣判的一起案子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众多法律专家、社会各界群众和网民都给予了极大关注。这起案子就是药家鑫故意杀人案。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驶雪佛兰小轿车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从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10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案发后,西安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公诉,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药家鑫死刑,剥夺***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药家鑫不服并提出上诉。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作出核准死刑的裁定。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和宣判结果的执行,此案已经尘埃落定,但由此案引发的思考并未结束。人们在思索:为什么一个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竟然做出如此凶残而且近乎愚蠢的事情?本来是一件交通肇事案,竟然由于一念之差变成了血腥的故意杀人案。类似此类案件还能列举很多,归根到底是人文素养的极度欠缺,他们缺乏一种对人乃至自然的尊重之心、敬畏之情,想问题做事情以个人为中心,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后果,甚至不择手段。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当前国人的人文素养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国人的人文素养并没有实现相应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因而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广大公民的人文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人文素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侧重于人的基本素质而不是高端能力,主要是指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和对人文精神的遵从。人文知识是指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治、法律、艺术、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赖以生存的万事万物的珍惜敬畏之情和栖居意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际之间关系和谐的追求。掌握人文知识是树立人文精神的基础,只有在广泛吸取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及言行,才能真正地树立人文精神。

公民的人文素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北京市申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过程中,中国提出的三大申办理念中,第一项就是“人文奥运”。如果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在药家鑫一案中,一味地强调杀人偿命,把案件审判作为寻求心理平衡的办法从而在宣判后欢呼的行为不是人文素养的体现;而无视客观现实与公平正义,仅从人权的角度对罪大恶极的凶犯滥施同情心的做法显然也不合乎人文素养的要求。

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公民人文素养的提高

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法治社会。亚里士多德曾给法治下了一个定义:“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制定的法律应获得普遍的服从;而人们所遵从的法律本身应该是成文的和良好的。” [2]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不仅仅要具有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而且需要广大公民具有法治的精神,即整个社会对法律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服从,并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解决各方面纠纷的习惯和意识。对于一个法治社会来说,法律不应当仅仅是写在纸面上,也不应当仅仅表现为由国家机器所保证的强制威慑力,而应当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在的基本品质和个人修养的一个基本方面,这种基本品质和个人修养主要表现为公民的人文素养。

公民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成熟法治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的恣意横行。”公民的人文素养,特别是蕴含其中的公民意识和契约观念等要素,是法治精神的文化基础。公民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法律法规的制定,更影响着法律法规的运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如同地基之于高楼大厦。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

公民人文素养的提高与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律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提高必然包括法律素养的提高。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只能解决让人“不敢”和“不准”的问题, 却难以解决让人“不想”和“不愿”的问题。可以想像,一个单纯依靠法律而运转的社会将会付出多么巨大的运行成本和面临多么大的***压力。而公民的自觉守法精神能够促使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得以形成; 公民的平等和自由、权利和义务观念,则引导着法治进步的走向。因此,人文素养的提高与法治社会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

三、公民人文素养提高之途径

法治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广大公民人文素养的提高,但“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整个社会人文素养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要坚持广阔的视野、批判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通过教育、宣传、引导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

坚持广阔的视野。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的文化知识,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各类文化之精华,丰富和完善当前的中华文化。要坚持批判的态度。现代社会诸多的法治、人权、管理等重要理念都源于西方,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在许多理念的发展上远远超过中国,比如法治的宪***精神上等。但在学习他们先进理念的同时,也要批判地学习与借鉴,西方的理念有其扎根的土壤和背景,而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可照搬照用。要坚持理性的精神。要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理性地权衡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使依法办事不仅是一种遵循, 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行为准则。

提高公民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宣传和引导。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石。过去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单纯以考试和分数为目标,忽视对学生的法律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里虽有法律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设置,可是学习模式仍然是背书考试,学生对此类课程也不甚重视,实际效果不佳。要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做起,要从学校的教育做起,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并在不断完善当中,回顾过去,我国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展望未来,正着力解决“有法必依”的问题。在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既需要仰望星空,不断加强法治建设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又需要脚踏实地,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人文素养,夯实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目标远大,任务艰巨,随着国民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成熟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治学》,199页,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走近最理想的教育》,21页,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

法治素养篇2

摘要:法治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育的重要核心素养。通常来说,法治素养的高低主要通过个体对象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的强弱来体现。初中学生的法治素养是指中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及法律评价能力,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参照表征。理论认为,法治素养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用法能力这四个部分组成。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有学生因法治素养和能力较低而堕入深渊,这需要引起教师的思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育方法

2016年8月至10月,为了维持家里生计,天津赵春华在街头摆起了气球射击摊,游客可以通过击中气球来获得奖品,这个射击摊位每月可以给赵大妈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但同样也是这个小小的摊位给她带来了牢狱之灾。2016年10月27日,赵春华被逮捕。判决书显示,涉案的9只***支,经天津市公安局鉴定,其中有6只为正常发射、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支。同年12月27日,天津市河北区法院一审以非法持有***支罪,判处赵春华3年半有期徒刑。判决结果公示后网上一片哗然,大部分网友认为射气球这种游戏经常出现在游乐场、集市、公园等地,大多数人都见过、甚至玩过,判处3年半的有期徒刑实在是量刑过重。表面上看,这些人的理由很合理、恰当,而且这位赵大妈是一个底层百姓,以摆摊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如此判定实在过于违背情理。但这些喊冤的声音,实质上是人们法律意识淡薄、法治素养较低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当笔者将案件呈现给学生进行讨论并询问其对判决结果的看法时,令人震惊的是,85%的学生认为判决结果太重,“赵大妈实在是太可怜了”,只有几位学生的想法较为理性。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素养较低的问题。

一、中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1.法律观念薄弱,缺乏规则意识

法律观念是人们法律知识(法律认知)是否内化的直接体现,而用法能力指的是教育个体对现行法律法规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即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是违背法律不能做的。作为一个***的社会个体,我们拥有哪些合法权利?相应的又需要承担哪些义务?较高的法律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受教育者要在学习中不断累积、提升,以适应各种法律问题。学生对日常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交通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较为熟悉,对违反法律的严重性也很清楚,但学生对“摆摊射气球案”判决结果的评价,体现了当下学生法律观念薄弱,缺乏规则意识。很多学生觉得大妈有点冤枉,因为她没有犯罪主观意识,也没有造成客观伤害,这种摆摊在生活中太常见了。但是,法律就是法律,规则就是规则,它是冰冷的,是众生平等、一视同仁的,只要触及法律的底线,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惩罚。无论你是声名显赫的高官显贵,还是为生活奔波的底层百姓,都要对法律和规则怀有敬畏之心。法律观念的薄弱和规则意识的匮乏使大部分学生对“摆摊射气球案”认识不到位。

2.尊法意识不坚定,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限度的法律。相较于法律观念,法律敬畏是更高的意识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体在精神层面对法律的尊重与认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尊法守法,依法办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遵从。在“摆摊射气球案”引起轩然***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被社会舆论所干扰,认为对赵大妈的量刑过重,是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人民的不公正。事实上,“摆摊射气球案”的判决本身是一起完全遵守相关***支法律规定,符合事实根据的法律裁决,这样一起完全正常的司法判定,却被社会舆论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案件。由此可见,当下部分学生缺失法律信仰,缺少基本的法治思维,容易被社会舆论所绑架,法律理想不够坚定。

3.法律评价能力薄弱,法治意识低下

法律评价是法律观念的构成要素之一,它建立在法律遵从和法律认知的基础上,是法律意识中更稳定、更多表达理性认识的部分,也是法律观念的最高层别。法律评价是教育对象基于法律遵从和法律认知在社会活动中不断累积、提升的结果,只有每位受教育者都能对各类社会现象和法律事件做出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弥合“道德”与“法律”的张力,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培育目标。“摆摊射气球案”本身是一个较好的法治教育案例,但由于学生的法律评价能力较为薄弱,法治意识较差,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声音时,学生不能从理性的视角去看待法律问题、了解此案的详细过程以及涉及的法律章程,容易轻信网络上煽动性的报道,进而随波逐流,产生情绪性的宣泄和指责。借助学生对此案的价值判断,教师或许可以进一步了解当下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缺失问题。

二、中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之思

“摆摊射气球案”引起社会民众的讨论,众多网友认为这是一件“冤假错案”,如此反应应该引起教师的思考。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思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实现法律知识传授的最大化,真正地把每一位教育对象培养成尊法、守法,具有较高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用法能力的青少年,使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这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最大的心愿。

1.深挖案例,提高法律认知

法律认知是法律观念是否内化的直接表征,法治素养的塑造应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法律意识为基石。学生只有拥有较高的法治素质,才能真正做到维护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现实中的法律事件和问题。深挖案例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对案件的解读,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将理论性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法治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为心,达到知行合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案例选择,需紧扣教学目标。法治案例作为培育法治素养的载体,必须与实际学情相契合。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案例时,教师要结合本班级甚至是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全面分析案例与教学内容是否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保障生活”这一内容时,笔者选择了“摆摊射气球案”这一经典案例,师生共同探讨“判决结果是否正当合理”,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法律判断能力。事实上,只有挖掘出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且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案件,才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案例体悟,需紧扣身边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在自主探究、自我体悟的过程中,感知法律知识、感悟法律内涵。社会实践中发生的各类矛盾、冲突,不仅涉及友情、爱情等道德知识,还包含法律的协调。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紧扣身边生活,把法治知识的掌握转变为法律思维和用法能力的培养。

2.整合教材,涵养法律价值

以教材为根本,以精神为导向,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教学情境:如“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等。教师要整合教材,深入挖掘与教育目标相契合的教育内容,发挥课本对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成为维护法律、尊重法律的守卫者。首先,教师要基于教材,抓住法治教育的培育点。教师应立足教材文本内容,为学生进行教材解读、知识解读。例如,在讲解“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厘清“法律的特征”这一重点,笔者将课本89~92页上的“运用你的经验”及“探究与分享”进行了整合。第一:“说一说”,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说一说你对法律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法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第二:“比一比”,根据三种不同的情境,从产生方式、调整对象、实施手段三个方面,比较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的不同,进而得出法律的特征之一,它是由国家制订和认可的。第三:“看一看”,观看视频“摆摊射气球案”和“天网行动”,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以上三点充分对教材已有内容进行了解读和整合,实践证明,学生能通过这三个板块内容较好地掌握法律的特征,提升法治思维及素养。然后,教师要拓展教材内容,丰富教学空间。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文本理论内化为意识形态,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延伸。以“摆摊射气球案”为例,“中国公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支管理法》相关规定,不得非法持有、私藏***支弹药”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大部分学生对***支的认定及入刑标准尚不清楚,而这也正是他们认为判定结果不公正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分析“摆摊射气球案”时,必须将相关的法律规章同学生讲清楚、讲明白,避免学生对案件结果模棱两可,进而影响学生的司法认同度。

3.丰富形式,深化法治理解

在教育学中,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好的内容结合好的形式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过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采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课本内容讲得引人入胜。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多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采用视频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讨论、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小剧场、模拟法庭等将课堂还给学生,增强课堂的体验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期待。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拓宽教学场域,增强法治课堂的体验性和开放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法律课堂不应仅局限于一个教室,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社会,将课堂延伸至家庭、社会中。例如,与当地法院进行合作,让学生现场观摩案件的审判;组织学生到法治公园、廉***基地学习,让学生切实体悟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组织学生聆听法治报告、法治讲座等。学生通过参与、比较、观摩、分析这些活动,不仅能学到法律知识,拓宽眼界,更能学会联系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学会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真正成为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新时代法治少年。

参考文献:

[1]朱悦.生活化的思想***治课[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12).

[2]许晓芳.不忘初心,返璞归真[J].中学***治教学参考,2018(17).

[3]王丽.何以培育初中学生法治意识[J].中学***治教学参考,2018(29).

[4]肖婷婷.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作者:施春霞 单位: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法治素养篇3

摘 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提升其法治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出现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视法治教育现象,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思潮的存在,造成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现象。高职院校加强法治教育刻不容,作为民族高职院校更应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法治素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民族高职学生 法治意识现状 提升法治素养

中***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对“三个文明”建设的推进,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提升其法治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目前我国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视法治教育现象。因此,民族高职院校需加强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提升法治素养,对构建法治社会、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民族高职院校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

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法治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出现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视法治教育现象,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思潮,造成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现象。高职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生力量,加强其法治教育并提升法治素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民族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

2民族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当代大学生民主、平等、维权等意识不断提高。但部分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就业率的提高,某种程度上忽略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部分学生缺少参与意识,出现校园失窃、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个别学生裸贷不能按时还款且无法解决,给学校、家庭、本人带来不良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亟待提升。

2.1素质教育中缺乏法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法治素养,懂得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高职院校在实际法治教育工作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这样会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会对建设法治社会和国家产生影响。

2.2对法的效力认识不足

依法治国要求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受社会上负面案例的影响,还有个别学校在处分学生的问题上出现随意性等现象,使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法律的效力产生怀疑或不信任,涉及法律纠纷时回避或私了解决,导致对法的效力认识上存在不足。

2.3责任意识、证据意识不够强

当代大学生充满激情和理想,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就业竞争的严峻、个人本位意识的影响,存在功利主义观点,社会责任感不强。大多数大学生都知道证据的重要性,但仍将证据意识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以致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事实没有证据支撑,则有理无实据。

3提升民族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教育途径

民族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等诸多方面形成合力、协同一致、循序渐进完成,并结合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通过有效发挥法治教育,塑造高职大学生的美好人生。

3.1开设法律基础课和选修课,了解更多的基础法律法规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应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维权。而我国法学专业之外的高职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上仅仅是法律知识的框架性介绍,无法满足高职大学生的更多法律需求。同时,有必要开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司法实务,有助于提升法治素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

以单一的授课方式完成法律知识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更能使大学生切身感悟并获得启迪,学习效果更佳。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旁听法院审判、法律志愿者及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还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法律知识问答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及话剧表演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信仰。

3.3鼓励学生民主参与,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校园环境

大学生享有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学校在拟定各项管理原则和规范条例时,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心声,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协商意识。学校还可以适时组织在校师生参加听证会或讨论会,向师生公布信息、征询意见、论证可行性,提高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刊、学报、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途径,邀请法律专家开展普法讲座,扩展学生的法律知识。

总之,民族高职院校更应抓好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按照法治教育规律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爱芳.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 周康.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研究[J].学理论,2015(10).

法治素养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法治素养范文精选

学习

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新意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新意,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价值,传统美学与审美价值。摘要:美学导向关系到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金融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语境下二元对立的西方审美观以隐蔽

学习

全是高科技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全是高科技,内容包括全是高科技,最强高科技女婿小说全文精彩阅读。一款百成美金的笔记本电脑

学习

从税收原则看唐朝的两税法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从税收原则看唐朝的两税法,内容包括两税法的特点和对唐朝的影响,唐朝两税法按什么税。一、两税法实施背景

学习

客户服务的价值与贡献分析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客户服务的价值与贡献分析,内容包括客户服务与管理客户价值分析,客户服务价值分析模型。[摘要]为深入剖析全资销售子公司(简称A公司)对母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文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针对A公司主营业务特

学习

怎样合理编排电视节目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合理编排电视节目,内容包括怎么编排电视节目序号,对电视节目进行合理编排。[关键词]创新;编排;电视节目

学习

英语单词记忆“魔力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单词记忆“魔力棒”,内容包括英语单词趣味记忆法免费下载,新编英语单词记忆法。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词汇作为基本的语言素材,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必要条件,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而教学实践告诉我,单

学习

公共利益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利益,内容包括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需要如何解释。一、对“共同利益”的概念辨析

学习

终身教育体制下的办学模式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终身教育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内容包括终身教育等同于终身学校教育,终身教育下教育模式的创新。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走到了改革的关键之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开放大学成为

学习

专创融合实践教学研究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专创融合实践教学研究,内容包括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项目申报书,专创融合的含义。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专创融合受到理念与实践认知、课程体系、

学习

《活着》的生存哲学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活着》的生存哲学,内容包括活着经典原文摘录,活着的哲学原文。摘要:《活着》是余华转型后的作品。余华早期的作品以暴力、冷漠著——那是如此年轻的他,却能写出令人如此毛骨悚然的作品。他的作品贯穿着非理性、非常态和人性

学习

对我国运动员刘翔110米栏跨栏步技术动作综述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对我国运动员刘翔110米栏跨栏步技术动作综述,内容包括刘翔110米跨栏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技巧刘翔几步上栏。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于刘翔110m栏两次比赛第5栏攻栏蹬伸技术进行了分析,

学习

社会主义法治制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是制度之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史全文。【论文提要】

学习

健康素养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素养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健康素养300篇,健康素养报告范文。健康素养篇12008年年初,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明确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应该了解的66条知识――

学习

浅谈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包括数学核心素养六个方面分别指什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核心素养”这一名词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简单来说,它的最K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并非只是应

学习

核心素养需要三种“人文底蕴”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核心素养需要三种“人文底蕴”,内容包括人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有哪些。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

学习

思维发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思维发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内容包括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八个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在学生的智力

学习

《法治进行时》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法治进行时》,内容包括法治进行时全文阅读,法治进行时全文2019。播出频道:北京电视台科教频节目类型:法制

学习

法律素养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素养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法律论文范文大全,法律事务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法律素养论文篇1作者:王瑜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

法治民主

阅读(18)

对于法治,人们有多种定位,有的将其看作良好法律秩序,有的将其视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理想目标,有的将其视为治国方略。这些提法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法治的作用。但是,笔者以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首先和主要地是应当看到法治作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