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味精被家乐福负毛利销售后。其他超市也要求同等待遇!不但如此。还要求R味精按照各系统不同的前台毛利水平,补偿他们的毛利损失,不给就要直接账扣!
家乐福的负毛利行为,一直为千夫所指,可它却不为所动,厂家也拿它没什么办法。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以R味精为例,深入分析。
被家乐福阴了
在当今中国市场,要论透彻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供应商的行为模式、采购和营运的思维特点,家乐福当之无愧。
不过R味精也不差。它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味精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东北、华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味精龙头企业。当众多厂家在家乐福的费用率高达30%、50%、70%,甚至拿不到回款的时候,R味精还算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签了一纸勉强公平的合同。
但是,家乐福好像过于垂青R味精了。本来合同点数比其他厂家就不算高,还偏偏经常甚至常年负毛利销售R味精。8元/袋进的货,偏偏卖出个6.8元/袋的赔本价。倒贴力度之大,让厂家瞠目结舌。
按理说,倒贴无关R味精,因为亏损是由家乐福自行承担的,负毛利又加大了R的销售,R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可事实恰恰相反。
R味精被负毛利销售后,境地相当尴尬,因为其他零售企业根本不相信负毛利是家乐福的疯狂行为,都认为是R味精偏袒家乐福。
其实到了后来,大家也都知道这就是家乐福干的,但嘴上绝不承认。因为,这些超市也要求按照家乐福的负毛利价位进行销售!不但如此,还要求R味精按照各系统不同的前台毛利水平,补偿他们的毛利损失,不给就要直接账扣!
R味精市场价格体系被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城市的促销活动无法达成,销售毛利水平整体下降。这些还不算,还落得个市场管理混乱的坏名声,有苦难言。
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R味精自己也弄不明白:那么多的品牌,为什么家乐福就对自己“情有独钟,不离不弃”?
负毛利的本质
家乐福并非将所有的商品都负毛利赔钱销售,而是在上万商品中挑选出几十种或者上百种的敏感商品赔钱销售。这些负毛利产品不但不会降低整个家乐福系统的前台毛利水平,反倒会吸引客流,扩大销售半径,带动高毛利产品销售,拉升客单价。总结起来,负毛利商品不过是“钓鱼”的饵料而已。
被用来打负毛利的商品,都是敏感商品、畅销商品,自然在家乐福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被人当***使,谁会善罢甘休?你也别想清净。
但家乐福不会停止负毛利,而且会变本加厉!
1.家乐福并不亏损,而且不赔反赚。
家乐福的赢利分为前台毛利和后台毛利。前台毛利依靠产品加价,后台毛利依靠合同返点和费用。家乐福的合同在业界是公认的苛刻,费用点数最高,前台毛利的些许损失对它来讲微不足道,因为后台毛利足以弥补,还大有盈余。更何况,一点小损失将带来巨大的人气,为什么不干?
2.家乐福深谙中国供应商“眼前利益重于长远利益”的心理。
如果随便问一位中国的企业家:销售与市场哪个更重要?我想他一定会说:都重要。
如果必须选出主次,那么大多数人会说:市场更重要。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销售和市场出现短暂矛盾时,大多数中国企业往往放弃了长久的市场培育,而注重眼前的销售指标。
家乐福清楚,负毛利会引来供应商的极度不满,甚至会中断合作。于是,家乐福拼命开店,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供应商放弃家乐福,就意味着要放弃相当大的一块市场份额,放弃当年的销售指标。
正如他们所料想,中国企业往往急功近利,为了眼前销售指标,不惜放弃长远的市场价格培育。中国企业的这点毛病,被家乐福精通并熟练利用着。
乐福喜欢拿谁打负毛利?
1.附加值低的产品。
这种产品技术含量少,差异・胜小,消费者没有什么品牌概念,忠诚度低,购买起来就是***便宜,谁价格便宜就买谁。
味精就属于这类产品。类似的产品还有大米、面粉、普通大豆油等,往往都是民生产品。
2.品种结构单一的供应商产品。
市场培育到位的企业,人们认可的是公司品牌,而不仅仅是某一产品。国内企业最成功的典范当属海尔。今天,只要是海尔的家电,消费者都愿意买,因为人们相信海尔这个企业。
而市场培育没有到位的企业,为消费者所熟知的往往是产品本身而不是企业品牌,消费者只认可他们熟识的产品。当企业陆续推出其他产品时,消费者并不必然接受。
R味精就是如此。消费者熟识的是R味精,买味精就买R味精,但是R品牌并没有深入人心。于是,当R企业陆续推出酱油、鸡精等一系列调味产品时,并没有像味精那样广受青睐,消费者心中有他们更心仪的品牌。
所以,R企业在家乐福中虽然品类不少,但只有味精畅销。这种单一的品种结构,哪有资格同家乐福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于是R味精就很容易被选作牺牲品打负毛利。
同样都是调味品,联合利华、雀巢企业都有单品可以和R味精的销量相当,但从没有被家乐福当做牺牲品来做负毛利。它们的品种结构都相对合理,品牌更是深入人心,同家乐福形成了坚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家乐福不愿意在牺牲他们的同时牺牲自己。
3.渠道利润分配不合理的供应商产品。
有些制造商,自己的毛利水平在同行业中是绝对的佼佼者,获利能力较强。但是在对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分配上,却存在疏忽。
一种是产品本身毛利水平就很低,留够自己的,就没有利润再分给渠道客户了;另一种是产品不愁卖,即便利润低,只要有人愿意买,就有人愿意卖,所以,自认为没有必要留给渠道客户足够的利润空间。
这种供应商,要么足够牛,像宝洁或可口可乐那样,没人敢惹;如果没那么牛,那么家乐福就不会手软――这些客户正是他们拿来折腾负毛利的对象。
家乐福的原则是:索性也赚不到钱,那就赚个吆喝吧!就这样,供应商好端端的价格体系就被负毛利无情地践踏。
供应商“软性叫板”
对于家乐福,鲜有国内企业有实力同其硬拼,只有软性叫板,曲线救国。
1.抬高家乐福供价。
当前国内很多厂家给家乐福的供价,比给其他零售系统的略高,任家乐福高开低走。家乐福虽然不怕赔本,但毕竟也想少亏一点,盘算下来,负毛利价位和其他零售商相比仍然会低,但就没那么离谱了。
2.差异化的品种规格。
家乐福打负毛利,需要顾客认真对比相同规格的产品价位,其价格优势才会凸显。于是,聪明的供应商开始寻找差异化。
这种差异化不是品质上的,而是包装规格上的。例如,R味精在商超渠道最畅销的规格为500g,那么在家乐福就不投放500g,改投454g或600g。包装规格不同了,自然无法直接比较价位,只有对比单位价格。而单位价格计算起来相当麻烦,消费者和零售商懒得比较价位,负毛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这些都只是救急的小伎俩而已。要想长远发展,躲过家乐福的“单边规则”,中国厂家必须不停地提升自己。
1.培育品牌,产品结构合理化。
品牌培育到位,消费者才会从内心接受我们,不轻易放弃我们;产品结构不再单一,新品层出不穷,就有多元产品并肩作战,加大了取胜的砝码。
2.渠道利润分配更合理。
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厂家留给渠道的利润越多,渠道回报的利润就会越大。利润分配不应该先留够自己的,剩下再分给渠道客户;而应该先留够渠道客户的,剩下才留给自己。
试想,如果家乐福从一款产品上拿到的利润足够多,销量又相当可观,对于这样的产品,它还会肆意胡来吗?
一定不会!它会乖乖地卖,丝毫不敢懈怠,那样才能得到它想要的。