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故事的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曾在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爱的中断、童年心理的创伤会渗透到成年生活中。这种渗透对于关系是不利的,尤其是亲密关系,会控制着伴侣或者和伴侣之间的互动。
麓雪:
你好!
昨夜又忍不住和丈夫一顿争吵。看着丈夫蹲在墙角痛苦的样子,我的心也像碎了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经常会因为一丁点的小事狂躁,冲着他就是一顿暴脾气,虽然事后我也知道事情不至于那么愤怒。那一刻,委屈愤怒都有,莫名其妙地一下子都出来了。发脾气的我很后悔,但表现却是哭。其实内心等着丈夫能来安慰我,认个错,丈夫往往是冷淡我,要不扔下一句“你想咋样就咋样吧”就躲了。然后我就更愤怒更委屈,轰他走,喊着离婚。这样闹了三年,我和丈夫的关系,现在面临着危机。
我比老公大三岁,从恋爱到结婚,总是把丈夫当小孩子看,事事都要照顾到,感觉自己像是妈妈对待孩子。最初丈夫是享受的,我也挺幸福,后来丈夫觉得我的控制感太强,而我却很委屈。我总觉得丈夫顶不起来这个家,人也太老实。不拽着他从不主动向前,我就在前面“冲锋陷阵”,进货、销售、打理专卖店……我像个妈!但丈夫觉得很无奈也很委屈。
为什么我那么需要一个家,需要安全,却找了一个孩子当自己的丈夫?我们去看过一次心理医生,医生说这是我小时候的经历造成的,让我丈夫理解我。丈夫却说:“她现在像妈一样管我,我难道还得当她的爸爸?”回到家我又委屈又生气,当晚就爆发了脾气,结果丈夫再也不和我一起去看心理医生了,说“越看医生你越神经病”。我爸爸就是个很暴躁的人,父母在我8岁的时候就离婚了。那时我在上二年级,正在和同学们玩着,奶奶就过来把我接走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给我办了转学手续。奶奶因为爸爸妈妈的离婚,她对我妈妈有很多怨恨。但因为她见不到我妈妈,就把所有的愤怒转到我身上。那段时间,我都是在奶奶的打骂中度过的。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天天挨打、挨骂,想哭不敢哭,憋得很难受。至今我不习惯哭出声音,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跟丈夫在一起时,我哭起来也是这样的感觉,委屈、愤怒,但哭不声音来,却会歇斯底里地爆发。
麓雪,难道真的是童年的经历影响了我的婚姻?请问我该怎么办?
茶@悠悠
茶@悠悠:
你好!
读你的信,我看到了一个受伤的孩子蹲在墙角流泪,就像你的丈夫蹲在那里的样子。你无意中把自己曾经所受的伤害施加给了最亲密的人,所以你会悔恨。
我们来做个假想,蹲在墙角痛苦的人是你,如果你的丈夫能拉起你的手去抚摸和拥抱你,告诉你:“这么多年来我没真正理解你、爱你,你哭出来吧。”丈夫把你抱在怀里,你趴在他坚实安全的臂膀上。此时,你得到童年需要的安慰,那个趴在丈夫怀里痛哭的不是成年的妻子,而是一个带着童年的创伤没有长大的女孩儿。
这是心理医生的“技术”,大多数的人在某个痛苦的时刻都需要理解的安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这样的“技术”,是夫妻亲密关系的“强化剂”。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建议你去做专业的心理咨询,这对你的个人成长、婚姻很有益。你丈夫的话可能是气话,你要试着用他能接受的方式说服他。
从你的信中可以看到,你已经开始看自己、说自己,而不是数落别人。有人写信长篇大论地倾诉自我的痛苦是源于别人,我对此怀有质疑。一个看不到自己问题的人,很难听进他者的言辞,会永远待在问题里。多数人并没有察觉到,那些被遗忘的童年期的缺失会影响到成年状态的自己。这个状况背后的驱动力就是源于无意识的“控制者”,即通过自身***的部分,与成人自体(adult self)失去联系,并通过“固着”(frozen in time)的儿童观点来工作,从而保护自己免遭进一步的伤害。这个无意识的“控制者”拥有无穷的力量,它被整合进无意识,破坏夫妻、儿女或兄弟姐妹间的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影响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不知道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是一个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人,你一直在找一个理想的家,于是你找到了丈夫。你爱他吗?我相信是爱的,但是有些失望。你说到他收入不高、工作不主动奋进等等,让我想起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部,一个太强,就会出现另一个的弱。你缺乏安全感,就形成了结婚后掌控家庭来获取安全感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让你成了“妈”, 丈夫的角色不成孩子就当“无能”了。
婚姻中的夫妻应该是彼此平等,软弱和坚强的状态在妻子和丈夫身上都会在某个时刻出现,相互支撑、彼此体谅和支持,是婚姻关系的长久之道。而你因为小时候的情结导致的不安全感,造成了对丈夫的过度要求和控制。一般来说,在亲密关系中,谁的痛苦多,谁就需要做出改变。这种改变不是改变现实的生活结构,比如离婚、轰丈夫走等,而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多数情况下,关系破裂是由于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处于童年时期未妥善解决的问题状态中,这些问题迫使夫妻双方在多重危机中寻找自我,却感觉被另一半的行为所伤害,根本原因是因为对方没能充当你潜意识里希望的那个角色,比如给你安全感的父母。
在成年人故事的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曾在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爱的中断、童年心理的创伤会渗透到成年生活中。这种渗透,对于关系是不利的,尤其是亲密关系,控制着伴侣或者和伴侣之间的互动。
生命早年的创伤修复,是个漫长甚至痛苦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反思能力。如果一个人从不反省困扰自己的真实冲突,就容易被无意识的负面情绪所伤害。接受自己存在着未知自我的部分,知道这部分自我在日常的生活里会以未经察觉的方式工作着,重新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这个过程就是生命的二次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自己拥抱自己那个内在的小孩,去发现在我们心灵表层之下的丰富世界,以及我们如何有意识地与它们取得联系,最终站在成年人的水平上去面对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所有的痛苦就是我们的引路人。
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