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9年河北省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美术课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开设篆刻的目的是让现代高中生通过篆刻的学习了解祖国这一传统艺术和相关的传统文化,通过篆刻的实践表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和情感,并恰当使用篆刻术语点评篆刻作品。中国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篆书结构一般呈长形,上紧下松,下垂的脚略长,左右对称,笔画均匀。书写时要求中锋用笔,起笔、收笔都呈圆形。运笔时力量较为平均,笔笔要回锋,做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综合体现在一方印章的章法美、书法美、刀法美,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章法,变化无穷、永无止境。章法的基本原则是和谐,是对立的统一。
关键词:课改 素质 篆刻 篆字 章法
正文:新一轮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04年就在全国部分省份实施,2009年河北省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并在暑期对教师进行了网络的集中培训。此次课改是对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建,会极大地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在高中美术课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篆刻这一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它特有的魅力触及着人们的心灵。开设篆刻模块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目的是让现代高中生通过篆刻的学习了解祖国这一传统艺术和相关的传统文化,通过篆刻的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恰当使用篆刻术语点评篆刻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活动中提高构思、创意、造型、表现等能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起到调节心理,培养意志,完美人格等作用。而如何尽快地让学生初步掌握篆字的书写与篆刻的章法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统称。中国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而得名。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好。篆刻又是一种微观艺术,在方寸之间足以寄托情思,抒感,表现出自然与生活中种种美的意象。一件成功的作品总是融合着作者文字学、书法学、文学、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修养,所以人们通常认为篆刻是“天地虽小,气象万千”。
篆书是“真草隶篆”四体书之一,由于历史的演变,现在仅仅作为文字研究和书法艺术保存下来。初学者应从小篆入手,小篆的用笔略粗而圆润,线条如一根筷子的称“玉箸篆”,用笔稍细而圆劲挺直的称“铁线篆”。篆书结构一般呈长形,上紧下松,下垂的脚略长,左右对称,笔画均匀。书写时要求中锋用笔,起笔、收笔都呈圆形。运笔时力量较为平均,笔笔要回锋,做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我们学习篆书当然最好追本溯源,从《说文解字》中探讨文字的本来面貌,先掌握一些常用文字的异同,用比较法帮助记忆。然后还要描名家字帖,当然,如果要想成为篆刻家还需从多方面充实自己,要广泛涉猎书法、绘画、文字学、美学、历史、文学诗词等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所以,传统认为“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但篆刻家必然是书法家”。可见书法与刻印的密切关系。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综合体现在一方印章的章法美、书法美、刀法美。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章法,变化无穷,永无止境。
章法也可称构***,这种对印章文字设计安排的构思能力,往往最能显示作者在篆刻艺术上的造诣,以及金石、书法、美术等方面的修养。是白文还是朱文,方笔还是圆笔,是工整一点还是粗犷一点。在内容与形式上要统一和谐,是婉转秀美,还是浑厚庄重,或是斑驳残破,要因字而异,各不相同。
第一,平正与匀落。这是最基本的章法。其文字及笔画的粗细,间隙的大小都力求排得匀称、妥帖,转折自然。它可以通过适当的延展部分笔画和变形处理,使笔画多处不觉其繁,笔画少处不觉其空。
第二,疏密与统一。中国书画常常大片留空,给人以遐想。强烈的疏密对比,往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疏密也是篆刻章法中虚实对比的主要表现之一,只要处理得当可使一方印顿感生动活泼,意趣无穷。对一些笔画多少差别较大的印文进行章法构思时,往往密者任其密,疏者认其疏,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统一,一般指通过艺术处理,使印章中的方圆、字体的变化和流派风格形成一个完美的统一体,既求变化,又取得风格上的协调。
第三,粗细与拙巧。篆刻作品中字形笔画的粗细变化与书法完全一致的,加上刀法的技巧,就可以使印章产生一种节奏感和灵动感。线条没有变化就会缺少一种感人的魅力。
第四,重复与增减。印章中如果遇到相同的字就用“/”代替,或者用不同的异体字以避免雷同而单调。
如果印章中的印文由于笔画平均,难以安排恰当,就可以考虑对部分文字作增减笔画的处理。如何增减完全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和书法、文字学、篆刻方面的功力。如果不顾实际情况随意删减,就会弄巧成拙。
第五,曲直与变化。相处在同一印中的文字个体,有的带方势,有的带圆势,有的弯曲,有的平直。为了在章法上统一、协调,就要对部分笔画做曲直处理。
如果同一印文要求连刻数印,当然不能重复一种模式,这时就要“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变化字体(大篆、小篆、魏碑、楷书等)、风格流派(秦、汉印、金文、圆朱文或白文)、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也可以调整字置、结构,有时加边框,线条的粗细变化也可以达到变化的目的。
第六,挪让与呼应。在印章构***中,有时为了改变欣赏的思维定势,期望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者觉得笔画中的结构过于呆板,在不落俗套又不违背造字原则的前提下可以移动文字笔画的位置,或伸缩部分笔画部位,使人眼前一亮。
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中,由于“呼应”能产生一种均衡的效果,所以“呼应”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如对角呼应,交叉呼应等。
第七,留红与空白。印章中流空的地方在白文中称“留红”,朱文中称“空白”,它表达的作者在章法上的构思。在印章中密处任其密,而留出一些空地,让有些笔画得以舒展。尤其在文印中,大块殷红的色彩,可以给欣赏者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朱文的大块留空,能给人以疏朗、空灵的感觉,疏与密的强烈对比,是艺术创作中基本的美学原则,大胆的艺术构思。
综上所说,篆刻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早在殷商时代,聪慧的先民就在青铜器上铭刻下自己的名字,经历了汉代的辉煌,明清印学的复兴,而当新课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篆刻从历史步入现实并走进了普通高中的课堂,当2008年奥运会会标向世人展示的时候,古老的篆刻艺术又从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赵英水,米海峰.《走进高中美术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吴颐人.《篆刻法》.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3.10
3.秦秀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美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