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礼后兵的历史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先礼后兵的历史故事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字书写】:
先礼后兵
【汉语注音】:
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十一回:“郭嘉諫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中性成语;指办事方法巧妙。
【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
【同韵词】
平地起孤丁、言论风生、坐吃山崩、青竹丹枫、起*回生、眼中拔钉、连鳌跨鲸、以聋辨声、惯战能征、行浊言清......
【年代】
古代
【灯谜】
下战书
【邂逅语】
***里藏匕首
【结构】
连动式
【先礼后兵的意思】:
礼:礼貌;兵:武力,强硬手段。指先以礼貌的行动以诚相待,跟对方交涉,如若行不通,则下一步采取武力或者强硬的手段。
【先礼后兵的近义词】:
先声夺人、先文后武、先人一步、先斩后奏;
【先礼后兵的反义词】:
突然袭击、不宣而战、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攻其不备;
【先礼后兵的故事】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徐州太守陶谦见曹操出兵攻打徐州急得焦头烂额,他赶紧派人请刘备出兵援助。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和赵云从天而降闯入曹***部队,杀出了一条通往徐州城的血路。到了城里陶谦取出太守官印欲将徐州城让与刘备,但刘备却一再推辞不肯受赠,府上的官吏们劝道:“现兵临城下,不好先讨论一下退兵的办法,至于让位的事情日后再商议如何。”刘备回答道:“我给曹操写封信希望他能退兵,如若不肯,双方再兵戎相见也不晚,我们先礼后兵也算是以德服人。”曹操看了信使送来的信便开口骂道:“这刘备是何许人?他凭什么来教训我?将信使约我斩了,然后下令三***开始攻城。”站在曹操身边的谋士郭嘉忙劝道:“切不可如此,刘备此次远道而来救援,如此先礼后兵正合乎礼节,我们应该好好的安抚他,让他们的斗志松懈下来,这样攻城的时侯才可以轻松的把徐州城攻下来。”曹操一想确有道理,便好酒好菜款待信使,还给刘备写了回信。正在此时有探马来报说吕布率领部队攻破衮州并向濮阳方向进兵。曹操一听大惊失色,说道:“失去衮州我们便无家可归了,马上撤兵。”此时郭嘉又对曹操说道:“如此正好给刘备一个人情,就说看他的面子我们撤兵了。”曹操想想有理,便又给刘备写了一封回信。
【先礼后兵例句】
明.吴元泰《四游记.东游记.观音和好朝天》:“今吾与汝去,当临时观变,先礼后兵可也。”
清.吴璿(xuán)《飞龙全传》第二十七回:“为探真元滋娇艳,免不得先礼后兵;岂容氛秽乱清尘,毕竟要斩娇缚魅。”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大兵在后,先来试探我们……这就叫做‘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造句】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在对待小国的冲突问题上是采用先礼后兵的态度,哪怕是恶贯满盈的日本人。
上市公司在高管减持前开诚布公发布告提示股东,这是先礼后兵的形式,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先礼后兵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