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先立学,立学先立志”是我国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倡导的,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而“百学须先立志。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他强调指出:“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我认为,先辈的这些教诲,对当代学子仍能带来醍醐灌顶的启迪。本文想就此做一些探索,谈谈青年学子如何立学立志。这里不想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从实现中国梦谈起,通过解剖鸦片战争这只“麻雀”入手,弄懂“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清我们的历史责任,从而给日常学习、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
伟大的历史责任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了“2013年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名列榜首。***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即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中国梦”这一词语不胫而走。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说过的话。
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他用三个名句回顾了我们民族的奋斗历史:“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强调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回首过去,全***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值得我们每个人牢牢记住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也就是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人(特别是当代年轻人)的身上。我们必须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全身心地工作和学习!这,应该成为我们立学立志的出发点。
惨痛的历史记录
在讲话中多次提到鸦片战争,这场发生于170多年前的战争是我国近代经历的国耻的开端。想当年,聆听中学历史老师痛陈这段历史时,我和我的同学无不扼腕拍案、痛哭流涕。两次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最重要的战事,正好发生在离我家不远的定海晓峰岭―竹山门一线;离我们中学不远有“姚公殉难处”和“三总兵衣冠冢”,是我们前往缅怀战争中殉难的知县姚怀祥和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的处所。因此,我自幼就较为了解鸦片战争,英烈们的事迹对自己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英国在十七世纪实行资产阶级***以后,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为富不仁”,到处侵略,扩大它的殖民统治,对中国觊觎已久。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府派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要求允许宁波、定海等地通商,并求割取舟山岛附近一小岛作为英商居住及货物存放地。乾隆帝当即严词拒绝这一无理要求。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英国驻中国的商务代表义律向英国***府建议:“立即用武力占领舟山岛”其时,英国商人对我国实行经济侵略,大肆向中国销售鸦片,于是当年6月发生林则徐领导发动了虎门销烟事件。1840年1月16日,英国***府声称中国的禁烟使英商利益受损,公然发出照会,要中国赔偿烟款、割让舟山岛。2月,英国***府决定派出所谓“东方远征***”开往中国,任命乔治・懿律为侵华英***总司令。英外交大臣巴麦尊发出侵华训令,称:第一步封锁珠江口;第二步占领舟山群岛。
第一次定海保卫战
1840年6月,英国侵略***在广州受挫,6月23日,英海***司令伯麦率领舰队转向定海。第一次定海保卫战爆发。7月3日,英***两艘汽船侵入定海港,进行侦察活动。4日,刚到任一个多月的定海知县姚怀祥得知有不明来历的外国船只窜入定海港,就亲自登英舰询问来意。伯麦向姚知县出示“照会”。声称:“必须立即将定海所属各海岛及其炮台交出,一体投降”,“否则即用战法夺据之”,并限半个时辰内答复。姚怀祥看完“照会”后勃然大怒,拒收照会,并声明“决不投降,也决不献城”,立即离开英舰回城。此时,定海港已集结了英“威里士号”“康威号”“巡洋号”“鳄鱼号”四舰;“皇后号”“马打牙土加号”“阿脱兰塔号”三艘汽船。21艘运输船上载有英皇家***团第18团、第26团、第49团及孟加拉志愿***、炮兵队、工兵队,共约三千兵员,摆开了进攻定海城的架势。
当时定海兵力只有二千余人,武器是长矛、盾牌、火铳、抬炮,惟有一门铜炮,是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年)造的。面对强敌,讨论决定:总兵(相当于现时的***分区司令员)张朝发调城外各营及水师,在东岳宫阻击英***。知县姚怀祥率城中士兵,守垛待战,并塞四门,坚守城内。
7月5日下午二时,英***开始登岸,张朝发领兵以弓箭射击,击毙英兵2人。伯麦恼羞成怒,命令各舰所有大炮轰击定海城。张朝发用小铁炮还击,不幸被英***炮弹炸伤左腿,被迫去镇海救治(因伤重,救治无效去世)。英***随即登岸,占据东岳宫山,继续炮击定海城。姚怀祥孤***奋战。
7月6日凌晨,英***在东门登梯入城。姚怀祥派兵护居民从北门撤出。他手臂受伤,仍领亲兵、乡勇20余人作最后抵抗。四更时,大批英***入城,城陷。
姚怀祥悲愤满怀,退出北门时呕血数升,叹曰:“吾何生焉?”投梵宫池死。姚怀祥的自尽,激励了官吏的民族气节。典史全福誓死不降,悬梁自尽。***营书记李昌达夫妇怒斥英侵略***后投方河自尽。后人为纪念他们,把梵宫池更名为“姚公池”,池旁立“姚公殉难处”碑,在方河(今留方井)旁为李昌达夫妇立纪念碑。
1840年11月9日,清朝大臣伊里布与英***统帅懿律签订浙江休战协议,英***从定海撤走一半。至1941年2月24日,安突德等十八名英俘获释,英***才全部撤离定海。
在英***撤离定海的前一天下午,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领三千将士,在镇海关誓师,于次日上午抵达定海。七个月之后,更为惨烈的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拉开战幕。
第二次定海保卫战
三总兵到定海后,立即布防,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葛云飞以为定海城三面环山,南临大海,北依龙峰山,东有青垒头山,正南有东岳宫山,西有晓峰岭、竹山门,有利于设炮位扼守,但城南地势平坦,必须增筑防御工事。三总兵商定:①堵塞竹山门狭港;②在定海港中的五奎山、吉祥门、大巨门、毛港、虎头颈等岛屿建立炮台,架设大炮;③从青垒头山至竹山门的海边筑一道土城墙,城上置大炮;④在晓峰岭建炮台。可是,钦差大臣裕谦没有批准此计划,葛云飞非常着急,要求预借自己的三年俸禄,用于建筑防御工事。在葛云飞再三恳求下,上述计划中的一部分才得到上级允准。
由于英***占据定海期间的烧杀抢掠,人力物力都很缺乏。在筑土城时,葛云飞身先士卒,带头劳作。一次,裕谦到定海来视察,见他与士兵同吃霉干菜、芥菜汤、糙米饭,深受感动,劝他注意养身。葛云飞说:“寇患未绝,即使好菜好饭也没有好味道。”经过***民一个多月努力,一条长一千四百多丈、高一丈多、厚五尺的土城筑成了,土城中设“久安”“长治”两门。
1841年8月26日,英国***府派璞鼎查接替懿律为总司令,率***侵占鼓浪屿,接着北上定海。30日,葛云飞正在为将要调离定海的王锡朋、郑国鸿饯行。突然接到英***北犯的报告。王、郑二总兵即表示要留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葛云飞十分感激。接着,三总兵各整队伍,准备迎战,并上书要求上司给定海增拨抬炮、大炮,上司不准。并下令“只允许在岸上击杀敌人,不许出海作战。”尽管如此,葛云飞的抗战决心毫不动摇,他说:“大丈夫以身许国,到了这危急关头,只有竭力拼杀,以死报国。”王、郑二总兵积极响应。
1841年9月26日,壮烈的定海保卫战揭开序幕。
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定海保卫战是中国***队在鸦片战争中抵抗最烈的一战,也是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歼敌数没有确切的统计,据东岳山英***合葬墓的墓碑碑文记载,英***皇家55团死在舟山的有伍长、鼓手和士兵416人。参加攻城的18团、49团等伤亡还不计在内。
在这六日六夜的血战中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及参将章玉衡、副将托尔泰等将领全部战死疆场,参战的5800名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值得引以为自豪的是:所有将士英勇不屈,无人投降,无人逃跑。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开战以来,定海抵抗最力,英***受创不小。”这次保卫战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国土不可侵的伟大民族意志和和浩然正气。
1841年9月26日,英水师提督巴加和陆***司令郭富率四舰闯入竹山门。葛云飞立即跨马沿土城赶到竹山门,发现英***正准备登岸,葛云飞见反击时机已到,下令把炮口对准敌舰,亲自发炮,打死英***十多人。英***见势不妙,立即撤离。葛云飞也当即通知左营游击张绍廷在东港浦准备迎战。果然,英***向东港浦发起攻击,张绍廷开炮反击。经过一场激战,由于有土城阻挡,英***不能进,只得退回。葛云飞与王、郑二总兵商定,形势紧迫,马上调整防区:葛云飞驻土城要冲,担负全面防御;王锡朋守西边制高点晓峰岭;郑国鸿守要隘竹山门。
9月27日凌晨三四点钟,英***窜入小竹山,开炮直逼土城。葛云飞开炮还击,激战到中午,英***又一次败退。葛云飞意识到,这是大战的前奏,派人向镇海大营告急,要求火速增兵。可是浙江提督余步云拥兵四千多,不但坐视不救,反诬葛云飞是“为他日论功”,并说:“如果定海城失守,惟葛云飞是问。”增援无望,这事葛云飞怕影响士气,不好向将士们透露,只好说:“我们已连打胜仗,大家要更加奋勇杀敌才是。”
28日早晨,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思号”“复仇神号”一起向晓峰岭发起攻击,开炮三四百发。接着,英船长爱尔斯・葛拉领兵约五十人,企***在竹山门登陆,被郑国鸿击退。与此同时,英国侵略***的大部队在螺头登岸,向晓峰岭发起攻击。左营游击胡德耀在抵抗中右手中弹,骨碎脉断昏了过去。王锡朋亲临胡德耀阵地指挥作战。傍晚,英***占据五奎山。英海***司令也于此时率舰队从黄牛礁窜入定海港。
29日,英舰在大小五奎山以南海域集结待发,掩护炮兵在五奎山搭帐篷、建炮台,准备用68磅的重炮轰击土城。葛云飞在土城开炮朝五奎山轰击,打碎敌船一艘、帐篷五顶,打死打伤英***四十余人。此时,英***发排炮,火力越来越猛。突然间,葛云飞发现山顶有个穿红衣的英国***官在指挥,一炮打去,把那个穿红衣的人击倒,英***被迫拖尸落船而逃。
30日,英***进吉祥门,攻击东港浦,被击退。接着,转攻竹山门和晓峰岭。到了傍晚,英***准备登岸,又被守***击败。英***大为震惊,于是就调兵遣将,舰、船增加到二十九艘,兵力在四千以上,定海城重兵压境。
1841年10月1日清晨,英***乘大雾天,倾巢出动,全线攻击。在五奎山大炮的掩护下,英***分成两个纵队强行登陆。第一纵队约1500人,向晓峰岭进攻,王锡朋指挥将士奋勇抵抗,前队阵亡,后队续进,连续击退英***九次进攻。打到后来,炮筒都红透了,无法装药,于是就跟敌人展开肉搏战。王锡朋血战阵亡,所部武举朱汇源、差官吕林环、外委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等相继殉国,晓峰岭失守。英***攻占晓峰岭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定海城,一路攻竹山门。郑国鸿在竹山门顽强抵抗。从早晨战到中午,打得炮筒火红不能用,就用大刀、长矛阻击。无奈英***越聚越多,炮火连接不断,一颗罪恶的子弹洞穿郑国鸿的胸膛,这位65岁的老将壮烈牺牲,竹山门随之失陷。
英***的第二纵队进攻东港浦,炮轰东岳宫山的守***炮台,葛云飞率部坚决抵抗。这时,得报晓峰岭、竹山门已失守,王、郑二总兵已殉国,葛云飞大惊,感到危局难救,将印信交给随从,说:“此我尽忠时也,家有***八十矣,知某死,泪眼欲枯,当为某百计慰之,并转饬儿辈力***奋勉,继乃父未竟之志。”这时,英***已逼近。葛云飞命所部二百余人,分段把守。他亲自杀敌数十人,在与敌人肉搏中负伤四十多处,突然敌***弹打中他的左眼,接着又被英***劈开面部,鲜血淋漓,依然靠在崖壁上,实现了他“城亡人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
英***占领定海后的第六天,在定海设立“***府”,并调守备丁尼士***一切事务。1842年2月16日,又宣布定海与香港为自由贸易港。定海人民拒不接受英***的殖民统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七日,定海县三十六岙群众集会订立盟誓,两千多字的《定海县民人告白》。号召定海人民“同心协力,与侵略***作斗争”,迫使英***龟缩在定海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十二日,两广总督耆英在虎门与英国公使德庇订立《退还舟山条款》,主要内容是:“英***退还舟山后,舟山等岛永不给与他国,舟山等岛若受他国侵略,英***应为保护无虞,仍为中国据守。”等。五月十七日,英***从城内撤到海边。定海水师中营游击叶炳忠率兵跑步入城,分守四门,中国的龙旗重新在定海城上飘扬,被英国侵略***侵占四年另九个月的定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我们为何会在鸦片战争中落败?
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是百年国耻的开端。清***府盲目自大、吏治腐败、落后守旧,导致丧权辱国。我国在鸦片战争中落败是历史的必然。本文在此不做全面分析,仅从双方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兵器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
在火器制造上,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创造过辉煌。大家知道,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闭关自守,没有着力发展科技,我们这个火药的发明国却被“学生”超过,从康熙之后一百多年间,因为出现虚假的“太平盛世”,火器发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下面就19世纪40年代的中英双方的兵器做一具体对比。总体来说,英国所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已进入热兵器时代,而在所谓天朝大国的中国,还处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于是就有上述战事中以达到长矛对抗长***短炮的局面。现比较双方的火药、火***和火炮的水平。
火药对比
鸦片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发生了甲午海战,以我方大败亏输告终。看过电影《甲午风云》的人都能记得那些战争场面,特别对关键时刻的“哑炮”印象颇深。鸦片战争发生在其后更为湿润的舟山,“哑炮”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关键问题是火药成分的配比方案。
为了以武力拓展殖民地,在英国的工业***中,把发展***火工业放在重要位置。英国科学家和***火商着力研究了火药的配比问题,经科学研究得到硝、硫、碳的最佳配比率:76.84∶11.84∶11.32。在火药生产工艺环节,如提纯、粉碎、拌和、压制、烘干等方面,英国已进入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阶段,保证了英***火药的优良品质,虽经过长途海运,到中国以后仍然保持良好的使用效果。
我***火药的硝、硫、碳配比大体使
用几百年一成不变的旧配比:80∶10∶
10,这一配比含硝量偏高,所以极容易吸湿转潮,储存很不方便,只能随用随造,对战事极其不利。火药制作工艺上,清朝仍然采用人工操作方法配制而成,质量十分粗糙。当时清朝尚无现代密封除湿技术,沿海战备火药吸潮导致威力下降、精度变差也不足为奇。
火***对比
英***当时使用的两种前装滑膛***,即伯克式(Baker)燧发***和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伯克******长1.166米,口径15.3毫米,发射35克重的***弹,射程近200米,射速每分钟2~3发;布伦威克式击发******长1.42米,口径17.5毫米,重4.1千克,发射53克重的***弹,射程近300米,射速每分钟3~4发。
清***当时的***用***主要是鸟***和抬***。鸟***射程不到100米,射速每分钟1~2发。抬***是一种重型鸟***,长2.5米,木鞘长1.67米,发射5钱重铅弹,射程300步,射速每分钟1发。清***的鸟***制作粗劣,***管薄厚不均,***膛宽窄不一。膛宽则弹出无力,飞行不远;管薄则易膛炸,自伤射手。即使这种质量粗劣的武器,在清***中普及率大概也只有40%~60%,甚至更少。
火炮对比
英国火炮用车床、钻床等机械制造,炮身均匀、对称、光洁,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较合理、射击精确度高,英***火炮部队能发射球型实心弹、霰弹、开花弹、燃烧弹和康里格里夫火箭等。各种弹种搭配比较合理,能够对各种作战目标实施打击。
英***在火炮种类上也做到了大体统一。经过多次调整,英国保留了68、42、32磅重型火炮和24、18磅中型火炮,以及12、6磅轻型火炮和口径8、10英寸的榴弹炮和臼炮。其有效射程在1500米左右,最大射程4500米之内。
清***火炮制作工艺低劣、射程较近、炮弹种类较少。在火炮制作上,清朝墨守成规、坚守祖制。在鸦片战争时期,炮样竟然还是康熙时期留下的。新造火炮因钢材冶炼不纯,气孔多、易炸裂,再加上偷工减料、官员中饱私囊,使得质量极差。
由于当时中国冶炼技术落后,所造大炮往往管壁厚而口径小,结果发射炮弹比较轻而火炮笨重,不利于战时调整,转向困难、射界有限、调整射程不易。
在射程上,中国购买的重型夷炮的最大射程在2000米之内,有效射程约为1000~1500米;而中国原有的旧式重型火炮的射程应小于这个数据。无论最大射程是“2000米”还是“3000~4000米”,相对于英***可以达到近4500米的射程,清***绝大部分火炮的劣势是一目了然的。
以史为鉴 志存高远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交战双方使用的兵器做了一些粗浅分析,从一个小侧面印证了的论断:“全***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必须指出,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落后态势并非一时造成的,落后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应该做更全面的反思。
而作为理工科学子,我们应该从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该为了实现中国梦,树雄心,立大志,做切切实实的事情,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目前还存在的落后之处,不断创建新的业绩。
愿与朋友们一起,策马扬鞭,向前,
向前!(来源:科学网博客,2013-12-2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立身先立学立学先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