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作文篇1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平时作文中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选材老套,思路狭窄的现象。本文认为可以运用美育操作原则改善小学作文教学,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美育原则;运用;兴趣培养;方法
运用美育操作原则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崭新课题。从学生的作文可发现,他们的作文普遍存在着选材老套,思路狭窄等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美育操作原则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根据体验原则,指导感受生活
所谓体验就是指主体对审美好象的特征所进行的观察和体验,并形成积累经验的一种心理反应。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就必须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并学会用美的眼光去感受品味自己生活中的“映象”。
(一)引导感受自然美。
自然美,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如高山流水,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感受这些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观其形闻其声,尽可能地去体验由此而引起的审美感情,并形成审美积累,把握审美特征,以便于习作时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感受。
(二)引导感受社会生活美。
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是学生感觉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源泉。强调引导对社会生活美的感受,是习作最根本的源泉。从美的角度去感受社会生活,首先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现象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平凡事件中去深刻挖掘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根据个性化原则,指导自由表达
性化原则就是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审美发展水平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敢于自由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到能写;让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景和物。作文命题范围宽些,学生自由轻松;其四,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去写,学生不吐不快。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仓库”的大门,沙也好、金也好,捞上来再说,因为没有沙就无所谓的金,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想象,望着春花秋月,学生也许想编织个童话;望着悠悠白云,也许学生会到九天神游……当然,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三、根据交流原则,指导欣赏作文
交流原则是美育的基本原则,也是美育的过程本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体验的交流和沟通。据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欣赏作文,广泛吸取别人的长处,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激起习作的欲望。
(一)指导欣赏教师的“下水文”。
临写作前,教师可先指导,大家研讨后,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写。写完后引导学生欣赏,不但能给学生以启迪和鞭策,还能激起学生习作的上进心和好奇心,长此以往,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佳作。
学生的每篇习作都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智力活动的成果。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佳作或习作中的佳段或优美词句等。这样不但沟通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佳作展示,互改作文等来让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对方乃至多位同学的成功,自己也从别人的赞赏中得到激励。以上方法,只要长期坚持使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指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佳作。学生的每篇习作都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智力活动的成果。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佳作或习作中的佳段或优美词句等。这样不但沟通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根据个性化原则,指导自由表达
个性化原则就是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审美发展水平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敢于自由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研究表明,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听”所占的比重为42%,“说”为32%,“读”占15%,而“写”占1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外交往的机会日益增多,相互交流更加频繁,国家更需要大批才思敏捷、善于言辞的人材。
要如何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呢?首先要放缓坡度,由放到收,让学生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到能写;其二,让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景和物;其三,作文命题范围宽些,学生自由轻松;其四,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去写,学生不吐不快。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仓库”的大门,沙也好、金也好,捞上来再说,因为没有沙就无所谓的金。其五,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想象,望着春花秋月,学生也许想编织个童话;望着悠悠白云,也许学生会到九天神游……当然,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总之,以上方法,只要长期坚持使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美育作文篇2
【摘要】在学校美育中,语文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 审美情趣 审美观点 加强培养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培养,以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呢?
首先,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就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但从中学生的作文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长长的辫子"、"水水汪汪的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人的重要本质是内在美,不能把目光停留有外在美上。要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称为美的形象。《愚公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美在于"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山的目地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邻人,因而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 写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人物。契诃夫说过:"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的确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心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但是,也确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还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灵魂丑恶。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来作为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通过观察人物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因为人物的内在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美、语言美表现出来的。
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都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来。
提倡描写心灵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中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认清美与丑,从而歌颂美的,批判丑的。
其次,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中学生一谈起自然风光美,认为杭州的西湖,泰山的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环境却是一无美处。学生 写《初到校园》,因感知不到校园的美,便在施工的现场凭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圃。这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还很不够,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透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
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但自然美却更重形式。形状、色彩、音响、气味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绚丽的色彩美、婀娜的姿态美、诱人的馨香美等。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多面性和易变性。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具有多种形式因素,人们就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支发现它的美。不同侧面与人的关系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黄山,八音鸟的歌声与"兰香灯笼"的幽香使人感到优雅,山峰的突起与云海的变幻使人感到雄奇。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物还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的美并不永恒。黄山的"枫松相间,五色纷披",随秋天的过去而改变;"来去无定"的雾气,翻腾变幻的云海,会霎那间化为乌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断流;校园里的扑鼻花香,会因花谢则消失。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美。
观察的对象、范围应集中些,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入手;要帮助学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为了培养学生感知自然美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从不显眼的、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色中去发现美。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情景交融。因为观察自然景物,除了它本身美的特征起作用外,还受欣赏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愿望的影响。对于同一景物,不同心境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个人的心境不同,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的感受也不同。因此,使学生写出不同的感受的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呢?一是用教师积累的生活经验去点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火花。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用自己的审美体验、判断,进行诱发。比如指导学生写《我为此而自豪》,可以为伟大的祖国、五星红旗、万里长城而自豪,也可以为改革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而自豪,也可以为世界冠***刘翔而自豪,也可以为申奥成功而自豪,等等。在这里,教师一要用语言要素加一点拨,使他们进入联想和想象的境界;二要引导学生善于模仿。刚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从典范之作的思想、语言、技法等方面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语言文辞的模仿至关重要,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写作往往苦于语言积累不够,文辞贫乏,致使难以表达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品,训练语感,积累词汇,妙用语句。文章模仿也很重要。我们都有感受,有时当写不出东西的时,不必冥思苦想,而放下笔杆去翻阅一些有关文章作品,这将给你一个感情积累的机会,感情酝酿的时间,也是你得到文章启发的契机,写作思路往往豁然开朗。但教师必须耐心地给予模仿指导,使他们模仿不落俗套,有创见性,不把模仿当抄袭;三要让学生写自由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老是被动地接受作文训练。他们拿到一个题目,往往头脑一片空白,无从着手,于是任意编造。为文造情,时间一长,作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这就很难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这种情况急需改变。教师应布置学生写一些自由文,让他们有所想而作,有所为而作,有所求而作。比如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自找调查对象,安排时间采访参观,自拟题目成文。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又使他们从社会生活中受到教育。
美育作文篇3
摘 要:在学校美育中,语文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多种多样: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加强培养
语文教学教学是对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审美观点的培养,以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呢?
首先,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就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但从中学生的作文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长长的辫子”、“水汪汪的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人的重要本质是内在美,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外在美上。要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灵,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称为美的形象。《愚公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美在于“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山的目的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邻人,因而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写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的人物。契科夫说:“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的确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心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但是,也确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还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灵魂丑恶。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来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观察人物的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因为人物的内在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美、语言美表现出来的。
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现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的身上发掘出美来。提倡描写心灵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认清美与丑,从而歌颂美的,批判丑的。
其次,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学生一谈起自然风光美。认为杭州的西湖,泰山的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环境却是一无美处。学生写《初到校园》,因感知不到校园的美,便在施工的现场凭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圃。这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还很不够,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
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同一体,但自然美却更重形式。形状、色彩、音响、气味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绚丽的色彩美、婀娜的姿态美、诱人的馨香美等。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多面性和易变性。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具有多种形式因素,人们就可以从各个的角度去发现它的美。不同侧面与人的关系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黄山,八音鸟的歌声与“兰香灯笼”的幽香使人感到优雅,山峰的突起与云海的变幻使人感到雄奇。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美还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的美并不永恒。黄山的“枫松相间,五色纷披”,随秋天的过去而改变;“来去无定”的雾气,翻腾变幻的云海,会霎那间化为乌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断流;校园里的扑鼻花香,会因花谢而消失。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才能准确的表现自然美。
观察的对象、范围应集中些,要从看得见、摸的着的景物入手;要帮助学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为了培养学生感知自然美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从不显眼的、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色中去发现美。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情景交融。因为观察自然景物,除了它本身美的特征起作用外,还受欣赏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愿望的影响。对于同一景物,不同心境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个人的心境不同,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的感受也不同。因此,使学生写出不同的感受的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呢?一是用教师积累的生活经验去点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火花。比如指导学生写《我为此而自豪》,可以为伟大的祖国、五星红旗、万里长城而自豪,也可以为改革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而自豪,也可以为世界冠***刘翔而自豪,也可以为申奥成功而自豪,等等。在这里教师一要用语言要素加一点拨,使他们进入联想和想象的境界;二要引导学生善于模仿。刚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从典范之作的思想、语言、技法等方面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语言文辞的模仿至关重要,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写作往往苦于语言积累不够,文辞贫乏,致使难以表达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品,训练语感,积累词汇,妙用语句。文章模仿也很重要。我们都有感受,有时当写不出东西的时,不必冥思苦想,而放下笔杆去翻阅一些有关文章作品,这将给你一个感情积累的机会,感情酝酿的时间,也是你得到文章启发的契机,写作思路往往豁然开朗。但教师必须耐心地给予模仿指导,使他们模仿不落俗套,有创见性,不把模仿当抄袭;三要让学生写自由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的形式的,学生老是被动的接受作文训练。他们拿到一个题目,往往头脑一片空白,无从着手,于是任意编造。为文造情,时间一长,作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这就很难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这种情况急需改变。教师应布置学生写一些自由文,让他们有所想而作,有所为而作,有所求而作。比如开张社会调查,让学生自找调查对象,安排时间采访参观,自拟题目成文。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又使他们从社会生活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